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寒世金鑰啟官倉

字數:2946   加入書籤

A+A-


    第377章 寒世金鑰啟官倉
    冰河時期以來,王老二因為自己本來就是個孤兒,沒處可去,隻能是在機關單位住著。沒想到這一下反倒是因禍得福,鹹魚翻身,被領導重用,成為某個市領導的秘書。
    當然,那個時候領導想用人也沒得可用,有點本事的全都跑回自己家裏去了。隻能是因陋就簡,有誰算誰。
    冰河時期,任何人都得先想著自己如何生存。可無論何時,哪怕大饑荒到來,行政部門還是能有一些一般人無法企及的資源。
    從古至今都有句老話:餓死誰也餓不死當官的。這還真是句大實話。
    道理很簡單,曆來官員都是分配者,掌握著物資分配的權力。那麽在關鍵時刻,在物資短缺的極端情況下,根據人性可以得出最普遍的結論:分配者不可能放任自己和自己最親近的家人餓死,而把東西全都分給別人。這是人性,這是基因決定的。也許會有個別的例外,但總的來講一定是先餓死別人,最後才能餓死這些掌握著分配權力的官員。
    有部電視劇裏,有一段非常有意義的情節。
    某次大災,乾隆皇帝讓著名的大貪官和珅去主持賑災事務,紀曉嵐卻發現這裏麵貓膩太多,各路大大小小官員大肆貪墨朝廷發下來的賑災銀兩物資。紀曉嵐憤怒的質問和珅知不知道這件事情。和珅卻非常坦率地說:我知道啊。
    接下來,和珅發表了堪稱振聾發聵的重要講話:
    “救民得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救什麽民?千千萬萬的災民的誰去發給他們賑災糧款?是你發還是我發?不還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隻有喂飽了他們,他們才肯給我去賣命。”
    紀曉嵐當然不認可這樣的理論,他認為當官就應該做清官,怎麽能允許貪官橫行無忌。於是和珅便反問紀曉嵐:
    “曆朝曆代,清官有多少,貪官有多少?”
    紀曉嵐實話實說:
    “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之沙。”
    和珅笑著說:
    “對啊,你也知道貪官多,那我不依靠他們我依靠誰呢?”
    紀曉嵐無話可說,罕見地在辯論中完敗給和中堂。
    雖然這隻是影視劇中的情節,可是這段情節所展示出的道理卻一點都不假,可以說是真實不虛。
    無論哪朝哪代,官員必定是掌握物資分配的,不然他就不是官員。而掌握物資分配的人必然要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這是人性,這是刻在基因裏的,絕無可能得到任何改變。
    清朝的時候有位名臣曹振鏞,他就對自己家裏人說過一句話:“宰相家裏人還能有餓死的嗎?”
    這曹振鏞可不是一般人。他曆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恩寵日隆。權臣、能臣、直臣、奸臣都不算少,但得善終的可就不多了。能曆經三朝不倒,最後還能哀榮備至的,可謂鳳毛麟角。曹振鏞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個。
    不過,這位曹大人很有特點,他不是清官,也不是貪官,還不是昏官,而是巧官。他最大的能力就是逢迎上意,圍著皇上轉。他最大的成就,就是讓皇上認為他很有本事,很廉潔,很忠誠。
    乾隆四十六年1781),26歲的出身官宦世家的曹振鏞考中進士,並且被選拔為庶吉士,任翰林院編修。這是他仕途重要的一步。
    明清科舉中,讀書人要先通過院試考中秀才,這時才算有了體製內身份,也可以說是有了功名。秀才已經相當不一般了,有了這一身份,便享受免稅待遇,並且見到政府官員不必下跪,可以站著和政府官員說話。而一般普通群眾則必須跪下和政府官員說話。真遇到官司了,衙門也不可以對秀才用刑,動不動打屁股這個辦法是不能用在秀才這種人身上的。真的是證據確鑿,必須要對秀才加以司法懲處,那麽就要先走一套程序:地方官首先要與學政部門溝通,如果是涉及人命、造反等這樣的大案,則由學政部門先免去其功名,再由地方上審理;而小案子則由學政處理,可以說是享有司法特權。
    有了秀才身份,才可以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考中的被稱為舉人。舉人待遇更高,去衙門見縣令,縣令要設座,和舉人稱兄道弟,坐而論道。民間見了舉人都要尊稱舉人老爺。舉人就有了做官的資格,但一般情況下不會做到很大的官。曆史上比較有名的舉人做到大學士、總督級別的,大概隻有清代的左宗棠等極少數人。
    考中舉人,便可以參加第二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會試考中者被稱為貢士。接下來貢士們要再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除非考卷太差或者有什麽特殊情況,殿試基本上是等額錄取,不再對考生進行淘汰。殿試是將參加殿試的考生分為一二三等,第一等隻有三人,就是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等被稱為進士及第,第三等被稱為同進士出身。一般第二等和第三等統稱為進士。
    考進士一般是三年一次,一次三百人左右。考慮到有時會在喜慶的年份加考恩科,每年進士的產量也不會超過200人。可見其稀缺性。
    考中進士已然是難上加難,而能選庶吉士的絕對是人中龍鳳。考中進士者,首先要在翰林院當一段時間的翰林,這是在進行進入官場前的最後實習。因為之前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學習,學的都是聖賢之言,都是四書五經,並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根本不懂行政體製運行的規則。那麽在考中進士之後,便要安排這些進士在翰林院工作三年左右,學習如何處理具體的行政事務。
    庶吉士便是從進士中選拔出來的比較優秀的,進行重點培養,可以看作是後備幹部。這些庶吉士會得到經驗豐富的翰林進行教導,並且有機會參與旁觀朝政運作情況。被選為庶吉士,一般都會平步青雲。
    喜歡末日須彌記請大家收藏:()末日須彌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