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晴天霹靂般的真相

字數:6329   加入書籤

A+A-


    六月十九日。
    宜:開市 交易 納財 栽種 安床 拆卸 修造 動土 上梁 入殮 安葬 破土 成服。
    忌:嫁娶 出火 伐木 納畜 探病。
    經過了半年時間的努力建設,望海城終於順利的完成了初步的建造工作。
    施宗義帶著沈芊芊、孫大聖、一筒、二筒和三筒等人正在進行竣工階段的驗收。
    望海城,整個兒就是依海而建的一座城市。
    為了能夠盡快完工,施宗義一共投入了一千五百多個勞動改造者修建望海城。
    第一批韃子俘虜投入了五百四十八人,之後“返鄉團”又帶回來了三百個壯勞力。
    而且施宗義還覺得勞動力不夠多,於是又從獐子島那邊調配了五百個勞動改造者過來。
    再加上偶爾也會有一些新的韃子們跑到這邊來看看望海城,或者是來參觀造船廠。
    既然有施宗義親自坐鎮主場,這些自己送上門來的韃子們自然都是有來無回。
    他們統統都被施宗義親自進行了一番洗腦操作之後,變成了修建望海城的補充勞動力。
    所以望海城的建設過程中,工地上麵是人員越來越多,修建的速度也是一快再快。
    如今修築成功的望海城,就像是造船廠的一個衛星城市,完美的守護在了造船廠的前麵。
    望海城的城牆高大而又厚實,全部都是由青色的磚石砌成,每一塊磚石都規整而堅實。
    施宗義不得不承認,韃子們提供的磚石質量非常過硬,值得給他們點一個讚。
    因為這次修建望海城,磚石、木材和石灰等等絕大部分的建材都是韃子那邊提供的。
    忠義武館自己這邊僅僅隻是投入了兩種建材:鋼筋和水泥。
    目前來說,韃子那邊根本就沒有鋼筋和水泥這樣的新型建材,所以施宗義也隻好使用自家生產的了。
    由於大量使用了鋼筋和水泥,整個望海城的堅固耐用程度也直接向上提升了一個級別。
    望海城的城牆高度達到了三丈有餘,厚度也有一丈多。
    並且每隔百步的距離便會設置一座箭樓,箭樓的高度達到了五丈,足以俯瞰全城。
    然後在城牆之上還專門設置有垛口,供士兵們隱蔽和射擊使用。
    而牆體上的射擊孔,像是一雙雙警惕的眼睛,時刻注視著城外的動靜。
    不過,望海城的城門卻隻設置了兩座。
    就是在麵向內陸的一麵,和造船廠的方向分別修建了一座城門。
    原因就是:望海城的左右兩邊都是緊緊的挨著海麵,根本就不需要設置城門了。
    望海城的兩座城門上麵都建有巍峨的城樓,飛簷翹角,氣勢非凡。
    城門的大門厚重堅固,由實木製成,表麵包裹著鐵皮,釘著粗大的銅釘,彰顯著威嚴。
    每一個城門的兩側,還各有一尊兩米多高的石獅子,威風凜凜,守護著小城的安寧。
    望海城的城內布局非常規整,以十字街為界,將城池分為了東、西、南、北四個區域。
    首先,東區是官署所在,縣衙、驛站、糧倉等等建築鱗次櫛比。
    縣衙門前也立著兩隻一米多高的石獅,朱漆大門上釘著銅釘,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施宗義和沈芊芊以及孫大聖他們,基本上還是住在船廠裏麵。
    而這個縣衙,是施宗義專門安排給一筒、二筒和三筒他們居住的。
    因為表麵上,望海城還是會交給了一筒他們三個人帶著一些韃子們負責打理,施宗義依然還是做一個甩手掌櫃。
    而且,有了一筒他們三個人的掩護,施宗義正好可以源源不斷的從韃子老巢那邊繼續弄來各種各樣的物資。
    現在的造船廠和望海城這邊,根本不需要從皮島水寨運送任何的生活物資了。
    反而還可以時不時的勻出一些各種各樣的物資,反向供應給皮島水寨和獐子島。
    韃子們貌似對於造船廠和望海城非常的重視,所以提供的各種物資也非常的豐富。
    望海城的糧倉外牆上都刷著白灰,周圍還挖了排水溝,可以防止蟲蟻的侵蝕。
    就是因為韃子老巢那邊提供的糧食太多了,施宗義隻好安排人員又多修建了幾個糧倉。
    施宗義猜測,韃子們大約是正在計劃攻打皮島水寨。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他們現在拚命的往船廠這邊運送物資和糧食,其實就是在為之後的戰爭做物資儲備。
    對於這樣的事情,施宗義自然也是沒有任何意見,不管韃子們運過來多少物資全都選擇安心的接受。
    他把一部分的糧食存放在糧倉裏麵,一部分送給了皮島水寨和獐子島。
    如今的望海城、皮島水寨和獐子島剛好形成了一個鐵三角,可以守望相助,固若金湯。
    望海城的西區被施宗義預設成了一個市集。
    等以後徹底的穩定下來了,施宗義還可以在這裏開設一個互市,與韃子那邊的老百姓做生意。
