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上古遺跡之謎第59集:探索遺跡生態關聯

字數:2771   加入書籤

A+A-


    林曉和錢浩對遺跡科技裝置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與此同時,孫嵐和吳風帶領著生態科研團隊,走出遺跡,開始探索遺跡與周邊生態之間的神秘關聯。
    這顆神秘星球上的生態環境本就與藍星大相徑庭,而在遺跡周邊,這種獨特性愈發明顯。
    剛踏入遺跡周邊的生態區域,孫嵐的目光就被一些奇異的植物吸引住了。
    這些植物的形態超乎想象,有的植株呈現出螺旋狀向上生長的姿態,葉片閃爍著金屬光澤;
    有的則像是巨大的藤蔓,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屏障。
    在這些植物的根部,孫嵐發現了一些從未見過的微生物。
    它們在土壤中活躍地遊動著,似乎在與植物進行著某種物質交換。
    孫嵐興奮不已,她小心翼翼地采集著樣本,想著一定要帶回去好好研究,這些特殊的植物和微生物說不定隱藏著上古文明的生態秘密。
    吳風則手持能量探測器,全神貫注地觀察著自然現象。
    他發現,每當遺跡內部的能量波動發生變化時,周邊生態環境也會出現相應的反應。
    比如,當遺跡能量波動增強,附近一些植物的生長速度會明顯加快,原本閉合的花朵會迅速綻放;
    而當能量波動減弱,某些動物的活動也會隨之減少。
    吳風推測,遺跡的能量可能是這片生態係統的重要驅動力,它就像一隻無形的手,調節著生態平衡。
    在探索過程中,團隊還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痕跡。
    地麵上有一些規則排列的凹槽,裏麵流淌著一種散發著微光的液體。
    孫嵐蹲下身子,仔細觀察著這些液體,她發現液體中蘊含著多種特殊的元素,這些元素在藍星上極為罕見。
    她猜測,這些液體或許是上古文明用於維持生態係統運轉的關鍵物質,它們可能通過這些凹槽輸送到周邊的生態區域,為植物和動物提供必要的養分。
    為了進一步探究遺跡與生態的關聯,孫嵐和吳風決定沿著一條從遺跡附近流出的小溪進行探索。
    溪水清澈,但卻有著一種特殊的質感。他們發現,溪水中的礦物質成分與周邊土壤中的礦物質成分存在著某種微妙的聯係,似乎這些礦物質是從遺跡內部隨著水流帶出,然後在周邊環境中逐漸沉積。
    在小溪邊,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水生植物,這種植物的葉子能夠像太陽能板一樣吸收陽光,同時還能從水中攝取營養。
    孫嵐認為,這可能是上古文明對植物進行改造的結果,使其適應了這種特殊的生態環境。
    隨著探索的深入,他們來到了一片山穀。
    山穀中彌漫著一層薄薄的霧氣,霧氣中散發著一種淡淡的清香。
    在這裏,他們發現了一個獨特的生態群落。
    一種類似鹿的動物,以山穀中的某種植物為食,而這種植物又依靠一種特殊的昆蟲傳播花粉。
    當團隊靠近時,這些生物並沒有表現出驚慌,反而似乎對他們的到來習以為常。
    孫嵐推測,這或許是因為上古文明與這些生物之間曾經存在著和諧共生的關係,這種關係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山穀中,吳風還發現了一些奇特的石頭。這些石頭表麵有著獨特的紋理,與周邊的岩石截然不同。
    經過檢測,他們發現這些石頭中蘊含著微弱的能量,並且這種能量與遺跡的能量波動頻率存在著某種相似性。
    吳風猜測,這些石頭可能是遺跡能量的一種載體,它們將遺跡的能量擴散到周邊區域,影響著生態環境。
    探索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由於生態環境的特殊性,一些檢測設備受到了幹擾,導致數據出現偏差。
    而且,這片區域的生物對陌生的探測行為似乎有著本能的抵觸,給樣本采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但孫嵐和吳風並沒有氣餒,他們不斷調整研究方法,改進設備,逐漸克服了這些問題。
    經過一係列的探索和研究,孫嵐和吳風初步構建出了遺跡與周邊生態的關聯模型。
    他們發現,遺跡不僅為周邊生態提供了特殊的物質和能量,還影響著生物的進化和行為模式。
    這種獨特的生態係統,或許是上古文明精心構建的一個生態循環體係,旨在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的穩定發展。
    帶著這些重要發現,孫嵐和吳風回到了遺跡內,準備與其他隊員分享。
    他們知道,這些發現對於理解上古文明的科技和生態理念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可能為藍星文明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喜歡藍星文明的星際征程請大家收藏:()藍星文明的星際征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