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老人峰]

字數:5287   加入書籤

A+A-


    一、玉京謫仙:紫府倦客踏塵來
    天界三十三重天外,玉京仙闕的晨鍾正叩響雲霄。一位鶴發童顏的仙人獨立觀星台,手中拂塵輕掃二十八宿圖,目光卻凝在人間信州地界的雲氣上——那裏有青鸞繞峰,瑞氣蒸騰,正是靈山七十二峰的方位。他名曰太玄子,本是紫微垣中司掌星辰運行的仙官,卻在千萬年的晝夜輪轉中,漸漸厭倦了刻板的天道秩序。
    “星辰循軌,仙官循規,連呼吸都要合著玉律節拍……”太玄子一聲長歎,指尖劃過袖中珍藏的人間畫卷。那是百年前下界時,在靈山偶遇的春日盛景:杜鵑啼血染遍山巒,山民們背著竹簍在雲霧中采茗,茶歌隨風飄向天際。相較天庭的永恒寂靜,人間的煙火氣竟讓他心生向往。
    某日值守時,太玄子趁星官換班之機,將本命星燈調至最弱,化作一道青虹墜入人間。當雙足踏上靈山的土地時,他隻覺渾身桎梏盡去,山風裹著泥土氣息撲麵而來,竟比天庭的瓊漿更令人沉醉。行至半山腰,一座拔地而起的巨峰映入眼簾:峰體如老者拱揖打坐,眉弓、下頜、衣褶俱全,連掌心的紋路都似天然雕琢,端的是“天地為爐,造化為工”。
    “好個道者之姿!”太玄子撫掌大笑,拂塵輕點峰腰,竟在岩壁上辟出一處洞府。洞口藤蔓自動編織成門,洞內石床、石案天然成型,更有一眼清泉從岩縫滲出,叮咚作響。他解下腰間的星辰玉佩,隨手埋在洞口——從此,這方天地便與他的仙魂相連。
    二、茅庵初築:鬆風煮茗論丹經
    太玄子在峰腰搭起茅庵,以枯枝為架,樹皮為瓦,門前栽下從天庭帶來的三株九節菖蒲。每日寅時,他便登上峰頂,麵對東方日出吞吐月華,隻見周身霞光與峰體的青灰色漸漸交融,竟似老者披上了晨霧織就的道袍。路過的山民初見峰頂有人影端坐,還道是古鬆成精,直到某日暴雨突至,太玄子揮袖化作華蓋,為山下村落擋住山洪,人們才知是仙人降臨。
    “老仙翁,求您救救我們的莊稼!”盛夏時節,幾個農人跪在茅庵前。太玄子隨他們下山,見田地裏禾苗蔫黃,土地龜裂如蛛網——原來是連續三月無雨,溪流幹涸。他輕撫焦土,忽覺指尖傳來大地的嗚咽:“你們可知道,靈山的水脈藏在何處?”說罷,帶眾人來到背陰處的石壁前,拂塵畫出三道銀線,石縫中竟湧出清冽泉水。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莫要隻向蒼天求雨。”太玄子教村民們沿山岩開鑿暗渠,又在穀底修建蓄水池,“天旱時,可采竹葉草、車前子煎水,既能解渴,又可敗火。”他還將天庭的“五運六氣”之術化作通俗口訣,刻在木牌上釘在村口:“春風起,防溫疫;夏日長,護心陽……”
    漸漸的,茅庵前的石案成了山民們的學堂。太玄子用鬆煙製墨,在樹皮紙上抄寫《道德經》,教孩童們念“人法地,地法天”;教婦人辨識藥草,編竹筐盛放;見青壯伐木艱辛,便以法力驅動頑石,助他們開鑿山路。山民們送來自釀的粟米酒,新摘的雲霧茶,太玄子皆笑納,卻在夜深時將隨身的星砂撒入田間——來年,那些貧瘠的土地竟生出比人高的玉米。
    三、旱魃為虐:青鸞振翅破雲關
    漢靈帝光和三年,中原大旱,靈山雖有仙翁護持,卻也抵不過天道異變。入夏後,赤日如虎,連千年古鬆都卷起針葉,蓄水池見底,暗渠斷流。太玄子登上峰頂,隻見西方天空懸著三團赤雲,正是旱魃麾下的“焚天三煞”。
