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亂象叢生
字數:7455 加入書籤
李倓得阿布思的三萬部眾心裏早已經樂開了花,因為在曆史上這三萬部眾裏麵的一萬戰兵就是安祿山“曳落河”騎兵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倓有最好的戰馬,最好的武器甲胄,但是小唐國的騎兵數量一直在三千人左右,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戰士,漢人以農耕為主雖然也會騎馬,但是和這些生長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相比還是差一些。
李倓一直走精兵路線,因此騎兵戰士數量一直上不去,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這一萬突厥戰兵,小唐國的騎兵徹底崛起。
李倓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讓李獻忠擔任怛羅斯守將兼任騎兵軍使,將小唐國和突厥騎兵一分為三,一部有韓素帶領駐紮在夷拔海,一部有韓素副將王孝瑾帶領駐紮在原來葛邏祿的故地,還有一部有李獻忠帶領駐紮在怛羅斯。
此時此刻李倓認為小唐國已經有了將大食徹底趕出河中的實力。
相比小唐國的安定繁榮,長安的內部鬥爭發展為多極化。
公元752年五月安祿山不顧手下眾人勸阻進表李隆基,彈劾小唐王李倓收留叛將阿布思部眾,小唐王有藐視天朝之心,希望李隆基下旨發兵征討小唐國。
讓安祿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因此而成為了眾矢之的。
李隆基對安祿山的行為很是不滿,安祿山此舉明顯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頗有恃寵而驕的意味。
楊國忠一係和太子李亨一係借此發難對安祿山群起而攻之,說安祿山包藏禍心,以下犯上,挑起事端。
而李林甫對於安祿山的愚蠢行為感到無奈,整件事一句話都沒說。
本來李隆基想訓斥安祿山一頓算了,但是安祿山這次犯了眾怒,李隆基也為了敲打一下安祿山,於是就下旨訓斥安祿山挑撥是非,妄生事端,同時下旨撤了安祿山的禦史大夫一職。
安祿山得知情況都懵逼了,自己就說了一句話,就成了十惡不赦的人。
安祿山真是打不成狐狸,還惹了一身騷,於是連忙上表認錯。
李隆基於是借機免了安祿山的罪責,但是安祿山卻對李林甫見死不救心生不滿。
752年六月,由於李倓在河中地區的操控斷了吐蕃同常昭武九姓的往來,同時哥舒翰在隴右步步緊逼占了九曲黃河,讓吐蕃國內經濟狀況江河日下。
吐蕃為了打破僵局於是就挑軟柿子捏,鼓動南詔國出兵劍南道,蜀中戰事再起。
劍南道本來就是弱旅根本就擋不住吐蕃和南詔國的聯合進攻,蜀人於是紛紛上表,請求劍南道節度使楊國忠坐鎮蜀中。
李林甫逮住機會於是就給李隆基進言,讓楊國忠前往蜀中。
楊國忠一聽大急,知道這是李林甫的詭計,當年李倓就是這樣被趕出長安的。
楊國忠於是先去找楊貴妃和楊三姐讓其給李隆基吹吹枕頭風,但是李隆基迫於戰事的壓力李隆基並沒有同意。
臨行之時楊國忠跪在地上死死抱著李隆基的腿不肯離開,說如果自己去了蜀中李林甫必然會害自己。
李隆基於是就對楊國忠說:你先去蜀中整頓軍務,過一段時間我將你召回,然後讓你擔任宰相。
李林甫得知李隆基的安排後一病不起。
李隆基後麵做的事確實有點殺人誅心,他將楊國忠召回以後,然後派楊國忠去探望李林甫,這明著就是怕李林甫死的慢,李林甫氣不過也因此一命嗚呼。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並沒有打算放過李林甫,於是就聯合哥舒翰、陳希烈、安祿山以及李林甫的女婿諫議大夫楊齊宣誣陷李林甫和阿不思曾經約為父子謀反。
根據曆史記載:公元753年二月,李隆基下旨削林甫官爵,子孫有官者都除名,流於嶺南及黔中。僅給隨身衣服及糧食,其餘財產並沒管。林甫近親及黨與坐貶者五十餘人。又剖林甫棺木,抉取其口中所含珠,褫奪其金紫衣,更以小棺如庶人之禮葬之。
