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這一帶也許能放養山蠶,生產山綢

字數:5357   加入書籤

A+A-


    “啥!交稅?”
    顏思齊差點驚掉了下巴,
    “就憑我們在這裏建幾座水寨,就能讓別人給我們交稅?”
    李國助抬頭看了看顏思齊,歪頭一笑:
    “如果我們建的不是水寨,而是城邦呢?”
    “城邦!”顏思齊一怔,“何為城邦?”
    “就是以一座城市為中心,包括附近一些村落形成的獨立自主的小國。”
    李國助搖頭晃腦地說道。
    “哦,那這麽說來,如今日本許多大名的領地也算是城邦嘍?”
    顏思齊馬上就能舉一反三了。
    李國助怔了一下,點頭道:
    “嗯,這麽理解倒是也沒什麽問題。”
    “不過我想在這一帶建立的,是一個共和製的工商業城邦。”
    “而不是,日本那種封建製的農業城邦。”
    “啥,啥,啥叫共和製啊?”顏思齊一臉懵逼。
    “共和製嘛……”
    李國助組織了一會兒語言,才開口說道,
    “共和是一種發端於泰西的治世理念,距今有2千餘年的曆史。”
    “共和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和公平正義。”
    “所以共和製國家的權力不屬於某一個人或家族,而是由多個群體和衙門共同行使。”
    “共和強調通過選舉產生國家元首或議會。”
    “由選舉產生的國家元首和議員都有任期,不得終生任職或世襲。”
    “喔!聽上去很牛掰啊!”
    顏思齊一臉的不明覺厲,
    “那泰西有多少國家?它們都是用的共和製嗎?”
    李國助沉吟片刻,搖了搖頭:
    “泰西的國家很多,我也說不上有多少。”
    “總之,泰西現今的情況很像我們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
    “目前泰西諸國還是以君主製為主。”
    “但城邦卻幾乎都是共和製的。”
    “地中海的威尼斯共和國就是其中的典型。”
    “非城邦的國家也有少數共和製的。”
    “比如荷蘭,也就是紅毛夷的國家,就是其中的典型。”
    顏思齊似懂非懂地沉吟著,忽然抬手一拍額頭:
    “嗨!怎麽讓你個小鬼給帶偏了。”
    “我才懶得管它什麽共和不共和呢!”
    “我還是覺得,隻靠在朝鮮、女真、日本三者之間倒賣特產,終究是賺不了多少的。”
    “靠這樣賺來的錢,還有我們這點人手,想在這裏建起一座城市,談何容易啊!”
    李國助輕笑:
    “難道我們商人就隻能幹倒買倒賣的勾當嗎?”
    “為什麽我們就不能雇傭工人來生產一些值錢的東西呢?”
    顏思齊一怔,問道:
    “可是在這個地方,我們能生產什麽值錢的東西呢?”
    李國助頗有深意地一笑:
    “製造任何東西,首先都要有相應的資源。”
    “造瓷器得有瓷土,造綢緞得有生絲,造船造家具得有木材,造鐵器得有鐵礦。”
    說到這裏,他掃視船上眾人,
    “你們覺得這一帶都有什麽資源呢?”
    船上陷入了一陣沉默,大家都在思考李國助的問題。
    片刻之後,楊天生突然開口說道:
    “最明顯的就是木材。”
    “從豆滿江口直到此地,漫山遍野都是樹木。”
    李國助含笑頷首:“那你說,我跟三浦按針老師學的是什麽?”
    “造船!”顏思齊忽然如夢初醒地失聲叫道。
    “沒錯。”
    李國助含笑頷首,
    “船肯定是值錢的東西吧。”
    “以往我們造船,木材基本都是采購的。”
    “這樣難免會拉高成本,降低利潤。”
    “但這一帶木材豐富,在這裏造船,可極大降低原材料的采購和運輸成本。”
    “這樣一來,便可以提高利潤。”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適當降低船的售價,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
    “難怪你這次要把船廠的工匠也帶過來呢。”
    顏思齊恍然一笑,卻又馬上皺起了眉頭,
    “誒,不對呀……難道你早就知道這一帶有豐富的木材了?”
    “我不知道。”
    李國助搖了搖頭,
    “但我知道這一帶是長白山的東麓,又是未經開發的蠻荒之地,肯定不會缺少樹木。”
    顏思齊釋然地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那除了造船,我們還能在這裏造什麽?”
    楊天生忽然開口問道。
    “那就要靠大家集思廣益了。”
    李國助莞爾一笑,
    “你們聽說過壕鏡的卜加勞鑄炮廠嗎?”
    “知道。”
    “我知道。”
    “這誰不知道啊。”
    ……
    船上的人紛紛吆喝起來。
    “你的意思,我們還可以在這裏鑄炮?”
    一聽到鑄炮,林福頓時來了興趣,看著李國助兩眼放光。
    “沒錯。”
    李國助含笑頷首,
    “海上貿易的風險除了風暴和暗礁,就是海盜了。”
    “所以有足夠武裝的商船一定會受到海商的歡迎。”
    “以後我們在這裏的造船廠可以把武裝商船作為拳頭產品打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福皺眉道:“可是鑄炮需要銅或鐵,這一帶卻未必會有這兩種礦藏啊。”
    李國助歪頭一笑:
    “朝鮮有鐵,日本有銅,離這裏又都不遠,我們直接采購不就行了嘛。”
    “妙啊!”
    楊天生突然茅塞頓開,
    “有造船和鑄炮這兩項暴利產業,便值得我們在這裏落腳了!”
    李國助含笑頷首:
    “除了造船和鑄炮,我們應該還能在這裏發展一些別的手工業。”
    “比如製鹽、紡織、毛皮加工等。”
    “這些可都是利潤豐厚的產業呢。”
    “誒!說到紡織,我倒是想起一個產業。”
    顏思齊突然如夢初醒地大聲說道,
    “從豆滿江一路航行到這裏,我發現沿岸漫山遍野都是槲樹。”
    “可見這一帶也許能放養山蠶,生產山綢!”
    李國助愣了片刻,突然露出驚喜之色:
    “顏叔!這你是怎麽知道的?”
    原來所謂山蠶和山綢就是柞蠶和柞綢的古稱。
    柞蠶養殖和柞綢產業在現代的東北地區非常興盛,也為國家創造了不小的產值。
    東北地區的柞蠶養殖是在清朝後期,隨著闖關東的移民潮一起由山東半島傳入的。
    但當時外東北已被沙俄侵占,從而阻礙了柞蠶養殖技術向這一地區的傳播。
    以至李國助這個穿越者,都忽視了在這裏發展柞蠶養殖的可能。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