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大宋的將相和
字數:6758 加入書籤
“丞相大人,想不想重新奪回臨安?”
張世傑聽到奪回臨安,眼裏都含著淚。
“臨安乃朝廷之所在,奪回臨安,實乃畢生所願。”
“誒,丞相大人,何必如此?奪回臨安,其實不難。”
李星辰輕飄飄的一句,奪回臨安不難,張世傑差點破防。
“臨安乃朝廷之所在,敵人必然重兵把守,怎能說不難?且,明州、紹興、台州等地,都在元廷手中。”
李星辰笑道:“曾經有位偉大的人說過,事情是做出來的。隻要去做了,一次解決一個問題,慢慢來,就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像那東奔的長江,雖有曲折,但終歸大海。”
“王爺此話有道理。還請詳細說一下,如何奪回臨安。”
李星辰笑道:“我們就在這寒風中,聊著光複大宋的決策?”
張世傑頓時笑了起來。
“哈哈.......府中有幾杯薄酒,還請王爺莫要嫌棄,到府中邊飲邊聊。”
李星辰笑道:“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世傑雖然是丞相,掌管朝廷的軍權,可是家中卻是人口稀少,院中雖不大,卻很冷清。
飲食也很簡單,幾樣海鮮,幾樣青菜,一壇黃酒。
李星辰知道,此時的海鮮,是窮人才吃的。
李星辰心中歎息,即使是在工廠裏工作的紡織工人,在食堂吃的,都比張世傑家裏的夥食要好。
“沒想到,丞相大人生活如此簡樸。”
張世傑笑道:“粗茶淡飯,足以養生。還望王爺莫要嫌棄。來,暢飲一杯。”
幾杯酒下肚,話題也打開了。
“王爺乃當今豪傑,如今神州陸沉,大廈將傾。若想匡扶社稷,再造漢家天下,還得仰仗王爺。”
李星辰心想,這話,是要把自己架在半空中啊。
急忙表態:“丞相大人才是光複大宋,拯救華夏的聖人。我將竭盡全力,支持丞相大人。”
“誒,老夫老矣,無能為了了。但是,臨老之前,還想著拿下臨安,還於舊都。”
李星辰當然知道這是張世傑的畢生心願,也正是因為他有此心願,才好團結他。
“丞相大人無憂也。我將竭盡全力支持您達成此目標。長則兩年半,短則一年半,就能實現。”
“當真?”張世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兩年就可以?如此快速?”
李星辰一邊給張世傑倒酒,一邊笑道:“如果光靠我的軍隊,兩年半可以。如果加上丞相大人的軍隊,以及陸丞相的協助,收複臨安,可就快得多。”
張世傑一聽,立刻明白李星辰這是暗示他,要搞好文官武將之間的團結。
於是直接挑明:“隻要能收複臨安,光複大宋,文武之間的爭論,必然不會存在。”
“有丞相這句話,我就放心了。現在,有個擴軍的好機會,不知道丞相大人想不想要?”
“願聞其詳。”
“如今,之前,我已經派二虎進軍帶兵收複了泉州和福州。隻是,留下助手的兵力不多。所以,如果丞相大人樂意,我願意讓出泉州和福州。福建山高林密,但是百姓剽悍。可以招兵擴軍,逐步進攻浙江南部的溫州、台州,最後收複明州、紹興和臨安。”
思路打開後,張世傑頓時大喜。
“好,此等美事,如天降甘霖。來,我敬王爺一杯。”
次日,張世傑以軍情緊急為由,帶領一萬步兵,五千騎兵,乘坐三千艘海船,緊急趕往泉州。
得到消息的陸秀夫,急匆匆地趕到李星辰的府邸。
當衛兵來通告的時候,李星辰還在研究鴨絨睡袋的最優方案。
“王爺,陸丞相來了。”
“快請。”李星辰急忙出門迎接。
陸秀夫滿臉焦急。
“王爺,您昨天傍晚,與張丞相喝酒的時候,都說了什麽?為何他連夜帶兵出征了?”
李星辰也很驚訝。
“陸大人,張丞相帶兵出征了?帶了多少人?什麽時候出發的?”
“一萬步兵,五千騎兵。三千艘海船,天亮時分離港出發的。”
想來,張世傑連夜讓士兵們登船準備,天亮就準備好了。看來是泉州兩字刺激了他。
畢竟,泉州的蒲壽庚屠殺宋室宗親,又屠殺十來萬忠於大宋的士大夫和軍民,張世傑帶兵去攻打,三個月都沒有攻下泉州。
如今,李星辰打下來了,還拱手讓給他,能不著急去?
想到這裏,李星辰不由得笑道:
“張丞相應該移駐泉州和福州去了。以後,守衛清溪城,就得靠陸大人了。”
陸秀夫一臉茫然。
“我一個文官,守城?”
“當年虞允文大人,也是文官。不一定能夠打敗了完顏亮?所以,丞相大人,文官守城,不是什麽難事。”
陸秀夫一時居然無法辯駁。
李星辰當然不指望陸秀夫能夠守住清溪城。
畢竟,朝中有能力的武將也沒有全都去了泉州。況且,旁邊的海州,還有程不言的幾萬人。
“丞相大人,時代改變了。如今想要光複大宋,文官也得懂得打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此話何意?”
“為何大宋如此富有,卻無法抵抗蒙古人的進攻?”
