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以工代賑
字數:8052 加入書籤
一月十二日京師地震,有聲如雷。
天壽山、密雲、居庸關、古北口一帶城垣墩台驛堡倒裂不可勝計,人畜皆有壓死者難以計數。
命撥京營軍士二千人修理居庸關樓簷墩台,命工部右侍郎賈俊督修天壽山四陵。
同日自京至大國、宣府諸路俱地震,壞城郭廬舍,裂地湧沙、宣府地裂湧沙出水,永平府、遼東……
天災人禍,消息的傳遞速度極快,中午吃飯的時候忠義武館的食堂裏麵大家都對於地震的事情在議論紛紛。
施宗義聽著這些討論,忽然就想起了梁嬸,她當年就是因為家鄉遇到了災害而出來逃難才流落到了陶家村。
在這個古代社會裏,各種天災帶來的危害性是非常巨大的,經常會讓許多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因為這裏不像是前世的那個天朝上國,每次天災都有最可愛的人頂在了前麵無懼艱辛義無反顧的搶災救險。
下午,施宗義非常痛苦地修煉完《移魂大法》之後,正在十分享受的做著廣播體操——《易筋鍛骨上篇》。
鄧雲忽然來到了忠義武館。
兩人在中院正堂坐定看茶之後,鄧雲就直接說明了他的來意:
“少爺你的忠義武館這裏,除了孤兒之外還能收留其他人嗎?”
施宗義聽著有些詫異的看向他,不知道他這話是要表達什麽意思。
鄧雲言辭懇切的繼續說道:“昨夜淩晨多地突發地震,現在有數量巨大的災民急需地方安置。”
呃……家國天下這些大事兒施宗義還真的沒有仔細想過,他自己還在一心掙紮求存呢。
並且施宗義也不會讓忠義武館的人員構成弄的太過複雜,如果那樣的話將來如何發展,並且管理方麵也會變得非常複雜。
不過施宗義覺得還是可以先了解一下情況再說。
“鄧大哥你能說一下具體是怎麽回事嗎?”
鄧雲沉默了片刻組織好了語言才說道:
“剛才收到飛鴿傳書,施大人那邊現在被攤派了一個棘手的任務,需要安置五千多災民。”
“但是事發突然,現在京師那邊更是一切物資都極為吃緊,所以施大人才傳信過來……”
好吧,原來這是他那位大伯的事情。
雖然如此,施宗義也還是沒有什麽好辦法,他現在肩膀太小也承擔不起太大的責任。
“這樣吧鄧大哥,我這邊先和心悅姐姐他們幾個商量一下,無論結果如何明天都會盡量給你答複。”
“好的少爺,那我就先回去了。”
鄧雲說完就直接告辭離開了,看起來臉上的表情不變,但是眼神裏麵透著一股失望。
施宗義這樣的回答顯然是沒有收留災民的打算。
他的判斷也完全正確,施宗義是不可能拿忠義武館用來收留那些災民的。
晚上一起在食堂吃晚餐的時候,施宗義就和杜心悅以及韓雪茹他們提起了今天下午鄧雲過來說的那些事情。
大家的意見也都是差不多,雖然那些災民確實比較可憐,但是和忠義武館的關係也確實不大。
最後經過一番討論得到的方案就是:忠義武館可以捐贈一些救災的銀子和生活用品,但是堅決不能收留災民。
於是施宗義就順勢把捐贈救災物資的事情交給杜心悅負責處理,隻要有心悅姐姐在身邊,施宗義就渾身都輕鬆。
一月十三日。
太陽依然照常升起。
東跨院的五指山上施宗義也在照常修煉。
結束了一個大周天的循行之後他也順利的煉化了2縷紫霞真氣。
施宗義轉頭看向旁邊寶箱鳥窩裏麵的緋紅蛋蛋,它看起來暫時還沒有任何的變化。
反正以後施宗義借助紫氣東來修煉的時候都會把它放在身邊,希望它可以早點兒孵化出來。
施宗義環視著晨光照耀下顯得格外生動的東跨院,同樣的晨光此時也照耀著剛買回來的那片荒地吧。
基地一號的建設到底該如何展開呢?
忽然。
施宗義想到了什麽——以工代賑——那些災民正好沒有地方安置,那可不可以讓他們來為忠義武館建設基地?
