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白雲峰]
字數:5606 加入書籤
一、天闕雲綃:星眸初啟念人間
九重天上的璿璣殿浸在永晝的微光裏,少司命垂眸望著掌心的琉璃瓶,晨露自二十八宿的星芒間凝結,墜入瓶中時蕩起細碎的銀鱗般波光。她親手織就的三十六幅雲霞懸在白玉雕欄外,春分的緋雲揉了桃花塢的晨露,霜降的素綃浸過菊花台的清霜,此刻孟夏的雲正泛著新竹初抽的翠色,卻被她指尖無意識絞緊了袖口的雲紋,將一片青竹翠雲揉出細密的褶皺。
"少司命又在看人間?"值日星官的聲音驚落她鬢邊的流霞釵,東海水晶雕琢的釵頭映出下界靈山的剪影:層疊的花崗岩峰如青銅劍戟刺破霧靄,山澗流泉似銀線穿珠,偶有采茶人背著竹簍穿行雲霧,衣袂翻卷間恍若仙人踏雲而行。五百年前隨西王母巡遊時驚鴻一瞥的山色,早已在她的雲梭下織成了心頭的朱砂痣,每當星夜寂寥,梭尖便會不自覺勾勒出靈山十二峰的輪廓,連硯台裏的墨痕都帶著鬆濤的韻律。
子時三刻,當值仙娥抱著禦賜的冰魄蜍推開殿門,隻見案頭《雲笈七簽》正翻在"下界遊曆"篇,琉璃瓶中盛滿了凝著露珠的本命雲,如活物般在瓶中舒展翻卷。少司命的玉牌仍懸在屏風上,衣角掠過的風卻還帶著人間新茶的清芬——她已化作一片最輕盈的晨霧,乘著天河漏下的星光,向靈山的雲海深處墜落。雲梭在袖中發燙,那是千年來第一次違背天規的悸動,梭尖刻著的"雲無常形"四字,此刻竟比任何天條都更燙人心魄。
二、人間煙嵐:霧裏相逢結善緣
靈山深處的藥田籠罩在薄紗般的晨霧裏,老鍾正借著樹隙漏下的陽光辨認紫背天葵的葉片。他膝頭放著磨破的《本草經》,書頁間夾著二十年前采的靈芝標本,葉脈間的蟲蛀痕跡被他用金粉細細描過。鬆濤聲裏傳來環佩輕響,細碎如露珠滾落荷葉,抬眼時隻見雲霧如被無形之手撥開,露出位身著月白雲裳的女子。她發間簪著半枝帶露的玉蘭花,衣袂上繡著的雲海紋隨著山風流動,竟似真有雲霧在衣褶間聚散,袖口還沾著幾點星子般的熒光——那是天庭星砂的餘輝。
"老伯可知,何處生長著三百年以上的茯苓?"她的聲音清潤如山澗清泉,驚飛了枝頭梳理羽毛的翡翠鳥。老鍾粗糙的手指指向西北方終年雲霧繚繞的險峰:"那座無名峰的懸崖凹處有幾窠,隻是崖壁生滿青苔,連岩羊都難攀......"話音未落,女子已化作一片淡雲掠過他的竹簍,袖擺輕揚時,幾片雲芝已翩然落在竹簍邊緣,泛著溫潤的光澤,菌蓋上的雲紋竟與她衣袂上的繡紋一模一樣。老鍾愣住了,想起昨夜夢見的白衣仙子,懷中正抱著那棵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千年茯苓。
三日後,老鍾在采藥時失足跌落懸崖,竹簍裏的藥材染著斑駁血跡。昏迷中他感覺有片清涼的雲覆在右腿,疼痛漸漸化作暖意,仿佛有無數細小的雲手在縫合筋骨。待醒來時,見白骨外露的傷口已結出粉白的新肉,枕邊躺著株帶露的千年茯苓,根部還纏著幾絲若有若無的雲絮,湊近細聞,竟有天庭才有的星露清香。山民們圍聚在他的草廬外,看著那株傳說中的仙草,再望向遠處隱在雲霧中的無名峰,都相信是雲中仙子踏霧而來,用雲露續了老鍾的命。
