第971章 秦瓊南下 世家驚恐

字數:9323   加入書籤

A+A-


    陰妃瘋狂地湧動著口水,眼神中滿是絕望與不甘,她此刻終於深刻體會到,長孫皇後之前所言竟是一語中的,那個男人,她的夫君,一向便是那般冷酷無情,絲毫不念及舊情。
    她顫抖著聲音,問道:“你之前是在陪他演戲,對嗎?”
    長孫皇後輕輕一笑,那笑容中帶著幾分嘲諷與憐憫,“你還不算太傻,隻可惜,你終究是不懂帝王的心思。在他們眼中,你我不過是這宮廷鬥爭中的一枚棋子,又算得了什麽?”
    陰妃聽後,如遭雷擊,癱坐在地上,臉色蒼白如紙。長孫皇後僅僅是幾句話,便如同一把鋒利的刀,狠狠地剖開了她心中的幻想,讓她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與權力巔峰之間的巨大差距。
    陰妃望著長孫皇後,眼中閃過一絲乞求,“能否饒我一命?”
    長孫皇後微微搖頭,聲音冷冽如寒風,“饒你,怕是不太可能。但我可以給你最後的體麵,讓你不至於死得太難看。”
    說完,她輕輕擺了擺手,身後的無舌太監便無聲無息地走上前來,手中捧著一縷潔白的白綾。陰妃望著那白綾,心中五味雜陳,最終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緩緩地站起身來,走向那早已準備好的死亡之路。
    而在這場權力鬥爭的餘波中,宮中所有參與此事的宮女太監,無論是否知情,都在短短的半日之內被盡數擊殺,沒有一個能夠幸免。鮮血染紅了宮牆,生命如同草芥般被踐踏,宮廷的殘酷與無情在這一刻暴露無遺。
    李二得知這一消息時,麵容上並未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意外之色。他深知長孫皇後的行事風格便是如此幹脆利落,從不拖泥帶水,也正因如此,才讓他這位帝王都不得不心生幾分忌憚。
    若論起長孫家中最厲害的人物是誰,或許在許多人眼中,那必定是智謀超群的長孫無忌。然而,實際上,真正深藏不露、手腕高明的卻是長孫無垢。
    這位女子自從嫁入皇室之後,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她不僅在生育方麵表現出色,勤勉地為皇室延續香火,還在穩定朝局、拉攏人心方麵展現出了高超的技巧。
    她善於治理內政,采取的手段溫和而有效,使得宮廷內部秩序井然。然而,當局勢需要時,她所展現出的殺人決斷卻讓人不寒而栗。
    長孫皇後一旦決定動手,絕對不會有絲毫的猶豫和心軟,其狠辣程度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麵對這樣的情況,李二雖然心中有些無奈,但在此時此刻,他也別無選擇。他深知,如果讓外界知道長孫皇後竟然也有如此殺伐果斷的一麵,恐怕朝中上下將很難再找到幾個真正忠心耿耿的人了。
    於是,李二下定決心說道:“來福,宮中之事,就由朕來一力承擔吧。”他的語氣堅定,似乎已經做好了麵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的準備。
    畢竟,沒有誰能夠不畏懼這樣一個手段強硬、心思深沉的皇室。
    “是,陛下……”來福恭恭敬敬地應承著,隨即,一道皇命便迅速自宮中傳出。
    那些被指認為叛逆之人,竟敢協助那神秘的骷髏殿企圖毀滅皇族,更是駙馬房俊被刺殺的幕後黑手。此消息一經傳出,整個長安城都為之震動,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而更為令人震驚的是,秦瓊大將軍竟已率軍出發,目標直指南陽,而他所要對付的,竟是陰家。
    雖然不少人對陰家的結局已有所預感,但誰也沒有料到,事情會進展得如此迅速,秦瓊的大軍竟如此雷厲風行地向著南陽進發。
    一時間,長安城內人心惶惶,都在猜測著這場風暴的最終走向。
    陰家,盡管未曾躋身於那顯赫一時的五姓七望之列,卻無疑是華夏大地上的一流世家,其影響力不容小覷。
    尤其是他們牢牢掌控著南陽這一戰略要地,此地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天下的糧倉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當年,光武帝劉秀正是憑借南陽之地為根基,一步步橫掃六合,問鼎中原,足見南陽對於成就霸業的關鍵作用。而今,若是誰能贏得陰家的鼎力支持,那其在亂世中謀反的成功幾率,無疑會憑空增添三分勝算。
    然而,當今聖上李二,卻似乎有意與這些世家大族劃清界限,甚至不惜以陰家為突破口,展現出要與世家徹底決裂的姿態。
    這一舉動,無疑在各大世家之間掀起了軒然大波。他們怒不可遏,眼中閃爍著的不是正義與非議,而是赤裸裸的利益糾葛。
    在這些世家的眼中,陰家是否真有謀反之心,其行為是否有違道義,皆非他們所真正關心的。
    他們所真正在意的,是李二的舉動無疑觸動了他們的奶酪,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這怎能不讓他們心生怨懟?
