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這切好的土豆塊往哪放啊
字數:4808 加入書籤
“小少爺把土豆說的這麽好,我都想嚐嚐了。”
張弘突然咂吧著嘴說道。
“是啊,是啊!”
林福連忙附議,
“小少爺說土豆可以烤著吃,不如把麻袋裏的烤幾個給兄弟們嚐嚐。”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烤番薯好吃,還是烤土豆好吃。”
“這可不行啊!”
李國助急忙搖頭,指著手裏的那枚土豆說道,
“這袋土豆都已經發芽了。”
他突然提高音量道,
“你們要切記!發芽的土豆是有毒的,千萬不能吃!”
見眾人都有些失望,他安慰道,
“就算沒發芽,咱們300人每人一個,這袋土豆也就剩不下幾個了,那還怎麽種?”
“土豆長的比較快,少則60天,多則100天即可收獲。”
“大家耐心等等,到時候都可以吃個盡興。”
“好,那我就等等。”張弘咧嘴一笑。
“那甜菜呢?”顏思齊突然問道,“甜菜有什麽突出的價值嗎?”
李國助一怔,像是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麽回答,沉默片刻後才道:
“甜菜也是產量大,又不怎麽挑地,而且甜菜根還比較耐儲存。”
“在泰西,人們通常是用甜菜根喂牲口,留下甜菜葉當蔬菜供人食用。”
在現代,甜菜是妥妥的高產作物,畝產量一般在3~5噸左右。
各方麵條件好的情況下,甜菜的畝產量甚至可以突破6噸。
在古代,甜菜的畝產量肯定比現代少得多,但畝產千斤左右應該問題不大。
“就這嗎?”顏思齊皺著眉頭道,“泰西人為什麽不吃甜菜根,是不好吃嗎?”
李國助搖頭道:
“甜菜根好吃呢,泰西人也會吃,隻是他們更願意用它喂牲口換肉吃。”
“咱們既然占了這關外苦寒之地,就不能隻顧著種地,畜牧業也得好好發展一下。”
“比如養馬業,發展好了,賣給大明,還怕賺不了大錢嗎?”
“甜菜從各方麵來說,都是不錯的飼料。”
“哦。”顏思齊釋然地點了點頭,可惜臉上看起來並不十分滿意。
他哪裏知道,李國助種甜菜的真正目的,是想提前點出甜菜製糖科技。
在17~19世紀,製糖業是妥妥的暴利產業,
可惜受限於甘蔗的生長習性,而隻能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發展。
南海邊地屬於高緯度的溫帶季風氣候,是肯定種不了甘蔗的,
但卻很適合喜歡陰涼氣候,抗寒能力強,抗熱能力差的甜菜。
既然知道甜菜將來會成為糖料作物,李國助又怎麽可能放棄這麽大的一塊蛋糕呢?
所以他無論如何,也一定要提前點出甜菜製糖科技。
而他現在之所以不說出這個真實目的,主要是怕被人笑話,也不想多費口舌去辯解。
事實勝於雄辯,等他用甜菜製出了白砂糖,就不怕被人質疑和嘲笑了。
到時他不但會得到巨大的榮譽,還將為南海邊地帶來不可估量的財富。
見沒人再說什麽,李國助朗聲道:
“你們誰願意幫我種地啊?過來十個人!”
此話一出,包括陳勳和林福在內的,開墾了這5畝田地的100人紛紛上前毛遂自薦。
最後李國助不得不點名要了楊天生、陳衷紀、陳勳、張弘、林福,又隨機選了5個人。
“這土豆也沒個藤,可怎麽種啊。”張弘撓著頭問道。
李國助一聽他這話,就知道他想當然地以為土豆和番薯的種植方法是一樣的,
“土豆的種植方法跟番薯可不一樣。”
李國助頓了頓,
“也罷,我就先教你們怎麽種土豆吧。”
“誰有匕首?借我用一下。”
此話一出,十個人居然全都取出匕首,遞送過來。
李國助一怔,不禁啞然失笑:“居然都有啊!挺好,倒也省的麻煩了。”
他略一思忖,卻沒有去接任何一個人遞來的匕首,反而把手裏那枚土豆給了林福。
“福哥,按我說的,把這枚土豆切塊。”
林福聞言,立刻就切,卻突然在刀刃即將挨上土豆的時候停下了。
他問李國助道:“怎麽切?”
李國助翻了個白眼:
“你還知道問我啊!”
“讓你按我說的切,我還沒說呢,你咋就切上了?”
“好在你還知道懸崖勒馬。”
林福笑了笑,沒有抬杠,也沒有辯解:“你說吧,怎麽切?”
李國助道:“把這枚土豆切成4塊,每塊上都必須有一兩個芽眼。”
林福翻來覆去地端詳了那枚土豆片刻,用刀尖指著其表麵上的一處凹陷道:
“這就是芽眼嗎?”
“沒錯。”李國助點頭道。
其實這枚土豆表麵已經長出了嫩芽,並不難判斷芽眼。
得到李國助肯定的答複,林福三下五除二就把這枚土豆切成了4塊。
而且還跟李國助要求的一般,每塊上都有一兩個芽眼。
他也不用案板,端的是一雙巧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看清楚了嗎?”
李國助環顧在場的其他人,見他們都點頭默認,便繼續道,
“你們切的時候,跟這枚土豆差不多大的,就切成4塊。”
說到這裏,他又在裝土豆的麻袋裏翻找了片刻,取出一枚小土豆來,約有鴨蛋大小。
他舉著它晃了晃,說道:“像這種小的就切成2塊,切記!每塊上一定要有芽眼。”
說罷,他又把這枚小土豆遞向林福。
林福卻傻眼了,手裏拿著剛才切好的四個薯塊愣愣地道:
“這切好的土豆塊往哪放啊?”
李國助如夢初醒地抬手一拍額頭,訕訕地道:“大意了,咋就忘了準備盛器……”
“咱們船上有裝貨用的籮筐,我去取來。”楊天生說道。
李國助眼中一亮:
“那有沒有那種圓圓的,扁扁的盛器?跟籮筐一樣,也是用竹條編的。”
說的時候,他兩手還比劃著,像是抱了個又大又圓的托盤似的。
“小少爺說的是簸箕吧?”一直沒說話的陳衷紀忽然撇著嘴笑道。
“簸箕?”
聽到這個稱呼,李國助傻眼了。
在他的印象中,簸箕是跟掃把配套的衛生器具,
怎麽也跟藤條竹篾編的,用於晾曬農產品的盛器聯係不上啊。
不過那東西,他也隻是前世在電視上看到過,卻一直都不知道叫什麽。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