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確實有本事!

字數:8895   加入書籤

A+A-


    沈良笑了,那種笑容讓王誌勇莫名覺得有點發毛。
    “王師傅真是好眼力。”沈良拍了拍手,“這些工具確實不便宜。”
    周圍的工人們屏住呼吸,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不過你猜錯了一件事。”沈良走向王誌勇,語氣輕鬆得像在聊天,“這些工具不是我買的。”
    王誌勇眼睛一亮:“那是偷的?”
    “是別人送的。”
    這話一出,車間裏頓時炸開了鍋。
    “誰會送這麽貴的東西?”
    “該不會是受賄吧?”
    “一個技術員能受什麽賄?”
    李建國也愣住了,他沒想到沈良會這麽說。
    王誌勇冷笑:“送的?誰送的?為什麽要送你?”
    沈良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從工具箱裏拿出那把德製遊標卡尺。
    “王師傅,你說這把卡尺值多少錢?”
    王誌勇不明白他要幹什麽,但還是答道:“少說也得五六百塊。”
    “確實不便宜。”沈良點點頭,“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五六百塊可能還不如一頓飯錢。”
    “什麽意思?”王誌勇皺起眉頭。
    沈良舉起卡尺,在燈光下仔細觀察:“你們看這個標識,德國蔡司公司的產品。不是普通的測量工具,是精密儀器。”
    他頓了頓,繼續說:“這種級別的卡尺,國內買不到。即使有外匯,也得通過特殊渠道才能搞到。”
    李建國心中一動,似乎想到了什麽。
    “王師傅,你知道什麽人有這種渠道嗎?”沈良反問。
    王誌勇一時語塞。
    確實,能搞到這種進口精密儀器的,絕不是普通人。
    “我告訴你們,這些工具是一位老師傅送我的。”沈良的聲音變得沉重起來,“他在解放前就是技術員,建國後參與了很多重要項目的建設。”
    車間裏安靜下來,大家都在聽他講。
    “那位老師傅沒有子女,把我當親兒子看待。”沈良的眼中閃過一絲悲傷,“去年冬天他去世了,臨終前把這些工具留給了我。”
    “他說,工具是工人的命根子,不能讓它們在箱子裏生鏽。”
    李建國的眼眶有些濕潤。作為老技術工人,他深知這句話的分量。
    王誌勇卻不買賬:“你說是就是?有什麽證據?”
    沈良從懷裏掏出一張泛黃的紙條,小心翼翼地展開。
    “這是老師傅的遺囑,上麵寫著要把工具箱留給我。”
    紙條上的字跡確實蒼老,而且有明顯的時間痕跡。
    王誌勇接過紙條仔細看了看,臉色逐漸變得難看。
    如果這是真的,那他剛才的指控就成了笑話。
    “可是......”王誌勇還想爭辯。
    “可是什麽?”沈良打斷他,“王師傅,你是不是覺得我一個年輕人不配擁有這些工具?”
    王誌勇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沈良的聲音提高了:“我告訴你,這些工具每一把我都如獲至寶!老師傅的在天之靈還在看著我,我絕不會讓它們蒙塵!”
    “今天我用它們解決了生產問題,老師傅會為我驕傲!”
    “而你呢?”沈良直視王誌勇的眼睛,“你卻在這裏質疑我,汙蔑我!”
    李建國重重地點了點頭:“說得好!老師傅傳承技藝,這是我們工人階級的傳統!”
    圍觀的工人們也開始議論紛紛,風向明顯發生了變化。
    “確實,師傅傳徒弟很正常。”
    “老王這次過分了。”
    “人家小沈技術過硬,有好工具也應該。”
    王誌勇感到眾叛親離,臉上青一陣白一陣。
    他做夢也沒想到,沈良會用這種方式化解危機。
    更讓他意外的是,沈良編的這個故事聽起來合情合理,完全找不出破綻。
    “王師傅,現在你還要舉報我嗎?”沈良把紙條收好,語氣平靜。
    王誌勇握著舉報信的手在顫抖。
    如果現在還堅持舉報,他就成了欺負年輕人的惡人。更何況,沈良剛才的表現贏得了大家的同情。
    “我......”王誌勇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說出話來。
    沈良見狀,決定再加一把火。
    “王師傅,我知道你是為了廠裏好。”他走到王誌勇麵前,誠懇地說:“但是有什麽疑問,完全可以私下問我。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質疑,確實傷了和氣。”
    這話說得滴水不漏,既給了王誌勇台階下,又暗示他剛才的行為不合適。
    李建國立即接話:“小沈說得對!咱們都是一個車間的兄弟,有話好好說嘛!”
