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靈山新韻]

字數:7296   加入書籤

A+A-


    第十五章:靈山新韻
    春風總是帶著些清甜,當第一縷陽光穿透層積雲,在靈山的褶皺間流淌時,登山道"入口處已聚滿了人。青灰色的麻石台階蜿蜒向上,每一級都被歲月磨出溫潤的包漿,像是被無數雙手反複擦拭的古老經卷。台階左側的百年馬尾鬆挺著青銅色的枝幹,針葉上凝結的露珠在風中搖搖欲墜,忽而墜落,在石階上敲出空靈的響聲,驚飛了躲在樹洞裏的鬆鼠。
    胡迢靠在起點的石牌坊下,望著眼前這支特殊的隊伍——三十七個背著雙肩包的少年,校服上印著不同學校的校徽,胸前別著寫有目標院校的徽章。最前排的女孩戴著金屬框眼鏡,發梢沾著晨霧,書包上的"高考必勝"紅絲帶格外醒目,絲帶末端還係著一枚迷你銅鍾,隨著她的步伐發出細碎的叮當聲。
    "學長好!"有學生認出了他,指著他胸前的靈山景區工作牌驚呼。胡超笑笑,露出整齊的白牙,晨光在他左腕的銀鐲上流轉——那是用靈山老藤編織的飾品,藤紋間嵌著米粒大的金箔,正是十四年前送歸金簡時,嵩山老者所贈丹藥的包裝碎片。
    "這條路從前叫"狀元道","胡超的聲音混著鬆濤,抬手示意眾人看石階右側的岩壁,"北宋宣和年間,上饒出了位狀元徐元傑,他曾在靈山苦讀三月,後來人們便把這條他每日攀爬的山道稱為"狀元道"。"他的指尖劃過岩壁上模糊的刻痕,那裏隱約能辨"魁星點鬥"的圖案,朱砂色雖已褪去,筆觸間的力道卻依然清晰。
    一、學業祈福:石階上的星軌
    一)祈夢亭的晨光
    登山道行至三分之一,一座六角飛簷的石亭隱現於鬆濤間。亭額"祈夢亭"三字為明代書畫家詹希原所書,匾額下方懸著九串風鈴,銅片上刻著《千字文》短句,山風掠過便叮咚作響,如仙人撫琴。戴眼鏡的女孩林小滿剛跨進亭子,便被地麵的星圖吸引——二十八宿按方位嵌在青磚上,每顆星子都是一塊磨光的鵝卵石,中心凹處積著晨露,像撒落人間的碎鑽。
    "學長,這些星星..."林小滿蹲下身,指尖懸在"文曲星"的位置,不敢觸碰。胡超順著她的目光望去,見文曲星方位的露珠正映著遊動的雲影,仿佛有字跡在水中浮現。
    "每到高考前百日,這些星圖就會顯靈。"胡超忽然壓低聲音,亭外的鬆濤恰好在此刻變大,將他的話襯得神秘兮兮,"曾有考生看見自己的名字在星子上閃爍,後來果然金榜題名。"他轉身指向亭柱,那裏刻著曆代學子的祈願,最上方是徐元傑的題字:"願借靈山三寸氣,直上雲霄叩天門",墨跡雖已風化,筆鋒卻如刀刻般剛勁。
    林小滿的手指撫過冰涼的石柱,忽然觸到一道淺痕——那是近年遊客留下的刻字,"2023屆陳雨欣,願考浙大"。她抬頭,看見胡超正望著亭角的風鈴出神,陽光穿過銅片,在他側臉投下流動的光影,像極了傳說中乘鶴送簡的仙人。
    二)紅絲帶的軌跡
    隊伍在半山腰的觀景台稍作休息時,林小滿忽然發現自己的紅絲帶在風中繃直,指向東北方的筆架峰。那裏的雲霧正詭異地分開,露出峰頂的花崗岩,石麵竟天然形成類似書卷的紋理,陽光照在石脊上,仿佛有無數金字在跳動。
    "那是"筆架映雪"景,"胡超不知何時站到她身旁,"冬天下雪時,石麵反光能映出《論語》字句。"他取出隨身攜帶的竹筒,倒出幾粒靈山特有的雲霧茶,用保溫杯的熱水衝泡,茶香混著濕潤的霧氣,在兩人之間繚繞,"你知道嗎?徐元傑當年備考時,每天都用這裏的泉水煮茶,說能讓思緒清明。"
