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聯手和珅
字數:7033 加入書籤
京城的天,似被一塊無形的灰布蒙著,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紫禁城的紅牆黃瓦,在這陰霾之下,少了幾分往日的威嚴,多了幾分莫名的凝重。
在和碩成親王府內,皇十一子永瑆正與幾位官員低聲交談,密謀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逼宮。
隻見戶部郎中李盈說道:“王爺,咱們此番謀劃,當真可行?這可是逼宮啊,皇上爺在位多年,根基很深厚。”
永瑆憤憤地說道:“哼!我永瑆才學出眾,哪點比不上他顒琰?可父皇他,始終對我冷落漠視。兩次皇儲之爭,本應是我的機會,卻都被顒琰得了去。我心中這口氣,如何能咽得下!”
禮部侍郎陳旺說道:“殿下所言極是,我等亦是因政見不合,仕途處處受阻。這朝廷的變革,也不知是何道理,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永瑆堅定地說道:“如今,正是我們的機會。你們皆是對父皇心懷不滿之人,我等聯合起來,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殿下,可這逼宮非同小可,一旦失敗,那可是滅頂之災啊。”兵部書吏那丙成小心翼翼地說道。
“怕什麽!我自恃才略過人,難道還鬥不過他們?隻要咱們謀劃得當,何愁大事不成!你們且說說,如今該如何行事?”永瑆白了一眼那丙成。
李盈看著永瑆說道:“依臣下之見,咱們得先暗中聯絡各方勢力,擴大咱們的力量。”
陳旺說:“沒錯,而且必須小心行事,不能讓朝廷上其他人察覺出我們的一絲動靜。”
永瑆鬆了口氣說:“好!就依你們所言。咱們如隱匿在黑暗中的獵手,等待最佳時機,一舉發動,讓他們知道,我永瑆可不是好惹的!”
與此同時,劉墉正忙於日常政務。他的府邸時常有各地官員往來,或是匯報民情,或是商討國策,而他對永瑆的行為渾然不知。
在京城的一角,有一個極為機靈的拜唐阿,由於職責所在,他正在暗中觀察著北京城裏大大小小官員們的一切動態。
這一日,天色漸暗,街市上行人來來往往。那拜唐阿像往常一樣在各處走動,收集著各方消息。突然間,他聽到了永瑆想逼宮的一些消息,這讓他心中大驚失色。他不敢有絲毫耽擱,撒開腿朝著劉墉府邸飛奔而去。
“大人!大人!”拜唐阿氣喘籲籲地衝進劉府,徑直找到了甄平。
甄平皺著眉頭,看著眼前上氣不接下氣的拜唐阿,趕忙問道:“出什麽事了?如此慌張!”
拜唐阿好不容易緩過一口氣,急忙說道:“甄大人,我……我剛聽到個消息,是關於永瑆皇子的,好像……好像他意圖發動宮廷政變啊!”
甄平一聽,臉色瞬間變得焦急起來。他心裏明白,這可不是小事,稍有差池,那可就是江山易主,百姓受苦,生靈塗炭啊!他不敢耽擱,立刻帶著這個拜唐阿去見劉墉。
“劉大人!”甄平匆匆走進劉墉書房,焦急地說道。
劉墉正伏案看書,見甄平如此匆忙,放下手中書本,抬頭問道:“甄平,何事如此著急?”
甄平看了眼身後的拜唐阿,說道:“劉大人,這人剛打聽到,永瑆皇子似乎意圖發動宮廷政變!”
劉墉聽後,臉上並未露出慌亂之色。他迅速鎮定下來,腦海中如閃電般思考著應對之策。片刻後,劉墉緩緩說道:“此事非同小可。當務之急,是要聯合那些忠誠於皇上的大臣們,共同商議對策。甄平,你即刻去請阿桂桂中堂、王傑王中堂,讓他們立刻到我這書房,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甄平拱手領命:“是,大人!我這就去辦!”說完,帶著拜唐阿匆匆離去,準備去執行劉墉交代的任務。
甄平立刻差人去請阿桂、王傑。不一會兒,這幾位大臣便神色匆匆地來到了劉墉的書房。眾人圍坐在一起,麵色疑慮。
“二位中堂,如今情況危急,皇十一子永瑆勾結心懷不軌之官員,欲發動宮廷政變,咱們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法,保我大清江山,護皇上周全。”劉墉一臉憂慮地說道。
這二位聽聞,皆是一驚。其中阿桂皺著眉頭說道:“劉大人,此事非同小可,那皇子既然敢如此行事,必定有所準備,咱們切不可魯莽行事啊。”
劉墉點了點頭,說道:“桂中堂所言極是。但咱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如今咱們要先摸清他們的具體計劃,知曉他們的人力部署、行動時間,方能對症下藥。”
這時,王傑大臣說道:“劉大人,我聽聞和珅和大人耳目眾多,或許咱們可以讓和中堂差人把事情打聽清楚。”
劉墉思索片刻,覺得此言有理。和珅雖然平日裏有些貪財,但對乾隆帝的忠誠倒是毋庸置疑。於是,劉墉立刻派人去請和珅。
不多時,和珅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劉墉的書房。他一進來,看到阿桂、王傑都在這裏,與二人寒暄過後,便笑著說道:“劉大人,如此著急喚我前來,可是有什麽要事啊?”
