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紙質定裝火藥包

字數:4220   加入書籤

A+A-


    林福見人還是多,便對這六個人道:
    “你們六個人剪刀石頭布,最後留下兩個就行了。”
    這六人立即圍成一圈,剪刀石頭布去了。
    林福也不再理他們,繼續對人群比著剪刀手喊道:
    “來兩個裝藥手,兩個裝藥手!”
    頓時又有八個人從人群裏一擁而出。
    要塞炮的裝藥量通常都能接近彈重的一半,
    所以給36磅炮當裝藥手也不是個輕鬆的活計。
    林福本來想直接把裏麵看起來比較瘦弱的幾個刷掉。
    但轉念一想,反正也隻是試射,左右隻打一炮,他又把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說道:
    “你們八個人剪刀石頭布,最後留下兩個就行了。”
    於是這八人也圍成一圈,剪刀石頭布去了。
    接著林福又先後召喚了瞄準手、清膛手及輔助人員。
    結果每次出來應召的,都比實際需要的人多。
    林福就讓他們都通過剪刀石頭布決勝負,最後每組都隻留兩個。
    他最終沒有召喚人出來競爭點火手,因為他自己要做那個唯一的點火手。
    確定好炮組人員以後,一群人就開始七手八腳的為試射忙碌起來。
    第一步是把大炮向後拉,使炮管脫離胸牆上的狹槽,
    從而給清膛手、裝藥手和裝彈手騰出足夠的操作空間。
    胸牆是棱堡上為炮手提供掩護的防禦工事,通常是用磚石砌築而成。
    其高度和厚度一般都接近2米。
    這樣的高度和厚度設計都是為了給炮手提供可靠的保護。
    接近2米的高度可以使炮手在胸牆後站立操作火炮時得到較為全麵的保護,
    極大減少敵方的箭矢、槍彈等攻擊命中炮手的幾率。
    接近2米的厚度可以有效抵禦敵方炮彈和槍彈的攻擊,為胸牆後的炮手提供可靠的防護。
    在一些重要的軍事要塞中,為了增強防禦能力,胸牆的厚度可能會達到2米以上。
    這使其能夠承受多次敵方火炮的轟擊而不輕易被摧毀。
    在一些臨時搭建的或簡易的棱堡中,胸牆的厚度可能會相對較薄,大約在0.5米至1米之間。
    這種情況下的棱堡主要是為了滿足短期的防禦需求,或者是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建造的。
    它們的防護能力雖然相對較弱,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為炮手提供掩護。
    永明要塞目前就屬於這種,胸牆的厚度隻有半米,並且是木製的。
    這是為了能在短期內建成要塞,而采取的權宜之計。
    不過對於附近沒有大炮隻有弓箭的女真部落來說,這個厚度的木製胸牆是綽綽有餘的。
    就算是麵對火炮的攻擊,這種胸牆也未必就毫無抵抗之力。
    作為1級戰艦的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的船殼也不過就是這個厚度,還不是照樣能抗炮,甚至還能把炮彈彈開。
    在李國助看來,這種胸牆起碼比大明那些城池的城垛更能抗炮。
    那種城垛根本就不是為防炮設計的,無論是高度還是厚度,都不具備防炮的結構強度。
    曆史上,清軍入關以後,已經有了一支強大的炮兵部隊。
    在平定關內各大城池的時候,清軍的炮兵部隊就是通過攻擊城垛有效殺傷城上守軍的。
    所以李國助可不會心存僥幸,把希望寄托在後金一時還建立不起自己的炮兵部隊之上。
    按照他的規劃,35年內,永明要塞就會被改建成磚石結構。
    到時胸牆也會被改成磚石結構,厚度也會達到2米。
    那時明金戰爭也不過剛剛開打兩三年,後金還根本沒有炮兵部隊。
    就算入關後的清軍炮兵部隊穿越過來,麵對這樣的棱堡要塞也隻能望洋興歎。
    狹槽是胸牆上的射擊孔,外寬內窄,為火炮同時提供了保護和調整射角的能力。
    不過這種狹槽通常是開在那種12米厚,由磚石砌成的胸牆上的。
    對於永明要塞這種半米厚的木製胸牆來說,隻需要如同戰艦炮門那樣的射擊孔就夠了。
    要塞裏的每門炮並不是簡單地放置棱堡的地板之上。
    相反,它們都有一個獨立的平台,通常是梯形的木底板,窄的一邊抵在胸牆上。
    這種平台能便利火炮的側向移動,改善並加速瞄準。
    為了允許炮管下降到足以向下射擊蜂擁而來的攻擊者,平台帶有一點點後高前低的坡度。
    這使每門火炮都能借助自重來幫助吸收發射時產生的後坐力。
    由於平台的坡度非常平緩,使得向後推拉火炮並不會特別費力。
    有經驗的炮手還會借助發射時的後坐力輕鬆地向後推拉火炮,從而給清膛手、裝藥手和裝彈手騰出操作空間。
    布置在靜態棱堡上的火炮無須大範圍移動,所以長架尾大車輪的輪式炮架並非是必要的。
    那種帶有4個小輪子的艦載炮架就能勝任。
    不過為了加快安裝火炮的速度,隻有24磅及以上的火炮才會在用輪式炮架運上城以後,更換艦載炮架。
    李國助看得出來,這批人都是熟練的炮手,每一步動作都做的有板有眼。
    然而整個裝填過程卻是非常的繁瑣。
    首先是清理炮膛。
    這一步決不能省,畢竟這門炮並不是全新的,裏麵肯定有火藥殘渣,
    如不及時清理,可能導致炮彈卡膛或影響射擊精度,甚至引發炸膛事故。
    然後是裝藥。
    根據李國助前世的研究,明朝人使用定裝火藥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成化二十年。
    方法是根據炮彈的重量,把相應重量的火藥預裝進竹筒之內,每炮事先多準備一些。
    隻是裝填之時,還得把炮藥從竹筒裏倒進炮膛。
    這個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炮藥還是有可能灑出來,或者被風吹走,從而影響火炮發射的穩定性。
    然而令李國助吃驚的是,這些炮手竟然已經在用紙質定裝火藥包了。
    隻見他們把幾個大小相同的火藥包直接塞進炮口,用木棍送進。
    而根據他前世的知識,這種方法是瑞典人在三十年戰爭中率先使用的。
    於是他當時就想拉個人來問問,隻是見他們都在忙碌,隻好暫且忍住。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