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投資的組合
字數:3679 加入書籤
李星悅聽了田園的建議,在炒股時引入了止損的策略,結果與田園說的差不多。她學會了止損以後就不怎麽虧損了。
但炒股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少虧。所以她借著一次業務交流的機會,再次找到了田園。
“我猜猜,你是又遇到新的困惑了是吧?”田園問。
李星悅點頭,“是啊,我的困惑還挺多的。”
“不急,一個一個說。”
“嗯。我的第一個困惑是股市的指數有好多,我不知道該看哪個。”
“那你是沒做功課吧?我不是讓你按照各指數的指標買賣點,統計哪個指數對股票收益影響最大嗎?”
李星悅不好意思的笑笑。“這個我記得,就是沒時間。”
“嗯,行吧,女孩子化妝、卸妝確實要用不少時間。”
“嗯,嗯。”
“那我就直接說我的統計結論好了。”
“那個田哥。這不算是n投資的核心機密吧。”
“當然不算了。我說的都是公開的指數,每個人都能看到的。隻是絕大多數人沒有像我一樣做過詳細的統計而已。”
李星悅點頭。“那你快說說。”
“從理論上講,我們想要買入的股票,應該是在哪一個分類板塊裏,就應該看哪一個指數。但實際情況是,有很多的板塊體量不夠大,參與的資金量少,那麽它對個股的影響也就沒那麽大。所以至少也得看大型的綜合指數,也就是成分股比較多的指數,你能說出幾個嗎?”
李星悅想了想,“我記得是中證100指數,中證200指數,中證500指數,中證1000指數,中證2000指數。”
“對,還包括上證指數,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它們都是總市值很大的指數。然後600的股票,應該看上證指數;300的股票應該看創業板指數,這是一種方法。”
“好。”
“但是這樣做,我們要看的指數就有點多了,對於職業股民還好,非職業股民可能就沒那麽多精力了。”
“嗯。那怎麽辦啊?”
“我的統計結果顯示。用創業板指數的買賣點,去買賣大部分個股,與各看各指數的收益水平差不多,甚至可能會更高一點。”
李星悅點頭。
“我之所以說大部分個股,就是權重類的個股不算在內。股市的權重股時常與小盤股走勢相反,所以權重股應該看中證100指數,其他個股看創業板指數,或者看中證1000和中證2000指數也可以。”
“哦。”李星悅又拿出了筆記本,認真的做起了記錄。
田園驚喜的發現,她的筆記本用一多半了,這代表她一直在認真的學習總結股市心得。“其實每個股票都會有一個最適合的指數,也有少數股票是獨立運行的,不能看指數。有條件的人可以通過程序自動統計,從而獲得更好的應用效果。股市就是這樣,想要高回報就要多付出。”
李星悅點頭。
田園笑,“那麽繼續說你的困惑吧。”
“好,我的第二個困惑是你說的少數股票獨立運行。我發現一些右側交易的強勢股,在大盤漲的時候不怎麽漲,甚至其他股票漲時,它反而是不漲的。”
“正常。強勢股有大資金運作,大資金最慣用的手法就是逆著指數運行。但看指數買這類個股也會是有效的,隻是它們漲的時間比其他股晚一點,可能是指數進入整理狀態時才開始漲。”
“好像真是這樣。”
“其實像你初學這種方法的股民,還是隨機選股好一點。多買一些股票,多熟悉各種股票的股性,熟悉了以後再設計更精細的策略。”
李星悅驚訝,問:“隨機買股票也可以?”
“當然了。而且很多時候隻有隨機買,才能達到我說的看指數買個股就能穩定盈利。”
“那買幾隻啊?”
“從統計結果看,是個股數量越多收益越穩定。但一般人沒有那麽多資金,所以我又測試了少量股票的效果,發現五隻是比較合適的,買太少了收益不穩定。”
田園說到這,感覺李星悅可能還有點擔心這種買法。他就笑著說:“你要是不放心隨機買股票,也可以設置一些條件。其實這些條件應該在構建股票池時就設置好了。”
李星悅點頭。
田園繼續說:“常用的條件,包括不買短期漲幅過高的股票;不買加速以後放巨量的股票;不買振幅太小的股票。”
“哥,你慢點。”李星悅飛快的做著記錄。
田園笑,看她寫完了才繼續說:“你也可以隻買一種股票,就是與大盤指數形態一致的股票。既然我們是從指數尋找機會,那麽與指數走勢一致的個股,就是最有可能賺錢的。現在說你的第三個困惑吧。”
“我的第三個困惑,是大盤指數每年的行情好像不太多啊。我統計過一年大波段漲勢也就1到2次。”
“你的統計是正確的。我國股市大概每五年會有一次大行情,然後每年會有兩次小行情。我猜你的困惑是,股市指數每年就這麽兩次機會,但是個股的機會卻非常多。我們可不可以不看指數?而是看個股的機會。”
“對呀,我就是這麽想的。”
“嗯,其實像股市這麽暴利的市場,不可能那麽容易賺錢的,收益一定是與風險成正比。從指數尋找的機會,風險收益比相對合理,適合你這種還沒找到交易思路的新手。”
李星悅點頭。“那我可不可以理解為,還有可以不看指數就賺錢的方法?”
“當然有了,這麽說吧。如果指數的走勢分為五個強度。那麽,新手隻能在五級強度時賺錢;老手可以在四級到五級賺錢;高手可以在三級到五級賺錢;而指數處於一到二級的下降趨勢時,就算是頂尖高手也不太容易賺到錢。”
“哦。也就是說能力提高了以後,就可以不用看指數買股票了。”
“是的,那時指數不再是買入的理由,而是控製風險的工具。而且你也隻有在熟練地運用了從指數入手炒股以後,你才可能從板塊題材入手,甚至直接從個股入手炒股。”
“好。”
“加油!”
“我會的。”
喜歡綜藝,炒股也有真人秀請大家收藏:()綜藝,炒股也有真人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