    林小滿接過茶杯,忽然注意到胡超的工作服內袋露出一角泛黃的紙頁——那是張高考誌願表,年份欄寫著"2012",第一誌願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卻被紅筆劃去,旁邊貼著靈山景區的工作證照片。她正要開口,卻見胡超已轉身走向隊伍,衣擺帶起的風將她的紅絲帶吹得獵獵作響,絲帶末端的銅鍾突然發出清越的響聲,驚起一群在樹梢覓食的相思鳥。
    三)魁星岩的頓悟
    行至"魁星岩"時,正午的陽光恰好將岩頂的怪石投影在石階上,形成"魁星點鬥"的圖案。胡超讓眾人席地而坐,從帆布包中取出拓片,那是宋代留存的《魁星踢鬥圖》,魁星一腳踢鬥,一手握筆,腳下踩著"才"字,身旁環繞著蝙蝠、梅花等吉祥圖案。
    "古代學子來此,會用靈山的紅土在掌心畫魁星,"胡超說著,掏出小瓷瓶,倒出暗紅色粉末,"現在我們用天然朱砂粉代替。"他逐個為學生們在掌心畫符,輪到林小滿時,指尖觸到她掌心的薄繭——那是長期握筆留下的印記,"記住,真正的魁星不在岩畫裏,而在你們每天多背的十個單詞、多解的三道題裏。"
    當最後一個學生畫完符,岩頂的陰影突然移動,魁星的筆尖正好指向林小滿的額頭。她忽然想起三個月前的深夜,在台燈下做模擬卷時,窗外的靈山突然亮起金光,當時以為是幻覺,此刻卻覺得掌心的朱砂在發燙,仿佛有某種古老的力量正順著血管流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靈山媽媽:石像下的年輪
    一)雲霧中的聖殿
    轉過魁星岩,眼前豁然開朗。海拔1200米的平台上,一座高九米的漢白玉雕像靜靜矗立,那是"靈山媽媽"的神像。她身著寬袖長袍,左手托著象征生命的玉淨瓶,右手虛抬,掌心向上,仿佛在承接天下蒼生的祈願。雕像基座刻著二十四節氣圖,每幅圖旁都有對應的草木浮雕——立春是嫩柳,雨水是蕨芽,清明是杜鵑,冬至是鬆針。
    林小滿走近時,發現雕像的衣紋間嵌著無數小銀片,在陽光下一閃一閃,像是綴滿星辰的夜空。基座前方的許願池裏,漂浮著許多荷葉形狀的燈盞,每盞燈上都寫著"母子平安寶寶健康"的祈願,燭火在風中搖曳,將水麵映得五彩斑斕。
    "靈山媽媽的傳說始於唐代,"胡超的聲音忽然變得柔和,他指著雕像的麵部,那是張沒有具體年齡的臉,既有少女的溫婉,又有母親的慈祥,"據說當年有位采藥女在山上救下難產的孕婦,自己卻墜崖而亡,後來人們就在她殞命的地方立了這座像。"他蹲下身,輕撫基座石縫中生長的野薔薇,花瓣上的露珠恰好落在他手背上,"你看,這花叫"聖母淚",隻在靈山媽媽像周圍生長,冬夏不敗。"
    二)生命的漣漪
    許願池旁,一位孕婦正由丈夫攙扶著跪拜。她的肚子已顯圓潤,發間別著靈山特有的望春玉蘭花,花瓣白得近乎透明,在微風中輕輕顫動。胡超走過去,從隨身的布袋中取出一小包草藥,"這是靈山產的紫蘇和砂仁,用山泉水煮了喝,能緩解孕吐。"
    孕婦抬頭,眼中閃過驚訝:"您怎麽知道我...?" 胡超笑笑:"靈山媽媽托夢給我,說有位來自景德鎮的瓷畫師,正在為未出生的孩子繪製百子圖。"他指向孕婦丈夫手中的畫卷,邊角處果然露出青花嬰戲圖的局部,"去年你們在山腳的陶藝館,是不是用靈山的陶土捏了個平安瓶?"