三、丹爐煙起:雲露化藥濟蒼生
無名峰頂的凹地在某夜悄然浮現一座白玉丹房,房簷下懸著二十四串風鈴,每串都綴著不同形態的雲朵:展翅的仙鶴雲、初綻的蓮花雲、銜著靈芝的鹿雲,風起時叮咚作響,驚得盤踞在此的毒蛇猛獸紛紛退避。丹房中央的八卦爐中騰起五色煙靄,藥香裹著晨露的清冽,順著山澗蜿蜒而下,所過之處,春瘟肆虐的村落傳來孩童的嬉笑,枯槁的老樹抽出新芽,連石縫裏的小草都挺起了蔫黃的葉尖。
白雲仙子每日黎明便踏遍靈山十二峰,用掌心凝聚的本命雲收集朝露,溫養石縫中生長的七七四十九種仙草。她記得第一次抱著高熱昏迷的孩童穿過雲霧,孩子母親跪地時鬢角的白發刺痛了她的眼,那眼中的哀求比天庭萬年不化的寒冰更讓人心碎。當孩子服下摻著雲露的藥汁,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陰影,她忽然發現,人間的淚水雖鹹,卻比天庭的甘露更能溫暖星辰。於是她褪去了所有仙術,隻用最笨拙的方式辨認草藥:用舌尖嚐遍百草的滋味,看哪種草汁能讓傷口結痂,哪種葉片能止孩童的夜啼。
山腳下的茶女阿秀常踩著晨露送來新炒的雲霧茶,見仙子總在丹房外的石壁上刻字。湊近看時,見光滑的石壁上刻著"風寒者,取雲芝三錢,加靈泉煎服暑熱者,采薄荷嫩葉,佐以雲露飲之",字跡如行雲流水,卻又帶著人間煙火的溫度。"仙子為何不直接施法救人?"阿秀捧著青瓷茶盞,看她用玉筆在石上落下最後一劃。仙子望向翻湧的雲海,鬢邊的玉蘭花輕輕顫動:"人間自有四時更替,生老病死亦是輪回。我能做的,不過是在雲霧裏留些藥香,讓世人記得草木皆有靈。"她說著,指尖撫過石牆上新刻的"止血草生於背陰處,葉三歧",墨痕未幹,便有山風送來幾片該草的葉子,輕輕落在她腳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四、天網初張:雲鎖靈山抗天威
璿璣殿內,北鬥星君的渾天儀突然發出裂響,青銅齒輪間滲出金色流光,映照下界的水鏡裏,靈山所在的方位正泛著七彩霞光,如打翻了仙人的顏料盞。糾察靈官的玉笏重重拍在禦案上,驚得殿角銅鶴燈的燭火劇烈搖曳:"少司命私離神位,擅改凡人命理,致使下界氣運紊亂!"天帝望著水鏡中那片將整座山峰裹成玉壺的雲霧,忽然想起三百年前,她為救楚地旱災,曾偷引東海三千裏雲霧,至今東海龍王的奏折還壓在禦案最底層,墨字已褪成淺灰。
首批天兵抵達靈山時,正是深秋,楓葉如火焰般燃燒在山徑兩側。帶隊的雷部天將手持追魂幡,剛踏入山腳,便被撲麵而來的白霧籠罩,五步之外隻見模糊的樹影,如置身混沌初開的世界。"這是少司命的本命雲!"副將握緊斬雲劍,劍光劈開霧靄的瞬間,卻見被劈開的雲霧化作千萬條銀蛇,嘶鳴著撲向兵器,劍身上頓時凝滿白霜。更詭異的是,霧氣中竟傳來孩童的笑聲、婦人的禱聲、老醫翁的咳嗽聲,每道聲音都勾著天兵們的凡世記憶,讓追魂幡的金光漸漸黯淡。