    其他工人也紛紛附和,氣氛逐漸緩和下來。
    王誌勇知道自己今天徹底敗了。
    不僅沒能整倒沈良,反而讓自己陷入了被動。
    “那個......”王誌勇結結巴巴地說:“可能是我想多了。”
    他把舉報信塞回口袋,灰溜溜地準備離開。
    “王師傅,等等。”沈良叫住了他。
    王誌勇回過頭,眼中帶著警惕。
    “剛才你問我願不願意教技術。”沈良微笑著說:“我的答案是願意。師傅的技藝傳給我,我就有義務傳給更多的人。”
    “明天晚上下班後,我在車間裏開個小課堂。誰想學,都可以來。”
    這話一出,車間裏頓時沸騰了。
    “真的嗎?”
    “太好了!”
    “小沈,你真是個好人!”
    李建國激動地拍著沈良的肩膀:“好樣的!這才是我們工人階級的風格!”
    王誌勇愣在那裏,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
    他萬萬沒想到,沈良竟然在這種情況下還願意教技術。
    這讓他剛才的行為顯得更加小人。
    “王師傅,你也一起來吧。”沈良主動邀請,“咱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王誌勇的臉漲得通紅。
    沈良這是在用實際行動打他的臉,但又讓他無話可說。
    “我......”王誌勇喉嚨發幹,“我考慮考慮。”
    他匆匆離開了車間,身影顯得格外狼狽。
    圍觀的工人們開始散去,但大家的心情都很興奮。
    能跟技術這麽好的師傅學習,誰不願意?
    李建國走到沈良身邊,壓低聲音說:“小夥子,你剛才處理得很聰明。不過老王這個人記仇,你要小心點。”
    沈良點點頭:“我明白,李師傅。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有氣魄!”李建國豎起大拇指,“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沈良收拾好工具箱,心中長出了一口氣。
    剛才的危機總算化解了,但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王誌勇不會善罷甘休,肯定還會找機會報複。
    而且,隨著自己在廠裏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類似的挑戰隻會越來越多。
    不過沒關係。
    他有信心應對一切困難。
    畢竟,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在這個小車間裏立足。
    他要改變的,是整個中國的工業麵貌。
    想到這裏,沈良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的光芒。
    明天的技術培訓課,就是他邁出的第一步。
    他要培養出一批真正有技術的工人,為將來的大計劃做準備。
    而那些試圖阻撓他的人,隻會成為他前進路上的墊腳石。
    夜色漸深,車間裏恢複了寧靜。
    但所有人都知道,從今天開始,這裏的一切都會發生改變。第二天下班後,車間裏聚集了三十多個工人。
    沈良提前半小時到場,在黑板上畫了幾個簡單的設備示意圖。
    “沒想到來這麽多人。”他心中暗喜,這說明大家對技術學習的渴望比預想的還要強烈。
    李建國端著茶缸走過來:“小沈,你看這架勢,比咱們廠裏的技術培訓會參加的人還多呢!”
    “確實。”沈良環視四周,發現連平時最不愛學習的小張都來了。
    王誌勇沒有出現,但沈良注意到車間角落裏站著幾個平時跟王誌勇走得比較近的工人。
    他們交頭接耳,時不時朝這邊投來懷疑的目光。
    “估計是來找茬的。”沈良暗自警惕,但臉上依然保持著平靜的笑容。
    “兄弟們,咱們開始吧!”沈良敲了敲黑板。
    工人們立即安靜下來,眼神中滿是期待。
    “今天先講最基礎的,鋼材的金屬組織結構。”沈良指著黑板上的示意圖,“很多人覺得這個理論性太強,沒用。其實恰恰相反,這是所有技術的根基。”
    他停頓了一下,掃視全場:“就像蓋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樣。”
    “師傅,你直接說怎麽操作不就行了?”角落裏傳來一個不耐煩的聲音。
    沈良循聲望去,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工人,叫劉小軍,平時跟王誌勇關係不錯。
    “小軍,你這話就不對了。”李建國皺起眉頭,“人家小沈免費教咱們,你這態度算怎麽回事?”
