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經略複國要編

字數:4819   加入書籤

A+A-


    轟的一聲巨響。
    對岸一棵高大的紅鬆樹忽然應聲而倒。
    “呀吼!”
    林福見狀興奮地大吼了一聲,然後拍了拍瞄準手的肩膀道,
    “你他娘的瞄的可真準啊,那棵樹雖然挺大,但要在這個距離射中它可不容易呢!”
    瞄準手咧嘴憨笑,撓著頭說:“我也沒瞄準它呀,你又沒說要打那棵樹……”
    “那就是你運氣好了。”
    三浦按針也笑著上前拍了拍那個瞄準手的肩膀,
    “繼續努力,對一個炮手來說,好運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說完,他抬頭朗聲對眾人說道:
    “好了,試射到此為止,大家都抓緊時間,”
    “我們爭取今天裝完北邊兩座棱堡上的要塞炮。”
    永明要塞是由六座菱形棱堡,及連接它們的城牆和中堤組成。
    整個永明要塞可以稱為一座棱堡,
    組成它的六座菱形棱堡中的任何一個也可以稱為一座棱堡。
    這個要注意區分。
    眾人聞言,一哄而散,紛紛回到自己負責的炮位繼續安裝。
    其實裏麵有四門24磅以下的輕型炮直接用輪式炮架即可,並不需要更換艦載炮架。
    隻要把它們吊到發射平台上,再做一點簡單的調試就可以了。
    眼見林福就要跟著三浦按針去另一邊安裝36磅炮的炮位。
    李國助急忙跑過去扯住了他的衣角,大聲喊道:
    “誒,林大哥,我問你個事!”
    林福詫異地笑道:“有事你就問唄,喊什麽喊?”
    李國助急忙倒豆子一般地提問了,卻還是在喊著說:
    “我剛才見你們裝藥的時候,是直接把幾個同樣大小的紙質火藥包塞進炮筒裏的。”
    “這個法子是從哪流傳出來的?”
    “會不會在大明的哪本兵書上有記載?”
    “還有那些火藥包是用什麽紙包的?”
    問到這裏,他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喊道:
    “你大聲說,或者附耳跟我說,我耳朵被炮聲震聾了。”
    林福皺眉,撓著頭回想了片刻,略顯尷尬地笑著俯身,對李國助附耳道:
    “哎呀,這個從哪流傳出來的,我還真說不上。”
    “反正你爹麾下的商船上的炮手都在用這個方法。”
    “至於記載這方法的兵書嘛,我這大老粗可說不上,”
    “你去問問李俊臣,他是讀書人,有可能會知道。”
    “包火藥的紙是綿紙。”
    “綿紙……”
    李國助略一尋思,又喊道,
    “就是那種用樹皮的韌皮纖維製成的,色白柔韌,纖維細長如綿的紙嗎?”
    “嗯嗯。”
    林福點頭稱是。
    “那這個紙的殘留物多嗎?”
    李國助又急忙喊道,好像是怕林福不明白他的意思,又喊著補充道,
    “就是說,用這種火藥包打過炮以後,炮膛裏殘渣多不多,”
    “跟用散裝火藥打過炮以後的炮膛相比如何?”
    定裝火藥包的包裝材料不是隨便什麽都能勝任的,
    需要考慮到包裝材料的韌性,火藥的防潮,包裝材料燃燒後的殘留物,
    包裝材料是否易產生靜電,材料是否易於加工成包裹物等因素。
    在化學纖維出現之前,絲綢一直都是比較理想的火藥包裝材料。
    絲綢纖維細膩,編織後質地薄且細密無隙,可有效阻擋空氣和水分,防止火藥受潮,
    確保火藥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性能穩定,使其始終保持強大威力。
    火藥燃燒時,絲綢能隨之燒盡,幾乎不留下殘留物。
    這對於火器或爆炸裝置的精度至關重要,
    避免了因包裝材料燃燒殘留堵塞炮膛、槍管等而影響發射,降低了安全事故風險。
    多層纏繞的絲綢具有良好的韌性和抗撕扯性,
    能在搬運、運輸過程中,承受各種擠壓、顛簸和碰撞,
    保護火藥不泄漏,確保其安全到達目的地。
    絲綢是天然纖維,不易產生靜電。
    在彈藥庫、火藥加工廠等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場所,
    可有效降低靜電引發災難的風險,讓火藥的生產和儲存更安心。
    絲綢可塑性高,可根據不同需求裁剪、縫製,加工成各種形狀和尺寸的包裹,
    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火器或爆炸裝置,
    且其重量輕,不會給士兵增加過多負擔,便於攜帶和使用。
    李國助問這個問題,就是想看綿紙的上述性能與絲綢相比如何。
    如果不行,他就要提出改進意見。
    反正永明城邦以後也要大力發展柞綢產業,多的是廉價的絲綢可用。
    “呃……”
    林福撓了撓頭,一臉愁容地對李國助附耳說道,
    “這我還真沒注意過,應該差不多吧……”
    “你還有什麽要問的嗎?不用喊,我能聽見。”
    李國助一看這樣,知道再問他也問不出什麽了,便用正常的語音說道:
    “沒有了,你忙去吧。”
    “誒!”林福高興的應了一聲,如蒙大赦地跑了。
    李國助環顧四周,很快發現李俊臣也在這座棱堡上安裝火炮,便想過去提問,
    突然轉念一想,又改了主意,在原地一邊等待,一邊看著李俊臣。
    直到幾分鍾後,耳朵裏嗡鳴聲漸漸消失,李俊臣也恰好看著不忙了,
    他才走過去,扯了扯李俊臣的衣角,說道:
    “李大哥,我有個事問一下你。”
    李俊臣笑道:“什麽事?”
    李國助神情懇切地問道:
    “剛才試炮的時候,我見炮手在裝藥的時候,”
    “直接把幾個同樣大小的紙質火藥包塞進炮筒裏。”
    “你知道這種方法的出處嗎?”
    “最好是書麵的出處。”
    李俊臣沉吟片刻,突然眼中一亮,高興地說道:
    “有!叫《經略複國要編》,是萬曆朝鮮戰爭期間的經略大臣宋應昌編撰的文書匯編。”
    “我記得書中提到這種方法的原文是,”
    “某炮裝藥若幹,或用紙俵小口袋,或用竹木為筒,每炮三五十個,盛藥裝放,以免臨時裝藥多寡不勻。”
    “還有一本萬曆三十四年刊印的兵書,叫做《兵錄》,作者叫何汝斌。”
    “我記得書中提到這種方法的原文是,”
    “其發熕大銃,亦較藥數稱足,用綿紙包裹,量銃口大小,分作幾包,用木棍送進。”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