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現場明了,對峙開始

字數:5787   加入書籤

A+A-


    秦懷玉領命之後,僅用一天半就集結到了北關口。便率領著上萬士兵如洶湧的波濤一般,浩浩蕩蕩地向著草原進發。他們一路疾馳,穿越了廣袤的荒原和險峻的山脈,終於抵達了與草原部落交戰的前線。
    在武侯關外,距離禮縣城南二十裏的地方,局勢正如李三一所預料的那樣發展著。威國的六皇子親自出馬,這無疑給原本就緊張的局勢又增添了幾分火藥味。而原本擔任援軍主帥的人卻離奇地失蹤了,這使得副帥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然而,當六皇子出示了他的陪憑證後,副帥在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還是決定讓其站出來,充當起了這麵旗幟。畢竟,麵對皇家之人,他也不敢輕易怠慢。
    與此同時,在禮縣城南二十裏的大武營地內,氣氛異常凝重。秦州大營派來的一位千戶小心翼翼地詢問王向陽萬戶:“大人,我們是否還要繼續進攻呢?”
    王向陽凝視著遠方,沉思片刻後回答道:“不必了,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他的聲音雖然平靜,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卻讓人不禁深思。
    “啊,這前麵可是威國六皇子啊!李三一當時不過是個總旗而已,竟然能夠逮住大夏的皇子,這可是大功一件啊!按照慣例,這樣的功績至少也能封個男爵吧?咱們怎麽著也得給個伯爵吧?”那名千戶滿臉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被封為伯爵的情景。
    他可是開國武將的後代,家族的嫡長子繼承了爵位,而他作為嫡子老二,隻能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了。雖然家裏也為他出了不少力,但始終沒能給他弄個爵位出來。如今好不容易有這麽一個機會,他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喲嗬,孫家老四,你還知道這個呀!”王向陽嘴角微揚,似笑非笑地看向那名千戶,調侃道。
    “啊,這誰不知道啊!這可是十來年才出的第一個平民男爵呢!”千戶不以為然地回答道。
    “那你可知道他那個總旗有多少人嗎?當時大夏皇子身邊又有多少人嗎?”王向陽目光銳利,緊緊盯著千戶,繼續追問。
    千戶被他的氣勢所懾,有些不自然地摸了摸下巴,顯然對這些細節並不了解,隨口應道:“啊,一個總旗能有多少人?”
    王向陽嘴角微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緩聲道:“好吧,我告訴你,當時伯爵大人一個總旗是二百人,比一個百夫隊人還多,知道為啥?”
    千戶聞言,一臉茫然,喃喃道:“為啥?”
    王向陽眼中閃過一絲狡黠,解釋道:“因為上一任總旗、小旗在巡邏時被大夏逃兵都給殺了,一個總旗隻留下十來個人,還包括三座烽火台執勤人員,而一個烽火台執勤人員有五六人。而其他胭脂城府兵營總旗以上軍官的人知道後,都不願意來接手這個爛攤子。畢竟伯爵大人沒有背景,又是平民出身,自然不受上司偏愛,所以隻能被安排到這裏。”
    千戶聽著王向陽的話,不禁皺起眉頭,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王向陽頓了頓,接著說道:“然而,那些底層士兵卻與那些軍官不同。他們聽說伯爵大人這裏缺人,個個都搶著要來。畢竟跟著伯爵大人,雖然可能會麵臨一些風險,但也有更多的機會嶄露頭角。於是,為了能進入伯爵大人的總旗,這些士兵們不惜給守備行賄,這一來二去的,人數就超過了二百人,占當時府兵營人數的四成呢。”
    “啊,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啊?”孫家千戶滿臉狐疑地問道。
    王向陽沒好氣地回答道:“還能是怎麽回事?還不就是因為跟著伯爵大人升職快唄!從一個小小的士兵,一路晉升到總旗,隻用了短短四個月的時間,第一批跟著的人立功升職。後來從總旗到校尉,更是連一年都不到呢!跟著的人最低都是小旗了,高的已經是五千戶了!”
