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優勢在我
字數:5253 加入書籤
外麵的局勢依舊緊張,瓦剌的騎兵依然在四周騷擾,時時刻刻威脅著明軍的安全。
而明軍的士氣也處於低穀,連續幾天的圍困,物資緊張,缺水缺糧,讓所有士兵都在艱難中堅持。
朱祁鎮知道,若不采取行動,瓦剌的騎兵遲早會在某一時刻發起致命一擊。
此刻,唯一的希望便是等待外援。
然而,外援是否能夠及時趕到,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朱祁鎮深吸一口氣,望著帳內沉默的眾人,終於忍不住開口:“各位將領,大家辛苦了,繼續加強防守,等候援軍,同時,我們必須準備好萬全之策,無論和談如何發展,明軍的防線不能有任何鬆懈。”
皇帝語氣堅定,目光中卻透著一絲疲憊。
幾天來,這場突如其來的危局已經讓小皇帝幾乎身心俱疲。
和瓦剌的戰鬥,完全超出了朱祁鎮之前的預期,局勢變得越來越複雜。
盡管他下定決心,要采取和談的策略,但心中依然沒有完全放下警惕。
“是,陛下。”
眾將齊聲應命,聲音低沉,整齊劃一,卻聽不出多少激情。
成國公朱勇站在原地,拳頭在袖中緊握,胸口憋著一口難咽之氣。
他心裏明白得很:瓦剌此刻主動言和,絕非誠意之舉,而是意圖詭詐之謀,欲借和談麻痹我軍,再尋隙而動。
他朱勇在軍中浸染多年,怎會看不透這點?
可聖意已決,誰敢多言?他不是越王徐聞,身後沒有家族根基,也沒有那樣的資望,敢於拍案斥君。如今所能做的,不過是低頭歎息,按旨行事。
“唉……”
朱勇沉沉一歎,轉身默然退下。
帳外,內閣次輔曹鼐站在風中,攏著袖子,神情複雜。
目送朱勇離去,他緩步上前,輕輕拍了拍這位宿將的肩膀,語氣低沉:“成國公辛苦了。”
朱勇沒有作聲,隻是略一點頭,算是回應。
曹鼐心中同樣不是滋味。
他身為次輔,身負輔佐之責,可麵對眼前這位剛愎自用的皇帝,再多的忠言也隻是空談。
回想起方才會議上的氣氛,天子聽不得半句不同意見,哪怕事關大明社稷,也隻求一己安穩。
曹鼐搖搖頭,轉身離去,準備去安撫隨軍文臣。
這些平日裏習慣筆墨縱橫的士子,如今驟臨兵凶戰危之境,個個惶恐不安,若再聽聞要“與蠻夷和談”,隻怕要引起更大的震蕩。
此時王振已然迫不及待地接過主導權。
他擔心軍中將領暗中阻撓,便命錦衣衛接手和談一事,將所有信使、文書皆收入自己掌控之中。
送信的百姓再三陳情,請求親自表達瓦剌意圖、
王振卻冷聲斥退,命人將其強行送回瓦剌軍中。
更令人心寒的是,那封回函本應由軍政文臣共商其辭、謹慎斟酌,竟被王振獨自起草。
這死太監自認為身處風口浪尖,四麵皆敵,唯有這些從東廠帶出來的心腹才最可信。
王振筆走龍蛇,將詔令措辭寫得極為強硬:“欲議和,先退十裏!”
語氣之中,儼然是以主事之姿,非皇帝意誌所托,倒像是他王伴伴代大明號令天下。
土木堡外二裏處。
也先端坐中軍,正在審閱信件,眉頭微挑,眼中閃過一絲譏諷的笑意。
“嗬,明國果然怯了!”
把信函隨手一扔,也先冷笑道:“讓他們以為我們準備撤兵,給他們一點甜頭,再加把火。”
脫脫不花聞言上前一步,低聲道:“若我們假意後撤,是否會引誘敵軍輕敵,反而反守為攻?”
阿剌知院卻沉穩地搖頭:“他們本就虛弱,守得住一天,是一天,我們的目標不是攻城,而是俘虜大明皇帝,這種局勢,必須一點點拖垮他們的意誌。”
也先豈不明白,這不過是明軍拖延時間的權宜之計?
但他正是要利用這緩兵之機,好讓敵方放鬆警惕,為自己接下來的行動創造機會。
當即下令,“全軍緩緩後撤十裏,陣列不散,旗幟不收!”
