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一盤散沙

字數:4518   加入書籤

A+A-


    太平子每日都在淨室裏吐血,重傷外加道元符種的反噬讓很他難再撐下去,隻能冒險。
    他召來柳之相和洪生全,交代宗門之事全權由三清閣長老負責,便立刻遁入了天魔眼。
    “道門這一劫恐怕是過不去了。”群峰之巔,律堂長老秦鍾遙望天魔眼,不由得發出一聲慨歎。
    “師弟何出此言?”身旁站著的是丹堂長老呂正平,他剛剛出關,便聞聽道門劇變,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但不似秦鍾那般悲觀。
    “太平和廣平頻繁出入天魔眼,你可知是為何?”
    “找天玄師叔?”
    “然,可你可知他們找天玄師叔又為何事?”
    “難不成,門中劇變後,二人對師叔心生懺悔之意?”
    “嗬嗬,要麽說你是我道門中最為老實憨厚的一個,總是吃虧上當被人惦記。”
    “誰都惦記著丹堂裏的那點丹藥。”呂正平搖頭苦笑,他出關後發現自己珍藏的多年的瓶瓶罐罐,幾乎全空了。
    倒不是被門內弟子行竊偷走的,而是盤龍山之戰後,受傷的同門太多,紛紛到丹堂索要丹藥療傷,丹堂的弟子大多是老實人,扛不住各堂起哄撒潑,加之又有三清閣長老首肯,於是丹藥被薅光了。
    “你……說你什麽好?”秦鍾伸手指著呂正平,一口氣差點沒上來,“這二人若有懺悔之意,又何至於把我道門搞成這副慘狀?”
    “那這是……”
    “據我猜測,二人有求於天玄師叔,多半是道元符種出了問題。”
    “哦,難不成天玄師叔能解?”
    “是否能解我不知道,但你認為天玄師叔能心甘情願?”
    “說的也是,但二人既然都去求師叔了,說明道元符種的反噬是要命的,師叔可能也沒把話說死?”
    “不知道,不過師兄也要注意了,二人一旦在師叔那裏撞牆吃癟,恐怕就會脅迫於你。”
    “為兄有什麽好脅迫的?”呂正平雙手一攤。
    “莫忘了你曾煉製成功過還陽丹。”
    “呃……那隻是訛傳,此丹的煉製難度極大,我道門數百年來也隻有惠新太師叔祖煉製成功過……”
    “莫要欺瞞與我了,師兄,你手裏肯定有還陽丹,做師弟的隻是提醒你謹慎再謹慎,如果形勢不好,不如離開這是非之地隱遁起來。”
    呂正平很感動,秦鍾為人正派,性子耿直火爆,對他一直很好,可再如何感動,他也不敢承認,更不能說出丹藥的去處,都給了天玄師叔的孫子鄭九,茲事體大,一定要做啞巴。
    “但就算太平子與廣平子二人被符種反噬,也不能說是我道門的一劫吧?”
    “若在以往,誠如師兄所言,想我道門實力之雄厚斷然不會因為這二人有什麽災厄而出問題,可此次不同,一來,盤龍山之戰讓我道門大傷元氣,根基斷了一半,二來,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幹出逆反人倫綱常的事情,這件事已經被萃華宗抓住了把柄。”
    “哦?還有這等事情。”呂正平大吃一驚。
    “眼下大勢已衰,我也不怕跟師兄透個底,門內有身份頗重的人與凡人世家勾結,妄圖逆轉陰陽,改天換日,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撮人,話隻能說到這裏,師兄要做好準備,半年之內,門內必生大亂。”
    秦鍾說完,飄然而去。
    到了這個地步,呂正平再聽不出來就是傻子了,秦鍾在點他,盡快逃離,否則必有殺身之禍。
    可天下之大,在大青山生活了數百年的呂正平又該去哪裏?