    秦州大營來的無不倒吸一口涼氣,河西郡的人也像聽故事一般。
    “這次咱們八千多人,雖然成功擊潰了援軍,還殺敵兩千多人,但估計那個皇子能收攏的潰兵也就五六千而已。如果真的要和他們硬抗,我覺得咱們的勝算可不大啊。”另一個千戶憂心忡忡地分析道。
    王向陽點點頭,表示讚同,接著說道:“嗯,確實如此。他們有和我們相當的兵力,而且威國那邊正需要一場勝利來凝聚人心,所以咱們現在就成了他們的活靶子。不過話說回來,這場埋伏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是因為威國的軍隊已經疲憊不堪,二是因為天色不佳,給了我們可乘之機。要不然的話,還真是有點棘手呢。”
    “那照大人這麽說,咱們現在該怎麽辦呢?”孫家千戶滿臉焦慮地追問道,額頭上甚至冒出了一層細汗,顯然對當前的局勢感到十分擔憂。
    王向陽麵色凝重地看了他一眼,沉聲道:“就地防守,守住禮縣城,甚至必要時可以後退到武侯關。隻要能守住這兩處,甚至隻要守住武侯關,咱們都是有功之人,隻是功勞大小有所不同罷了。切不可將一時的僥幸當作真正的本事。”
    孫家千戶連連點頭,應道:“是,是,大人所言極是。”
    王向陽環視四周,見眾人皆麵露凝重之色,便接著下令道:“所有人聽令!孫四虎,你率部居中防禦,立刻著手構建防禦工事。吳忠,你負責左側防禦工事的修築。柳園之,你負責右側防禦。其他人則聽從林千戶的命令,沿前線工事一直到武侯關一帶,仔細清理逃兵,絕不能讓他們影響我軍士氣!”
    “是!”在場的人員齊聲應道,聲音震耳欲聾。
    王向陽的這一番安排,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將自己的親信和秦州大營來的全部安排在一線,承擔起最關鍵的防禦任務,而把李三一那河西郡的人安排去清理戰場,這樣既能保證防線的穩固,又能讓各方都有所作為。
    待其他人都退出房間後,孫四虎環顧四周,見在場的都是自己人,便稍稍壓低聲音說道:“大人啊,這前線可真是個苦差事啊!不過話說回來,這清理戰場的活兒,那可是能讓人富得流油呢!”
    王向陽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他轉頭看向吳忠,說道:“懶得理他,吳忠,你給這傻子好好解釋解釋。”
    吳忠連忙應道:“是,大人。”接著,他將目光投向孫四虎,解釋道:“大人之所以不要禮縣城,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咱們是客軍,一旦伯爵大人將武侯關封鎖,我們就會成為首當其衝的犧牲品。其二,咱們並不缺錢,我們所追求的是戰功和榮譽。其三,這場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了。”
    王向陽點了點頭,表示認同,然後接著說道:“還有一點,通過這一仗,我們要讓朝廷那些文官們看看,咱們武將之後可沒有孬種!身處一線,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就拿咱們帶來的這些人來說,如果去清理戰場,誰敢保證他們能做到不貪不占呢?我可是聽說,伯爵大人治軍極其嚴格,要是有人膽敢私藏繳獲,那可是要被杖斃的!”
    孫四虎聽後,不禁渾身一顫,額頭上冒出一層細汗,他輕聲嘟囔道:“啊,這麽嚴格啊……那這好處應該不會少吧?”
    “那是自然,咱們可是客軍,除了朝堂發放的糧餉之外,伯爵大人還會額外給戰死者賞賜百兩紋銀,重傷者五十兩,參與戰鬥的士兵每人十兩銀子呢。而且軍官得到的賞賜比士兵還要多哦。該有的軍功,絕對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就算朝堂給的糧餉不夠,伯爵大人也會自己掏錢補貼。戰死或重傷的士兵以及他們的家屬,都可以留在河西郡,而且隻需要繳納五成的租子。戰死者更是會被供奉在忠魂園裏,享受後人的香火供奉。”吳忠詳細地解釋道。
    “哇塞,這麽好的上司,誰不願意跟隨他去打仗啊!生前身後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孫四虎不禁感歎道。
    “哼,這就是伯爵大人能夠打勝仗的原因所在啊。也正因如此,我雖然比他高半級,但還是心甘情願聽從他的命令。”王向陽深吸一口氣說道。
    “大人真是英明果斷啊!”