    對於陰家的命運,這些世家並未給予過多的關注。
    在他們看來,陰家是否遭殃,並非他們所應操心之事。
    他們真正所擔憂的,是李二此舉所釋放出的危險信號——這隻是一個開始,一個皇室意圖逐步打壓、削弱世家實力的開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旦這個口子被撕開,那麽未來皇室便可借此機會,不斷找茬滋事,一步步蠶食世家的勢力範圍,直至將他們徹底邊緣化。
    “此事已然超出了我們的掌控範圍,除非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發動一場旨在顛覆李唐王朝的戰爭,否則我們將無力改變這一趨勢。”
    許多世家之主在私下裏如此議論,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無奈與不甘。然而,他們也清楚地意識到,這樣的舉動無異於癡人說夢。
    自隋朝完成大一統以來,世家的地位與實力便已大不如前。尤其是在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導致隋朝精銳盡失之後,世家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
    若非隋煬帝暴政導致民怨沸騰,加之其英年早逝,恐怕世家們連喘息的機會都不會有。
    如今,麵對李二的強勢崛起與皇室的步步緊逼,這些世家雖然心有不甘,卻也隻能徒呼奈何。
    他們深知,自己已無力再掀起一場足以顛覆王朝的風暴。在這個時代的大背景下,世家的輝煌已然成為了過去式,他們所能做的,也隻有默默承受這份無奈與悲哀了。
    民心所向,無一不向往著和平安寧的生活,這乃是天下大勢所趨。數百年的連綿戰亂,早已讓黎民百姓深深厭倦了烽火連天的日子,他們渴望安定,期盼著能夠過上平靜無憂的生活。
    若非隋煬帝楊廣急功近利,行事過於倉促激進,那些世家大族又怎會有絲毫可乘之機。
    盡管輿論的風向始終被世家緊緊把控在手中,他們也確實擁有著不容小覷的力量,但說到底,與世代累積深厚根基的皇朝相比,世家終究還是顯得太過勢單力薄。
    李世民與隋煬帝楊廣截然不同,他勤勉政務,心懷蒼生,雖不能說對百姓關懷備至、體貼入微,但至少從未有過任何激進魯莽的舉措。
    加之此時府兵製初露端倪,盡管在推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些許糜爛不堪的狀況,但好在一切尚且在李世民的掌控範圍之內。
    在這樣一個敏感而微妙的時刻,倘若有誰膽敢貿然跳出來興風作浪,那麽此人定會成為下一個如陰家般淒慘落敗的例子。
    “事情似乎有些不對勁,”有人低聲嘀咕道,“秦瓊明麵上說是出兵三千,但實際上隻有他一人悄然南下。”就在世家大族們因秦瓊此舉而憤怒不已、議論紛紛之時,又有新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來,這消息之震撼,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秦瓊竟然獨自南下,難道他是要……”世家的家主們哪一個不是精明強幹之人,他們又怎會猜不透這其中的玄機與深意?
