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一種難得的自信和魄力
字數:7296 加入書籤
沈良抱著檔案袋,心情複雜。
今天這一關雖然過了,但後麵還有更大的挑戰等著他。
不過,至少現在他有了支持者,也有了反對者。
這種分化是好事,說明他的方案確實有價值,值得爭論。
王德昌走過來“小沈,咱們回去好好研究這些資料?”
“嗯。”沈良點點頭,“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兩人剛走出車間,就看見廠門口停著一輛軍綠色的吉普車。
幾個穿中山裝的人正從車上下來。
“專家組到了?”王德昌小聲說道。
沈良點了點頭。看來,真正的考驗現在才開始。
沈良抱著檔案袋,腳步稍微放慢了一些。那幾個從吉普車上下來的人,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中山裝筆挺,皮鞋鋥亮,頭發梳得一絲不苟。其中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手裏還拎著黑色公文包,看起來像是領導。
“應該是省裏派來的技術專家組。”王德昌壓低聲音,“聽說這次要對全省的鋼鐵廠進行技術評估。”
沈良心裏咯噔一下。專家組這個時候來,時機太巧了。剛才在車間裏的爭論,錢老的表態,現在又來了專家組——這背後會不會有什麽聯係?
“走,咱們從側門繞過去。”沈良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碰到專家組。
兩人正要轉身,卻聽到身後傳來熟悉的聲音“小沈!”
沈良回頭一看,是廠長劉建國快步走了過來。
“廠長。”沈良停下腳步。
“正好碰到你。”劉建國氣喘籲籲,“省裏的專家組來了,要檢查咱們廠的技術改造情況。你那個爐子改造方案,準備得怎麽樣了?”
“還在完善階段。”沈良謹慎地回答。
劉建國皺了皺眉“專家組明天就要到生產現場實地考察。你覺得有把握嗎?”
沈良感覺到了壓力。專家組來得這麽急,肯定不是偶然。很可能是有人向上級匯報了廠裏的情況。
“廠長,能不能再給我一點時間?”沈良試探性地問道。
“時間?”劉建國搖了搖頭,“小沈,你不明白。這次專家組不光是來檢查的,還要評選全省的技術創新先進單位。如果咱們廠能入選,資金支持、設備更新都不是問題。”
沈良這才明白廠長的急切心情。改革開放剛開始,各個企業都在搶機會。誰能先獲得政策支持,誰就能搶占先機。
“我明白了。”沈良點點頭,“明天我會做好準備的。”
“好。”劉建國拍了拍沈良的肩膀,“記住,咱們廠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
說完,劉建國匆匆朝專家組走去。
王德昌擔心地看著沈良“小沈,你真的準備好了?萬一專家組問到技術細節”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沈良裝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實際上,他心裏也沒底。雖然有未來的技術記憶,但要在這個年代的技術條件下實現,還是有很多變數。
兩人回到宿舍,沈良立刻打開了3號爐的技術檔案。
厚厚的資料攤了一桌子,從最初的設計圖紙到曆年的維修記錄,從生產數據到技術改進建議,應有盡有。
沈良一頁一頁地翻看,心中的改造思路越來越清晰。
“這台爐子的設計確實有問題。”沈良指著一張圖紙對王德昌說道,“你看,進氣口的位置偏了至少三十厘米。”
王德昌湊過來看“怎麽看出來的?”
“燃燒室的氣流分布不均勻。”沈良在紙上畫了幾條線,“空氣進入後形成渦流,導致溫度分布不均。這就是為什麽有些地方溫度過高,有些地方溫度不夠的原因。”
王德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你的改造方案能解決這個問題?”
“不光能解決,還能提高熱效率101novel.com以上。”沈良信心滿滿。
兩人一直研究到深夜。第二天一早,沈良就被劉建國叫到了廠長辦公室。
辦公室裏已經坐了四個人,正是昨天看到的專家組成員。
“這位就是我昨天提到的技術員沈良。”劉建國介紹道,“小沈,來認識一下。”
為首的戴眼鏡中年人站起身“我是省工業廳技術處的張處長。”
其他三人也依次自我介紹。一個是省科委的研究員,一個是鋼鐵學院的教授,還有一個是省裏的工程師。
沈良心裏暗暗稱奇。這個陣容不小啊,看來省裏對這次技術評估很重視。
“沈同誌,聽說你對3號爐有改造方案?”張處長開門見山。
“是的。”沈良點點頭,“我認為現有的爐子存在一些技術問題,可以通過改造來提高效率。”
鋼鐵學院的教授推了推眼鏡“能具體說說你的想法嗎?”
沈良早有準備,從包裏拿出了一份手繪的圖紙“主要是三個方麵的改進。”
他指著圖紙開始詳細講解“第一,調整進氣口位置,優化燃燒室氣流分布。第二,增加熱電偶傳感器陣列,實現精確溫控。第三,改進爐膛結構,提高保溫性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四個專家聽得很認真,不時在本子上記著什麽。
省科委的研究員問道“這些改進的理論依據是什麽?”
沈良心裏一緊。這是關鍵問題。他不能說是憑借未來的記憶,必須找到現有的理論支撐。
“主要是基於流體力學和傳熱學原理。”沈良盡量用這個年代能接受的理論來解釋,“通過計算燃燒室內的氣流速度分布,可以確定最佳的進氣角度”
他一邊說,一邊在紙上畫著示意圖。雖然沒有計算機輔助設計,但憑借紮實的理論功底,還是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工程師問道“你有沒有做過實驗驗證?”
