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薑是老的辣

字數:4081   加入書籤

A+A-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寶七年,
    長安。
    左監門大將軍、知內侍省事高力士加驃騎大將軍。力士承恩歲久,中外畏之。然性和謹少過,善觀時俯仰,不敢驕橫,故天子終親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惡也。
    度支郎中兼侍禦史楊釗善窺上意所愛惡而迎之,以聚斂驟遷,歲中領十五餘使。遷給事中,兼禦史中丞,專判度支事,恩幸日隆。
    以貴妃姊適崔氏者為韓國夫人,適裴氏者為虢國夫人,適柳氏者為秦國夫人。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為姨,出入宮掖,並承恩澤,勢傾天下。每命婦入見,玉真公主等皆讓不敢就位。三姊與銛、錡五家,凡有請托,府縣承迎,峻於製敕;四方賂遺,輻湊其門,惟恐居後,朝夕如市。十宅諸王及百孫院婚嫁,皆先以錢千緡賂韓、虢使請,無不如誌。上所賜與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競開第舍,極其壯麗,一堂之費,運逾千萬;既成,見它人有勝己者,輒毀而改為。
    李隆基最近這兩天很高興,可以說是心情愉快之極,所以李隆基大手一揮就對著親信們大肆封賞。
    李隆基手裏的兩份捷報奏折都已經快被他翻的禿嚕皮了。
    奏折一份是李倓的,一份是高仙芝的,李隆基把兩本奏折分別給了李林甫和楊釗,讓二人分享他的喜悅。
    兩人看完又換著看了一下,李林甫看完波瀾不驚,而楊釗看完則是眉頭緊鎖。
    李隆基看二人看完奏折於是問道:“你們有什麽意見沒有?如果沒有意見你們看該如何封賞他們兩個!”
    聽李隆基的話音,他對李倓和高仙芝很滿意,準備進行封賞。
    這事對於李林甫來說無所謂,並且似乎是好事,水漲船高李倓受封賞李岫自然沾光,所以李林甫沒有意見,因此李林甫一聲不吭穩如泰山。
    楊釗就不一樣了,他思量再三決定出手,因為李倓把天捅了一個窟窿。
    楊釗說道:“陛下!臣對高仙芝沒有什麽意見,隻是對建寧郡王的奏折有點小疑問。”
    李隆基皺了一下眉頭說道:“哦?你說說看看!”
    李林甫看著沒動但是一直用眼睛的餘光看著李隆基,當他看到李隆基皺眉頭那一瞬間,嘴角不由自主的露出一起冷笑。
    楊釗說道:“陛下!收回碎葉城和弓月城,安西出力最大,建寧郡王隻不過一支偏師,隻不過是取了一座空城而已,所以臣覺得應該重賞段秀石和高仙芝,建寧郡王封賞次之。”
    李隆基聽楊釗說完低頭沉思了一下說道:“楊中丞說的有一定道理,李相你有什麽意見嗎”
    李林甫說道:“陛下!楊給事說的是實情,但是整個戰術謀劃卻是建寧郡王,如果按出兵多少,出糧多少,殺敵多少論軍功,那麽直接把淩煙閣裏麵的蔡成公房玄齡)和梁國公杜如晦)畫像取下來就是了,況且最後俘虜骨啜的人可是建寧郡王。”
    “俘虜骨啜的不是葛邏祿人嗎?”
    “但是葛邏祿人是建寧郡王收服的。”
    李隆基“哈哈”一笑說道:“楊釗你雖然處理內政可以,但是不懂兵器,建寧郡王為大唐開疆擴土功不可沒,這事就不要爭議了。”
    李隆基發話了,楊釗在這件事上隻能屈服,不過好戲還在後頭,他就不信李倓後麵搞的那一套亂七八糟的東西李隆基會不管。
    “臣遵旨。”
    “嗯!這就對了!”
    李隆基接著看向李林甫說道:“你覺得給建寧什麽封賞好?”
    李林甫說道:“陛下建寧郡王這人好麵!並且一直有封狼居胥的宏遠,所以以臣之見陛下嘉賞一個驃騎大將軍即可。”
    李林甫畢竟最懂李隆基的心思,實權不能給,但是這種虛名李隆基還是很大方的。
    “好!正合朕意!那就嘉賞建寧驃騎大將軍,賞萬金,食邑新增一千戶,至於其他屬臣獎賞兵部、吏部議定。”
    “臣遵旨”
    李林甫謝恩之時然後用眼的餘光掃了楊釗一眼,嘴角的冷笑更深。
    現在的楊釗越來越不懂規矩了,老樣子似乎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李隆基對於李林甫和楊國忠的爭執覺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有爭執才有平衡,李林甫現在一家獨大,也不是很符合他的意願。
    李隆基接著說道:“對於建寧的新地政策,李相有沒有什麽意見?”
    李林甫說道:“臣無異議,因地製宜是好事情,這樣一來楚河流域和伊犁河流域將徹底並入大唐……”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
    楊釗不等李林甫說完就搶了李林甫的話,這不單是不守規矩了,這是要上臉了,李林甫眼中寒光閃爍。
    李隆基說道:“說你的意見!”
    “陛下!建寧這所謂的新政!這是要禍亂大唐啊!況且雜胡豈能入唐籍?”
    李林甫眼中寒光一閃說道:“楊中丞說的嚴重了吧!”
    楊釗接道:“陛下!臣說的一點不嚴重,這新政絕對會讓大唐動蕩。”
    “陛下!這新政不在大唐境內!臣不知道如何禍亂大唐,反而臣覺得此新政正是禍亂昭武九姓的利器,此政一出昭武九姓必然內部大亂,等他們精疲力盡之時,天朝可隨時滅之,蠻夷屢降屢叛就是這些蠻夷貴族出錢出力從中搞事,建寧郡王此舉就是挖了這些蠻夷貴族的根,臣覺得建寧郡王此舉乃是千秋功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句話叫薑是老的辣,楊釗畢竟在朝中待的時間還比較短,還不是李林甫的對手。
    “那要是新政被傳入中原怎麽辦?”
    “怎麽?你還想讓新政傳入中原,你是要禍亂大唐嗎?”
    “不是!臣不是這意思!”楊釗有點混亂。
    “臣說的萬一。”
    “沒有萬一!如果這新政傳入了中原!那我們這些做臣子都該砍頭了。”
    “我……”
    李隆基一看說道:“好了別爭了!李相說的有道理,但是楊中丞的擔心也是對的,不過建寧此舉對昭武九姓確實誅心,能不費一兵一卒徹底瓦解昭武九姓確實值得一試。”
    楊釗還是有點不甘心說道:“陛下!昭武九姓乃蠻夷小國!我天朝大軍一處盡可滅之,何須如此折騰?”
    李林甫說道:“斬草要除根!你不挖了他們的根!他們過一段時間又會長出來,我天朝雖然富裕但是錢糧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你如果出兵硬來,到時候他們必然擰成一股繩反抗,並且你別忘了還有大食和吐蕃,但是建寧郡王這軟刀殺人不見血,他們有力也使不出。”
    “好了!別爭了!此事就按建寧的建議在西域施行,等徹底把昭武九姓收服再把政策改回來。”
    “臣遵旨!”
    李林甫和楊釗同時躬身領命。
    李林甫眼睛的餘光看了旁邊的楊釗一眼似乎在說:小樣!和我鬥你還太嫩了。”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