天將們且戰且退,退出三十裏後回望,靈山諸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唯有那座無名峰被九重天雲層層包裹,雲間隱約可見丹房的飛簷,如漂浮在雲端的仙閣。更奇的是,山腳下的土地廟前,無數山民頂著寒風跪拜,他們的祈願化作縷縷青煙,匯入峰頂的雲霧,讓那片雲愈發璀璨,如有人間香火在為仙子護法。
五、雲戰天闕:千般煙火化雲甲
冬至那日,三十六位金仙駕著七彩祥雲自天而降,雲頭掠過處,滿山積雪被震得簌簌而落。白雲仙子站在丹房頂上,望著曾經一同研習雲紋的金霞仙子,發間的流霞釵早已換成了用靈山竹枝編就的簪子,簪頭還纏著幾縷山桃花的細枝——那是阿秀教她編的,說這樣的簪子襯得臉色更溫柔。"少司命,你私離神位已逾千年,若肯隨我們歸天,天帝念你司掌雲霧有功,可免三百年雷劫。"金霞仙子的聲音帶著天庭特有的冷硬,卻在觸及她衣袂上的藥漬時,眼中閃過一絲訝然——那分明是凡人煎藥時濺上的焦痕,在仙衣上顯得格外突兀。
話音未落,丹房簷下的二十四串風鈴突然齊鳴,聲如裂帛,驚起滿山飛鳥。雲牆應聲而起,每一道都映著她在人間的記憶:老鍾顫巍巍送來的山核桃,殼上還帶著手汗的溫度;阿秀教她采茶時,指尖被茶刺劃破滲出的血珠,滴在茶青上竟開出小小的白花;還有土地廟裏,山民們用粗木雕成的她的像,頸間掛著無數祈願的紅繩,在風中輕輕搖晃。最中央的雲牆裏,浮著她親手刻在石壁上的醫書,每一個字都在發光,那是凡人靠著這些字救回的性命,是她在人間留下的痕跡。
"你曾說"雲無常形,正如人心"。"她掌心托起一團泛著藥香的雲霧,雲霧中隱約可見凡人在田間勞作、在病榻前飲藥的場景,"可你看這人間的雲,能化雨潤田,能聚霧護山,能載著思念越過高山——它們比天庭裏按節氣變幻的雲,多了千萬種模樣。"話畢,丹爐突然噴出七彩煙霞,與她的本命雲融為一體,在峰巔織就一片璀璨的雲海。那雲海中浮動著無數光點,細看竟是凡人寫下的祈願、孩童畫的仙子、老醫翁記的藥方,每一道光都連著人間的煙火,讓這片雲有了心跳的溫度。金仙們的法器在雲海上撞出火花,卻驚覺每一朵被擊碎的雲,都會化作更堅韌的霧牆,因為每片雲霧裏,都藏著凡人對生的渴望。
六、雲根深種:此心安處是吾鄉
天兵退去的清晨,雲霧如被風吹散的棉絮,漸漸露出丹房的全貌。白雲仙子摸著丹房外的石壁,發現不知何時多了許多刻痕:有文人用瘦金體寫的"仙子施雲露,枯木逢春時",有山民用炭筆描的簡陋藥草圖,還有稚童用石子刻的"仙子姐姐,謝謝你",字跡歪歪扭扭,卻帶著露水的濕潤。她指尖撫過這些刻痕,忽然明白,自己早已不是天庭裏那個執雲梭的司命,而是靈山百姓心中的"白雲醫仙"——她的雲,早已不再是冷冰冰的天象,而是融入了人間的悲歡。
春去秋來,山民們發現,每當白雲峰的雲霧變成七彩之色,峰頂便會傳來若有若無的搗藥聲。有人曾在霧中見過她的身影:衣袂染著丹砂的緋紅,發間別著新采的杜鵑,玉瓶中盛著的雲露落在人間,能讓瀕死的病人睜開眼睛,能讓旱裂的土地冒出綠芽。而那座無名峰,也因終年雲霧繚繞,被人們稱作"白雲峰",山腳下的土地廟中,她的神像前終年香火不斷,供桌上總擺著新采的藥草和剛炒的雲霧茶,連茶香裏都帶著淡淡的雲露清甜。