    “原來是下界妖魔趁天道失衡作祟。”太玄子掐指一算,方知此劫原是他私自下凡的“餘波”——天庭未察覺他的行蹤,卻有魔界覬覦靈山靈氣。他召回埋在洞口的星辰玉佩,化作三枚銀釘,釘在赤雲必經之路,又摘下鬢間玉簪,化作青鸞虛影,直撲雲團。
    山民們隻見峰頂突現青光,一隻巨鳥長鳴著衝入赤雲,三團火雲竟被生生撕裂。然而旱魃本體隱在雲層深處,拋出萬千火丸,砸向村落。太玄子急中生智,揮手招來峰巔積雪,化作漫天冰晶,火丸觸冰即滅。如此惡戰三日,他的道袍已破破爛爛,鬢角竟添了幾縷白發——仙人動用本命靈氣,終究傷了根基。
    “老仙翁,我們來幫您!”村人們捧著供品跪在峰頂,少女們唱起祈雨歌,孩童們用泉水灑向天空。太玄子忽覺心頭一暖,百姓的願力化作淡淡金光,匯入他的仙力。他趁機捏出“五雷訣”,指尖竟引出靈山暗藏的雷脈,一道紫電劈開旱魃的法身,漫天火雲終於消散。
    雨後的清晨,太玄子看著田間重新挺起的禾苗,忽然苦笑——他本是避世修行,卻不想因一己之念,卷入人間劫數。但見老村長領著孫子前來,孩子捧著剛摘的野莓,仰著小臉說:“仙翁爺爺,甜!”他忽然明白,這人間的煙火味,正是他甘願墮入紅塵的緣由。
    四、天網恢恢:金闕詔書下九垓
    光陰荏苒,太玄子在老人峰一住便是三十年。某日,他正在峰頂晾曬藥材,忽見正北方向霞光萬道,二十八宿排列成陣,正是天庭“紫微追仙陣”。一位金甲天將踏雲而來,手中捧著玉帝金批:“司星仙官太玄子,私離神位,滯留人間,著即歸位,毋違欽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山民們得知消息,紛紛湧上峰來,將天兵的雲路圍得水泄不通。老村長已是耄耋之年,拄著太玄子送的棗木拐杖,顫聲說道:“仙翁救了我們三十年,若要帶他走,就從我們屍首上踏過去!”婦人抱著孩子哭泣,青壯們舉著鋤頭、獵叉,眼中滿是不舍。
    太玄子長歎一聲,輕撫老村長的肩膀:“莫要為難,仙凡終有別。”他轉身對天將拱手道:“容我與百姓作別,即刻隨你回天庭。”卻在轉身時,以傳音術告知最聰慧的弟子青嵐:“三日後子時,峰頂有雷,切記取我埋在菖蒲下的星核,埋入峰底湧泉穴。”
    當夜,茅庵內燃起鬆明火把,太玄子將畢生所學刻在竹簡上,分發給村民:“耕讀傳家,醫藥濟世,便是仙家大道。”說到動情處,忽聞天際傳來萬馬奔騰之聲,紫微陣竟提前發動,無數星光化作鎖鏈,向他襲來。
    “罷了,終究躲不過。”太玄子仰頭飲盡最後一杯粟米酒,袖中飛出三株九節菖蒲,化作屏障護住村落,自己則迎著星光鎖鏈而上。就在鎖鏈即將縛住他時,靈山忽然震動,峰底湧出萬道青光——正是弟子青嵐依言埋下星核,激活了山峰的先天靈脈。
    五、峰戰九霄:玄功鬥轉破星圖
    紫微追仙陣籠罩整個靈山,二十八宿化作天兵,各持法器攻向太玄子。太玄子腳踏“北鬥步”,以老人峰為劍,指尖引動峰內靈氣,竟將整座山峰化作巨斧,劈開“角木蛟”的纏天索;又揮手招來峰間雲霧,凝成“亢金龍”虛影,對抗“心月狐”的幻形術。
    “太玄子,你竟敢以凡界靈脈抗天!”主陣的武曲星君怒吼,陣眼處飛出本命金刀,直取他咽喉。太玄子不躲不閃,任由金刀劃過胸口,鮮血滴在峰石上,竟開出金色小花——他以仙血祭峰,從此老人峰與他魂脈相連。
    山民們在山下望見,紛紛解下頭巾,浸了泉水拋向空中,祈願仙翁平安。太玄子感受著人間的牽掛,忽然頓悟:“原來仙凡之隔,不在天地,在人心。”他雙手結出“天人印”,喝一聲“起!”老人峰竟拔地而起,化作巨人大戰星陣。
    此戰持續七日,靈山的雲霧化作戰袍,峰岩化作甲胄,太玄子的白發在風中狂舞,卻始終護著山腳下的村落。當他耗盡最後一絲仙力,即將被星陣吞噬時,忽然聽見峰頂傳來清越鳳鳴——那是他種下的九節菖蒲,吸收了百姓願力,化作青玉劍,直刺陣眼。
