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卡特萬之戰(四)
字數:7967 加入書籤
公元754年五月初,唐軍七天時間到達了卡特萬草原北部的突厥斯坦山。
在同一天李倓迎來了一個老朋友李光弼。
李倓對於李光弼的到來是又意外又驚喜,李倓一直以為李光弼會和曆史上一樣解甲歸田回長安,從來都不敢想李光弼會千裏迢迢從朔方來投奔自己,李倓都差點哭了。
小唐國軍隊的班底基本都是出自隴右,但是隴右的這群人都是出自底層的一群文盲,如果讓他們為將衝鋒陷陣沒有問題,但是讓他們為帥根本就指揮不了大軍團作戰。
李倓本來想培養韓靖武為帥的,但是韓靖武和蓋海倫這群人比起來屬於後進,韓靖武能飛快的從基層升為兵馬使就已經破天荒了,如果短時間內自己再對其提升恐怕就不合時宜了。
沒有合適的主帥李倓不得親力親為,李光弼的到來可以說解決了李倓最棘手的問題。
不管是能力、資曆、軍功隴右這群人在同是隴右出身的李光弼麵前都排不上號,李光弼出任行軍大總管沒有人會有異議。
李光弼本來是在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手下任朔方副節度使,但是朔方軍事集團的複雜性讓契丹人出身的李光弼過的很不如意。
李光弼雖然也出自王忠嗣門下,但是李光弼處處受到朔方集團太子李亨係將領的排擠,並且李光弼和郭子儀之間也有些互相看著不順眼,具體原因不得而知,可能和兩個人的治軍方略不同。
不過曆史上發生過一件,公元759年八月,朔方軍習慣郭子儀的寬縱,畏懼李光弼的嚴厲,左廂兵馬使張用濟與諸將密謀驅逐李光弼,迎回郭子儀,經勸阻方才作罷
安思順和安祿山的關係使得安思順也這個節度使也很不好做,安思順為了壓製手下,於是就有意拉攏李光弼,甚至想把把自己的閨女嫁給李光弼。
李光弼不想卷入政治鬥爭於是就謝絕了安思順的好意,這樣一來李光弼知道自己沒法在朔方待了,於是就辭職解甲歸田不幹了。
哥舒翰知道了此事後就想招攬李光弼,但是李光弼拒絕了,因為哥舒翰作為外將卻一直熱衷於與政治鬥爭,李光弼對這種政治鬥爭極其的厭惡。
根據曆史記載李光弼解甲歸田就回了長安閑了一年多,一直到安史之亂才被郭子儀舉薦重新啟用。後來由於哥舒翰、安祿山、史思明這些番將做的事讓唐朝統治者再也不信任番將。
李光弼功高震主受到唐代宗李豫猜忌李光弼為自保擁兵不朝。
史書說是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勞蓋世,但是卻遭到宦官魚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其實這都是李豫這個菜比“中興之主”搞的事。
李亨和李豫文有李泌,武有李光弼和郭子儀,如果兩個人不是菜比,大唐中興是有可能的,李亨為了實現政治目的將大唐西北軍折騰的幹幹淨淨,隻能借異族兵平定安史之亂。
李豫作為兩條瘋狗的主人,不把兩條瘋狗打死或者關起來,而是放兩條瘋狗出來亂咬人為那般?郭子儀也被李豫整的死去活來,用的時候趕緊“禮賢下士”請出來,用完了立刻一腳踢一邊涼快去。說實話郭子儀心也真大,要是氣量小的早就受不了這種折磨了。
也可能有人說李光弼可以像郭子儀一樣,但是郭子儀是漢人,李光弼是契丹人,如果李光弼像郭子儀一樣可能已經死了。
李光弼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著有兵書《將律》《統軍靈轄秘策》及《李臨淮武記》。
《舊唐書·李光弼傳》認為,即使是孫武、吳起、韓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新唐書》表述李光弼為“戰功推為中興第一”
在軍事成就上李光弼是“戰神”李靖之後第一人,郭子儀都沒法和李光弼相比。李光弼死後諡號“武穆”,世稱“李武穆”。
基本都知道嶽飛是“嶽武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光弼是“李武穆”。
其實李靖也挺悲催的,公元644年,李世民遠征遼東,74歲的李靖臥病在床,不能隨行。李世民親自登門探病,撫摸著李靖的背說:“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李靖嚇出一身冷汗,急忙下床磕頭說道:“老臣願意隨陛下出征”,進軍途中舟馬勞頓致使病情惡化。
