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水泥展銷會

字數:4209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一十六章 水泥展銷會
    隨著張華回到縣城,水泥展銷會的籌備工作正式拉開帷幕。首要的工作自然是要將大良鄉水泥工廠已經準備好的產品運輸過來展會場地這邊。
    目前定好的參展產品有:五百多袋水泥原料、上百套沉重的水泥桌椅、數百件精致的水泥花盆等家用品,還有數千塊水泥磚及其他預製建材、裝飾品和特製的水泥玩具。種種這些,雖然數量龐大,但在黃榮精心組織的運輸力量麵前,都不成問題。
    清晨,一支由三十多輛馬車組成的運輸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大良鄉進發。每輛馬車上都配備了專門的固定裝置,確保易碎的水泥製品在運輸途中不會損壞。車隊領頭的是黃府最有經驗的馬夫老吳,他帶著幾個夥計提前勘察好了最佳路線。
    在大良鄉這邊,張越早已組織工人將展品分類打包。散裝水泥用最新研製出來的牛皮紙袋分裝;水泥桌椅的邊角都用稻草仔細包裹;小巧的水泥玩具則裝在墊滿布絮的木匣中。陳大牛帶著技術人員在一旁指導,確保每件展品都以最佳狀態裝車。
    運輸過程井然有序。沉重的建材由專門的平板車運送;精致的裝飾品則放在裝有減震裝置的廂式馬車裏。車隊往返數次,每次都有專人清點交接。張華派來的技術人員隨車押運,隨時處理運輸途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短短數日內,所有展品都安全運抵城南展銷會場。這座由舊糧倉改造而成的展銷會場,占地近十畝,內部空間被科學地劃分為工程區域、生活區域及娛樂區域等三大功能區域,每個區域都經過精心設計,充分展現水泥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價值。
    工程展示區占據了會場東側近半麵積,展區內,黃榮安排的工人早已搭建好展示台,散裝水泥整齊碼放在最前麵的防潮展示台上,通過中間定製的水泥路步入其內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按110比例縮小的精致建築模型——有用水泥磚砌成的民居小院,有混凝土澆築的商鋪樓宇,還有預製水泥板搭建的亭台樓閣。這些模型不僅展示了水泥建材的多樣性,更通過剖麵的設計,讓參觀者直觀了解建築內部結構。地麵上鋪設著幾段不同工藝的水泥路麵,從最基礎的素混凝土到加入顏料的裝飾路麵,應有盡有。角落處還陳列著各種規格的水泥管道、預製梁柱等建材,每件展品旁都配有詳細的說明牌。
    生活用品區位於會場西側,這裏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中央擺放著數十套造型各異的水泥桌椅,有的仿紅木雕花,有的走簡約現代風,充分展現水泥的可塑性。四周的展架上,整齊陳列著水泥花盆、筆筒、燭台等日常用品,其中不乏鑲嵌貝殼、彩石的精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組水泥廚具模型,雖然不能實際使用,但其精致的做工令人歎服。該區域還特意搭建了一個樣板庭院,用水泥製品營造出溫馨的家居氛圍。
    兒童娛樂區設在會場南端,這裏是歡聲笑語最集中的地方。入口處立著幾隻憨態可掬的水泥動物雕塑,裏麵設有色彩鮮豔的水泥滑梯、蹺蹺板等遊樂設施。特別設計的迷宮牆高約1.5米,既保證安全又不失趣味性。所有設施的邊角都經過圓滑處理,地麵鋪設了防摔的軟質墊層。十餘名經過專門培訓的安保人員在此值守,他們不僅要維持秩序,還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安全。一旁的休息區為家長準備了茶水座椅,讓他們可以放心地讓孩子在此玩耍。
    三個區域之間用彩旗和綠植自然區隔,既保持獨立又相互呼應。會場的每個角落都體現出籌備者的用心,讓參觀者能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全方位了解水泥產品的廣泛應用。
    在運輸工作完成,參展產品都已布置完成後,張華親自到展會場驗收,看著一件件展品被妥善安置,他甚是滿意,對黃榮的動員能力更是佩服。
    張華又讓陳大牛帶著技術人員調試現場演示所需的設備和工具,為即將到來的展銷會做最後的準備。整個會場洋溢著忙碌而有序的氣氛,預示著這場展銷會必將取得圓滿成功。
    展銷會開幕當日,城南舊糧倉外人頭攢動。那些被黃榮邀請來的各地客商,起初多是礙於情麵才勉強前來。南江府來的木材商周老板一下馬車就搖頭歎氣:"黃兄這是鬧哪出?搞這個什麽的水泥展銷會,又能有什麽好東西帶給我們?"
