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上古遺跡之謎第71集:生態係統的模擬與研究
字數:2843 加入書籤
經曆了與機械生物的激烈戰鬥,探索小隊在短暫休整後,繼續圍繞遺跡展開深入研究。
孫嵐和吳風在探索過程中對遺跡周邊獨特的生態係統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決定將在遺跡采集的樣本帶回飛船,放入生態模擬艙進行模擬研究,期望能從中揭示更多關於上古文明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奧秘。
回到飛船後,孫嵐和吳風立刻投身於緊張的研究工作中。
生態模擬艙是飛船上用於模擬不同星球生態環境的先進設備,它可以精確控製溫度、濕度、光照、大氣成分等各種環境參數。
孫嵐小心翼翼地將從遺跡采集的植物、微生物樣本放置在模擬艙內,吳風則根據在遺跡的觀察,仔細調整模擬艙的環境參數,力求還原遺跡周邊的生態環境。
在模擬艙內,那些奇異的植物在特定環境下開始生長。
它們的生長速度和形態變化讓孫嵐和吳風驚歎不已。
有些植物的生長速度極快,短短幾個小時就能完成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的過程;
而有些植物則呈現出奇特的形態,它們的枝幹扭曲盤旋,似乎在適應某種特殊的環境壓力。
孫嵐通過顯微鏡觀察微生物的活動,發現這些微生物與藍星上的同類有著顯著差異,它們的代謝方式和生存策略都讓人感到新奇。
“吳風,你看這些微生物,它們的生存方式好像和周圍的環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共生關係。”孫嵐指著顯微鏡下的微生物說道。
吳風湊近觀察,點頭表示認同:“沒錯,而且這些植物的生長規律也很奇怪,它們似乎對遺跡中的某種能量有著特殊的感應。”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吳風調整模擬艙內的能量場,模擬遺跡中的能量波動。
果然,植物的生長狀態發生了明顯變化,一些原本生長緩慢的植物開始加速生長,而另一些植物則改變了生長方向。
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遺跡生態係統中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能量,微生物則在土壤中分解有機物,為植物提供養分,而這種能量和物質的循環似乎與遺跡的能量核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孫嵐記錄下這些數據,思考著它們對藍星生態研究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弄清楚這種生態係統的運作機製,或許可以為藍星的生態修複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在模擬研究過程中,他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部分植物在模擬環境中出現了病變,這讓孫嵐和吳風十分困惑。
經過仔細檢查,他們發現是模擬艙內的某些微量元素比例與遺跡環境存在差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查閱了大量資料,結合在遺跡采集的數據,對模擬艙的環境參數進行了多次微調。
在不斷調整和觀察的過程中,孫嵐和吳風逐漸構建出了遺跡生態係統的初步模型。
他們發現,這個生態係統不僅依賴於特定的環境條件,還受到上古文明活動的深刻影響。
例如,遺跡中的一些建築和設施似乎是為了調控生態係統而建造的,它們可以引導能量流動,促進植物生長,維持生態平衡。
“吳風,你說上古文明是怎麽做到精確調控這樣複雜的生態係統的?”孫嵐好奇地問道。
吳風思考片刻後回答:“我想他們一定掌握了某種先進的生態技術,也許是通過對自然規律的深入理解和巧妙運用。
這對我們藍星文明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他們意識到,通過研究遺跡生態係統,藍星文明可以在生態農業、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在研究過程中,孫嵐和吳風還與其他隊員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林曉從科技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認為可以利用量子技術對微生物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它們的基因奧秘。
錢浩則從跨學科的角度出發,建議結合物理學和化學知識,分析遺跡生態係統中的能量轉化和物質交換過程。
這些建議為孫嵐和吳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隨著模擬研究的持續進行,孫嵐和吳風對遺跡生態係統的認識越來越深入。
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為藍星文明的生態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也為探索小隊後續的行動提供了重要依據。
他們深知,在這神秘的遺跡背後,隱藏著無數的科學寶藏,等待著他們去挖掘。
而生態係統的研究,僅僅是一個開始。
在完成了一輪模擬研究後,孫嵐和吳風整理好數據和研究成果,準備與其他隊員分享。
他們知道,這些發現將對整個探索小隊的工作產生重要影響,也為藍星文明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此刻,他們滿懷期待地走向會議室,準備迎接新的討論和挑戰,繼續在探索遺跡的道路上前行。
喜歡藍星文明的星際征程請大家收藏:()藍星文明的星際征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