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江蘇上任
字數:6389 加入書籤
我們一行人在蘇州逗留了幾日,遊覽了蘇州府各處景致後,兩江總督來了行文。說我們不必再等江蘇巡撫了,近期江蘇暫時不會有巡撫上任。前任巡撫莊有恭已經前往湖北上任,朝廷還沒有派新的巡撫前來,要是等江蘇巡撫上任後我們再進行交割的話,還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了。就這樣,兩江總督要求我們直接到江陰縣的江蘇學政衙門上任。沒辦法,我們一行人二十多人收拾行囊,隻好前往江陰縣。
江陰縣在蘇州府的北邊,距離蘇州府有二百裏左右,途徑無錫。這日淩晨寅時,我們趕車驅馬,踏上了去江陰的路。
我站在蘇州那古色古香的客棧庭院中,微弱的燈光透過窗戶紙泄在地上。我與劉墉、付鈺等二十幾人收拾好行囊,要一同踏上前往江陰的旅程。
劉墉身著一襲樸素卻不失儒雅的棉袍,正與付鈺低聲交談著。付鈺一襲淡藍色的衣衫,腰間係著翠綠色的絲帶,眼神靈動,透著聰慧與果敢。
眾人備好車馬,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一路上,江南的美景如詩如畫般在眼前展開。翠綠的稻田一望無際,微風拂過,稻穗輕輕搖曳,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泛起層層漣漪。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籠罩在一層淡淡的薄霧之中,宛如一幅水墨畫。
行至無錫,這座素有“太湖明珠”美譽的城市,展露出別樣的風姿。我們的隊伍緩緩進入無錫城,街市熱鬧非凡。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吆喝聲、談笑聲交織在一起。有賣精美絲綢的店鋪,五彩斑斕的絲綢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還有散發著誘人香氣的小吃攤,熱氣騰騰的小籠包、香氣四溢的梅花糕,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劉墉望著眼前的景象,微微點頭,感慨道:“無錫之地,繁華昌盛,民生安樂,實乃江南之福。”付鈺也笑著回應:“是啊,這一路所見所聞,皆是人間煙火,令人心生歡喜。”
我被街邊一個賣手工藝品的攤位吸引,攤主正熟練地擺弄著手中的竹條,編織出精巧的竹籃。那細膩的手法,讓我不禁駐足觀看。此時,同行的一人喊道:“莫要走散了,前麵就是太湖,風景絕佳!”
我們加快腳步,來到太湖邊。浩渺的太湖波光粼粼,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遠處,幾葉扁舟在湖麵上搖曳,船頭的漁夫正撒網捕魚。湖邊的蘆葦隨風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響。
劉墉興致頗高,提議道:“如此美景,不可辜負,我等在此稍作休憩,欣賞這太湖風光。”眾人紛紛響應,尋了一處草地坐下。付鈺站起身來,走到湖邊,微風輕輕吹起他的辮梢,他望著湖水,若有所思。
休息片刻後,我們繼續踏上前往江陰的路途。雖已離開無錫,但那熱鬧的街市、浩渺的太湖,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成為這段旅程中難忘的回憶。
自無錫城出來,日光正好,暖融融地灑落在一行人身上。劉墉騎在一匹馬上,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不斷掃視著沿途的山川田野。付鈺則身著素色勁裝,騎一匹白色駿馬,英姿颯爽地與我並肩而行。
剛出城不久,道路兩側是大片的桑樹林。此時雖說正值冬季,但因江南的氣候不像我們北方那樣幹冷。桑樹上偶爾還能看到一些泛黃的桑葉,黃黃的葉片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演奏一曲輕柔的樂章。養蠶的農戶穿梭其中,精心給桑樹纏繞著草繩,細心照料著每一棵桑樹。劉墉見狀,不禁感歎:“這桑蠶之業,實乃江南百姓的衣食根本,關乎民生呐。”
隨著前行,地勢逐漸起伏。我們進入了一片丘陵地帶,山路蜿蜒曲折。馬匹小心翼翼地前行,馬蹄踏在布滿石子的路麵上,發出清脆的聲響。遠處山巒連綿,山上植被有的還在鬱鬱蔥蔥,有的已經光禿禿的隻剩下了樹幹。往山下看去,偶爾能看到幾戶人家錯落分布在山腳下,煙囪中升起嫋嫋炊煙,給這寧靜的山林增添了幾分煙火氣息。
行至半途,天空忽然飄起了蒙蒙雨霧。細密的雨霧如牛毛,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眾人趕忙取出蓑衣鬥笠穿戴好。付鈺望著雨霧的景色,興奮地說:“這雨霧下的江南,別有一番韻味,恰似一幅淡墨的山水畫卷。”劉墉微笑點頭,眼中滿是讚賞。
雨霧漸漸停歇,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青草混合的芬芳。經過一處溪流,溪水清澈見底,水底的石頭和遊魚清晰可見。大家停下腳步,讓馬匹飲水休憩。我蹲下身子,將手伸進溪水中,一股清涼瞬間傳遍全身,旅途的疲憊頓時減輕了許多。