    “不錯,李二早已暗中布局,迫不及待地讓秦瓊啟程南下,此舉顯然是出於多重考慮,以防任何可能的變數打亂他的全盤計劃。”眾人在聽到這一消息後,不禁紛紛倒吸一口冷氣,臉上寫滿了驚愕與無奈。
    他們中有人原本還打算緊急給陰家傳遞消息,希望陰家能有所準備,但現在看來,這一切都已經為時太晚了。
    秦瓊南下的消息如同一陣疾風,迅速傳遍了四方。
    考慮到他是孤身一人輕裝上陣,行進的速度自然會快上許多,恐怕此時的他,早已跨越了重重關隘,抵達了繁華的雒陽城,甚至有可能已經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南陽境內,展開了他的秘密行動。
    大唐的驛站體係極為發達,遍布全國各地,為朝廷的政令傳達和軍事調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秦瓊作為軍中赫赫有名的大將,他使用驛站自然是不會有人敢有絲毫的怠慢和拖延。
    更何況,為了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他所能調用的,也必定是最為上乘、腳力最好的馬匹。
    “看來這一次,李二是鐵了心要將陰家連根拔起,不留任何餘地了。”世家之中的人們隻能無奈地唉聲歎氣,他們深知,麵對李二這樣的梟雄,陰家所做的那些事情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觸犯了他的逆鱗。
    即便是以前那些世家們都不敢輕易嚐試的事情,陰家卻毫不猶豫地做了出來,這無疑是在挑戰李二的底線。
    回顧曆史,唐朝之前的帝王眾多,但要論開疆拓土最為厲害的,恐怕非漢武帝莫屬;而要說一統天下、開創盛世的,則可能是始皇帝。
    但要是論及軍事才能和戰鬥力,最能打的皇帝,恐怕就要數眼前的這位李二了。他先是造了隋煬帝楊廣的反,成功推翻暴政;接著又造了他老爹李淵的反,登上帝位,這絕對是造反的行家裏手。
    陰家竟然膽敢謀反李二,這不是自尋死路又是什麽呢?麵對如此強大的對手,陰家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了悲劇的結局。
    李二恐怕早就笑得合不攏嘴了,這無疑是給了他一個千載難逢的出手機會。
    隻要給李二一絲機會,別說是區區一個陰家了,就是那權勢滔天的五姓七望,他也敢毫不猶豫地動手。
    我們也確實需要收斂一番了,畢竟李二可不是那肆意妄為的隋煬帝。此人能屈能伸,極善隱忍,而且更懂得如何審時度勢,把握大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二其實早就知道有人在背後蠢蠢欲動,想要搞事情,但他卻一直按兵不動,引而不發,其目的就是為了引出背後的陰家。
    一旦陰妃的那些醃臢事情暴露出來,他就可以借此機會拿陰家開刀,立威於朝野。
    同時,他還可以順勢掌控南陽這個天下糧倉,隻有掌握了這個重要的物資命脈,才能真正穩住朝局,確保自己的皇位坐得穩穩當當。
    這話可真是一點不假,李二確實比那隋煬帝更加厲害幾分。
    他不僅智謀過人,而且還牢牢掌握著軍隊,即便是當初頡利可汗兵臨城下,長安城差點就被攻破,他也依舊沒有選擇死戰到底。
    這就足以說明他很清楚自己當前的處境,知道何時該進何時該退。
    想當年頡利南下,趁火打劫,而那時的李二剛剛繼位,可謂是內憂外患、焦頭爛額。但即便如此艱難,李二也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選擇了保存實力、韜光養晦。
    那可是那些敵人眼中的最佳機會啊,隻可惜李二硬是忍住了。他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恢複了元氣,然後找到了機會一雪前恥,大敗頡利。
    世家大族們從那時候起就知道,李二這個人絕不簡單,而且是極其不簡單。他非常懂得審時度勢、把握大局,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他寧願選擇受辱,也會忍辱負重、靜待時機。這樣的城府和謀略,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現在的李二,應當已無需再行那隱忍之事了。他在此之前,便已累積了不少的威望,在將那頡利可汗擒獲歸來,令其跳舞示眾之後,他的聲望與威望更是攀升至了前所未有的極致。
    那些世家之人紛紛感歎道:“是啊!往昔之時,我們尚能以食鹽為籌碼,對他施加幾分壓力,使其不得不稍作妥協,可如今,這一招卻已是全然無用。在教育領域,從前他隻能仰仗我們,而今,他卻已有了道門的支持,勢力愈發壯大。”
    “不僅如此,還有那紙張之事。以往,紙張是我們掌控他的一大手段,我們甚至可以輕而易舉地利用紙張的供應,迫使他做出讓步,可現如今,紙張也不再是對他的製約了。”
    世家的人們聽聞此言,皆是瞠目結舌,似乎他們手中所握的籌碼與底牌,真的已經不多了。想要再如以往那般逼迫李二,已然是絕無可能之事了。
    “真真是未曾料到,才僅僅過去短短的一年時光而已,李二竟已擁有了如此滔天的威勢,我們當初可真是失算了啊。”世家口中的失算,自然是指的房俊之事。
    回想當初,世家對於房俊的崛起反應過激,房俊原本隻是出於自保的目的,行事低調謹慎,可世家卻屢屢挑釁,步步緊逼,終於徹底激怒了房俊。