司馬仲達老而不死遺禍千年,誰要是被安上司馬仲達的稱號,基本算完蛋了。
李光弼軍事思想強調:治軍嚴整,注重把握戰爭全局,善於用奇,因敵製勝。
李光弼建軍思想強調:治軍嚴整,賞罰有信。謙虛自居,善采眾議。明於知人,善於任用。嚴於責己,率先垂範。
李光弼作戰思想強調:洞觀全局,謀定後戰。奇正並用,出奇製勝。長於守城,後發製人。激勵士氣,瓦解敵軍。
太原保衛戰的時候,李光弼反其道而行,作為守城軍隊竟然從太原城內向外挖地道,把地道挖到史思明和蔡希德的大營下麵偷營,讓河北唐軍損失一萬多人,打的史思明和蔡希德心驚膽戰,其次李光弼還把投石機布置在城牆上對付河北唐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作者看這段曆史的時候都跟看穿越網文一樣,這騷操作也隻有網文裏麵才會出現。
無論是當時或者是後世對李光弼的評價都是正麵的,隻有老趙家的趙匡胤一人是負麵的,甚至將李光弼踢出武廟。
趙匡胤之所以這樣可能是李光弼擁兵自保踩了他的尾巴,或者是因為李光弼是契丹人,趙匡胤把對契丹人的恨都發泄到了李光弼身上。
遼國可以說是李唐的繼承者,不管是官製還是軍製,甚至兵器鎧甲都幾乎繼承大唐,因此把老趙家打的屁滾尿流,老趙家恨李光弼也理所當然。
宋幾百年都隻能偏居一隅,
都說王忠嗣不死安祿山不反,對王忠嗣的軍事才能推崇至極,但是真正的帥才是李光弼,如果王忠嗣真的那麽厲害為何進不了武廟?
由於李倓這個bug的存在,李光弼辭職後沒有回長安而是跑到了碎葉。因為李倓離開隴右的時候給李光弼說過,如果他將來不如意的時候讓李光弼去碎葉找他。
李光弼對於大唐政治權力鬥爭早已經厭倦,於是就毫不猶豫的投奔李倓。
李光弼先到了碎葉見了楊悅,李光弼和楊悅算是老熟人,因為楊悅出嫁契丹時李光弼是親軍扈從。
楊悅知道李倓的難處,於是十分隆重的接待了李光弼,這讓李光弼有點受寵若驚。
楊悅雖然不懂軍事,但是李倓出征從來沒有這麽長時間過,楊悅認為李倓絕對是遇到了麻煩。
楊悅於是立刻告訴李光弼李倓可能遇到了麻煩,想讓李光弼帶一支騎兵去支援李倓,李光弼也沒有推辭,立刻帶著人馬出征。
當李倓趕到突厥斯坦山的時候,李光弼也帶兩千騎兵趕到。
隴右將領聽說李光弼的到來也紛紛前來相見,李倓趁機任命李光弼為自己副將,李光弼覺得自己寸功未立就直接成了副將影響很不好,但是眾將紛紛勸進,李光弼隻能接受。
接著李倓當即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李光弼,他希望李光弼通過此戰樹立威信。
李光弼接了軍令第一時間就視察軍容、戰備、軍紀,戰馬、糧草輜重,視察結束後李光弼對小唐國的軍事實力感到震驚,小唐軍整體綜合實力完全超越唐軍。
李倓於是問李光弼:“李將軍你對此戰有多少勝算!”
李光弼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回大王臣保證必勝!”
李倓說道:“如果我要最小的代價取勝呢?”
李光弼想了想說道:“我要看地形選戰場才能決定。”
“那好!明天本王陪你同往!”
第二天一早李倓和李光弼就帶著侍衛營出發。
不得不說李光弼是個名將,當眾人到了達爾加姆峽穀的時候李光弼停了下來。
李光弼指了指達爾加姆峽穀說道:“大王!臣覺得此處是個極佳戰場。”
李倓笑了笑說道:“我也非常中意此處。”
李光弼接著說道:“我們可以提前在峽穀內提前埋伏一支軍隊,隻要能引誘敵人進入峽穀,必然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全勝。”
李倓之所以這樣說全靠的是曆史知識,而李光弼則是靠的自己的本事。
達爾加姆峽穀在曆史上曾經發生過一場著名的戰役—卡特萬之戰。
戰爭的雙方是西遼的開國皇帝耶律大石和塞爾柱帝國艾哈邁德·桑賈爾蘇丹。
公元1141年耶律大石七萬大軍對陣桑賈爾十萬大軍,耶律大石利用達爾加姆峽穀地形預設伏兵,以少勝多擊敗賽爾柱帝國十萬大軍。
李倓和李光弼回到大營立刻召開軍事會議,布置作戰方案。
軍帳內李倓讓出主帥的位置,然後和岑參一右一左坐到了軍師的位置上,下麵則分別坐著各軍兵馬使。
李光弼掃了一眼小唐國眾將說道:“馬軍使韓素!”
“屬下在!”