同時賜陳希烈許國公爵,楊國忠魏國公爵,獎賞二人奏呈林甫之獄。
這其中楊國忠、哥舒翰以及陳希烈同李林甫有仇有怨是正常的,但是安祿山和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的行為讓人對官場發人深省。
李林甫的死並沒有讓長安城平靜下來,反而更亂。
首先是楊國忠利用完安祿山以後,並沒有恢複安祿山禦史大夫的職務,而是將禦史大夫給了哥舒翰。因為楊國忠從一開始就厭惡安祿山,而安祿山也因為楊國忠的失言從開始的不待見憎恨上了楊國忠。
同時哥舒翰和安祿山的矛盾也是勢同水火。
哥舒翰和安祿山本來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應該沒什麽交集的,但是二人之所以交惡是因為幾點原因。
首先哥舒翰父親是哥舒道元是安西副都護,母親是於闐國公主,而安祿山不過是栗特雜胡,哥舒翰看不上雜胡出身的安祿山。
其次哥舒翰升遷全是靠的軍功,安祿山則是全靠阿諛逢迎。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王忠嗣的死和安祿山也有脫不了的關係,哥舒翰作為王忠嗣死了以後太子係在隴右河西的軍方代表人物自然和安祿山是死敵,並且哥舒翰和安思順兩人一直有矛盾,連帶著哥舒翰十分討厭安祿山,其實安思順也很討厭安祿山的,並且還向李隆基進言安祿山有異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公元752年冬,李隆基為了緩和哥舒翰、安祿山安、安思順三人的關係於是在花萼相輝樓宴請三人。
因為李林甫的死安祿山在朝中失去了依靠,安祿山不想和哥舒翰繼續對立下去於是主動對哥舒翰說道:“我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你父親是突厥,母親是胡人,族類相同,為什麽我們不能相親呢?”
哥舒翰這人雖然是胡人但是很好學,特別喜歡讀《左氏春秋傳》及《漢書》,常以文人自居。
哥舒翰看安祿山主動想好,也不想在和安祿山繼續鬧下去。
但是哥舒翰卻犯了一個低級錯誤,於是就在安祿山麵前裝有文化說道:“古人雲,狐向窟嗥叫最不吉祥,原因是其忘本。如果你能夠與我相親,我豈敢不盡心!”
哥舒翰這句話沒一點毛病,但是你的分人啊,安祿山是個大老粗,根本就不懂這句話的意思。
安祿山以為哥舒翰用“狐”字譏諷其胡人,並且安祿山還覺得哥舒翰在嘲笑自己文盲,安祿山於是大怒罵道:“你突厥種竟敢如此!”
哥舒翰一聽就要回罵,高力士連忙給哥舒翰使眼色,哥舒翰於是強忍了下來,假裝醉酒而散,這哥舒翰和安祿山的仇怨就更大了。
楊國忠得知哥舒翰和安祿山鬧翻,於是就連忙結交哥舒翰。
753年楊國忠知哥舒翰與安祿山有矛盾,就想厚結翰共排安祿山,遂奏以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
但是楊國忠和哥舒翰的蜜月期並不長。主要原因就是李林甫死了以後太子李亨係終於有了出頭之日,而楊國忠想做第二個李林甫,於是楊國忠和李亨係自然就產生了矛盾,哥舒翰作為太子係的軍方代表人物自然也就站到了太子係一方。
本來李林甫活著的時候一家獨大,朝堂還算安定,現在可好成了群雄並起形成了四大勢力。
其一是範陽、平盧、河東三鎮安祿山,其二就是劍南道楊國忠,其三是忠於李隆基的安西、北庭兩道,其四就是太子係的隴右、河西哥舒翰。
其中朔方比較特殊節度使安思順忠於李隆基,但是朔方內部忠於太子李亨,這也是楊國忠後來極力拉攏安思順,哥舒翰非要弄死安思順的原因。
而李倓作為一個局外人一直看著他們的生死搏鬥。
李倓在碎葉城收到李林甫的死訊直接告訴了李岫,李岫得到李林甫的死訊並沒有多少吃驚,但是難掩悲傷。
李林甫的最後歸宿在李岫跟著李倓來碎葉的時候,李林甫已經說的明明白白,所以李岫有心理準備,但是作為人子聽聞家中噩耗豈能不動情。
李倓看了看李岫說道:“本王準許你守孝三年已盡孝道。”
李岫抿了抿嘴說道:“家父在臣臨行前已經說了,不讓為他守孝而耽誤正事,”
李倓起身說道:“我允許你在碎葉為李相重辦一場喪事已盡孝道,你所有的工作暫時交給楊嶽處理,至於你的家人我已經安排人通知嶺南的商賈暗中給予照顧。”
李岫一聽“噗通”一聲跪地說道:“臣謝大王隆恩!”