劉墉將皇子欲發動政變之事詳細告知了和珅。和珅聽後,臉色瞬間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三位大人放心,此事關乎皇上安危,我和珅定當全力以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墉眉頭緊皺,率先開口:“如今局勢不明,我看當務之急,得派人繼續深入打探消息。”
和珅輕撫著下巴,點頭附和:“劉大人所言極是,同時,宮廷衛隊得暗中調動起來,加強紫禁城的守衛,以防不測。”
一旁的阿桂趕忙接話:“對,還得製定幾套應急方案,萬一出了事,咱們也有應對之法。”眾人紛紛點頭,就此達成共識。
此後的日子,劉墉安排拜唐阿、和珅通過成親王府的奴才們,監視著永瑆的動作。並且,每天劉墉與和珅都會在軍機處碰頭。
劉墉看著拜唐阿送來的情況,憂心忡忡地對和珅說:“和大人,這幾日打探的消息雖多,但都不成係統,不知那永瑆到底在謀劃什麽。”
和珅微微一笑,說道:“劉大人莫急,你看這新送來的消息,似乎有些眉目了。”
又過了幾日,劉墉匆匆找到和珅,手中的密報都有些顫抖:“和大人,可算查清了!原來是皇十一子打算在皇上舉行重要祭祀儀式時發動政變。”和珅大驚,忙問:“何時的祭祀儀式?”
劉墉道:“據可靠消息,就在下月十五。屆時隻有小部分宮廷衛隊隨皇上前往雍和宮祭祀,他們就打算趁機動手。”和珅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哼,這皇十一子倒是打的好算盤。”
劉墉眼中閃過一絲聰慧,說道:“和大人,既然知曉了他們的計劃,咱們不妨將計就計。”
和珅嘴角上揚:“劉大人的意思是,等他們發動政變,來個甕中捉鱉?”
劉墉點頭:“正是如此。咱們表麵上裝作不知,按兵不動,暗中在雍和宮布下天羅地網。等永瑆一夥人動手,就把他們一網打盡。”
和珅撫掌大笑:“妙啊妙啊,此計甚妙。不過,這布防的細節還需從長計議,不能出絲毫差錯。”
劉墉嚴肅道:“那是自然。咱們先將可靠的衛隊安排在雍和宮內外隱蔽之處,等他們一動手,就截斷他們的退路。同時,安排人手守住各個通道,絕不能讓一人逃脫。”
和珅點頭:“好,我這就去安排護衛,傳達咱們的計劃,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兩人相視一眼,眼神中滿是對這場即將到來的“戰鬥”的信心。在這波譎雲詭的宮廷風雲中,他們已然布下一局,就等永瑆等人自投羅網。
在政變前夕,劉墉與和珅親自來到宮廷衛隊的營地,對衛隊將士們進行動員。劉墉站在高台之上,大聲說道:“各位將士們,如今我大清麵臨一場巨大的危機,有奸人欲逼宮皇上,妄圖顛覆我大清。皇上平日對咱們恩重如山,如今正是咱們報效皇上,保衛大清江山的時候。大家可有信心?”
“有!”將士們齊聲高呼,聲震寰宇,士氣高昂。
和珅也在一旁說道:“各位兄弟,隻要咱們齊心協力,定能挫敗那些奸人的陰謀。事成之後,皇上必定不會虧待大家。”
在劉墉和和珅的鼓舞下,宮廷衛隊的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
終於,到了乾隆帝舉行祭祀儀式的日子。清晨,天色未明,紫禁城便忙碌起來。乾隆帝身著華麗的祭祀服飾,在一眾大臣和衛隊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前往雍和宮。
而此時,在皇城的暗處,永瑆和那些心懷不軌的官員們正蠢蠢欲動。他們按照計劃,悄悄集結了一批兵力,準備趁乾隆帝離開紫禁城後,發動政變。
就在他們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準備動手之時,劉墉和和珅帶領著宮廷衛隊,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他們麵前。
永瑆看到劉墉和和珅,心中一驚,但很快又鎮定下來,冷笑道:“劉墉,和珅,你們來得正好。今日便是你們的死期,也是我登基為帝之日。”
劉墉看著永瑆,一臉嚴肅地說道:“親王殿下,你身為皇室宗親,不思報效朝廷,卻妄圖發動政變,簡直是大逆不道。你以為你能得逞嗎?”
