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留下來
字數:4361 加入書籤
王選:“哦,這麽說來你們很懂啦?”
隨後讓衙役拿出番薯和玉米。
“你們見過這些東西嗎?”
指著玉米:“這東西畝產五六百斤是很平常的事情。”
又指著紅薯:“這種叫番薯的作物更了不得,隻要一些水,畝產能上千斤。”
“所以你們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
清澗的百姓們瞪大了雙眼,不可置信。
不過既然沒見過這些作物,自然不敢說話。
心裏卻盤算著:“如果這知縣說的是真的,那麽一個人種地,就夠一家人吃的了!”
王選見眾人安靜了下來:“如果不想種地的話,還有其他方法。”
“我們澄城縣有許多礦山,你們可以在礦山工作。”
“每天管吃管住,還發一銀子和兩斤細鹽當做薪水。”
清澗眾人聽的口水直流:“銀子和鹽嗎?我們已經好幾年沒見過了。”
“趙先生,我們挖礦去吧!”
“還是種地安全一些!”
王選看著眾人的表現,心道:“穩了!”
此時,澄城縣和白水縣之間的水泥路上傳來馬蹄聲。
王選看到幾駕馬車後麵色蒼白:“快,趙先生,和我簽下契約,我馬上給你們清澗的老鄉安排住處和工作。”
隨後拿出了一紙契約。
李冰看到上千人圍在澄城縣城門處,便知道王選知縣開始搶人了。
帶著眾人走到王選處:“王大人,別來無恙啊!”
王選:“李大人,這些人我們澄城縣想要,你就不要跟我們搶了吧!”
李冰笑道:“當官人的事情,怎麽能叫搶呢?我聽說此次你都得到了好幾千的俘虜了,這些會種地的就留給我吧!”
王選:“要不俘虜給你,趙先生的人留在澄城縣?”
……
趙勝和手下看的目瞪口呆:“什麽情況,他們這些人居然還有人搶著要?”
李冰轉頭對趙勝等人:“我給你們安排住處,每戶每月再發十斤大米。”
“如果選擇挖礦,就發到你們拿到第一次薪水,如果選擇種地,就發到糧食收獲的時候。”
清澗趙勝和手下目光火熱的看向李冰。
王選心一橫:“為了澄城縣的百姓,拚了。”
“趙先生,你看我們縣已經建好了房子,土地我每戶多給你們兩畝。”
“也給你們補貼直到收獲!”
趙勝和手下目光齊刷刷的看向王選。
李冰歎氣:“最終還是晚來一步啊……”
王選哈哈大笑:“李知縣,下次你可要早一些啊,你們白水縣那麽多人了,這次就給我吧!”
李冰裝作無奈的攤手。
一個時辰之前,李冰讓人騎馬到點燈子大本營去請人,算下時間,現在似乎已經成功了吧?
工業化需要農業哺育,人口越多越好。
點燈子趙勝和王選簽下契約,雙方都很滿意。
趙勝道:“王大人,這年輕人是誰?”
王選:“白水縣知縣李冰李大人。”
“也是我們澄城縣的恩人,我們澄城縣能吃飽飯全靠李知縣。”
趙勝:“哦~”
王選催促道:“趙先生,我們去把鄉親們接回來吧。”
趙勝:“理應如此,我這就給鄉親們傳信。”
李冰眾人忍不住笑了出來。
王選愣了一下:“李知縣,你笑什麽?”
隨後:“哎呀,趙先生,快去找你的人,怕是李知縣截胡了。”
李冰派去的騎兵垂頭喪氣:“李大人,他們說什麽也不願意跟我們走,說是不相信官府的人。”
這下李冰笑不出來了:“哎呀,失算了,總以為是在白水縣,百姓們對縣衙的口碑十分認可呢!”
李冰找來王選:“這批人,你給我一千人,我給你送三台蒸汽機係統用於礦山挖礦,如何?”
王選心中盤算:“有了蒸汽機,效率會大大提高,這樣一來,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並且這些人在白水縣產生的作用可比澄城縣多大了。”
於是點頭:“我問問趙先生吧。”
趙勝帶著王選李冰到了營地。
“大夥快出來吧,我給咱們找了個可以安心生活的地方了。”
其他跟著趙勝去談判的人也說道:“是啊,我們去就能分到紅磚房,比我們的房子好多了。”
清澗的鄉親們:“趙先生,我們信你這一次吧。”
點燈子趙勝:“大夥走著~”
他這次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單看澄城縣百姓對王選的態度便可以看出什麽是真正的好官。
王選招呼衙役們帶路。
到了城外的村落裏,王選喊住趙勝:“這些村子原本都有人住,後來天大旱,這裏的人慢慢的就走完了。”
“我們蓋了新的房子,原本是為了礦工住的,你們先住在這裏住下,明天來縣衙,我們討論下如何安排你們這些人以後的生計。”
趙勝拱手:“多謝王大人。”
送糧食的衙役推著車將糧食送給趙勝手下的時候,這些人才知道,是真的遇到土豪知縣了。
第二天,趙勝來到了縣衙門口。
客套完畢之後,王選問道:
“趙先生,我們澄城縣雖然能提供足夠的工作給你們,但我有個不情之請。”
趙勝:“王大人請說。”
王選:“趙先生,隔壁縣也很缺人,你能不能選出一千人去他們那裏工作。”
“當然不是我不講道理,隻是……”
趙勝想了一下:“王大人,放心吧。”
“我看那李知縣也算是個好人,我昨天回去的時候,鄉親們已經說過了。”
“這李大人派人想要挖人的舉動。”
王選哈哈大笑:“這李知縣的確是個好人,我從來沒見過像他那樣的人,可謂是聖人也不為過。”
趙勝一愣,王知縣對李冰這麽高的評價?
王選見到趙勝疑惑:“你見過自掏腰包,建立學堂的人嗎。”
“並且是所有娃娃都能讀書的那種,免費的哦。”
“!”
喜歡倉庫通明末,我在明末當知縣請大家收藏:()倉庫通明末,我在明末當知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