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整個爐子都可能報廢

字數:7855   加入書籤

A+A-


    於建國坐下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好消息是,你們要的幾種鋼材我們都有庫存。”
    沈良心中狂喜!
    “壞消息是”於建國繼續說道,“這些鋼材本來是預留給另一個重點項目的,現在勻給你們,那邊可能會有意見。”
    沈良的心情又跌到穀底。
    還是有變數啊!
    “建國,那個項目什麽時候用?”老劉試探性地問。
    “下個月中旬。”於建國摸著下巴,“如果你們能在一周內提貨,時間上倒是能錯開。”
    一周內提貨?
    沈良快速盤算著。從鞍山運到北京,需要安排車皮,辦理運輸手續,一周時間確實緊張。
    但是沒辦法,這是唯一的機會!
    “於科長,一周沒問題!我們馬上安排運輸!”
    於建國點點頭。
    “那我就幫你們協調一下。不過有個條件”
    沈良的心又提了起來。
    “什麽條件?”
    “你們的技術改造項目如果成功了,希望能和我們分享一下經驗。”於建國認真地說,“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嘛。”
    這個條件完全在沈良的接受範圍內!
    “沒問題!項目完成後,我們一定把詳細的技術資料給貴廠參考!”
    於建國滿意地笑了。
    “那就這麽定了!明天我安排人給你們辦理提貨手續。”
    事情終於有了轉機!
    沈良激動得差點跳起來,但還是努力保持著鎮定。
    “於科長,真是太感謝您了!這個人情我們記在心裏!”
    “別客氣。”於建國揮揮手,“都是為了國家建設嘛,大家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當天晚上,沈良在招待所裏給王大海打了電話,匯報了好消息。
    “太好了!”王大海在電話裏興奮得大喊,“我馬上安排車皮和運輸隊,保證按時把鋼材運回來!”
    掛斷電話後,沈良躺在床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次鞍山之行比預想的順利,不僅解決了材料問題,還結識了於建國這樣的技術專家。
    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這個時代技術人員身上的那種樸實和熱忱。
    沒有複雜的利益考量,沒有勾心鬥角,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國家變得更強大。
    這種純粹的理想主義,在後來的商業社會裏已經很難見到了。
    第二天辦完提貨手續,沈良和老劉踏上了返程的火車。
    這次的心情輕鬆多了,看著窗外的風景,沈良開始規劃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鋼材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施工改造。
    按照計劃,整個改造工程分為三個階段設備停機檢修、關鍵部件更換、係統調試運行。
    每個階段都不能出錯,否則就會影響整體進度。
    特別是係統調試階段,這是驗證技術方案是否可行的關鍵環節。
    如果出現問題,不僅項目會失敗,連帶著他的聲譽也會受損。
    想到這裏,沈良不禁感到一絲壓力。
    畢竟他提出的很多技術方案都是基於前世的記憶,雖然理論上沒問題,但具體實施起來可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
    不過壓力就是動力!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持走下去。
    火車在鐵軌上有節奏地行駛著,沈良望著窗外,眼神堅定而專注。
    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三天後,沈良接到王大海的電話,鋼材已經順利運回廠裏。
    “小沈,你這次真是立了大功!”王大海在電話裏語氣興奮,“廠長聽說咱們拿到這批特種鋼材,高興得合不攏嘴。”
    沈良握著話筒,心裏卻沒有想象中的輕鬆。
    拿到材料隻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
    “王師傅,鋼材的質量檢測做了嗎?”
    “放心,我親自盯著呢。化驗室的老張說,這批材料的各項指標都符合要求,甚至比咱們預期的還要好一些。”
    這個消息讓沈良稍微安心。
    “那咱們什麽時候開始停機檢修?”
    “廠長的意思是下周一。”王大海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不過小沈,我得提醒你,現在全廠的人都在關注這個項目。”
    沈良明白王大海的意思。
    成功了,他就是廠裏的技術明星;失敗了,所有的質疑聲都會湧過來。
    “我知道,壓力很大。”沈良苦笑著說,“但是既然開了頭,就要硬著頭皮幹下去。”
    掛斷電話後,沈良回到自己的宿舍,攤開技術圖紙重新檢查每個細節。
    改造方案看起來沒問題,但實際操作中可能出現的變數太多了。
    設備的磨損程度、工人的操作熟練度、環境溫度的影響
    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導致最終結果偏離預期。
    沈良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大腦飛速運轉。
    必須要有備用方案!
    如果主方案出現問題,至少還有後備選擇。
    整個周末,沈良都在完善技術細節,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顧不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宿舍裏的室友看著他這副拚命的樣子,都有些擔心。
    “老沈,你這樣下去身體會撐不住的。”同房間的小李勸道。