    夫婦倆連連點頭,丈夫展開畫卷,露出中央的靈山全景圖,三十六峰環繞著懷抱嬰兒的女神像,正是靈山媽媽的現代演繹。胡超注意到畫中許願池的燈盞,每一盞都對應著不同的節氣,忽然想起十四年前在嵩山祭封壇所見的七彩煙霧,原來生命的輪回,早在天地靈脈中埋下了伏筆。
    三)石像的呼吸
    當林小滿將紅絲帶係在雕像左手的玉淨瓶上時,忽然聽見細微的"哢嗒"聲。她驚訝地發現,雕像掌心的紋路間竟滲出一線清泉,水珠沿著她係的絲帶滑落,在陽光下形成小小的彩虹。胡超見狀,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這是石像百年一遇的"顯靈",上一次出現還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無數孕婦來此祈福,石像掌心連續三日滴水不止。
    "摸摸看,"胡超示意林小滿觸碰泉水,"帶著靈山的體溫。"女孩的指尖剛觸到水珠,便覺一股暖意襲來,仿佛觸到了母親的手心。泉水順著石階流入許願池,蕩起的漣漪中,竟隱約浮現出"平安"二字,圍觀的遊客發出低低的驚歎,有人開始合十祈禱,有人拿出手機拍照,卻發現鏡頭裏的石像似乎在微微頷首。
    三、現代祈福:星燈下的回響
    一)棋盤峰的夜話
    暮色中的棋盤峰別有一番韻味。三十六座山峰在漸暗的天色中化作深藍的剪影,山間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祈福燈,像散落的螢火蟲。胡超坐在峰頂的觀景台,麵前擺著便攜式茶爐,正在煮今晚的重頭戲——用靈山雲霧茶、嵩山丹參和天山雪蓮泡製的"智慧茶",茶湯在瓷杯中呈現出神秘的靛藍色,表麵漂浮著細小的金箔,那是從金簡殘片上碾磨下來的粉末。
    "學長,你真的放棄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林小滿不知何時坐在他身旁,望著他腕間的銀鐲,"就為了留在靈山當導遊?"胡超攪動茶湯的手頓了頓,遠處的索道載著最後一批遊客下山,燈光在山穀間劃出流動的光帶,"當年收到錄取通知書時,我夢見靈山媽媽說,"醫者醫人,亦需醫心。"這裏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棵草木,都是最好的教材。"
    他望向山腳下的燈火,那裏有新建的靈山中學,教學樓的輪廓在夜色中清晰可見,"你知道嗎?去年有個考生考前緊張到吃不下飯,我帶他去看了"智慧鬆"——那棵長在懸崖邊的古鬆,樹根大半裸露在外,卻依然挺拔。後來他說,看著鬆樹就覺得自己的壓力不算什麽。"茶湯在杯中泛起漣漪,倒映出他眼中的星光。
    二)祈福牌的密語
    觀景台周圍的樹枝上,掛滿了遊客的祈福牌。木質的牌子形狀各異,有書本、帆船、嬰兒車,還有現代感十足的火箭造型。胡超取下一塊繪著清華大學校徽的牌子,背麵寫著:"爺爺,您說考上清華就帶我去看天安門,今年我一定行!"落款是"2024屆陳小樹"。
    "三年前,陳小樹的爺爺在靈山摔倒,是我背他下山的,"胡超摸著木牌上的刻痕,"老人臨終前說,孫子的誌願是清華,可惜自己等不到那天了。"他抬頭望向深邃的夜空,銀河正從筆架峰後方升起,"去年小樹考上了,帶著錄取通知書來這裏,把牌子掛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小滿忽然想起自己的紅絲帶,此刻應該在祈夢亭的風鈴旁飄蕩。她摸出手機,查看倒計時——距離高考還有23天,鎖屏壁紙是她和母親在靈山媽媽像前的合影,母親的手搭在她肩上,兩人笑得很燦爛,那時母親還沒生病。
    三)星空下的對話
    當北鬥星移至天樞位,胡超忽然站起身,指向東北方:"看!"隻見筆架峰頂端亮起一串燈,組成"金榜題名"四個大字,那是景區新安裝的投影燈,每個字都有三層樓高,在夜空中格外醒目。林小滿注意到,燈光的軌跡竟與十四年前金簡發出的七彩光柱重合,仿佛時空在此刻重疊。