如果那些災民來參加基地的建設,施宗義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並且還會照常支付報酬給他們。
這樣比直接救濟可能會更好,因為施宗義知道他捐贈銀子和物資的話,那些災民可不一定就能真的收到。
極大可能是那些銀子和物資被一些人經辦一下就會不知不覺的神秘消失不見了,全部打了水漂……
施宗義看了看正在修煉的杜心悅,就先回到房間進行內練,直到吃中飯的時候才和杜心悅商量以工代賑的事情。
現在大家都有事情要做或者需要修煉武功,所以平時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比較少了,反而是在食堂裏吃飯的時候見麵最多。
“心悅姐姐,你先不用籌集捐贈物資了,因為我已經想到了一個別的辦法,咱們或許能夠以工代賑……”
施宗義就把自己的想法和杜心悅詳細的說了一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杜心悅聽了想想也覺得非常不錯,於是施宗義下午的時候就把鄧雲叫了過來忠義武館。
“鄧雲大哥,我們忠義武館確實無法收留那些災民,但是我現在有一個不錯的法子:以工代賑。”
鄧雲聽著施宗義把安排災民參加基地建設如何操作的大致情況說清楚之後,也認可了這個以工代賑的計劃。
於是兩人又開始商議一下各種細節。
鄧雲的錦衣衛就負責接洽施純那邊分配到的災民並一路護送到華陰縣來,施宗義就負責接收和安置的工作。
施宗義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每一個人在決定過來之前必須得有言在先,是來華陰縣幹活的而不是來當大爺的。
願意踏踏實實幹活的就來,拖家帶口一起來也沒有關係,施宗義都會負責基本的生活保障,並且保證會讓他們有事可做。
但是那些不願意幹活的隻想混吃混喝的就別來了,因為來了也絕對占不到什麽便宜。
鄧雲答應對於這個方麵錦衣衛那邊會注意進行嚴格的篩選,於是雙方就達成了共同操作以工代賑安置災民的約定。
這一次的事情完全是忠義武館方麵在仗義幫忙,所以施宗義不但不用付給錦衣衛一分一毫的銀子並且還額外收獲了一個人情。
鄧雲那邊一旦開始行動起來大約六、七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護送第一批災民過來。
所以施宗義這邊也得早點兒做好接收的準備工作。
施宗義送走了鄧雲之後,就立刻召開中高層領導幹部會議把以工代賑的事情交待清楚。
然後就開始製定計劃分派工作開始行動起來。
施宗義的計劃是直接在陶家村的河對麵那個巨大的河灘荒地上找一個合適的位置搭建大量的安置災民的大棚。
然後在那個石橋上設置一個崗哨關卡,安排人員全天候站崗執勤,確保不讓任何一個災民越過石橋。
這樣就不會打擾到陶家村的生活。
石橋上的關卡設置好了之後忠義武館就可以控製住河流兩岸人員的來往情況。
而對於參加基地建設的人員,每天早上通過崗哨過橋去基地那邊幹活,然後每天晚上必須再通過崗哨過橋回來安置區休息。
必須最大程度上控製好安置區的人員流動情況,不能發生任何混亂。
在建設安置大棚的時候還有食堂以及洗浴設施等等所有的配套設施也都要全麵建好。
為了趕時間所以建設的簡陋一些沒有關係,能夠讓災民有個可以遮風擋雨的住處就可以了。
反正施宗義隻要保證讓災民們有飯吃有地方住有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就可以了。
如果有人想要住的更加舒服也沒有問題——自己去建造,想怎麽住自己就怎麽建。
而會議上對於基地一號的布局規劃也商議妥當:一共分為三個建築部分。
中軸線上分別為:演武殿、議事殿、藏經閣、總庫房。
左邊分別為:天醫閣、神武殿、政務殿、情報殿。
右邊分別為:鑄造殿、戰務殿、殺務殿、暗務殿。
忠義武館有好幾個長期合作的專業的建築施工隊伍,有這麽多專業人士的指導再加上還有大量的災民幹活,基地一號的建設速度應該也會很快。
這些各個功能大殿修建好了之後,那些興趣小組也都可以直接入駐相應的殿堂樓閣,相當於就是七個部門的雛形了。
情報殿相當於是第九個部門:信部。信鴿馴養和情報的整理分類、往來傳遞等等都歸信部管理。
會議上大家群策群力很快就製定好了各個方麵的大致計劃。
至於具體的執行,施宗義自己要修煉所以就不去了,交由杜心悅和鄧勇貴組織武館人員去處理安置事項以及主持基地建造。