瓦剌大軍照令而行,騎兵整齊調轉方向,旌旗獵獵,煙塵滾滾,如潮般緩緩後退。
見蒙古騎兵果然後撤,王振頓時來了精神,整個人神采奕奕,仿佛剛剛失地收複。
死太監站在朱勇和曹鼐麵前,口吻張揚:“你們整天疑神疑鬼的,看看瓦剌人,信義分明,說退就退,哪裏像你們說的那麽狡猾?”
朱勇和曹鼐相視一眼,麵無表情。他們早已看透王振的性子,如今局勢如履薄冰,再與這種人爭論,隻是徒增煩惱。
他們皆知,王振是個認死理的太監,一旦以為自己贏了,哪怕眼前是刀山火海,他也會一頭紮進去。多說無益。
無人回應,王振更是得意忘形,居高臨下般四顧左右,隨即下令:
“趁現在,趕緊起營,直往懷來城!不管是打還是談,主動權都該掌握在我們手裏!”
聽見這話,朱勇不得不開口相勸。
“王公公,瓦剌軍不過退了不到兩裏,尚在視線之內,此時起營,陣形未穩,一旦中途遭襲,難以應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振卻冷哼一聲,反唇相譏:“你就知道穩!什麽事都等個十成把握,那敵人早都跑回草原了。”
“你們不是一直念叨要去懷來城嗎?現在機會來了,還猶豫什麽?你也說了,懷來城二十裏地,不趁著他們後撤,夜晚來臨之前根本趕不到。”
話音未落,皇帝朱祁鎮正巧出得帥帳,聽見這番爭論,眉頭微皺,但隨即點了點頭。
“王伴伴說得對,機會難得,此番優勢在我,立刻拔營,前往懷來城!”
王振緊隨其後,亦附聲而讚:“陛下英明,此一策成,可保我等安然返京。”
朱勇雖知其中不實,隻能沉聲一言:“陛下,仍需小心提防!”
朱祁鎮揮了揮手,不再多聽,滿心隻剩一個念頭:“朕得以回京,才是大事。”
朱勇低下頭,緊抿嘴唇,隻覺一陣劇烈的挫敗感湧上心頭。
他能看出敵人並未真正撤軍,不過是調兵遣陣,圖謀再動,此刻出營,無異於當著敵軍的麵自行解陣,極為危險。
但皇帝既已開口,他也隻能遵命。
“臣,遵旨。”
這句話像是從喉嚨中硬生生擠出,低沉中帶著一絲苦澀與悲愴。
朱勇心知,這也許就是走向覆滅的第一步。
軍中號角響起,接到命令的將士們神情錯愕。
四周還有敵軍在望,卻接到拔營調動的指令,誰都能看出其中的荒唐。
許多老兵交頭接耳,低聲議論:“這……這不是讓敵人看笑話?”
但再多的不解與不滿,終究被軍令壓下。
士兵們依舊動作迅速,列隊、拆帳、收營、整裝、布陣,一氣嗬成。
哪怕心中滿是疑雲,哪怕命令再愚蠢,他們仍舊完成了所有準備。
京營並非全然腐敗。
即使這幾年王振大肆幹預軍務,安插親信、賣官鬻爵,削弱了軍中不少骨幹,但徐聞任兵部尚書時打下的根基還在。
宣德年間重用的老將仍存一部分,徐謙與徐華也苦苦維係住了兵權中堅。
這些人支撐著京營的最後一線體麵,使得大軍依舊能在慌亂中保持基本陣形。
他們沉默無聲,卻用行動扞衛著軍人的底線與榮光。
隨著隊伍漸次起行,塵土翻卷,金鼓隱鳴,一支支隊伍繞出營地,向懷來城方向緩緩推進。
天邊雲霞未散,暮色卻已開始滲入大地。
“動了,果然動了!”
也先攥緊望遠鏡,嘴角露出冷笑。
那支曾令他膽寒的明軍,如今卻毫無章法地在自己麵前暴露空門。
他幾乎不能相信,這竟是曾與他在草原上鏖戰數月,將他逼入絕境的敵人。
“全軍出擊!”
也先激動的揚聲大喝,命令三支最為精銳的萬人隊,從三個方向一齊衝鋒,直撲明軍中軍!
喜歡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請大家收藏:()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