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豐收了

字數:4739   加入書籤

A+A-


    船上眾人看著充當靶子的樹幹被火炮轟擊的木片四飛,都瞪大了雙眼。
    左懋弟:“我曾見過西洋紅衣大炮,威力和射程遠不如這種火炮。”
    蘇詩雨內心:“沒強大的火力,怎麽能造反呢?”
    “有位偉人說過,槍杆子裏出政權。”
    這是李冰告訴蘇詩雨的。
    她十分認同這句話,說出那句話的人是真厲害。
    王二派出報信的斥候在船上看著火炮轟擊河岸,心中大定。
    “李大人,我這就給王隊長報告,不怕曹操等流賊了!”
    李冰點頭:“雖然我們有很厲害的火器,但是不要掉以輕心。”
    “流賊人多勢眾,而你們孤軍奮戰,該逃跑就逃跑,一塊地而已,我們會打回來的!”
    斥候們敬禮,隨後就在河津的龍門渡口下船,在渡口處買了幾匹老馬,往臨晉基地趕去。
    ……
    五月,
    白水縣、澄城縣及合陽縣的一部分有水井的地區收獲了小麥。
    合陽縣的百姓在旱了三四年之後第一次體驗到豐收的快樂。
    “豐收了!”
    “哈哈哈,大豐收啊!”
    農夫們開心揮舞著鐮刀,收割著屬於自己的小麥,這些麥子隻要上交七成。
    這些耕地畝產兩三石,意味著每畝地自己可以留下一百多斤小麥。
    並且不用再上繳任何賦稅。
    這在以往簡直不能想象。
    範誌懋派出衙役和一些德高望重的百姓代表在麥場稱重,記錄。
    沒有淋尖踢斛的惡吏,隻有難掩笑意的範誌懋知縣。
    “這功勞,足夠給我造個生祠了吧,哈哈哈!”
    範誌懋在職這麽多年,這是第一次看到縣衙糧倉被填滿了一些。
    有無數雙眼睛盯著,範誌懋也不怕有人敢欺上瞞下,現在百姓們有監督百官和遊街的權力後,政務都順暢了不少。
    對於官員,你不幹有的是人幹,看見白水縣學堂了嗎,裏麵很多識字的新型人才。
    合陽縣的百姓:
    “多虧了白水縣的知縣李老爺啊,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也能吃上飯了!”
    “是啊!”
    “要不我們給李大人建個生祠吧!”
    一個信奉新白蓮教的農夫小聲說道:“這李老爺可是天上派下來拯救蒼生的。”
    “巴拉巴拉……”
    “啊?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可得在家放上一尊李大人的泥塑了!”
    “保佑我們以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
    而用上肥料的白水縣農戶則是淡定的在麥場打麥。
    小麥殼粒分離,百姓們嘴角揚起,放肆的笑著。
    外麵是什麽情況,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而他們卻不用擔心衣食住行,娃娃們還有學堂讀書。
    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嘿,要我說這李大人真是神了,我們從沒想過這用了化肥的莊稼能多打兩石糧食啊!”
    多產兩石糧食,就意味著每畝地能多留下來六七十斤糧食,夠一戶吃上一兩個月了。
    他們每戶種數十畝地,一年的糧食便不用發愁了,甚至多出來的還能賣給李冰。
    價格稍低於市場價。
    白水縣隻允許和縣衙交易糧食,這是因為現在的糧食雖然夠百姓們使用,但是不免有人會囤積糧食,萬一遇到緊急情況的話。
    李冰要不要讓民團揍他們這些囤貨的人?
    那是不是就違背了白水縣保護個人財產的新條令?
    所以一開始就和這些百姓們說明白就是先禮後兵,
    等產能上來之後,會慢慢將這些保證民生的行當開放給個人。
    “我三姑家的兒子在化肥廠工作,他說化肥從張員外家的養殖場裏拉出來的動物糞便和秸稈發酵製作的。”
    “也不知道李大人是怎麽那麽博學?”
    “我們隻要跟著幹活就行,比以前好太多了!”
    “切,好太多?李大人說了,如果你辛苦幹活,生活還沒變好,一定是有人替你享福了!”
    “!”
    一個農夫悄悄擠上前:“我告訴你們嗷,這李大人可是……”
    “啊,這樣嗎?”
    白水縣廣場上,搭上了棚子。
    烈日下,收糧的衙役拿著巨大的老式磅秤在稱糧,這種在8090年代常見的稱量工具在白水縣重新活了起來。
    秤砣雖小,可稱千斤。
    至於電子秤,不好意思,太高級了,會爆炸的。
    衙役看了眼秤上的刻度:“五十斤!”
    然後寫了個條子蓋上章交給農戶,就可以去拿錢了。
    不僅準確,還省事。
    百姓們將種了半年的糧食交過稅後,剩餘多的拿出一部分賣給縣衙。
    王農戶:“哈哈,我們家種的糧食根本吃不完,我要把糧食賣給李大人,換些錢給我家娃娃買點新衣服。”
    “娃娃已經半年沒換新衣服了!”
    李農戶:“嘖嘖~以前的衣服穿的補丁上打補丁都不舍得扔,現在半年就能換衣服了!”
    “嘿嘿……”
    百姓們這時候也不怕太陽狠毒了,趁著這段時間趕緊將多餘的糧食換成錢。
    等到種玉米的時候,澆地都要好長時間了!
    等澆完地縣衙就不收糧食了。
    這是李冰製定的規矩,百姓家裏存儲糧食的環境並不是很好。
    並且這個時間段,偷盜者可太多了,大部分百姓窮苦一輩子了,看到鄰居家的糧食難免心起歹念。
    張滿倉作為負責農業的人,此時忙的腳不沾地,但是麵帶喜色。
    “李大人,糧食統計出來了,帶上從百姓手裏買的糧食足夠我們縣所有人吃上三年了!”
    “糧倉都裝不下了!”
    縣衙裏眾人聽到消息後都開心起來。
    “以往我們的糧食僅僅夠吃,如今終於有盈餘了!”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李冰拒不納稅,三餉一旦給朝廷繳納,糧食要去十之七八。
    更別說那些百姓了。
    朝廷隻知道壓迫,百姓們不鬧事才怪。
    即使沒有旱災,還有其他原因。
    在白水縣、澄城縣、合陽縣在慶祝豐收的時候,新巡撫王順行腦袋都要變大了。
    旱災伴隨著蟲災,很多地方都是顆粒無收。
    陝西巡撫王順行帶著家丁在延安府看著一片荒蕪,忍不住感慨:“我是找了個什麽差事啊!”
    隻能學著前任巡撫劉廣生那樣繼續上奏:“將延安所屬遼餉元、二年未完及三年全欠盡行免征,其撥充京運之數另行抵補。”
    喜歡倉庫通明末,我在明末當知縣請大家收藏:()倉庫通明末,我在明末當知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