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一戰而定?
字數:6400 加入書籤
“咚!咚!咚……”
十一月十七日的清晨,原本安靜的望海城忽然被連續而沉重的鼓聲驚醒。
山雨欲來風滿樓,望海城中戰雲稠。
遠方,韃子的主力部隊已經開始進軍,四萬五千人的大軍如同烏雲一般緩緩地逼近了望海城。
韃子們的主力部隊之所以來得這麽晚,是因為他們需要重新籌措與運送糧草物資。
韃子們的五千先鋒軍剛剛進入望海城就全軍覆沒的消息自然是瞞不住的。
而這個意外情況也是狠狠的給了韃子們當頭一棒,對於他們的打擊不啻於“五雷轟頂”!
因為,既然先鋒軍是在望海城裏麵陷落的,那也就意味著望海城和造船廠統統已經失守了。
這樣一來,連帶著望海城裏麵提前儲備的足夠供應幾萬軍隊的糧草物資和那些裝備、那些海船也都跟著陷落了吖。
意思也就是說——韃子們的主力部隊還沒來得及踏入戰場,甚至還看不見皮島水寨的模樣。
就已經麵臨著沒有武器替換、沒有海船乘坐以及沒有東西吃,可能要受凍挨餓的情況。
最後,韃子們也是無可奈何,隻能是咬牙切齒地麵對慘淡而又嚴酷的現實。
他們在半路上滯留了幾天時間,聯係老巢那邊籌措和運送了一些糧草緊急支援。
並且現在韃子們各個都是心急如焚、求戰心切。
因為,緊急支援的糧草也是非常有限的,大約隻夠他們人吃馬嚼消耗十來天的時間……
走在主力部隊最前麵的是韃子騎兵,他們各個身披銀亮的鎧甲,騎著剽悍的戰馬。
這次韃子們的主要戰略目標是皮島,作戰環境是島嶼地形,與陸地作戰有所不同。
騎兵的優勢受到了極大的限製,所以這次韃子們派遣的騎兵人數隻有八千左右。
步兵數量則是相對較多,達到了三萬七千人的規模,不過其中有五千人是輔兵。
畢竟從戰鬥的實際需求來看,皮島戰役需要大量的士兵進行登陸作戰,以及灘頭爭奪等等。
另外在島嶼上的街巷戰鬥之中,也是更加依賴於步兵的作戰能力。
而騎兵在島嶼地形上施展的空間非常有限,更多的時候是起到輔助作用。
比如在部分開闊區域進行快速機動的迂回包抄以及沿路追擊敵人等等。
無數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那些旗幟都是藍色旗麵鑲紅色邊,圖案以龜紋為主。
從這些旗幟的樣式可以看出,這次前來望海城的韃子主力部隊隸屬於鑲藍旗。
鑲藍旗的部屬來源較為複雜,多由一些擅長水戰或熟悉遼東沿海地形的本地士兵組成。
皮島是一座海島,作戰環境比較特殊,正好需要熟悉水上作戰和登島作戰的部隊。
而鑲藍旗在過往作戰中積累了一定的水域作戰經驗,能夠更好地適應島嶼作戰的特殊要求。
但是韃子們並沒有準備任何的攻城器械。
因為在開拔之前,老巢那邊並沒有任何一個韃子能夠未卜先知:
這個望海城,早已不是他們家的了。
……
城內,高達八丈的鼓樓之上,一名威猛魁梧的鼓手正神情凝重的敲捶著一麵大鼓。
這是一位力量充沛、幹勁十足的鼓手,他的名字叫做——血影真君。
他的雙手緊緊地攥著兩根半米多長的硬木鼓槌,鼓槌表麵被打磨得非常光滑卻又不失紋理。
圓潤的槌頭猶如一顆飽經錘煉的鐵石,它是用特殊的硬質材料包裹而成,顯得緊密而又厚實。
醇厚飽滿的鼓聲仿佛能夠喚醒人們內心深處沉睡的力量,每一次敲擊都似雷霆轟鳴,威震四方。
沉重的大鼓不斷的發出“咚咚咚……”震人心魄的響聲,激昂的鼓聲傳遍了城內每一個角落。
這是望海城的戰士們迎接戰鬥的號角。
為數不多的老百姓們聽到了鼓聲之後,臉上不免露出了緊張之色,但他們也很快便行動了起來。
男人們各個拿起早已準備好的武器,有長矛,有大刀,有梭鏢,還有土銃以及弓箭等等。
他們匆匆忙忙的向著望海城的城牆跑去,準備協助忠義武館的小夥伴守衛城池。
女人們則是趕忙將家中的門窗緊閉,將孩子們緊緊的護在懷裏,躲進了屋內最安全的角落之中。
其實施宗義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根本不指望這些老百姓們提供什麽戰力支援。
不過他也不會隨意的去打擊這些老百姓們主動參戰的積極性和一片熱忱。
畢竟望海城是一座邊關城市,這裏的老百姓們多積累一點兒應對戰爭的經驗也是好事兒。
可以在將來的生活中知曉進退、有備無患。
城牆之上,忠義武館的各個小夥伴們早已經全副武裝、各就各位、嚴陣以待。
施宗義將各個人員合理的分配到了城門、城牆等等關鍵部位,尤其加強了對城門的防守。
因為城門一般而言是敵人進攻的重點目標。
所以施宗義在城門內側已經設置了塞門刀車等等障礙物,以防止敵人破門而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大多數的小夥伴都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型戰役,此時各個臉上也都有一些緊張。