重新上路後,隨著距離江陰越來越近,道路兩旁的村莊愈發密集。田野裏,農民們在燒秸稈,期待來年有個好的收成。劉墉與路過的老農親切交談,詢問莊稼的收成和生活狀況,老農們樸實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對劉墉的關懷連連道謝。
當夕陽的餘暉將天邊染成橙紅色時,我們終於遠遠望見了江陰城的輪廓。城牆上的旗幟在微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付鈺興奮地策馬向前,喊道:“終於到了!”眾人也加快了腳步,帶著對江陰的期待,朝著江陰城奔去。這一路從無錫到江陰的行程,充滿了驚喜與趣味,也讓我對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情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今江南之地的一顆明珠——江陰,它靜臥於長江下遊南岸,北依滾滾長江,南臨悠悠太湖,恰似一顆鑲嵌在江尾海頭、扼守長江咽喉的寶石,是貫通長江南北的要衝,亦是江海聯運的絕佳良港。
今日,夕陽斜下,照在江陰這片平坦廣袤的大地上。縱橫交錯的河網,如脈絡般分布其間,滋養著境內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肥沃的土壤,承載著無盡生機。得益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更迭有序,氣候溫潤宜人。
當地百姓憑借完善的水利設施,辛勤耕耘,收獲頗豐。而那滾滾長江,宛如一座天然寶庫,為江陰帶來了豐富的水產,漁家捕撈的魚兒,豐富了百姓的餐桌。
城中,商業街區熱鬧非凡。來自五湖四海的商船,滿載著貨物匯聚於此。江陰的棉布、絲綢、茶葉,通過長江水運,流向四麵八方。與此同時,來自外地的奇珍異寶、日用百貨,也不斷湧入。街邊店鋪鱗次櫛比,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成一曲商業繁華的樂章。
在城的一隅,能聽到清脆的打鐵聲與織布機的吱呀聲。紡織業、冶鐵業、造船業蓬勃發展。紡織女工巧手如飛,織出的棉布質地精良,聲名遠揚。鐵匠們揮汗如雨,打造出的鐵器堅固耐用,不僅滿足本地需求,還暢銷周邊。江邊,造船工匠們憑借長江的便利,建造出一艘艘高大堅固的船隻,見證著手工業的輝煌。
乾隆三年,知縣蔡澍領江蘇學政張廷璐之命,重建書院。這座延續元代“澄江書院”之名的學府,承載著培育人才的重任。如今,書院擴建並更名“暨陽書院”。書院裏朗朗書聲不斷,培育出眾多經世之才。
江陰文人雅士輩出,李兆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學術、文學、藝術等領域造詣頗深,引得眾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他們常於亭台樓閣間舉辦詩會,吟詩作對;或開展書畫展覽,交流技藝;又或是舉辦戲曲演出,引得百姓圍聚觀看。文化的氣息,彌漫在江陰的每一寸空氣裏。
步入江陰縣城,便能感受到布局的規整。寬闊平坦的主要街道呈十字交叉,將縣城清晰地劃分為四個區域。縣衙、文廟、城隍廟等威嚴莊重的建築,屹立在縣城中心,彰顯著封建時期獨特的規劃理念。
民居建築多為四合院式,粉牆黛瓦,飛簷翹角,宛如一幅水墨畫。庭院內,花草繁茂,綠樹成蔭,寧靜而雅致。城中橋梁眾多,有的如長虹臥波,古樸典雅;有的造型精巧,雄偉壯觀。碼頭邊,商船往來,裝卸貨物,一片繁忙。而街邊的水井,清澈甘甜,為居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生活用水。
然而,在這片祥和繁榮之下,江陰還深藏著一段壯烈的過往。明清交替之時,清軍壓境,江陰軍民在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等將領的率領下,奮起抵抗。全城百姓同仇敵愾,堅守城池長達八十一天。盡管最終城破,但他們英勇無畏的精神,永遠銘刻在江陰人的心中。乾隆年間,為紀念這三位英雄而建的三公祠,莊嚴肅穆,承載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曆史,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江陰人。
我和劉墉、付鈺等二十幾人,找了一家客棧暫且住下。
第二天我們一起到了江蘇學政衙門。經過通報,原江蘇學政莊存與接待了我們。
“劉大人真乃是雷厲風行之人,莊某原想劉大人可能過了年才能來到江陰,不曾想!劉大人在這個時候就來了!莊某有失遠迎,罪過罪過!”莊存與見到劉墉立刻熱情接待了我們。
劉墉趕緊上前施禮說道:“莊大人謬讚了!劉某,遵旨勘察旱情,還沒有準備回京,就接到了皇上旨意,要求劉某前來上任。若劉某回到京城,還得再次出京前來,不如趁此路過直接上任,也省得來回奔波了!哈哈!”
