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畢昇上
字數:5101 加入書籤
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畢氏老宅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哎,這一次老朽恐怕真的要把自己交代在這裏了,隻可惜我的活字印刷術隻才完成了一半啊。”
為了心中的理想,他蹉跎半生,來自妻子兒孫的不理解,來自街坊四鄰的嘲諷,早已讓他心力交瘁。
“老先生,您醒醒。”
“快,福緣福生藥箱拿來。”
孤零零一人昏昏沉沉的躺在臥房的榻上,眼窩深陷,形容枯槁的畢昇恍惚間仿佛聽見了一聲叫喊,可隨即又陷入到了昏迷之中。
往日的場景如走馬燈般一幕幕在腦海裏浮現。
……
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趙恒病重,朝政已經幾乎多由天後劉娥來裁決。兩年之後的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病逝時,遺命劉娥為皇太後,權同聽政,輔佐年幼的趙禎。
大宋汴京,紫宸殿
“初夏,派去福建路那邊兒的信使可有消息?”
頭戴一頂白色鏤雕淩霄花和田玉冠,斜插著一支赤金點翠流蘇鳳釵,身穿一身赭紅色蜀錦暗鳳紋外袍的太後劉娥輕輕放下手裏的朱筆,揉了揉眉心,向一旁伺候在一旁的郭槐輕聲詢問道。
“啟稟大娘娘,派去福建路那邊兒的信使暫未有消息傳回。”衝著禦座上的劉娥微微欠了欠身,郭槐恭敬的低聲回道。
“這樣啊,時辰也不早了,你也暫且先下去吧。哀家把這個奏章批完了就回去。”朝一旁目露擔憂的郭槐揮了揮手,劉娥重新拿起禦案上的朱筆,繼續批起了奏折。
“啟稟大娘娘,福建路信使連夜回京,候在門外求見。”郭槐正欲開口勸劉娥要保重鳳體,門外就傳來了小內侍蹇碩的恭謹的通稟聲。
“哦?快讓他進來。”秀眉一挑,劉娥的一雙鳳目之中也不由帶上了一絲喜色。
“喏。”
“吱嘎~~”
蹇碩恭身應了一聲後,輕輕的把殿門拉開,將候在門外的那名風塵仆仆,滿眼血絲,渾身盔甲沾滿了灰塵的禁軍給讓了殿內。
“噗通~~”
“末將九品承信郎石元孫拜見大娘娘,這是海燈法師的親筆信,請大娘娘禦覽。”
石元孫剛一進入紫宸殿就朝著龍椅之上的劉娥噗通一下行了個大禮,並將手中的信件高高舉過了頭頂。
“嗯,初夏你去把信呈上來吧,另外再著人把小石將軍帶下去好好休息一下。”鳳眸之中閃過一抹對石三郎的讚賞,劉娥回頭對身後的郭槐吩咐了一聲。
“奴才遵旨。”
領了旨意的郭槐一甩手中拂塵,快步來到了石元孫的麵前,在將信件仔細的放在手上後順手客客氣氣的將還跪在地上的石元孫一把扶了起來。能讓太後親口稱一聲小將軍,此子日後前途不可限量啊。
“請大娘娘禦覽。”
在扶起了石元孫後,郭槐又拿著手裏的信件快步回到了禦案旁邊,並將其高高舉起,呈到了劉娥的麵前。
“初夏你也暫且先退下吧,哀家有事再喚你。”從郭槐手中小心翼翼的接過了信件,劉娥一邊低頭拆著信封,一邊對麵前的郭槐微微擺了擺手。
“奴才告退。”
在劉娥身邊伺候多年的郭槐知道她這是不想被外人打擾,十分有眼色的躬身退了出去,還把另一邊的石元孫也給帶了
出去。
“吱嘎~~”
“承蒙大娘娘多次相召,小僧海燈不勝感激。然小僧早已心許佛門,四大皆空,
惟願大娘娘鳳體康健,萬事以江山百姓為重。
另外,峽州玉泉寺的僧堂,江寧府長蘆寺的山門因前朝連年戰亂焚毀,當地僧侶卻又無力重修。小僧鬥膽以私人名義,懇請大娘娘看在當年情分之上,多多費心這些許俗務。
最後,以前代高僧之詩贈予大娘娘,
從此應多好消息,莫忘江湖一閑人。
小僧海燈頓首。”
緩緩讀完了海燈和尚的回信,劉娥的眼中不禁浮現起了回憶的神色,思及當年他對自己指點迷津和慷慨解囊的舊恩,最終在口中化作了一聲歎息。
“既然強求不來,那哀家便遂了你的願。”
“初夏,傳哀家懿旨,從哀家的的私庫之中拿出五百萬緡來,著淮南、兩浙、江南三路轉運使修繕峽州玉泉寺、江寧府長蘆寺,並於福建路再建一座寺廟,讓法燈法師擔任主持,去吧。”
“奴才遵旨。”
……
在汴京城的劉娥下達懿旨重修、擴建玉泉寺和長蘆寺的同時,在江南西路撫州溪縣滸灣鎮其叔祖家學習刊印書籍一應技藝的畢昇也在不久之前回到了淮南路蘄州蘄水縣。
蘄州蘄水縣,畢氏老宅
“邦邦邦~~”
“誰呀?”
