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備戰

字數:2686   加入書籤

A+A-


    詳細了解過相關情況之後,蘇懷瑾與溫佑民就開始馬不停蹄地著手準備迎戰事宜了。蘇懷瑾率先向溫佑民詢問起出戰至寶的具體情況來:“師兄啊,我想先了解一下你們溫家這次打算派出哪些寶物應敵呢?”
    溫佑民麵色凝重地回答道:“我們溫家自然不會怠慢這場比試。這次我們出戰的寶物也都是一等一的稀世珍寶哦!其中包括張大千和齊白石這兩位大師級別的畫作,還有文征明的書法真跡、珍貴無比的元青花瓷器、精美的景泰藍工藝品,以及一尊來自明代的鎏金佛像,更不用說還有乾隆爺的印璽等等啦!每一件都堪稱是無價之寶啊!”
    蘇懷瑾耐心地聽完溫佑民的介紹,臉上卻不禁浮現出一絲憂慮之色。他暗自思忖著:這些寶物固然都是難得一見的至寶,但麵對如此強大的對手,自己心中總是隱隱感到勝算並不高。倘若陳家的寶貝再厲害一些,恐怕連三成都難以保證啊!想到這裏,蘇懷瑾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
    看來得使用自己壓箱底的寶物了啊!蘇懷瑾心中暗自思忖道:“雞缸杯可是稀世珍寶,拿出來肯定能讓人大開眼界;還有書聖王羲之的《黃庭經》,這可是書法界的經典之作,帶上它說不定還能遇到知音呢;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大罐更是不用說,絕對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唐英的轉心瓶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必須得帶上;李清照的真跡、趙孟頫的手劄以及董其昌的真跡都是難得一見的文化瑰寶,有它們在身邊,感覺整個人都變得高雅起來了呢。不過隨侯珠和湛盧這樣的絕世神兵就先不帶了吧,免得太過招搖,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蘇懷瑾一邊在心裏默默算計著,一邊仔細地盤算著迎戰的事情,畢竟鬥寶也講究策略,正如田忌賽馬一樣,出場順序也很重要。
    還有五天時間,師兄弟二人絲毫不敢懈怠。蘇懷瑾深知時間緊迫,於是連夜搭乘飛機趕回帝都。抵達後,他馬不停蹄地向師父匯報情況,並取出了珍貴無比的《黃庭經》。接著,他精心挑選出李清照的真跡、趙孟頫的手劄、董其昌的真跡、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大罐、雞缸杯以及轉心瓶等稀世珍寶,小心翼翼地帶在身旁。隨後,他毫不猶豫地啟程前往羊城。
    值得一提的是,蘇懷瑾還特意帶上了傳說中的湛盧寶劍,這把劍的威名遠揚,令人敬畏。不僅如此,明熹宗的那張龍榻也被秘密運往羊城溫家,以增添更多勝算。
    不得不感歎現代交通運輸和物流運輸的飛速發展,僅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所有用於迎戰的寶物便悉數到達目的地。一切都已準備就緒,隻待三天後的鬥寶大會拉開帷幕。蘇懷瑾向來謹慎行事,他做足了充分的準備,隻為確保萬無一失,一舉奪下這場勝利。
    當然,做完這些,蘇懷瑾還覺得不太保險,又讓溫佑民從大師兄那裏借得“龍鳳韘形佩”。這樣一番操作下來,他總算安心了,至少覺得有八九成把握能贏。
    寶物的準備工作完成妥當之後,蘇懷瑾仍覺得不太放心,於是他又與溫佑民商議,對餘青山和李成名展開深入調查。這兩位大師可都是業界的泰鬥級人物啊!他們擁有極其豐富的文物鑒定經驗,雖然已經步入耄耋之年,但身體依然硬朗得很呢!
    通過對兩人過往經曆的詳細了解,蘇懷瑾發現他們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並沒有任何負麵消息傳出。如此一來,蘇懷瑾心中的顧慮便減輕了許多。畢竟,在這樣重要的比賽中,評委的公正性至關重要。隻要能保證評委環節不出大問題,他就心滿意足了。
    當然啦,要想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公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世界上哪有絕對完美的事情呢?蘇懷瑾心裏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並沒有過分苛求什麽。
    完成所有事情後,師兄弟兩人如釋重負,心情也輕鬆許多。溫佑民想帶蘇懷瑾去逛逛羊城的景點以及美食城,畢竟民以食為天嘛!說起旅遊景點,羊城可是赫赫有名,比如越麗公園、中山紀念堂、羊城塔、長宏旅遊度假區還有珠江碼頭等地,都是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然而實際上,蘇懷瑾內心最向往的並非以上這些景點,而是紅埔軍校遺址紀念館。因為這裏孕育出了眾多的英雄豪傑,他們為了華夏民族的革命事業英勇無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步入紅埔軍校遺址紀念館,蘇懷瑾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百年之前。眼前浮現出無數年輕而堅毅的麵容,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懷著共同的信念匯聚在此——反抗帝國主義的壓迫,反抗封建主義的壓迫。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這十六個大字猶如一座沉甸甸的豐碑,銘刻著紅埔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它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紅埔學子,培養出眾多華夏共和國的元勳和無數英勇無畏的抗倭英雄。
    當蘇懷瑾踏入紀念館的那一刻,他被歲月侵蝕的牆壁所吸引。這些牆壁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變遷,記錄下了革命先驅們的奮鬥與犧牲。站在這裏,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驅們的偉大之處。
    人最寶貴的無疑是生命,然而,無數的革命先驅卻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解放全人類、成就偉大事業的崇高目標。他們舍棄個人安危,以無私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投身於革命浪潮之中,用血汗鑄就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
    蘇懷瑾不禁陷入沉思,思考著這種偉大精神的力量所在。他們為何能如此勇敢?是什麽支撐著他們麵對艱難險阻毫不退縮?
    或許,正是對正義與自由的執著追求,讓革命先驅們超越了自身的生死界限。他們深知,隻有通過不懈的努力和犧牲,才能為後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驅使著他們勇往直前,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喜歡藏寶閣請大家收藏:()藏寶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