“你帶兩千重騎兵以及拔汗那四千兵馬今天晚上出發藏於山穀之中,如果我軍兵馬退入山穀你可偷襲也可協助友軍作戰。”
“屬下得令!”
“左武鋒使蓋海倫、左前軍使劉四郎!”
“屬下在!”
“後日詐敗引誘大食軍隊的任務有你們兩個承擔。”
“屬下得令!”
李光弼接著看向李獻忠說道:“騎兵使李獻忠!”
“屬下在!你帶騎兵軍團,立足於軍陣左後。”
“屬下得令”
李光弼看向其他諸將說道:“其餘諸將聽中軍軍令作戰,有畏戰不前者陣前斬之。”
三日後大食軍隊和小唐國軍隊在卡特萬平原相距三百米列陣。
小唐國軍陣還是典型的七軍陣型,步軍在前,騎兵在後。
七軍兵馬使分別是右武鋒使韓靖武,右前軍兵馬使孫勇,右後軍兵馬使錢虎,左後軍兵馬使楊見琛,左前軍兵馬使劉四郎,左武鋒使蓋海倫,中軍主帥李倓,中軍副將李光弼,騎兵使李獻忠。
大食軍隊還是羅馬軍陣,同樣也是步軍在前騎兵在後。
分為左中右三軍,左軍主將達烏德,中軍主將齊亞德,右軍將領賽義德,大食重騎兵主將阿卜杜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雙方列陣完畢藏在大食軍中的穆斯林第一次見到唐軍的軍陣充滿了驚奇。
穆斯林發現唐軍的軍陣成小塊分布,在機動性、協調性和可塑性上比大食軍陣要強的多,大食的軍陣太過臃腫,前進的時候還好說,但是左右移動和後退的時候很難協調,一個不慎就容易自亂陣腳。
唐軍的軍陣看似東一塊西一塊鬆鬆散,但是小軍陣自成一個作戰體係,陣內各兵種齊全,穆斯林甚至還看到了唐軍小軍陣內竟然還有重騎兵。
穆斯林長出了一口氣,看來唐軍不單單是武器裝備厲害呀,怨不得齊亞德連吃敗仗。不過唐軍軍陣的正麵進攻能力不如自己,如果自己擊中攻擊其一翼,唐軍由於兵力分散必然救援不及。
“齊亞德!”
“屬下在!”
“升起我的帥旗!然後你派人去通知唐軍!本帥想見見小唐王!”
“遵命!”
齊亞德立刻去安排穆斯林則騎馬走到了陣前,然後在陣前縱馬急奔。
大食軍隊看到病重的穆斯林現在竟然生龍活虎瞬間歡呼起來。
李倓聽到對麵大食軍隊的歡呼聲瞬間皺起了眉頭。
“報!”
一個傳令兵騎馬到了帥旗前跳了下來。
“稟元帥!大食軍隊主帥想見元帥!”
“見!”
“得令!”
李倓騎馬向前出了唐軍軍陣,然後距離穆斯林五十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穆斯林見了小唐王很是吃驚!沒想到威震河中的小唐王竟然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娃娃!
“小唐王!”
李倓看了看穆斯林疑惑問道:“你是齊亞德?”
穆斯林哈哈哈一笑說道:“不是!我是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林。”
李倓一聽吃了一驚,怨不得大食軍會歡呼起來,看來今天恐怕要有一場惡戰了,不過李倓隨後就平靜了下來。
李倓“嗬嗬”一笑說道:“好謀劃!”
穆斯林說道:“不這樣!小唐王恐怕不會接戰吧?”
李倓說道:“很對!我會一直將大食軍拖死。”
穆斯林說道:“小唐國撕毀合約!小唐王出無名之師,小唐王就不怕失信嗎?”
李倓笑了笑說道:“大食國軍隊倒行逆施!欺壓河中百姓!強迫他人更改信仰,我小唐國應昭武使臣請求出兵,豈是無名之師?我奉勸大都督還是速速帶大軍撤出河中,如果慢了哈裏發曼蘇爾恐怕會問責大都督!”
穆斯林一聽冷笑道:“都說唐人嘴巴厲害!本都督真是領教了!”
李倓“嗬嗬”一笑說道:“本王是好言相勸!都督自便!別以後進了牢獄怨我!”
李倓說完扭頭就走也不管穆斯林能不能接受,穆斯林本來想著取笑李倓一場,沒想到被李倓挖苦了一頓,憋了一肚子氣無處發泄。
穆斯林回了中路立刻對齊亞德說道:“唐軍騎兵軍團在左後側!我讓阿卜杜拉用重騎兵牽製住唐軍騎兵軍團,你協助賽義德猛攻唐軍右翼!我帶中軍給你截住唐軍援軍。
“屬下遵命!”
喜歡李隆基的紈絝皇孫請大家收藏:()李隆基的紈絝皇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