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宣國起兵
字數:4076 加入書籤
大宣國王滌駕崩,太子王當歸繼位。
三個月內,登基為帝,並削減各地蕃王的土地和軍隊。
整頓吏治,減稅刺激民生,並且大力招兵買馬。
在禦花園中,王當歸與馬伊然對坐喝著茶。
“當了皇帝,感覺如何?”
“累!很累!”
“這段時間,辛苦你了!”
“為了你,一切都是值的!”王當歸眼光似火的看著馬伊然。
馬伊然不敢回應,隻是低頭喝了一杯茶。
“南楚國大元帥率一萬精兵滅了我曾經的師門金龍宗,雖有損失,可見實力之強大。”又繼續說道,
“不能讓他們繼續發展下去,不然的話再想複仇,極其難以對付。”
“伊然!毋須擔心,我讓高歡和侯景各統二十萬精軍,分批調往南楚邊境。隻待時機成熟,一舉攻破鎮南軍,直取西京!”這時候的王當歸一副胸有成竹,自信滿滿的樣子。
“不能小看南楚國,這幾年的新政,讓他們強大了許多。何況,那個殺神段文鴦,可是元嬰境了。”
“隻要不是聖人,一個元嬰而已。四十萬軍隊,那可是能殺聖的!”
“反正要小心,不僅僅是段文鴦,還有那個叫長安的。他是殺過皇帝的,並且背後也有勢力幫他!”
“朕是大宣國的皇帝,手握百萬大軍!無論何人,朕都有信心一戰!”他站了起來,氣勢磅礴,君臨天下。
這時候的馬伊然,眼中色彩絢麗,心中不由得甜蜜萬分。
這一日,在禦書房內召見內閣成員,並說要對南楚用兵,但是大部分的內閣成員反對。主要原因有,
第一剛剛登基,根基還不穩固。
第二打仗理由,為什麽要打仗?
第三即時出兵,不急於一時,徐徐圖之。
王當歸一一反駁,這段時間削了蕃,收了軍隊,無人敢反叛。南楚國常與我國有衝突,並有其領土爭端。
現在我大宣國兵強馬壯,南楚國正在改革,朝局不穩,正是大好時機。
但是,王當歸即使如此說,但是還是有人覺得出兵不妥。
這時候王當歸站了起來,眼光掃視內閣大臣,身上的氣勢也越來越高。
“朕為大宣國天子,朕言為天命,毋須在坐反對,爾等隻須聽命行事。足矣!令日告知各位,這世道哪有那麽多為什麽,隻有成王敗寇!”
“朕再警告諸位一次,如有人欺上瞞下者,斬立絕!”
話說完之後,王當歸拂袖而去。
大宣國就此戰爭的機器開始運轉,兵馬糧草,一一運轉到前線。風雨欲來風滿樓,大戰的氣氛縈繞在所有人的心頭。
王當歸和馬伊然立在城頭,藍天白雲,陽光明媚,微風輕拂,讓人倍感舒適。
“如果這一次戰爭勝利,你做我的皇後如何?”
馬伊然怔了怔,眺望遠方,輕聲說道,
“我不配!”
“隻要你同意,你就是皇後。如果有誰反對,殺了便是!”王當歸霸氣的說道。
那風吹起了他的披風,配上那龍袍,顯得格外英明神武。
馬伊然捋了捋那一抹頭發,向著他莞爾一笑,又點了點頭,踏空而去,隻留下滿眼幸福的王當歸。
一封信送到了前線兩大主將高歡和侯景手裏。
安寧五年冬,大宣國征南大將軍高歡和征西大將軍侯景各率二十萬精兵,同時向南楚國進發。
大戰起,狼煙四起,南楚國鎮南大將軍張虎拚死抵抗,但最終還是被大宣國連下三城,直至祁連山脈才被阻擋。
征南大將軍高歡負責強攻,征西大將軍侯景負責清剿。
張虎滿身是血立在山頭,看著密密麻麻的人攻過來,不曾停歇。
將士們拚死反抗,無一人後退,因為一旦失守,那是一片平原,將損失慘重。
那裏有他們的父母妻兒,那裏是生養他們的地方。
“報!軍中急報!大宣國大軍突然全線攻擊邊境,已連克三城,鎮南軍大將軍高虎死守祁連山脈,急需馳援!”
所有大巨頓時慌了,嘰嘰喳喳不停。寧皇端坐在龍椅上,依舊風輕雲淡。
“各位愛卿,可有良策?”
寧皇的話一出,無人應答。沉默片刻之後,隻有大司馬出聲,
“寧皇,現在正是危機時刻,應著大元帥段文鴦立即趕赴戰場,讓大宣兵馬阻擋在祁連山外。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不可!應馬上把大元帥立即調回,拱衛京都。如果戰事不利,將會直逼皇城,南楚危矣!”陳清岩出列朗聲道。
“皇上,萬萬不可,如果不派大元帥去,鎮南軍將抵擋不了大宣國的四十萬精兵強將。那南楚國將生靈塗炭,永無寧日!”大司馬急呼!
“難道要令陛下陷入危險之中?或者是大司馬別有心思?”陳清岩哼了一聲,滿臉鄙夷的看著賈仁。
他非常不爽賈仁,作為一個兵部尚書,常常受到他的批評或者指責。
更多的是,新政的改革,使他的權利受到了嚴重的限製。連帶著曾經對他唯命是從的將領,已不再那麽聽話。
這一次,南楚大危。他想重新樹立形象,讓失去的權利,再回到手中。
畢竟,對於戰爭,他還是非常懂的。大宣國與南楚常有爭端,但不會太過分,最多隻是掠奪一番,或者搶占一些土地。
還有就是,大宣國本就比南楚強大許多,南楚十戰九輸。
既然反正要輸,隻要輸得不太難看,或者主動割讓一些利益,都可以接受。
何況他們的利益都不會有什麽任何損失,那些平民百姓的死亡又關他們有什麽事?
“我有何心思?我為的是南楚百姓,而你們呢?隻想自保,求安穩,一個個都想求和。那些無辜的百姓,那些拚死戰鬥的將士,又當他們是什麽?皇上,臣願親赴戰場,與所有將士共生死!”
賈仁的話,如杜娟泣血,讓人無不動容。
“大司馬雖有報國之心,但南楚國本就稍遜一籌。如稍有不慎,那將有滅國之危。為何不先求和,以後徐徐圖之。”禮部尚書魏容站出來於是說道。
“人有報國之誌,但需有自知之明。南楚國現在國泰民安,但經不起大司馬的折騰。臣認為,兵部尚書陳清岩和禮部尚書魏容極其有道理。不是民間有一句俗話,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刑部尚書元時附和道。
其餘一半的官員,齊齊出位,朗聲附議。
喜歡禁忌武夫請大家收藏:()禁忌武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