    其實,韃子那邊也並不是隻有壞人,他們那裏也有許多想要安心過日子的老百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西區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雖然暫時還未開張,但已經能想象日後商賈雲集的熱鬧景象。
    所有的商鋪都是嶄新的青磚黛瓦,飛簷翹角。
    既有北方建築的粗獷風格,同時又透著江南建築特有的靈秀氣質。
    望海城的南區則是民居之所在,那裏的房屋整齊劃一,建造的也比較簡約大方。
    整體上看來,望海城之內的街道縱橫交錯,布局合理而又非常規整。
    畢竟這已經是第二個由施宗義親手打造的城市了,第一個是希望之城。
    望海城的主街道寬闊平坦,都是由青石板鋪成。
    所有的主道都能夠容納四輛馬車並行,這在其他城池應該是比較少見的。
    主要街道的兩旁都是雙層的建築,一樓可以作為門麵,二樓可以作為居所,與萬寶商貿市場的格局差不多。
    望海城的北區是軍營所在,營房整齊排列,操場上豎著旗杆,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這麵旗幟主要是三種顏色:紅、黃、藍。
    旗幟的底色是鮮豔奪目的紅色,仿佛象征著熾熱的激情和無畏的勇氣。
    旗麵上以藍色的絲線繡著三個可愛而又靈動的“人參娃娃”圖案。
    沒錯,這就是娃娃傭兵團的旗幟。
    施宗義預備在望海城培養出十個娃娃傭兵團的戰隊,每個戰隊三十人,一共剛好是三百人。
    有了十個戰隊駐紮,既可以就近去對付關外的韃子,又可以作為望海城和造船廠的守備力量。
    並且以後華山派和恒山派前來望海城曆練的弟子們,也可以直接住在這個軍營裏麵。
    讓曆練的弟子們統一作息和行動的話,不但能夠增強戰鬥力,做任務的時候也更加的安全。
    軍營的旁邊還設置了一個兵器庫,庫房高大堅固,鐵門厚重,不過裏麵暫時還是空空如也。
    施宗義也沒有打算運送一些兵器過來。
    因為到了一定的時候,韃子們肯定會自動的把各種武器裝備送過來。
    畢竟韃子們修建造船廠和望海城,都是為了攻克和占領皮島水寨,一勞永逸的解決皮島隱患。
    所以韃子們一定會運送一些武器裝備到望海城,施宗義隻要靜靜的等著就可以了。
    而且一旦韃子們開始運送武器了,那也就意味著他們已經準備開戰了。
    武器裝備和糧食不同,武器大部分都是金屬製品,放太久了會生鏽。
    所以韃子那邊提供武器裝備的舉動,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開戰信號。
    望海城的城市中心建造了一座鼓樓,高度達到了八丈有餘,它也是全城最高的一個建築。
    鼓樓一共有六層,它的一樓四麵都有門,可以直接通往四個城區。
    鼓樓第六層則是懸掛著一麵大鼓,以後遇到了任何緊急情況。
    隻要敲響了這麵大鼓,它的鼓聲可以傳遍全城,是一個重要的傳訊設施。
    畢竟,望海城並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
    它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戰略位置,是一座要塞性質的城市。
    望海城,自從建好了之後,就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戰爭的狀態。
    當然,平時沒有打仗的時候,這麵大鼓也可以作為望海城報時的工具。
    最後,在靠近內陸的這邊,施宗義在城牆之外還專門建造了一座甕城。
    甕城位於主城的城門之外,呈半圓形,與主城牆緊密相連。
    在甕城裏麵設置有各種陷阱和暗器,是將來抵禦韃子的第一道重要防線。
    望海城,雖然隻是剛剛新建,卻散發著一種古樸厚重的氣息。
    各個建築也是構造精巧,獨具韻味。
    施宗義預計,在最近的幾個月時間之內,望海城這邊暫時不會有什麽戰事發生。
    因為韃子們一直都以為望海城和造船廠還是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施宗義也可以暫時與韃子們友好相處,讓望海城保持著和平的發展狀態。
    而皮島水寨那邊的小夥伴們,則是依然對韃子保持著穩定的騷擾和打擊。
    望海城這邊暫時沒有必要開戰,這樣也有利於造船廠能夠安心製造出更多的海船。
    不過,等到明年或者後年,當那些韃子們想要使用海船去攻打皮島水寨的時候。
    施宗義也不得不和他們直接攤牌翻臉。
    而且到了那個時候,施宗義就會告訴韃子們一個“晴天霹靂般的真相”:
    望海城和造船廠。
    其實一直都不屬於他們。
    喜歡綜武:劍出華山請大家收藏:()綜武:劍出華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