    沈良抬起頭,眼睛布滿血絲。
    “沒辦法,時間太緊了。”
    他何嚐不想休息,但是責任壓在肩膀上,容不得半點鬆懈。
    周一一早,煉鋼車間開始停機檢修。
    巨大的高爐熄火後,整個車間顯得格外安靜。
    平時轟鳴不止的機器聲消失了,隻剩下工人們準備工具的聲音。
    沈良穿著工作服,戴著安全帽,站在高爐旁邊仔細觀察設備狀況。
    “老沈,設備檢查得怎麽樣?”王大海走過來問道。
    “總體情況還不錯,幾個關鍵部位的磨損在可控範圍內。”沈良指著爐體上的一些痕跡說,“不過這裏的耐火磚需要更換一部分。”
    王大海點點頭。
    “那就按你的方案來。需要多長時間?”
    “如果一切順利,三天應該能完成主要改造。”沈良的語氣很謹慎,“但是調試階段可能需要一周左右。”
    就在這時,廠長李建華帶著幾個廠裏的領導走了過來。
    “小沈,改造工作準備得怎麽樣了?”李建華的語氣中帶著期待。
    沈良迎了上去。
    “李廠長,我們已經製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材料也都到位了。”
    李建華滿意地點頭,然後轉向身邊的副廠長張衛國。
    “老張,這次改造項目你要重點關注。小沈是咱們廠的技術骨幹,要給他充分的支持。”
    張衛國的表情有些複雜。
    作為分管技術的副廠長,他對沈良這個年輕人提出的改造方案一直心存疑慮。
    “李廠長放心,我會密切跟蹤項目進展的。”張衛國的話說得很客氣,但語氣中的保留態度很明顯。
    沈良察覺到了張衛國的態度,但沒有多說什麽。
    用實際結果說話,比任何解釋都更有說服力。
    檢修工作正式開始後,沈良幾乎寸步不離現場。
    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他都要親自確認。
    “師傅,這個螺栓的扭矩要控製在80牛米。”沈良對正在作業的老工人說道。
    老張頭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絲不耐煩。
    “小沈,我幹這行二十多年了,這點事還用你教?”
    沈良並沒有生氣,反而耐心地解釋。
    “張師傅,我知道您經驗豐富。但是這次改造的技術要求比較特殊,容不得一點馬虎。”
    老張頭看了看沈良認真的表情,嘟囔了幾句,但還是按照要求調整了扭矩。
    類似的情況接連發生。
    一些老工人對沈良提出的嚴格要求很不適應,認為這是在質疑他們的專業能力。
    車間裏的氣氛變得有些緊張。
    王大海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悄悄把沈良拉到一邊。
    “小沈,你要注意方式方法。這些老師傅都是有脾氣的,硬來不行。”
    沈良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技術標準不能打折扣。
    “王師傅,我也不想得罪人。但是如果因為操作不當導致改造失敗,責任誰來承擔?”
    王大海歎了口氣。
    年輕人有衝勁是好事,但有時候也要學會變通。
    “這樣吧,具體的操作還是讓師傅們來,你在旁邊指導就行。別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沈良想了想,覺得這個建議有道理。
    於是他調整了工作方式,不再直接幹預具體操作,而是在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指導。
    這樣一來,老工人們的抵觸情緒明顯減輕了。
    改造工作重新步入正軌。
    第二天上午,最關鍵的爐膛內壁改造開始了。
    這是整個項目的核心環節,也是技術難度最高的部分。
    沈良在前世見過類似的改造案例,但具體到操作細節,還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小心點,這塊耐火磚的位置很重要。”沈良站在腳手架上,指導工人進行安裝。
    突然,一塊磚頭出現了裂紋。
    工人們停下手中的活,都看向沈良。
    “這怎麽辦?繼續用還是換新的?”
    沈良蹲下來仔細檢查裂紋的位置和深度。
    按照常規做法,有裂紋的磚頭肯定要更換。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備用的耐火磚數量有限,如果全部換成新的,可能不夠用。
    沈良的腦子快速轉動,權衡各種因素。
    這道裂紋位於磚頭的邊緣,不在受力的主要部位。如果處理得當,應該不會影響整體性能。
    “用專用膠修補一下,應該問題不大。”沈良做出了決定。
    但是張衛國此時正好路過,聽到這話,臉色立刻沉了下來。
    “沈良,你這樣做是不是太冒險了?萬一出問題怎麽辦?”
    沈良站起身,語氣堅定地說“張副廠長,我經過仔細分析,這道裂紋不會影響使用安全。而且我們的備用材料有限,必須合理分配。”
    張衛國顯然不認同這個觀點。
    “技術改造不是兒戲,容不得半點僥幸心理。我建議暫停施工,重新采購材料。”
    如果真的暫停施工,整個項目的進度就會被嚴重拖延。
    沈良心裏很清楚,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他和張衛國之間理念的分歧。
    一個追求穩妥,一個敢於冒險。
    現場的工人們都停下手中的活,等待最終的決定。
    沈良深吸一口氣,決定據理力爭。
    “張副廠長,我理解您的擔心。但是我們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效率。這道裂紋我有把握處理好。”
    張衛國的表情更加嚴肅。
    “你有把握?萬一處理不好,整個爐子都可能報廢!”
    兩人的爭執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王大海趕緊過來調解。
    “別爭了,我看這樣,讓小沈先做個詳細的風險評估報告,大家一起討論決定。”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