五百年後的夏夜,阿秀的曾孫帶著孫兒登山,月白如霜,照得雲海如同平鋪的素絹。忽然峰頂雲霧大盛,七彩光暈中傳來隱隱仙樂,似有玉磬叮咚,琴瑟和鳴。月光下,他們看見一位白衣女子站在丹房頂上,袖中飛出團團雲霧,灑向山腳下幹涸的農田。雲霧過處,蜷縮的禾苗竟挺直了腰杆,枯萎的菜畦冒出新綠。孩子指著雲端驚呼:"是白雲仙子!"老人望著那抹熟悉的身影,忽然想起祖母臨終前的話:"仙子從未離開,她的雲,早已長在靈山的每塊石頭裏,每片葉子上,每個盼著天明的人心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七、雲影千年:霧散雲開見真心
現代的靈山景區,黎明前的觀景台已擠滿了舉著相機的遊客,鏡頭對準雲霧繚繞的白雲峰,等待那傳說中的"七彩雲瀑"。五點零七分,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乳白色的霧海突然泛起七彩光暈,如有人持著畫筆在雲端暈染,赤橙黃綠青藍紫層層疊疊,流淌成瀑。遊客們的驚歎聲中,有位穿白裙的姑娘忽然駐足,她看見石牆上的刻痕被晨露浸潤,泛著淡淡的熒光,那些千年前的字跡竟清晰如昨,仿佛剛有人用露水寫就。
"這片雲霧含有獨特的負氧離子和微量元素,"導遊的講解聲混著山風,"當地老人說,用雲霧水調了峰上的藥草敷麵,能駐顏養顏;飲了雲霧泡的茶,百病不侵。"姑娘閉上眼睛,恍惚間看見一位白衣女子提著玉瓶走來,衣袂掃過之處,雲霧自動分開,露出下麵的藥田:紫背天葵在晨露中舒展葉片,雲芝在腐木上綻放,還有她曾在古籍中見過的靈草,正隨著仙子的腳步輕輕搖曳。當她睜開眼,隻見自己的倒影在雲霧凝成的水窪裏,與石牆上仙子的畫像漸漸重疊,水窪中的雲影,竟在她眼底投下了千年未散的溫柔。
暮色降臨時,白雲峰的雲霧化作柔軟的棉絮,將整座山峰裹入懷中。山腳下的民宿裏,老掌櫃搖著蒲扇給遊客講古:"傳說仙子的丹爐還在峰頂,每逢初一十五,就能聽見風鈴響。你們聽——"遠處的山風裏,二十四聲清越的鈴響依次傳來,如仙人在雲端撥弄琴弦,應和著人間千年未改的祈願。雲霧深處,丹房的風鈴仍在輕輕搖晃,每一聲叮咚,都驚醒了石縫裏沉睡的藥草;每一縷雲紋,都記著凡人的笑與淚。
白雲仙子的雲,早已不再是天庭的司命之雲,而是化作了靈山的精魂:它是清晨的朝露,是午後的蔭涼,是雨夜的守護,是每個抬頭望雲的人眼中,那片永不消散的溫柔。正如石壁上的刻字在歲月中愈發清晰:"雲本無心,因愛成靈;仙本無念,因念長生。"這便是白雲峰的傳說,在雲霧與人間的千年糾葛中,寫就了最動人的篇章——當雲霧在峰巔聚散,那不是天象的變幻,而是一位仙子,在千年時光裏,對人間最綿長的告白。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