“那莊某可沾光了!我這裏得謝謝劉大人了!”莊存與帶著感激心情說道。
劉墉說道:“嗯——!莊大人不必如此,劉某也省勁了不是?!”
“哈哈哈哈!”兩人一起大笑……
兩人笑罷,莊存與便引著劉墉等人進入衙門正廳。廳內布置簡潔而莊重,幾幅字畫懸掛在牆壁上,增添了幾分文雅之氣。
眾人分賓主落座,莊存與開口說道:“劉大人,這江蘇學政之事,責任重大,下官在任期間,雖盡心盡力,但仍有諸多不足之處,還望劉大人多多擔待。”
劉墉拱手道:“莊大人過謙了,您的功績想必有目共睹,劉某初來乍到,還需莊大人多多指點。”
莊存與微微點頭,接著說道:“那下官便不推辭。這學政之事,首要在於整頓學風,如今有些學子浮躁功利,不重學問根基。再者,選拔人才須公正嚴格,不可有絲毫偏袒。”
劉墉認真傾聽,不時點頭表示讚同。
付鈺在一旁插話道:“莊大人,不知這學政衙門的屬官和吏員情況如何?”
莊存與捋了捋胡須,說道:“屬官大多盡職盡責,但也有個別需加以督促。吏員嘛,良莠不齊,還需劉大人費心整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說著,一名吏員進來呈上一些文書。莊存與接過,遞給劉墉,說道:“劉大人,這是近期的學政事務相關文書,您先過目。”
劉墉接過,仔細翻閱起來。隻見他時而皺眉,時而沉思,神情專注。過了片刻,他放下文書,說道:“莊大人,這其中有些事務,劉某還需向您請教。”
莊存與連忙應道:“劉大人但說無妨。”
劉墉指著文書中的一處,說道:“這書院的經費使用似乎有些不明之處,還請莊大人解惑。”
莊存與解釋道:“此乃之前修繕書院時的花費,賬目明細在此。”說著,又遞上一份賬目。
劉墉仔細查看後,說道:“原來是這樣,看來賬目還算清晰。”
此時,已近晌午,莊存與吩咐下人準備酒菜,說道:“劉大人,咱們邊吃邊聊。”
酒席間,眾人繼續商討學政事務。劉墉說道:“莊大人,劉某以為,除了整頓學風、選拔人才,還需加強對學子的品德教育。”
莊存與舉杯道:“劉大人所言極是,品德教育至關重要。”
酒足飯飽後,莊存與帶著劉墉等人參觀學政衙門的各處。劉墉一邊走,一邊觀察,心中默默規劃著未來的工作方向。
回到正廳,莊存與說道:“劉大人,下官明日便要啟程離此,今後這江蘇學政之事,就拜托劉大人了。”
劉墉鄭重說道:“莊大人放心,劉某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
次日,莊存與離開江陰。劉墉正式開始了他的江蘇學政生涯。他首先召集屬官和吏員,嚴肅訓話,強調職責和紀律。
劉墉目光威嚴地掃視眾人,說道:“從今往後,凡在學政事務中有懈怠瀆職者,嚴懲不貸!”眾人皆唯唯諾諾,不敢有絲毫違抗。
接著,劉墉親自前往各書院視察,與學子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在一所書院中,劉墉看到一名學子正在為一篇文章苦惱。他走上前,耐心指導道:“文章之道,在於立意清晰,結構嚴謹,你這篇文章……”學子聽後,恍然大悟,連連道謝。
付鈺跟在一旁,心中暗自佩服劉墉的博學和耐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墉的一係列舉措初見成效,江蘇的學風逐漸好轉,人才輩出。而劉墉在江陰的故事,也成為了當地百姓口中的美談……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