    “我又沒說錯什麽。”劉小軍聳聳肩,“理論有啥用?能增產嗎?”
    其他工人開始竊竊私語,氣氛變得有些微妙。
    沈良心中冷笑,果然有人來攪局。
    不過這正好給了他一個展示的機會。
    “小軍說得有道理。”沈良出人意料地點頭認同,“光講理論確實沒意思。那咱們就來點實際的。”
    他走到車床前,拿起一根廢料鋼管。
    “這根管子,表麵看起來沒問題,但實際上內部組織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沈良輕敲鋼管,發出沉悶的聲音,“聽到了嗎?聲音不對。”
    劉小軍不屑地撇撇嘴:“裝神弄鬼。”
    “是嗎?”沈良微微一笑,“那我們來驗證一下。”
    他調整車床參數,開始加工這根鋼管。
    刀具剛一接觸工件,就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火花四濺,鋼管表麵出現了明顯的撕裂紋路。
    “怎麽回事?”周圍的工人都驚呆了。
    “這就是內部組織結構出問題的表現。”沈良停下機器,指著鋼管上的裂紋,“如果不了解金屬的內部結構,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他轉身在黑板上快速畫了幾個圖:
    “碳含量超標,晶粒粗大,韌性下降。這種鋼管如果用在壓力管道上,隨時可能爆裂。”
    工人們麵麵相覷,之前還覺得理論沒用的人,現在都看得目瞪口呆。
    “那怎麽預防呢?”有人忍不住問道。
    “這就需要了解熱處理工藝了。”沈良繼續在黑板上畫圖,“通過控製溫度和冷卻速度,可以改變鋼材的內部組織......”
    劉小軍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他本來想當眾質疑沈良,結果反而成了反麵教材。
    “就算你說得對,但這些東西太複雜了,咱們普通工人哪學得會?”劉小軍不甘心地繼續挑刺。
    “學不會?”沈良笑了,“那我教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他拿起一根正常的鋼管,用同樣的方法輕敲。
    清脆的金屬聲響起,與剛才的沉悶聲形成鮮明對比。
    “聽聲音辨質量,這總學得會吧?”
    周圍的工人紛紛點頭,有幾個還跟著學起來。
    劉小軍徹底沒話說了,灰溜溜地往後退了幾步。
    沈良趁熱打鐵,繼續講解各種實用技巧。
    從材料識別到工藝參數調整,從故障診斷到質量控製,每一個知識點都結合實際案例。
    工人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問題。
    沈良都耐心解答,甚至主動演示操作要點。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晚上九點。
    “今天就到這裏吧。”沈良看了看手表,“明天晚上咱們繼續。”
    “師傅,能不能多講一會兒?”
    “是啊,正聽到關鍵地方呢!”
    工人們意猶未盡,紛紛挽留。
    “欲速則不達。”沈良擺擺手,“學技術不能急,要循序漸進。”
    大家這才戀戀不舍地開始收拾東西。
    李建國走到沈良身邊,壓低聲音說:“小夥子,你這一手真漂亮。劉小軍那小子被你收拾得服服帖帖。”
    “隻是就事論事而已。”沈良淡淡一笑,“技術麵前,容不得半點虛假。”
    “說得好!”李建國豎起大拇指,“難怪老王會嫉妒你,確實有本事!”
    工人們陸續離開,車間裏逐漸安靜下來。
    沈良正準備擦黑板,忽然聽到身後傳來腳步聲。
    他回頭一看,是劉小軍。
    年輕人臉上滿是糾結,在距離沈良三米遠的地方停下了。
    “有事嗎?”沈良放下黑板擦,語氣平和。
    劉小軍咬咬嘴唇,似乎在做激烈的思想鬥爭。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開口:“師傅......那個聽聲音辨質量的方法,能不能再教教我?”
    沈良心中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