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酒樓書生閑聊

字數:3685   加入書籤

A+A-


    “這倒是應該的。”中年男人微微頷首,表示對前麵所說內容的認可,“畢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去擔任封地官員吧?那村級官員又是如何選拔的呢?是否也是通過考試來決定呢?”
    年輕書生模樣的人連忙回答道:“並非如此,據我所知,部分村組長是由侯爵的退伍兵或者傷殘兵來擔任的。而且,目前大多數情況都是如此。像我們這些從長安遠道而來的書生,隻有到了這裏之後,才會被補充為村級官員。”
    一旁的老年人插話道:“如此說來,這可真是頭啖湯啊!一來就直接安排職務,甚至都不需要參加考試。”
    然而,中年男人卻笑著糾正道:“您可別想得太美了,侯爵大人可是有規定的:考核時間長達一年,而且是雙向選擇。也就是說,如果您能力不足,人家未必會要您呢!”
    年輕書生模樣的人對此似乎並不在意,他一臉不屑地反駁道:“那又怎樣?五十兩安家費,每個月二兩銀子的俸祿,還有十兩銀子的盤纏可以報銷,甚至如果我們要回去,還會給我們提供盤纏。這樣的好東家,上哪兒去找啊?不好好幹,還能想啥呢?”
    “所言極是啊!”年輕書生附和道,“咱們這百十來號人,雖說都能被安排在基層崗位上,但畢竟封地官員目前還是一片空白。按照朝廷的規劃,這裏可是一個郡的編製呢!這得有多少崗位啊?而且侯爵大人還把鄉鎮都納入了官員體係,那又得增加多少官員呢?單就現在,都已經超過一百個村子了吧?”
    “可不是嘛!”另一個書生接話道,“前幾天的開荒排名,報名的就有一百二十八個呢!這才用了封地多少土地啊?”
    “我也聽說了,侯爵大人打算九個村子設一個鄉鎮,九個鄉鎮設一個縣城,這樣算下來,就是兩個縣,再加上一個郡府。這得需要多少官員啊?就憑咱們這百十來號人,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可不是嘛!仔細一算,還真是如此。而且聽從長安過來的人說,現在還有很多那邊的人正往這邊趕來呢。”
    “是啊,這次朝廷在武侯關和北關口設置稅務部門和駐軍,不知道又有多少官員要承蒙侯爵大人的情呢。”這時,有一個人突然岔開話題說道。
    “那是,北關口駐軍的事情已經確定下來了。不過,和威國那邊的邊防駐軍還沒有最終確定呢。”中年男人緩緩說道。
    “不是說秦州大營的王向陽萬戶已經在那裏了嗎?”年輕書生麵露疑惑地問道。
    “哈哈,那可不是他能管的事情啊。他雖然是萬戶,但他已經晉升侯爵了,而且他是秦州大營的人,並不是邊防駐軍的。朝廷可不會讓一個人同時兼任兩個職務,這不是明擺著讓他一個人吃獨食嘛!”老年人笑著解釋道。
    “確實如此,一個邊防駐軍的職位,至少也得是個千戶吧。”有人附和道。
    “我估計啊,這個職位應該是校尉,而且五千戶的可能性比較大。畢竟咱們侯爵才是萬戶校尉呢,如果來個萬戶,那到底該聽誰的呢?”另一個人分析道。
    “萬戶又怎樣?你看王向陽來了不也得乖乖聽一個伯爵的嗎?”有人不以為然地說道。
    “話可不能這麽說,他那是心甘情願的啊,畢竟還得靠人家分功勞呢。現在隻是暫時結束了戰爭,如果來個愣頭青,不聽侯爵的話,那可就麻煩大啦!”老年人憂心忡忡地說道。
    “哪有什麽,侯爵大人直接來個封死武侯關,那時他是自己投敵還是等死?”一個老年男子冷哼一聲,語氣中充滿了不屑和嘲諷。
    “這有什麽,聽說糧餉都是侯爵給發,那個敢造反?”中年男人不以為然地反駁道。