    天魔眼下的洞窟內,太平子如願以償拿到了那滴珍貴的道露,興衝衝的離去,充分依法吸收後,閉關半年,傷勢必然痊愈,反噬的惡果也會被全麵壓製,至於以後如何,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至少他手中還捏著一張底牌,盡管這張底牌陰森可怖,前途晦澀,但總比死了強。
    “賊老道,你可真舍得下血本呀,如此一來,你大概是陰謀得逞了嘍?”
    “放自己的血來殺師侄,你們道門可算是修行界中的奇葩,今日算是開眼了。”
    “哥兒幾個莫開玩笑,你我兄弟見證天玄真人的無上手段,是不是不能白看著?”
    “對對,真人厲害,真人威武,我等絕不能白看著。”
    “……”
    “自古以來,所謂見證者多半沒有好下場。”
    天玄真人沒有像之前那般保持沉默,這聲冷冷的回應卻讓洞窟內所有妖魔都鴉雀無聲。
    其實,天玄的心情很好,從未有過的好。
    經過幾場硬仗,鄭九終於在韓國西南境站住了腳跟,能夠控製的範圍包括三郡十六個縣,還有大宛城在內的三個郡府。
    麵積雖然隻占韓國國土麵積不到兩成,但牢牢的扼守住了通往大周國的南部通道。
    周魏的邊境線雖然很長,但多被高山和汾陽河阻隔,魏人想要入侵大周國,較為理想的有三條路,第一條從北部繞過盤龍山,沿北勝關東南部的狹長山穀進入。
    第二條路是從中部臨倉盆地西邊的大峪口進入,但地形險要,且有周人屯重兵把守,第三條路便是西南部,以韓國為跳板,這條路雖然繞遠,但便捷,且不用強渡汾陽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未來不久,鄭九所控製的地盤大概率會爆發大戰。
    鄭九麾下的兵勇數量已經擴充到兩萬人,被他整編成了七個營,能夠統兵打仗的大小將佐也有數十人,算是初具規模。
    但這點人馬想要守住這片遼闊的土地,還是顯得過於單薄。
    另外,鄭九還收攏了幾名韓國有名的謀士賢臣,都是隨著亂軍逃命四處流落,無奈之下才來投靠的。
    “看來你想擁兵自重,稱王稱霸嘍?”王九兒調侃鄭九。
    “有何不可?”
    “怪不得你不願回大周,也不願意北上勤王救周方,小算盤倒是打得很如意呦。”
    “你若願意回大周,我不攔著。”鄭九冷冷一句話就讓王九兒閉上了嘴巴。
    不能小看這些賢臣謀士,他們的到來一下子便拓寬了鄭九的視野,讓他很快站到了一個高度,以俯視的角度看待東州大陸列國的局勢。
    不管他們出於什麽目的,賣弄也好,想要遞個投名狀也罷,都對鄭九去清晰認識整個中原戰局有巨大幫助。
    東州大地上的列國現在已經分成了三個陣營,實力最強大的是以魏國為首的一統派,包括趙國、宋國、晉國和浩瀚國。
    自從修士在盤龍山一戰之後,道門遭受重創,尋龍武道天榜已經名存實亡,魏主便不再掩飾要統一列國的野心。
    懷有這顆野心的不僅僅是魏主,還有站他身後的大世家,以白趙宋三家為中心。
    第二個陣營是以大周國為主的正統派,反對魏國,但不反對以武力統一列國,強調盤龍山的龍脈為正統,列國行事都應遵循龍脈的預示,但所謂龍脈的預示,近三十年從未有過。
    緊跟著周國的盟友有韓國、燕國和南楚國。
    這一陣營的實力要明顯弱於一統派,而且地域分割太散,比如燕國在東州大陸的東北角,與大周國之間隔著晉國、魏國和趙國,同盟之間協調行動非常困難。
    第三個陣營是中間派,又被稱為騎牆派,以齊國為主要代表,疆域分布更為分散,大陸最北的羅刹國,最南端的南月國,西南方的川蜀國和東南方的吳國、越國。
    騎牆派之間沒有統一的聯盟和主張,大家各行其是,卻最不容易被拉攏,似乎各個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這便是一盤散沙的東州大陸。
    喜歡列國大修士請大家收藏:()列國大修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