在這個最為關鍵的時刻,施宗義帶著一群武林高手邁著穩定的步伐來到了城牆的最前方。
他們身上並沒有任何的緊張情緒,各個都是顯得從容淡定、波瀾不驚、泰然自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這群武林高手們的影響之下,其他人也漸漸的恢複了冷靜。
大家迅速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和情緒,眼神堅毅地注視著漸漸逼近的韃子軍隊。
站在施宗義身邊的人員有:
杜心悅、韓雪茹、定逸師太、孫大聖、李林甫、藍小蝶、令狐衝、祖千秋、計無施以及老頭子。
華山派和恒山派的弟子們站在施宗義右手邊的城牆上,暫時由封不平和勞德諾兩人負責指揮。
忠義武館的小夥伴們則是鄧勇貴館主在統領,他們集中在施宗義左手邊的城牆上。
希望之城這次派遣了五百名護衛參戰,施宗義把他們也安排在鄧勇貴館主的隊伍裏。
五毒教這次來了四百名精英教眾,他們待在忠義武館人員的左邊,桃穀六仙也混在其中。
雨刀流派的一千六百多人全部待在華山派和恒山派人員的右邊,由雨刀殺神負責統領。
施宗義讓熊大、熊二和熊三帶著殺虜隊一百多也加入到了雨刀殺神的隊伍裏麵。
而“猛虎軍團”的四千多人則是全副武裝的留在營地裏麵待命,施宗義暫時沒有讓他們露麵。
然後殺部的小夥伴、樓外樓、大聖傭兵團、黃河傭兵團以及林子傭兵團等等都是自由活動。
因為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百戰老兵,對於和韃子們作戰各個都有著自己的心得體會與獨門絕活。
另外傭兵公會那邊也來了接近三千名喜歡幹架或者想要發財的傭兵,他們各個也是自由活動。
其實,鄧雲大哥也帶著一百多名錦衣衛來到了望海城,不過施宗義讓他們暫時藏了起來沒有公開露麵。
施宗義讓這些錦衣衛的兄弟們隻管安靜的吃瓜看戲就行了,就連呐喊助威都大可不必。
因為他們的嗓門兒其實還不夠大,根本不可能超過血影真君親自槌鼓的巨大響聲。
到了這個時候,忠義武館與韃子們實際上的兵力對比已經變成了:
兩萬三千vs四萬五千。
忠義武館這邊的人員是越戰越多了,而韃子軍隊的人數則是越來越少。
……
城牆之上,滾木、礌石以及火油等等各種守城物資已經統統就位。
施宗義還準備了狼牙拍、木幔等等防禦器具,專門用來對付攀爬城牆的敵人。
另外還有絞車等等器械,當敵人架起雲梯攻城的時候可以將其雲梯拉倒或者破壞。
佛朗機火炮與虎蹲炮也已經對準了城外的方向,隨時準備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
隨著韃子軍隊越來越近,城牆上的氣氛也愈發緊張,所有人都知道,一場大戰即將來臨了。
然而,韃子們卻在距離望海城還有五百米距離的地方停住了腳步——那裏剛好是佛郎機火炮的射程之外。
畢竟城牆之上的這些火炮原本就是韃子們自己運送過來的,他們自然也知道火炮的射程與威力。
而且韃子們原本是計劃好了去攻打皮島的,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準備任何的攻城器械。
最最關鍵的問題為:望海城有三麵城牆都是毗鄰著海灣的,僅僅隻有一個方向連接著陸地。
然後,施宗義早就安排人手在望海城連接陸地的一百米範圍之內挖掘了許多的壕溝。
同時還布置了大量的拒馬、鹿角等等障礙物,能夠完美地減緩敵人進攻的速度以及阻礙騎兵的衝擊。
而當初大搞建設的時候,在望海城的主城牆之外還專門建造了一座半圓形的甕城。
在甕城裏麵又設置了各種陷阱和暗器,那裏原本是抵禦韃子進攻的第一道關卡。
甕城並不大,內部的作戰空間非常有限,基本上無法大規模的展開兵力……
麵對著望海城種種固若金湯的防禦措施,韃子們一時之間確實也是有點兒束手無策了。
不過,韃子軍隊之中倒也不乏聰明人,在這種非常不利的情況下居然想出來了一個辦法。
他們派出了一個信使給施宗義送來了一封戰書:
“將軍台鑒:
聞望海城固若金湯,難以攻破。
然兵者,以戰決勝。
今吾等欲邀將軍率部出城,於曠野開闊之地,擺開陣勢堂堂正正一戰。
勝與敗,一戰而定!
無需龜縮城內,以避戰為能事也。
若將軍應約,定不負此沙場,以武論英雄,決一雌雄。
屆時,還望將軍勿怯,吾等靜候佳音。
——固山額真·蘇赫巴彥敬上。”
喜歡綜武:劍出華山請大家收藏:()綜武:劍出華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