“這........”陸秀夫當然知道,大宋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的這一套的弊端,讓軍事力量變得孱弱。
隻是,為了避免唐末的藩鎮割據,五代十國的混戰,不得不重文輕武。
“我大宋的財富,比之漢唐盛世,有過之無不及。然,軍力孱弱,連瀕臨衰亡的金國尚且勉強抵擋,更遑論那騎馬到處浪的蒙古人?”
“呃.......”陸秀夫欲言又止。
李星辰環顧四周,笑道:“四下無人,隔牆無耳,丞相大人,不用擔心,可暢所欲言。”
“老夫之前派人前往占城考察,發現王爺練兵、治理地方確有一套獨特方法。占城、暹羅等地,原本落後凋敝,如今卻欣欣向榮,朝氣蓬勃,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士、農、工、商皆有發展。且百姓以參軍為榮。此等興旺之景象,實乃罕見。令老夫羨慕。”
李星辰本來想要讓陸秀夫改變重文輕武的想法,沒有想到的是,他從整個社會角度看待。
確實不一般。難怪是丞相。
“陸大人,想要國力強盛,必須有強大的軍力來保護。而想要強大的軍力,就必須充分發展工、農、商等行業。想要發展這些產業,就需要政治清明,依法治國。”
“想要實現依法治國,就需要朝廷和官員,秉承以民為本,予民恩惠,讓利於民的思想。想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讓官民一心。”
“想要官民一心,就需要發展教育,形成一個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家國理念。隻有人人都懂得,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國家強大,個人方能有好的生活。”
“如此一來,百姓懂得為什麽而生活,為什麽而工作,為什麽而奮鬥。必然人人努力,個個為自己也為國家而努力。上下一心,則國強而民富。”
“國強民富,則可以給軍人極高的待遇,形成參軍報國的理念。如此一來,就算蒙古再強悍,也不過幾年,最多十年,可以被我們擊敗。”
李星辰一番話,讓陸秀夫陷入沉思。
嘴裏喃喃自語:“發展教育.......開民智,讓百姓懂得家國情懷.......讓參軍報國成為榮耀,讓百姓監督官府.......政治清明.......富民再強軍.......”
這些理念,如同一道道閃電,在陸秀夫腦海裏炸響。
“王爺的意思是,想要強國強軍,當興辦教育,藏富於民?”
李星辰笑道:“正是如此。興辦教育,開啟明智。讓大宋的每一個百姓,都懂得有國才有家的道理。讓百姓有文化,懂得家國大義,此乃第一重要的事情。”
“百姓知道為什麽而活,也懂得誰可以保護他們。那麽,就可監督官府,可監督軍隊,可讓不法之徒不敢囂張,可讓奸佞之輩無處遁形。如此,哪個地方官吏貪贓枉法,哪個驕兵悍將想要格局,百姓們第一個就不答應。”
陸秀夫陷入沉思。
“隻要家國情懷深入人心,人人知道為什麽而活,人人皆可監督官府和軍隊,如此一來.........等等,老夫悟了.......這就是王爺廣開學校的原因。”
李星辰笑道:“正是如此。如今,我的軍隊裏,最基層的軍官都是軍校畢業的學生。他們不僅僅有文化,懂得家國大義,懂得打仗不是為了升官發財,懂得打仗是為了保衛國家,拯救蒼生。如此一來,這些軍官衝鋒陷陣,比士兵還猛。”
“且,軍官有了文化,就可以教育士兵。如今,我的軍隊就是一所大的學院。士兵們一旦進入軍隊,就開始學習文化。我軍中,如今基本上沒有文盲。人人識字,個個懂兵法,懂戰術。懂得家國大義。如此一來,人人悍不畏死,奮勇殺敵。”
陸秀夫聽了,目瞪口呆。
這正常嗎?
讓整個軍隊的士兵,人人都能懂兵法,懂戰術。
而且基層軍官都是軍校畢業生,個個有文化。
而且,陸秀夫也參觀過李星辰的軍校,那裏的軍校生,每一個都生龍活虎,且知識淵博。不僅懂得天文地理,還博古通今。
能從原始社會講到漢唐強盛,還能從兵法上講解李牧以步兵殲滅匈奴騎兵的戰術。出征能打勝仗,下鄉能夠幫手把手教老農如何更好地種田。
太可怕了,如果一支軍隊的軍官都能如此,那還有什麽人可以指揮他們造反?
別說造反了,如果高級將領膽敢對朝廷,對國家不忠誠,那麽這些軍官就敢把他給砍了。
“軍隊必須有文化,百姓必須開民智。好,老夫受教了。”
陸秀夫回去之後,立刻把自己的子侄、學生,以及一些年輕的官員,都送到李星辰的軍校學習。
這讓朝中大臣們都開始疑惑。
“丞相大人這是何意?”
“令人不懂,為何把自己的學生都送去軍校,難道都要當兵?”
就在眾人不解的時候,又傳來消息,張世傑的家人也把子侄和學生都送進李星辰的軍校學習。
這一下,更是讓朝中大臣們摸不著頭腦。
到那時,既然兩個丞相都這麽做,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雖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其他大臣們也紛紛效仿,紛紛把自己宗族中的年輕人送入軍校學習。
消息傳到了悠悠公主的耳中,她也覺得奇怪。
於是把李星辰又叫了過去。
“朝中文臣武將,紛紛把自己的子侄和學生都送到你的軍校,這是什麽原因?”
李星辰笑道:“我隻是主導了一場將相和而已。”
喜歡崖山海戰,救人複國,征服天下請大家收藏:()崖山海戰,救人複國,征服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