    這才有了後來的一係列變故,而時至今日,他們已是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境地,騎虎難下。
    “我們必須盡快與房俊取得聯係,最好是能與他做成一筆大生意,借此機會,減少我們對土地的過度擴張,否則的話,下一個遭殃的,就會是我們了。”
    土地,乃是世家的根基所在,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但同時也是皇朝穩固統治的基石,掌握土地,乃是皇族最大的權利,李二自是絕不會輕易放棄的。
    世家若是貪得無厭,繼續肆意妄為,遲早會惹來皇室的雷霆之怒,被徹底滅殺。
    這是關乎根本利益的激烈衝突,絕非三言兩語的勸解就能輕易讓高高在上的皇室成員們動搖決心,更遑論讓他們主動放棄既定的立場和利益。
    皇室成員們心中的固執與堅持,就如同磐石一般堅硬,難以撼動。
    “隻怕我們如今已經悄然登上了那份必殺的名單之上,成為了皇室眼中不得不除去的釘子。”
    世家之中的高層們其實也在暗自憂慮,他們深知,一旦那位被稱作李二的帝王鐵了心要將他們除去,那麽他們的處境無疑將變得極其危險,如同風中殘燭,搖曳欲滅。
    畢竟,在貞觀初年那場轟動一時的罪己詔事件中,世家們也是推波助瀾的重要力量之一。
    李二此人,性情剛烈,睚眥必報,對於曾經的對手和敵人,他向來是不會輕易放過的。若是有朝一日他找到了合適的機會,隻怕是不會手下留情,定會將這些世家一一鏟除。
    然而,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不會的,皇朝的穩定與發展離不開世家的支持,至少在接下來的數百年之內,皇室都離不開世家的力量。李二並非愚蠢之人,他心中自有權衡。他所謂的誅殺,無非也就是殺雞儆猴,震懾那些敢於挑戰他權威的人罷了。”
    確實,世家們掌握著幾乎所有的教育資源,就連那些出身寒微的讀書人也往往與世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更不用說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了。
    而任何一個王朝,如果想要實現長治久安,都是離不開讀書人的支持與貢獻的。這也正是司馬家所倡導的“世家公天下”的理念,以及宋朝所奉行的“天下士人公天下”的原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起來,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教育的壟斷地位是不可能輕易被打破的。
    曆史上,隋煬帝也算得上是一位擁有經天緯地之才華的君主了,他曾經創造性地弄出了科舉製這一選拔人才的製度,還大膽地將道家與釋門的思想引入其中,試圖以此來打破世家對教育資源的壟斷。
    然而,遺憾的是,盡管他做出了如此多的努力,卻依舊沒有辦法徹底打破教育被世家所壟斷的局麵。
    說起來,曆朝曆代都深知一個不言而喻的真理,那便是皇族與世家士族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存、互為犄角的關係。皇朝如日中天,卻離不開世家文人的智謀與才情來穩固江山;
    而世家雖然顯赫一方,卻也離不開皇朝這一強大後盾的保護與蔭庇。
    說起來,雙方確實是相互需要,猶如魚水之情,然而往往就是這樣的相互依賴,反而像一把雙刃劍,經常性地在暗處滋生出種種問題與矛盾。究其原因,乃是他們的根本利益時常發生衝突,難以調和。
    此時,秦瓊已打馬南下,遠離了這是非之地,而長安城中卻是靜若寒蟬,人人自危。骷髏殿的人馬已如雨後春筍般大部分浮出水麵,蠢蠢欲動。
    此時,李二這位心思深沉的帝王自然不會錯過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接連出手,布局謀篇,意圖一舉蕩平這股潛藏的暗流。
    就在這時,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現了——正在修繕皇陵的尉遲敬德忽然率領近萬禁軍殺回長安,開始了一場慘烈的殺戮。整個長安城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無辜喪命,冤魂遍野。
    “阿耶,你看,李二已經徹底撕破了臉皮,不再隱忍。好在我們之前已經與房家握手言和,想必李二也不會太過為難我們王家。”王家的某位長輩對著身旁的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說道。
    然而,他們心中都清楚,王家雖然暫時安穩,但曾經的背叛行為如同一根刺,深深地紮在了李二的心中。
    王家出賣了太子李承乾,這一點李二肯定是記恨的,但隻要王家不謀反,不觸及他的底線,李二也隻好隱忍不發,不會對五姓七望這樣的龐然大物輕易動手。
    要知道,五姓七望與尋常的世家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不僅勢力龐大,根深蒂固,而且擁有自己的私軍,數量不少,戰鬥力驚人。
    在沒有絕對的理由和確鑿的證據之前,就算是得罪了皇族,李二也斷然不敢輕易出手。畢竟,一旦激怒了這頭沉睡的猛虎,後果將不堪設想。
    喜歡我在大唐做戰神請大家收藏:()我在大唐做戰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