    然而,當這些心不在焉的客商踏入展館大門後,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說不出話來。工程展示區內,陳大牛正帶著工人現場演示水泥澆築,隻見灰漿傾瀉而下,轉眼間就凝固成型。來自東州的石材商李掌櫃瞪大了眼睛,手中的煙袋"啪嗒"掉在地上:"這...這比夯土快十倍不止啊!"
    生活用品區更是引起陣陣驚呼。當看到水泥製成的桌椅竟能雕琢得如紅木般精美,雲州瓷器行的孫老板忍不住用手反複摩挲:"這質地...這分量...若是做成花盆,豈不是比陶瓷更經久耐用?"他的隨從趕緊掏出算盤,開始劈裏啪啦地計算成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熱鬧的當屬兒童娛樂區。數十個跟著父親來的小公子,在水泥滑梯上玩得不亦樂乎。華州鹽商程老爺看著自家小子瘋玩的模樣,轉頭就對隨從說:"快去問問,這滑梯能不能訂做!咱們家花園裏也要裝一個!"
    "諸位請看,"張華站在中央展台,手持土製擴音筒講解,"這種新材料不僅堅固耐用,更能塑造成任何形狀。"他一揮手,工人立即演示將水泥漿倒入各種模具,轉眼間就製出精美的欄杆柱頭。
    展會現場漸漸沸騰起來。原本打算露個臉就走的客商們,現在全都擠在各個展台前詳細詢問。山西來的晉商圍著水泥管道模型激烈討論:"若是用這個修水渠,再也不用擔心滲漏了!"江南的園林匠人則對水泥假山讚不絕口:"這可比真石頭容易造型多了!"
    "黃兄啊黃兄!"周老板激動地拉著黃榮的手,"你這次可真是救了老哥一命!要是錯過這等好東西,我那商行遲早要被淘汰啊!"
    展會一角,幾位客商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簽訂訂單。他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展銷會,更是一場產業革命的序幕。誰先掌握這種新材料,誰就能在未來的商海中獨占鼇頭。而那些沒有到場的人,注定要被這個嶄新的時代遠遠拋在身後。
    展銷會開幕沒幾天,最先到場的客商們就徹底被水泥產品折服了。他們不僅自己搶著下單,還主動當起了張華的活廣告。
    南江府的周老板連夜派夥計快馬加鞭送信,叮囑老友一定要來看看;東州的李掌櫃直接在信裏畫了水泥桌椅的圖樣,標注"此物必火";雲州的孫老板更誇張,把樣品圖冊抄錄了十幾份,分送給各地生意夥伴。
    這些口耳相傳的效果立竿見影。接下來的日子裏,前來參觀的客商一天比一天多。有收到信專程趕來的,有路過聽說來看熱鬧的,還有不少是當地士紳帶著家眷來開眼界的。展館門口天天排起長隊,黃榮不得不加派人手維持秩序。
    展銷會現場瞬間變成了一個繁忙的交易市場。各地客商生怕錯失良機,紛紛圍住張華要求簽訂契約。張華臨時在展館側廳設立了簽約處,卻依然被擠得水泄不通。
    "張東家,我們東州李家先訂五千袋!"
    "慢著!我們雲州孫家要八千袋,現銀支付!"
    "南江周氏商行預定水泥磚十萬塊,這是定金!"
    契約文書如雪片般飛來。從黃榮處借調來的幾個賬房先生從早到晚不停地記錄,算盤珠子打得劈啪作響。最忙碌時,張華不得不將客商按地域分組,分批次洽談。黃榮派來的十幾個夥計專門負責維持秩序,給等待的客商端茶遞水。
    契約內容五花八門:有單純采購散裝水泥的,有訂購整套預製構件的,還有要求定製特殊工藝品的。雲州一位園林主人甚至直接訂製了全套水泥假山景觀,光這一單就價值兩萬兩白銀。
    到了第六天,訂單總量已經突破十五萬兩。張華不得不宣布暫停接收新訂單,因為現有產能已經排到一年半以後。這個決定反而刺激了更多客商加價搶購,到展銷會閉幕時,訂單總額定格在二十二萬八千兩。
    縣衙的稅吏聞訊趕來,在展館門口設了臨時征稅點。看著一箱箱白銀被貼上稅封,主簿趙大人笑得合不攏嘴:"大良鄉水泥商行真乃我縣納稅楷模啊!"
    夜深人靜時,黃榮在賬房內核算利潤。扣除原料、人工和運輸等成本,淨利潤竟高達五成有餘。他揉了揉發酸的手腕,看著堆積如山的契約文書,嘴角揚起一抹笑意,心中對張華的評價更上一層樓。這些訂單不僅意味著巨額財富,更代表著張華的水泥產業正式打開了全國市場。
    喜歡回到古代積功德請大家收藏:()回到古代積功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