基地一號雖然隻是一個小基地,但是它的建設也算是忠義武館成立以來最重大的一個事情了,所以凡是積極參與本次大型活動的人也都有豐厚的積分獎勵。
……
一月二十一日。
第一批災民在錦衣衛的護送下順利到達了華陰縣,錦衣衛把那些災民直接送到了忠義武館已經搭建好的第一安置小區。
沒錯,為了方便管理和加快建設速度,忠義武館把災民安置的大棚進行了分批次的修建。
每一個安置小區隻分配五百左右的人居住,這樣也比較方便管理。
現在錦衣衛送來的第一批災民隻有三百多人,正好可以全部分配在第一安置小區。
施宗義計劃先修建十個安置小區,後麵要不要增加修建就到時候看情況再說。
施宗義雖然不怎麽管事兒,但是也去安置小區探視了幾次災民,那些受災民眾確實都是比較悲慘。
大部分都是拖家帶口的,攜帶的生活物資也極少,不過他們既然已經來到了忠義武館的安置小區,那施宗義至少能夠保證不會讓他們挨餓受凍了。
而且這些災民們隻要勤快一點,相信很快也就可以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施宗義在安置小區轉了一圈之後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要注意加強管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他發現這些災民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包含了各個年齡層次,男女老少都有人員成分十分複雜。
如果不加強管理就很容易出問題。
天災人禍,天災之後往往就會伴隨著人禍,因為許多人遭受巨變之後可能會變得情緒不穩定,容易自暴自棄甚至滋生暴亂。
其實人禍通常比天災更可怕,因為人禍的破壞力更加強大且難以預防。
天災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雖然破壞力巨大,但也有規律可循能夠進行一定的預測和防範。
相比之下,人禍往往是由人類自身的行為導致的,所以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性。
人禍帶來的心理創傷和社會影響也更為深遠,因為它們往往涉及人為因素,難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所以施宗義在管理方麵總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別人,不厭其煩的設置了三套督查體係,盡量做到防患於未然。
……
直到三月十九日,錦衣衛那邊才停止了護送災民的行動。
這個時候施宗義安排建設的十個安置小區也基本上都已經入住了災民。
這一輪安置行動施宗義一共接收安置了三千七百八十一人,每個安置小區平均下來就是三百多人。
每個安置小區的大棚都是按照五百人的安置規模修築搭建的,所以現在每個大棚裏的災民基本上住的還算比較寬鬆。
而施宗義的基地建設也已經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安置區的三千多個災民能夠幹活的幾乎都去了工地。
除去不能幹活的老人和小孩子,現在一共有兩千九百多人正在為施宗義建設基地。
按照現在的這個建設速度估計,大約再過五六個月就可以完成整個基地的建設了。
這個建設速度還是相當迅速的,施宗義也覺得非常滿意,不過他現在遇到了一個小問題:銀子快要花完了。
因為是以工代賑全盤承擔了災民的各項開支,施宗義開出的工錢也比較高,所以花銷遠遠超出了之前的預算。
並且施宗義自己也錯誤的估算了基建的成本,這個時代沒有多少先進的工具所以就大大增加了建築的成本。
在這個情況下,忠義武館賺錢的速度已經跟不上施宗義花錢的腳步,施宗義也隻好打算自己再去一趟古墓,去把那些堆積如山的財寶拿出一部分來花銷花銷了。
三月二十六日。
施宗義和杜心悅私下裏說了自己的打算:準備去華山派庫房取一些銀子回來花花。
杜心悅也知道武館這邊剩下的銀子隻有一萬七千多兩了,所以她又新開設了三個香水工坊,不過資金回籠也需要一些時間。
現在施宗義能夠去華山派拿銀子的話也是一個好辦法,所以她沒有多想就同意了。
於是施宗義整裝待發,準備去古墓搬運寶箱。
喜歡綜武:劍出華山請大家收藏:()綜武:劍出華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