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平等條約

字數:2765   加入書籤

A+A-


    蘇懷瑾怎麽都沒料到這次竟然如此輕鬆地便將波廷傑的煙鬥及日記本納入懷中。這兩件物品極具曆史價值,它們見證了一百八十年前中華民族那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屈辱曆史的起始。
    時間回溯至 1842 年 8 月 29 日,耆英、伊裏布與大英全權代表波廷傑在停靠於南都下關江麵的“皋華麗號”上正式簽署了那項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第一份不平等條約,這份條約對於華夏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從社會性質的角度來看,《南京條約》作為華夏曆史上的首個不平等條約,其簽訂意味著華夏正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轉變不僅改變了國家的政治格局,更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方式。曾經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民族工業受到沉重打擊,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同時,西方列強通過各種手段掠奪資源,使華夏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之中。
    從政治層麵來看,華夏的領土被分割得支離破碎,主權完整性受到嚴重破壞,其政治獨立性也逐漸喪失殆盡。曾經強大且獨立自主的華夏國,如今卻在政治舞台上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與尊嚴。
    從經濟層麵而言,華夏傳統的小農經濟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型經濟結構,因為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衝擊,並逐漸土崩瓦解。曾經作為全球經濟翹楚的華夏,一步步走向衰落,最終淪為資本主義的附庸。
    從社會主要矛盾的角度觀察,鴉片戰爭之前,社會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矛盾逐漸演變為帝國主義與華夏民族之間的尖銳對立。
    最後,從社會革命任務的視角出發,可以發現革命對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華夏民族肩負著兩項艱巨的革命任務:一方麵要奮起抵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另一方麵還要與本國的封建統治作堅決鬥爭。這無疑給華夏民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
    每每讀到曆史課本上麵的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蘇懷瑾總是感到心中有一股難以平息的憤怒之火在燃燒。這些曆史事件猶如沉重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頭。他暗自立下誓言,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都要憑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洗刷這段令國人蒙羞的屈辱曆史。
    蘇懷瑾一邊走著,一邊向身邊的蘇誌強詳細地講述著那段充滿血淚的曆史。他首先提到了大英東印度公司的創立,描繪出那個時代西方列強對東方財富的覬覦之心。接著,他生動地敘述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展現了華夏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隨後,他又將鴉片戰爭的慘烈場景呈現在蘇誌強眼前,讓他感受到國家麵臨外敵入侵時的艱難處境。最後,蘇懷瑾詳細解讀了《南京條約》的簽訂背景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
    蘇懷瑾的講解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使得蘇誌強仿佛穿越時空,親身經曆了那段動蕩不安的歲月。而這一切,也更加堅定了蘇懷瑾要為國雪恥、收回流失國寶與為實現華夏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念。雖然前方道路崎嶇,但他堅信隻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與此同時,蘇誌強聽過華夏民族那段屈辱的曆史之後,也是緊握雙拳,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練就一身本領,為華夏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也應是每一位華夏兒女都應該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
    《南京條約》簽訂之後,滿清政府跟日不落帝國又簽署了《虎門條約》。時間來到 1858 年,這一年,清政府同沙俄簽訂了《璦琿條約》。1856 年,英法聯軍炮擊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1858 年,《天津條約》簽訂;1860 年,清政府再次跟日不落帝國以及高盧簽訂了《北京條約》。甲午戰爭結束後,1895 年滿清跟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1901 年,清政府跟歐美列強簽訂了《辛醜條約》,這標誌著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從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蘇懷瑾和蘇誌強兩人都麵色凝重,心情久久無法平複下來。
    “這些不平等條約,簡直就是我們華夏民族心中永遠的傷痛啊!”蘇懷瑾的聲音低沉得像是從喉嚨深處擠出來一般,充滿了悲憤與痛苦:“但是,我們絕對不能遺忘這段曆史,必須要以史為鑒才行。”
    蘇誌強同樣也是一臉肅穆,他用力地點著頭,表示完全讚同哥哥的說法,“我明白,哥哥。我們一定要加倍努力,讓咱們的祖國變得越來越強大,絕不能再讓任何人來隨意欺淩我們。”
    蘇懷瑾將目光投向弟弟,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絲欣慰之情,“說得對,我們這一代人肩負著重任,必須要讓華夏重新崛起!”
    話音剛落,兄弟二人便同時緊緊握起了拳頭,並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決心要不遺餘力地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了華夏民族的偉大複興而不懈拚搏奮鬥。
    他們心裏很清楚,前方等待他們的道路必定漫長且崎嶇不平;然而,他們卻毫無畏懼之心。因為他們堅信,隻要自己能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目標不斷邁進,就一定會迎來成功的曙光。
    有誰能夠切身體會到當時華夏兒女所承受的痛苦呢?又有誰能夠感同身受地理解那個時期華夏兒女所遭受的屈辱呢?更有誰能夠真正體會到無數仁人誌士心中的憤恨與不平呢?從 1840 年鴉片戰爭爆發一直到 1949 年新華夏成立,這長達一百多年的曆史堪稱華夏最為恥辱的一段歲月。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華夏兒女根本沒有絲毫的民族尊嚴可言,整個世界都在用冷漠、嘲笑、鄙夷和傲慢的態度對待他們!
    喜歡藏寶閣請大家收藏:()藏寶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