    …
    “好啦,都別在這裏閑聊了,趕緊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咱們身後的家族可都眼巴巴地等著咱們傳回好消息呢。”王向陽開始趕人了。
    “是!”眾人齊聲應道,然後紛紛轉身離去。
    營帳裏就剩下王向陽一人,獨自思索事情。
    李三一聚精會神地端詳著武侯關的布防圖,隻見圖上清晰地標注著各個關口的兵力分布情況。武侯關的南北兩個關口都由自家軍隊駐守,而從武侯關到禮縣城南二十裏的區域,則主要由北關口駐軍和自家軍隊負責防禦。其中,一支部隊是來自秦州大營的王向陽萬戶所率領的軍隊。
    “少爺,這是剛剛從前線送來的情報。”宇文飛匆匆走進房間,將手中的信件遞給李三一,並匯報道。
    李三一接過信件,快速瀏覽了一遍內容,嘴角微微上揚:“這王向陽還挺上道的嘛。”
    宇文飛笑著附和道:“是啊,畢竟他可是武將之後,雖然有些紈絝,但也並非完全沒有真本事,畢竟他家底和見識擺在那兒呢。”
    李三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著說道:“嗯,他要是能自己去打掃戰場,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按照軍法處置他的部下,他也無話可說。”
    宇文飛聽後,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嘿嘿,沒錯,到時候就算他心裏有怨言,也隻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啦。”
    然而,李三一卻皺起眉頭,擔憂地說:“話雖如此,但那些人在朝廷上可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他們要是在皇上麵前稍微歪一歪嘴,恐怕咱們也會有不小的麻煩啊。”
    宇文飛不以為然地擺擺手:“少爺,您別太擔心了。大不了就是少拿點糧餉而已,咱們又不是缺那點錢。”
    李三一瞪了宇文飛一眼,嚴肅地說:“看來你在我身邊待久了,都快忘記以前的教訓了。這種事情可不能掉以輕心,稍有不慎,就可能給我們帶來大麻煩。”
    宇文飛見狀,趕忙收起笑容,恭敬地問道:“啊,少爺,這是為何呢?還請您給我講講其中的利害關係吧。”
    “咱們確實不缺錢,可問題是朝廷根本就不認可咱們啊!沒有名分,沒有官方的人員支持,就算有這麽大的地盤又有什麽用呢?”李三一的聲音有些低沉,似乎對目前的狀況感到十分無奈。
    宇文飛在一旁附和道:“原來如此,怪不得少爺一直都在和各種各樣的官員打招呼,想要那些流民呢。我還納悶呢,咱們不是都已經花錢了嗎?”
    李三一對宇文飛的話表示認同,接著說道:“咱們給的那點錢哪夠啊?從關中地帶到胭脂城,這一路上至少有一千裏地呢!一兩銀子,也就夠他們三頓喝粥的罷了。那些官員們,恐怕還得自己再補貼一些呢。”
    宇文飛聽了,恍然大悟道:“哦,原來是這樣啊,少爺。那他們這麽做圖什麽呢?”
    李三一冷笑一聲,回答道:“圖什麽?他們當然是圖國泰民安啦!隻要流民們不鬧事,沒有餓殍遍野的慘狀,他們就能保住自己的官位,不影響升遷。在大旱之年,花上少許銀票,就能得到一個好的評價,這種好事,誰會不願意做呢?”
    “如此一來,封地的人口豈不是會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增長,用不了多久就能突破十萬之數啦!”宇文飛難掩興奮之情,滿臉喜色地說道。
    “嗯,的確如此,但這僅僅隻是個開端罷了。”李三一頷首表示讚同,接著補充道,“倘若能夠成功從玉河引水,那麽這片土地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將會遠超我們的想象,恐怕就算是百萬之眾也未必能夠填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