李岫離開後李倓起身走到了一旁的河中輿圖前麵認真的看了起來,然後在阿姆河支流澤拉夫尚河西安的撒馬爾罕城打了一個岔。
中原大戰即將開啟,他必須先將大食趕出河中地區,穩住後方才能有機會出兵長安。
“青蓮!”
青蓮撅著小嘴從裏間走了出來。
“幹啥?”
李倓一看這小丫頭片子最近是越來越耍性子了,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怨婦。
李倓笑了笑說道:“你最近是怎麽了!整天這麽大火氣!”
青蓮低著頭愛搭理不搭理地說道:“沒什麽?”
李倓走到青蓮身邊對著青蓮的屁股就是一巴掌然後說道:“本王最近火氣也大,正好給你也降降火。”
“啊!”
青蓮小臉蛋微紅被突然來的幸福弄的手足無措。
“啊什麽?我又沒怎麽你呢!你去把趙征叫來!然後去裏間等著我。”
青蓮害羞的點了點頭頭:“嗯”了一聲然後快速的跑了出去。
不一會青蓮就帶著趙征進了正堂,青蓮則羞答答的對著李倓拋了一個媚眼,然後跑進了裏間。
趙征躬身一禮說道:“大王!”
李倓說道:“你去給蘇日榮送個信,讓他來一趟。”
“遵命!”
趙征剛準備轉身李倓又覺得不妥,於是喊住趙征說道:“你通知他讓他明天上午來找我。”
趙征一聽愣住了。
李倓一看說道:“愣著幹嘛?”
趙征一聽連忙說道:“大王!明天上午何時?”
李倓拍了拍腦袋說道:“辰時!”
“遵命!”
趙征剛離開,裏間就傳來青蓮的聲音。
“主子”
李倓搖了搖頭轉頭進了裏間。
李倓剛進去青蓮就一個餓虎撲食撲了上來。
李倓連忙接住說道:“你發現你跟著王妃好的不學的全學壞的。”
青蓮小臉紅撲撲的然後聲音有些發顫的說道:“王妃老罵我說給我機會我不中用,我隻能中用一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倓樂了說道:“是嗎?王妃都教你什麽了?”
青蓮紅著臉說道:“什麽都教了!”
“學會了嗎?”
青蓮怯聲怯氣地說道:“不知道!隻有試了才知道!”
李倓“嘿嘿”一笑說道:“那本王就驗證一下?”
青蓮不敢吭聲而是點了點頭。
“嗯!”
第二日蘇日榮到的時候看到李倓正在看河中的輿圖,於是連忙說道:“陳蘇日榮拜見大王!”
李倓穿過身說道:“蘇尚書我們現在出兵康居有沒有問題?”
蘇日榮說道:“大王!臣讚同出兵!並且宜早不宜遲,一旦大食在河中地區站穩腳跟,我們可能要花費更大的代價。”
“我們糧草輜重器械準備的如何了!”
“這些臣早已安排妥當!隻要大王一聲令下,隨時到位。!”
“大食和昭武九姓現在什麽情況?”
“大食為了控製昭武八姓現在正在強迫昭武八姓信教,對於不信教的征收高稅,八國使臣已經來了好幾批了。”
“既然如此就先禮後兵給大食送個信讓他撤出河中地區。”
“遵命!”
公元754年年初。小唐國將國書送往康居,勸阻大食軍隊停止對昭武八姓的壓迫並退出河中地區。
大食斷然拒絕並且斥責小唐國破壞停戰協議。
公元754年二月。小唐國應昭武八姓訴求,發步軍兩萬馬軍五千和拔漢那五千仆從軍共計三萬人征討康居的大食軍隊
麵對小唐國的咄咄逼人,身染重病的大食哈裏發阿拔斯隻能下令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林征調兩萬大軍,從木鹿城出發支援撒馬爾罕齊亞德的兩萬大食軍隊。
大食和小唐國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