兩名看上去約有七八歲,額前垂髫,虎頭虎腦的雙胞胎男孩兒伸出了兩個小腦袋,好奇的向門外打量著來人。
“你們倆就是畢嘉、畢成吧,你們的祖父畢瀾淵先生在家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著眼前這兩個可愛的小家夥,本縣的都頭雷橫不由放緩了語氣,平時經常微抿的嘴唇也微微翹了起來。
“我們祖父在家,你有什麽事兒嗎?”
“弟弟,你忘了阿娘和平日和我們說的話了嗎,不能隨意和外人透露自己家人的行蹤。”
在後麵的小畢成想也沒想就和門外的雷橫說了出來,而他前麵的小畢嘉卻是一臉不讚同的看著自己弟弟。
“嘉兒,成兒,你們在那兒和誰說話呢?”
一臉笑意的雷橫剛要再逗逗這對雙胞胎,裏麵就傳來了一道女子的聲音,接著便看到一個差不多能有三十六七歲,一身粗布荊釵,身材中等的女子從裏麵裏麵走了出來。
“畢家嫂子,少見少見。”
看清了來人是畢昇的妻子李妙音,雷橫便和她主動的打了一聲招呼。倒不是他多麽的平易近人。
實則是她的娘家實在不一般,這位李大娘子出自趙郡李氏的旁支,其父兄在臨安不光經營著多家書坊,而且她長嫂的兩個兄長更是在京中任職,端的是前途無量。
“原來是雷都頭啊,確實是少見。不知這是光臨寒舍是?”客氣的和雷橫福了福身,寒暄了一番之後,李妙音便問起了雷橫此行的目的。
“前些日子州府那邊接到了上峰的命令,當朝大娘娘親自下了懿旨,著咱們的轉運使大人為峽州的玉泉寺重修並擴建僧堂。”
“轉運使大人接到了懿旨之後,又向治下的各個州縣下達了刊印經書,以充實玉泉寺藏經閣的命令。咱們縣裏被分到了
兩萬冊的指標。縣尊大人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時間就讓我來府上通知了。”
雷橫也不和李妙音繞彎子,在她詢問過後就把此事的前因後果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她。
“原來是這麽回事啊,我代夫君和公爹先行謝過雷都頭了。歇息碎銀還請莫要嫌棄,拿去手與下兄弟喝茶。”
心思急轉間,從小受家中耳濡目染的李妙音便已經把雷橫的心思猜的七七八八了,伸手從腰中的荷包裏掏出兩角碎銀就一把遞了過去。
“那兄弟就不和嫂子客氣了,另外縣尊讓我先來府上,也是因為咱家的刊印的書籍字體既剛柔相濟,又疏朗開闊端莊雄偉,渾厚剛勁,而且插圖畫麵精美,線條清晰,如果這次的事情做的好了,對大家日後都有益處。”
“工期嘛,於燃燈古佛的誕辰之前完成就行。”
十分自然的把李妙音遞過的碎銀收到懷中,臉上笑意愈發和藹的雷橫再次吐出了兩條極為重要的信息。
“果然還是孔方兄的麵子大啊。”李妙音心中暗哂,麵上卻是不顯。
“嫂子,這是時間也不早了,我還有幾家沒去通知呢,咱們改日再聊。”在畢家這裏撈足了好處也賺夠了人情得雷橫看了一眼頭頂的天空,適時的提出了告辭。
“雷都頭自去便是,哪日得空了來家裏吃頓便飯啊。”複朝著雷橫福了福身,李妙音便領著兩個孩子轉身回了府中,而前者也歡歡喜喜的去了下一家。
滿腹心事的李妙音把兩個孩子帶到了院中,讓他們自己去玩兒,她自己則是先去了廚房忙碌,準備等畢昇和師兄弟們從自己書坊——“我聞室”下工回來,大家坐在一起一同來商量此事。
喜歡引鳳雛請大家收藏:()引鳳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