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初入星係第32集:應對星球特殊環境

字數:2828   加入書籤

A+A-


    資源采集團隊再次前往這顆充滿未知的星球上,重新開展資源采集工作,就遭遇了一係列特殊環境帶來的挑戰。
    吳風,作為陰陽家代表的神秘學家與自然探索者,憑借著對自然規律敏銳的感知,察覺到了星球環境的異常變化。
    他發現,這顆星球存在著強烈的磁場,其強度和變化規律都與藍星截然不同。
    而且,這裏的晝夜溫差極大,白天的高溫能讓金屬都微微變形,夜晚的低溫又足以使普通的材料變得脆弱易碎。
    “大家小心,這星球的磁場和溫度變化很不尋常,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大麻煩!”吳風焦急地向隊友們發出警告。
    他深知,這些特殊環境因素不僅會影響隊員們的生命安全,還可能導致采集設備出現故障,進而影響資源采集工作的進度。
    與此同時,林曉帶領著科研團隊在一旁緊張地忙碌著。
    她一邊安排隊員們對磁場和溫度進行實時監測,一邊思考應對之策。
    “磁場幹擾可能會影響采集設備的電子元件,我們必須想辦法屏蔽磁場。”
    林曉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專注。
    她憑借著豐富的科研經驗和卓越的創新能力,迅速組織團隊研發應對特殊環境的裝備。
    為了應對磁場幹擾,林曉帶領團隊利用飛船上現有的材料,製作出了一種特殊的屏蔽裝置。
    這種裝置能夠產生與星球磁場相反的磁場,從而抵消部分磁場幹擾。
    然而,在測試過程中,他們發現這種裝置的效果並不理想,無法完全屏蔽強大的磁場。
    林曉並沒有氣餒,她鼓勵團隊成員:“大家別灰心,我們再想想辦法,一定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經過反複研究和試驗,林曉和團隊終於發現,將幾種不同的材料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可以製作出一種新型的屏蔽材料。
    他們迅速用這種材料改進了屏蔽裝置,經過再次測試,新的屏蔽裝置成功地將磁場幹擾降低到了可接受的範圍,采集設備也恢複了正常運行。
    解決了磁場問題,接下來要應對的是極端溫度。
    在白天的高溫時段,隊員們穿著普通的防護服,很快就感到酷熱難耐,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而且,高溫還導致部分設備的潤滑劑蒸發,零部件磨損加劇。
    孫嵐,從生態學家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利用星球上的自然資源來降溫的想法。
    “我們可以尋找一些比熱容較大的物質,利用它們吸收熱量的特性來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孫嵐說道。
    於是,隊員們開始在星球上四處尋找合適的物質。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發現了一種類似於藍星上“冰鹽”的物質,其在高溫下能夠迅速吸收大量熱量,並且融化後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隊員們收集了大量這種物質,在采集區域和臨時營地周圍搭建了簡易的降溫設施。
    這些設施有效地降低了周圍的溫度,為隊員們創造了相對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同時,李陽帶領工程團隊對采集設備進行了改造,增加了散熱裝置,提高了設備在高溫環境下的穩定性。
    到了夜晚,極低的溫度又成了新的挑戰。
    設備的金屬部件在低溫下變得脆弱,容易斷裂。
    隊員們的行動也受到了極大限製,普通的保暖裝備無法抵禦如此寒冷的天氣。
    李陽帶領工程團隊緊急行動起來,他們為設備的關鍵部位安裝了加熱裝置,確保設備在低溫下能夠正常運行。
    同時,利用飛船上的合成材料,製作出了保暖性能更強的防護服。
    這些防護服不僅能夠有效地保持體溫,還具有良好的柔韌性,不會影響隊員們的行動。
    在應對星球特殊環境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緊密協作。
    吳風憑借對自然規律的了解,提前預警環境變化;
    林曉和李陽運用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研發出應對特殊環境的裝備;
    孫嵐從生態角度提供解決方案。
    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源采集團隊逐漸適應了星球的特殊環境,資源采集工作也得以順利進行。
    這次應對特殊環境的經曆,不僅鍛煉了團隊成員們的應變能力,還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在接下來的探索中,他們知道還會麵臨更多未知的挑戰,但隻要團結一心,發揮各自的專長,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為藍星文明的星際探索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喜歡藍星文明的星際征程請大家收藏:()藍星文明的星際征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