    "現代科技和古老傳說,其實都是人們心中的明燈,"胡超的聲音混著山風,"就像你們用紅絲帶許願,用手機拍照記錄祈福瞬間,不變的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他忽然從口袋裏掏出個小盒子,裏麵是枚刻著靈山三十六峰的徽章,"送給你,等你考上大學,帶著它去看看外麵的世界,也別忘了靈山的雲霧和鬆濤。"
    林小滿接過徽章,金屬的涼意傳來,卻見徽章背麵刻著一行小字:"心有靈山,何處不峰"。她忽然想起母親說過的話:"靈山不是一座山,是住在你心裏的勇氣。"此刻望著星空下的祈福燈海,她終於明白,所謂祈福,不過是將心中的渴望化作可見的符號,讓靈山的風、石、草木都成為見證者。
    四、永恒的回響:晨光中的新章
    一)破曉時分的奇跡
    高考前最後一個周末,林小滿再次登上靈山。晨霧比往日更濃,她沿著"985211路線"慢跑,發現每一級石階上都用熒光粉畫了鼓勵的話語:"你比想象中更強大靈山與你同頻"。行至祈夢亭,昨夜的露水竟在星圖上凝成了"滿分"二字,陽光穿透雲層的瞬間,字痕化作水霧升空,在空中形成小小的彩虹。
    在靈山媽媽像前,她看見昨天還含苞的野薔薇突然盛開,七朵粉花圍成圓圈,中間的花蕊竟呈現出"錄取"的字形。胡超站在遠處的樹蔭下,看著女孩掏出筆記本,在扉頁寫下:"不是靈山保佑我,是我在靈山學會了保佑自己。"
    二)紅絲帶的歸處
    高考結束那天,林小滿帶著錄取通知書回到靈山。她的紅絲帶依然係在祈夢亭的風鈴上,卻多了幾十條新的絲帶,每條都寫著不同的夢想:"考研必勝拿到教師資格證寶寶會叫媽媽了"。她將通知書放在魁星岩的石台上,陽光正好照亮"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校名,岩頂的陰影再次形成魁星點鬥的圖案,筆尖正指著她的眉心。
    胡超趕來時,看見她正在給許願池裏的燈盞添油。"知道嗎?你母親的手術很成功,"他輕聲說,"上周她來靈山,在媽媽像前待了三個小時,離開時說聽見泉水在說"放心"。"林小滿抬頭,發現石像的掌心又在滴水,這次的水珠落在她手背上,竟凝成了小小的玉蘭花形狀。
    三)新韻的開始
    秋分那天,靈山舉行了新的祈福儀式。胡超站在新建的"靈心書院"前,看著孩子們將寫有夢想的紙船放入山溪,紙船順流而下,穿過刻著"心有回響"的石拱,消失在晨光中。林小滿穿著白大褂,正在給前來研學的學生講解靈山草藥,她腕間的銀鐲與胡超的一模一樣,那是用當年金簡的餘料和靈山藤條共同製成的。
    遠處,纜車正在運送一批特殊的遊客——嵩山的守簡人後裔,他們帶著新刻的金簡複製品,來參加兩脈文化交流活動。胡超望著兩脈代表在靈山媽媽像前握手,忽然想起十四年前在嵩山祭封壇看見的七彩煙霧,原來真正的永恒,從來不是金石不朽,而是精神的代代相傳。
    當第一縷秋陽照亮三十六峰,林小滿忽然聽見風鈴響動。她望向祈夢亭的方向,看見自己的紅絲帶正與新的絲帶交織,在風中舞出優美的弧線。山腳下,傳來孩子們的笑聲,他們正追逐著一隻羽毛泛著金光的蝴蝶——那是靈山新的韻腳,也是古老傳說最動人的續章。
    五:風的秘語
    午夜的靈山萬籟俱寂,胡超獨自坐在觀星台,翻開泛黃的筆記本。上麵記錄著十四年來的每一次"顯靈":金簡歸位時的七彩光柱、石像掌心的泉水、祈福牌上的奇跡……但最珍貴的,是那句重複了無數次的"心有回響"。
    他望向星空,忽然看見一道流星劃過筆架峰,軌跡竟與當年白鶴飛行的路線重合。銀鐲在腕間發燙,他知道,那是靈山在訴說新的故事——關於傳承,關於希望,關於每個心懷信念的人,都是靈山最動人的韻腳。
    山風掠過,帶來遠處書院的讀書聲。胡超合上筆記本,嘴角泛起微笑。在這片土地上,古老與年輕從未割裂,就像石階上的苔痕與新刻的熒光字,共同構成了靈山永不褪色的新韻。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