這個問題讓沈良有些尷尬。實驗驗證需要時間和設備,而他現在兩樣都缺。
“目前還處於理論階段。”沈良實話實說,“但我相信理論計算的結果。”
幾個專家互相看了看,張處長開口道“理論歸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打算什麽時候開始實施?”
“如果廠裏支持,我希望盡快開始。”沈良回答。
“好。”張處長合上了本子,“那我們現在就去現場看看。”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了生產車間。3號爐正在運轉,爐膛裏火光衝天,熱浪撲麵而來。
鋼鐵學院的教授走到爐子跟前,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確實,這台爐子的溫度分布不太均勻。”
他指著爐膛的某個位置“你看這裏,明顯比其他地方溫度低。”
沈良趁機說道“這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問題。如果改進進氣係統,這個問題就能解決。”
正說著,趙大山從另一邊走了過來。看到這麽多人圍著爐子,他有些緊張。
“各位領導好。”趙大山連忙打招呼。
張處長點點頭“師傅,你在這台爐子上工作多久了?”
“十八年了。”趙大山老實回答。
“那你覺得這台爐子還有改進的空間嗎?”
趙大山猶豫了一下,看了看沈良,又看了看領導們“有是有,就是怕改壞了。”
他的話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省科委的研究員問道“怎麽說?”
“這台爐子雖然有毛病,但至少能正常生產。”趙大山說得很實在,“萬一改壞了,整個生產線都得停。”
這個擔心不無道理。沈良也明白趙大山的想法——求穩,不願意冒險。
張處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安全生產確實是第一位的。”
沈良感覺到了危機。如果專家組認為風險太大,改造計劃可能就要擱淺了。
他必須說服這些專家,讓他們相信改造的可行性。
“各位領導。”沈良主動開口,“我理解大家的擔心。但是,停滯不前也是一種風險。”沈良環視一圈,注意到專家們臉上的猶豫。他知道,現在是關鍵時刻。
“各位專家,我有個提議。”沈良語氣堅定,“我們可以先在4號爐上做小範圍試驗。”
張處長皺眉“4號爐?”
“4號爐已經停產檢修兩個月了。”沈良指向車間角落那台鏽跡斑斑的爐子,“正好可以用來驗證改造方案。”
鋼鐵學院的教授眼前一亮“這個想法不錯。即使失敗,也不會影響正常生產。”
趙大山鬆了口氣,但隨即又擔心起來“那台爐子毛病更多啊,好些零件都壞了。”
“毛病多反而更好。”沈良胸有成竹,“如果連問題最多的爐子都能改好,其他爐子就更沒問題了。”
省科委的研究員點頭“有道理。那你需要多長時間?”
沈良心裏快速盤算。以現在的條件,沒有現代化設備輔助,所有改造都得靠手工完成。
“一個月。”他給出了一個相對保守的時間,“如果廠裏能必要的材料和人手。”
張處長沉吟片刻“材料沒問題。人手方麵”他看向趙大山,“師傅,你願意配合嗎?”
趙大山有些為難。幫忙改造意味著要承擔風險,萬一出了問題,他這個老工人也脫不了幹係。
但看著沈良期待的眼神,他最終還是點了頭“行,我配合。”
工程師提出疑問“設備改造涉及的技術很複雜,光憑理論計算夠嗎?”
“當然不夠。”沈良坦率承認,“所以我準備邊做邊調整,用數據說話。”
他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本子,上麵密密麻麻記著各種數據。
“這是我最近收集的3號爐運行參數。溫度變化、燃料消耗、產量波動,都有詳細記錄。”
鋼鐵學院的教授接過本子翻看,神色逐漸凝重。這些數據的精確程度超出了他的預期。
“你是怎麽測量這些參數的?”教授問道。
沈良指向爐子旁邊幾個簡陋的測量裝置“我自己做了幾個溫度計,還有一些簡單的測量工具。”
實際上,這些數據大部分來自他對未來工藝的記憶,但現在隻能說是自己測量的。
省科委的研究員若有所思“看起來你對這個改造項目準備得很充分。”
“準備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實踐。”沈良語氣誠懇,“我相信實驗會證明一切。”
張處長合上本子,做出了決定“好,給你一個月時間。但有幾個條件。”
沈良心中一喜,連忙點頭“您說。”
“第一,所有改造過程必須詳細記錄,包括失敗的嚐試。”
“第二,每周要向廠裏匯報進展情況。”
“第三,如果一個月內沒有明顯效果,必須立即停止改造。”
這些條件都在沈良的預料之中。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工程師還有最後一個擔心“萬一改造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怎麽辦?”
“我會嚴格按照安全規程操作。”沈良保證道,“而且趙師傅經驗豐富,有他在旁指導,安全不會有問題。”
趙大山聽到這話,心裏暖洋洋的。這個年輕人不僅技術好,說話也讓人舒服。
張處長最後問道“你有信心嗎?”
沈良直視著他的眼睛“有!”
這一聲回答擲地有聲,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決心。
專家們麵麵相覷,從這個年輕技術員身上,他們看到了一種難得的自信和魄力。
“那就這麽定了。”張處長拍板,“明天開始,你就專門負責4號爐的改造項目。”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