永瑆不屑地說道:“哼,如今乾隆老兒不在宮中,你們就憑這區區衛隊,能奈我何?”
和珅在一旁笑著說道:“親王殿下,你未免太小看我們了。你以為你的計劃天衣無縫,卻不知我們早已洞悉一切。今日,便是你的末日。”雙方劍拔弩張,一場激烈的戰鬥一觸即發。
隨著皇子一聲令下,他的叛軍們如潮水般向宮廷衛隊衝來。宮廷衛隊的將士們毫不畏懼,他們手持兵器,奮勇抵抗。
劉墉和和珅也親自上陣,指揮戰鬥。和珅揮舞著手中的長劍,身姿矯健,與叛軍們展開殊死搏鬥。劉墉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但此時也毫不含糊,他在甄平的保護下,大聲呼喊著鼓舞士氣。
戰鬥中,喊殺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一片混亂。叛軍們雖然人數眾多,但宮廷衛隊訓練有素,且士氣高昂,一時間,雙方陷入了僵持。
就在戰鬥激烈進行之時,突然,一隊人馬向乾隆所在的雍和宮衝去。原來,有叛軍趁亂企圖衝進雍和宮內。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太子顒琰帶領著一幫護衛趕了過來,攔住了那夥人的去路。帶頭的安傑一個箭步衝到前麵,揮劍砍倒了幾個衝在前麵的不法分子後大喝一聲:“想刺殺皇上,沒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那些人一眼看到了顒琰,就呼啦一下把太子顒琰圍了起來,拚命和顒琰帶來的護衛打了起來。
“和大人!他們想殺太子,趕快保護太子!”劉墉看到這一幕,心急如焚,他立刻指揮衛隊,加強對乾隆帝的保護,同時讓和珅帶人去幫助顒琰。
正在雙方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火槍亂響,永瑆帶來的那些人劈裏啪啦倒下一大片。原來是永璘貝勒爺帶著火槍隊趕了過來。
永璘貝勒爺這一出現,局勢瞬間有了轉機。他高聲喊道:“大膽逆賊,竟敢行刺皇上與太子,今日便是你們的死期!”說罷,帶領火槍隊朝著叛軍一陣猛射。叛軍被打得陣腳大亂,有的四處逃竄,有的負隅頑抗。顒琰趁此機會,與護衛們更加勇猛反擊。安傑更是身先士卒,劍劍致命,殺得叛軍膽戰心驚。
和珅那邊也迅速帶領人馬趕到,與顒琰他們會合。此時,叛軍腹背受敵,逐漸沒了抵抗之力。乾隆在雍和宮內聽到這一幕,心中稍安,對眾人的表現暗暗點頭。一場驚心動魄的刺殺危機,似乎正朝著化解的方向發展……
這邊在劉墉的鼓舞下,宮廷衛隊的將士們更加勇猛,他們如猛虎下山一般,向這股逆賊發起了最後的衝鋒。逆賊們終於抵擋不住,開始節節敗退。
最終,這場宮廷政變在劉墉、和珅的指揮下被成功製止。永瑆和那些參與政變的官員們紛紛被擒。
乾隆帝得知宮廷政變被劉墉、和珅等人成功製止後,心中既欣慰又憤怒。欣慰的是,有如此忠誠的大臣護他周全;憤怒的是,竟有皇子和官員妄圖背叛他。
回到紫禁城後,乾隆帝立刻對參與政變的人員進行了嚴厲懲處。永瑆被削去爵位,打入大牢,那些參與政變的官員,不論職位高低,一律斬首示眾。
而對於劉墉和和珅,乾隆帝則是大加讚賞。由於劉墉在戰鬥中負了傷,乾隆讓顒琰親自到劉墉的府邸看望受傷的劉墉。顒琰握著劉墉的手,感動地說道:“劉大人,此次若不是你,恐怕父皇和我性命難保。你對大清國的忠誠,我銘記於心。”
劉墉忍著傷痛,說道:“殿下言重了,這是臣的職責所在。能保皇上和太子平安,臣萬死不辭。”
乾隆帝召見了和珅,說道:“和愛卿,你此次也立下了大功。朕不會虧待你們的。”
和珅連忙跪地謝恩,說道:“皇上英明,這都是皇上平日裏對臣的教導有方,臣隻是盡了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
經此一役,乾隆帝對劉墉和和珅更加信任。而劉墉與和珅也深知,他們的責任更加重大,他們將繼續為大清江山的穩固,為乾隆帝的統治,盡心盡力,鞠躬盡瘁。
紫禁城的天空,在經曆了這場風雲變幻之後,終於又恢複了往日的晴朗。紅牆黃瓦,再次閃耀著威嚴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這段驚心動魄的曆史。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