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走我麵朝的方向
字數:4916 加入書籤
次日一早,李國助剛走上甲板,就看到鴻鵠號和鵬發號停泊在仁王號後方。
他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是落了下去,暗道顏思齊做事果然靠譜。
“小少爺醒了,我們該上岸了!”
楊天生嘹亮的聲音,突然從右邊傳來。
李國助循聲一看,隻見楊天生正靠在右舷上,衝他招手。
“小鬼快下來,就等你了!”
顏思齊的聲音突然從船的右下方傳來。
李國助連忙跑到右舷邊,往下一看,
隻見顏思齊、陳衷紀、李俊臣、洪升、張弘、陳勳、林翌七人都已在舢板上了。
“顏叔!你們怎麽能這樣?”
李國助嗔怪道,
“我要是醒來晚了,你們是不是就先走了?”
“哪有的事,我們就是在舢板上等你,好節省些時間。”
顏思齊笑著辯解道,
“這不是怕你醒來以後找不見我們,才讓楊天生在上麵等你嘛。”
“快下來吧!”
“沒錯,我就是專門在船上等你的。”
見李國助看過來,楊天生伸手一指掛在船邊的繩梯,
“你先下去。”
李國助沿繩梯往下爬到離舢板還有大約2米時,就被顏思齊一把給抱了下去。
他到底還是個8歲的小孩,顏思齊這樣人高馬大的壯漢,抱他簡直就跟拎小雞仔一樣。
等楊天生上了舢板坐定,顏思齊用船槳往仁王號上一頂,舢板就朝岸邊漂去。
一直把舢板劃到金角灣的盡頭,他們才停船靠岸。
等九人都登岸以後,顏思齊下意識地低頭朝李國助問道:
“咱們怎麽走?”
一個海盜老大,遇事不決便下意識地詢問一個8歲小孩的意見,也真是咄咄怪事。
但這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李國助表現出的智慧和知識,讓人根本不敢因為他的年齡而輕視他。
很多事情,他往往都能給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
偏偏就算被人看成神童,他還一直在努力使自己表現的像個一般聰明的小孩。
李國助手裏平端著一個中式的航海羅盤。
不像擁有十一層的風水羅盤那般複雜。
這個羅盤隻有兩層,第一層是容納磁針的天池,第二層是代表方位的二十四山。
二十四山由除“戊”、“己”之外的八個天幹、十二地支,及四維組成。
八個天幹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四維是乾、坤、艮、巽。
二十四山將方位分為二十四個,每個方位占15度,共360度。
其分布如下:
東方:甲、卯、乙。
東南方:辰、巽、巳。
南方:丙、午、丁。
西南方:未、坤、申。
西方:庚、酉、辛。
西北方:戌、乾、亥。
北方:壬、子、癸。
東北方:醜、艮、寅。
李國助先是盡量使指針與子午線重合。
接著默算了片刻,開始緩緩地向右轉身,停下以後又微調了一下羅盤的水平,才說道:
“走我麵朝的方向。”
他剛才的動作,楊天生在一旁都看到了,這時不禁困惑地道:
“咱們反正都是要找半島的東海岸,大致往東邊走就行了。”
“你何必費這麽多功夫,非要找準了辰位才走呢?”
李國助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麽跟他解釋,低頭陷入了沉默。
“就按小少爺給的方向走吧。”
李俊臣突然說道,
“我記得咱們從率賓江口所在的大海灣出來的時候,”
“是沿著半島西海岸往西南方向航行的。”
“也就是說,這座半島很可能是朝西南方向傾斜的。”
“所以朝東南方向走,離半島東岸會近一些。”
李國助頓時就對他刮目相看了。
還以為這家夥隻是個風流才子,頂多文采好一些,撐死算是文武雙全。
卻沒料到他的數學似乎也不差,居然能跟自己想到一處。
最重要的是,他的觀察和推理能力也很不錯。
自己知道阿穆爾半島向西南傾斜,是因為前世看過精確測繪的地圖。
從地圖上看,半島與子午線的夾角大約是30度。
所以自己才要找正東方偏南30度的辰位走。
根據勾股定理,這樣可以確保走的路線差不多是最短的。
自己之所以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跟楊天生解釋,
是因為總不能跟人家說,自己是前世看過精確測繪的地圖吧。
而這家夥卻是靠觀察和推理得知的。
也算是幫自己找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在《台灣外記》中,李俊臣這個名字隻出現過一次。
但“俊臣”是他的字,他的名很普通,隻有一個“明”字。
而“李明”在《台灣外記》裏一共出現了六次。
但幾乎每次都隻是被提及,基本上沒有什麽戲份。
可惜這個姓名實在太普通,也不知道有沒有重名的。
不過,他卻是全書中少有的八個被作者特意給出評價的海盜之一。
可見必有過人之處。
“行,那就走吧。”
顏思齊說罷,就當先走進了前方的深林之中。
李國助跟著他走出十多步,就開始爬坡了。
很顯然這是一座被樹林覆蓋的丘陵。
這一點不用走進來,沒上岸前,在金角灣裏就能直觀地看到。
整個阿穆爾半島上遍布低山和丘陵,
其中地勢較低的地方,就是半島南端的金角灣沿岸地區,
也是四百年後,海參崴的市區和港區的所在地。
而這一地區最高的地方,是位於金角灣西岸的鷹巢山,居然隻有區區不到200米高。
可就是這樣,位於山頂的鷹巢山看景台,卻是四百年後海參崴的著名景點之一。
站在這個看景台上,就能俯瞰到海參崴的全貌。
由此可見,金角灣東岸的地形雖然並不平坦,卻不會有山,
有丘陵也是矮丘,高度普遍在百米上下,攀爬起來也不會太吃力。
從較為平緩的坡度來看,他們現在就是在一座幾十米高的丘陵上。
不過李國助的關注點並不在這,而是在周圍那些高大粗壯的樹木之上。
它們主要就是柞樹和鬆樹兩種。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