    “什麽呀!你這說的駐軍就像侯爵的私兵一樣。實際上,這些駐軍的糧餉和後勤保障都是由朝廷用威國賠付的食鹽換來的。”一個年輕書生模樣的人連忙解釋道,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顯然對這個問題有著深入的了解。
    “哦,原來是這樣啊。”有人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不知道教書先生,給不給定品級呢?”突然,有人岔開話題,好奇地問道。
    “應該會吧。”年輕書生想了想,回答道,“現在所有來河西郡的人,也就是那些落榜書生,待遇都是一樣的。不過,聽說同州書院的教習們每個月的補貼好像是十兩銀子,就連學生也有二兩銀子的補貼呢。估計村級官員、教習、醫師這些職位都會被納入官員體係,隻是具體的品級和權力大小,可能還要看實際情況而定。”
    “要是這樣,豈不是會把全大武境內像我們這樣的人吸引過來一半?”其中一個人笑著說道。
    “哈哈,別說是一半了,哪怕隻是來一成,這河西郡也絕對會成為百年內最有希望的地方啊!”另一個人接口說道。
    “確實如此啊!畢竟這侯爵可是靠戰功起家的,並非世襲而來。雖然每代人都會降一級,但也足夠支撐起百年的興盛了。至於百年之後會怎樣,那就誰也說不準啦!”一位老者若有所思地分析道。
    這時,一個年輕書生模樣的人突然插話道:“你們說,既然侯爵大人如今要建立各種衙門,肯定需要大量的讀書人,可他為何現在還不開始招募呢?”
    “這還用問嗎?自然是因為人手不夠啊!不過話說回來,目前侯爵府的管理倒也還算過得去,應該不至於出什麽亂子。”老者繼續分析道。
    “哦,這是為何?”年輕書生模樣的人疑惑道。
    “你們沒有發現嘛?河西郡就是一個大工地。侯爵府所有的管理都是以工地為中心在運轉。用管理工坊的方式管理子民,也說的過去。就是碰上大工程,這樣會效率高,隻是碰上沒有工程,那就可能出問題。”中年男人道。
    “不用擔心,聽說侯爵府的工程一兩年完不了,開墾土地,這個隻要水利允許,三年都完成不了。還有修路,現在隻是從武侯關到城池,城池到北關口的一期工程,再加上蓋房子、修學堂要是想把城池到胭脂城的路修修,更加複雜了。”老年人道。
    “這麽一算,還真是。就是侯爵府的工地這麽多,根據我所知道的,河西郡農業稅減半,租金五六成,這樣也沒有多少錢呀!錢財能跟的上嗎?”
    “不用擔心,河西郡如今已成為侯爵府的私人領地。侯爵府不僅擁有藥酒生意、絲綢產業、造紙坊、麻布工坊等產業,還有自己的商隊。據我估計,河西郡的人口不會超過五十萬,而憑借現有的這些工程,侯爵府完全無需為錢財問題擔憂。”老者緩緩分析道。
    “哇,這可真是令人驚歎啊!即便是太子府或者那些藩王,恐怕也沒有如此雄厚的實力吧。”其中一人不禁感歎道。
    “確實如此。不過,與朝中那些世家大族相比,侯爵府的實力仍然相對弱小,僅僅隻能勉強自保而已。”另一人插話道。
    “關中地帶的家族竟然如此厲害?”一名年輕書生滿臉疑惑地問道。
    “嗯,沒錯。”老者輕聲細語地解釋道,“如今皇帝的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長安以及秦州、巴蜀和漢州的部分地區。而其他地方,則幾乎都被開國大族們瓜分殆盡了。”
    “哈哈哈,老人家,您不必如此小心翼翼。這裏可還沒有因為討論朝廷而獲罪的先例呢。”有人笑著寬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