    “轟!”紫微陣應聲而碎,武曲星君的金刀墜落在峰巔,化作一塊“試劍石”。太玄子望著安然無恙的村落,終於露出笑容,卻覺仙體如風化沙,漸漸透明。
    六、化石為尊:慈顏長駐護煙村
    “仙翁!”青嵐哭喊著衝上前,隻見太玄子的身體正融入老人峰的岩壁。他的衣袂化作峰間雲霧,眉目化作岩紋,最終定格成拱揖打坐的石像,掌心還握著那柄斷成兩截的青玉劍。山風掠過,石像的“胡須”處竟滲出清泉,順著岩紋流入下方的村落——那是他最後留給百姓的“仙露”。
    天兵們見追仙陣已破,仙翁化峰,隻得悻悻回天庭。臨行前,武曲星君望著石像歎道:“癡兒,你可知這一墜,便是永墮輪回?”卻不知,太玄子早已將仙魂融入峰脈,從此老人峰便是他,他便是靈山的守護者。
    村民們在石像前修建祠堂,供奉“老人仙翁”。每逢幹旱,隻要在祠前擺上清水、野果,峰頂便會飄下細雨;若有山火,石像眼中會流出清泉,撲滅烈焰。更奇的是,老人峰的“肩膀”處生長著一種罕見的“還魂草”,遇水即活,能治重傷——那是太玄子的仙血所化。
    七、雲影苔痕:千年風雨證初心
    時光流轉,老人峰曆經滄海桑田。南北朝時,信州大疫,百姓們抬著石像巡遊,所過之處疫病皆消;唐宋年間,山民在峰腳修建“太玄觀”,香火綿延不絕;明清時期,有文人墨客登峰,見石像掌心清泉,題詩壁上:“仙翁一去千年矣,猶留甘露濟蒼生。”
    近代戰亂時,一夥山匪欲炸毀老人峰開采石材。當炸藥埋下的瞬間,峰頂忽然烏雲密布,一道雷劈落,將炸藥震飛。匪首望著石像,忽見其眼瞳閃過金光,嚇得跪地求饒——從此,無人再敢動老人峰一草一木。
    隊伍路過靈山,一位傷員昏迷在峰下。當地老中醫用石像掌心的泉水調了還魂草,竟將他從鬼門關拉回。傷員後來成為將軍,臨終前叮囑子女:“靈山的老人峰,是咱們的救命恩人。”
    八、當代傳奇:霧海鬆濤說往今
    靈山景區的懸空棧道上,導遊小陳正給遊客講解:“大家看前方那座山峰,就是老人峰,海拔1368米,岩體屬於流紋岩,形成於一億年前的火山運動……不過咱們當地人更愛叫它‘仙翁峰’,因為傳說中……”
    遊客們舉著相機,對著形似老者的山峰拍照。一位穿漢服的姑娘忽然驚呼:“你們看,石像的手掌在滴水!”果然,峰頂石像的掌心處,一滴清泉正緩緩墜落,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
    “這泉水啊,叫‘太玄露’,當地人說能治百病。”小陳笑著遞過空瓶,接了泉水分給大家,“去年景區遭遇山火,火勢都快燒到峰頂了,突然下了場太陽雨,你說奇不奇?”
    暮色中,一位采藥人背著竹簍經過觀星台遺址,忽然聽見石縫裏傳來細碎的吟誦聲——正是太玄子當年教給村民的《抗旱訣》。他駐足聆聽,恍惚看見一位鶴發仙人在雲霧中微笑,衣袂間還沾著新采的九節菖蒲。
    山風掠過老人峰,鬆濤如訴,仿佛在訴說那個關於逃離與守護的故事。仙翁早已化作岩石,但他留下的,不僅是形似老者的山峰,更是一種融入靈山血脈的精神——當人們仰頭望向那拱揖打坐的石像時,看見的不僅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一個仙人對人間最樸素的深情。
    喜歡大話靈山請大家收藏:()大話靈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