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但這門炮卻是為野戰而設計的

字數:4550   加入書籤

A+A-


    趙貞雅卻出乎意料地平靜,淡淡地說道:
    “我父親出海貿易,不幸遭遇了海難,剩下我們母女二人失去了依靠……”
    說到這裏她就停下不說了,也不知是說到了痛處,還是認為李國助能猜到下麵的故事。
    李國助皺著眉,思索了片刻,又小心翼翼地道:
    “一次船難應該還不至於讓你們傾家蕩產吧?”
    趙貞雅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我們被父親的本家兄弟設計奪了家產。”
    “母親受不了打擊,病死了。”
    “我被叔叔賣給了人牙子。”
    聽到這裏,李國助也就大致明白了。
    至於裏麵的細節,為了照顧趙貞雅的心情,他不打算再追問了,而是問道:
    “然後你就被我們給買了?”
    趙貞雅點了點頭,輕輕地嗯了一聲,說道:
    “也是我因禍得福,不然人牙子就把我賣到青樓去了。”
    看來是我想岔了呀,知書達禮的姑娘,能被買來的,也不一定就是青樓名妓。
    雖然知書達禮,畢竟還沒有名氣,買她的錢應該不會太多。
    也幸好是陳大哥趕得巧,不然等她被賣到青樓成了名妓,身價可就要水漲船高了。
    他父親既然是海商,沒準她也會經商呢……
    想到這裏,李國助問道:“既然令尊是海商,那你是不是也有些生意經呢?”
    趙貞雅點頭道:“略知一二,至少能記賬。”
    李國助沉默片刻,又問道:“你的大明官話說的很好,從哪學的?”
    趙貞雅回道:“還是我父親教的,他經常去琉球做生意。”
    話說到這裏,已經夠明白了。
    琉球是明朝的番薯國,也是華商雲集的地方,官方也非常推崇漢文化。
    去琉球做生意,學會漢語是必須的。
    李國助點點頭:“嗯,你很不錯,不但聰明機靈、知書達禮,還懂得做生意,讓你做丫鬟,實在是屈才了。”
    趙貞雅猛地抬頭,眼中眸光煥然:“小少爺,你……”
    李國助抬手,示意她別說,然後問道:
    “前天的晚宴上跟你一起伺候我們那桌的兩個小姐姐,你知道她倆的身世嗎?”
    “我看她倆也都是知書達禮的人,不像是輕易會淪落到這般地步的。”
    趙貞雅點了點頭,說道:
    “少爺明鑒,她倆也是家道中落,才會淪落至此的。”
    “至於中間的過程嘛,都是個人隱痛,我也不是很清楚。”
    李國助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然後說道:
    “你應該知道她倆的姓名吧?就比方說……那個……呆頭呆腦的……”
    趙貞雅突然噗嗤一笑,說道:
    “虞明珠嗎?她可不是呆頭呆腦,反而是個很有學問的人呢!”
    “她那是被小少爺說的話和吟的詩給震到了。”
    對此李國助早有所料,並不感到意外,而是注意到了她的姓氏。
    “她的姓是哪個字?”
    “虞姬的虞。”趙貞雅連忙答道。
    “嗯,這個姓在朝鮮可不多見呀……”
    “她父親是明朝軍官,援朝抗倭戰爭中負了傷,就留在了朝鮮,還在當地娶了妻。”
    如此一來,虞明珠會說大明官話,便是理所當然了。
    然而李國助卻皺起了眉頭,還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朝鮮是怎麽回事?怎麽會讓恩人的後代淪落至此?”
    趙貞雅輕輕搖了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她沒說過,我也不敢問。”
    李國助無奈,隻好又問道:“還有一個呢,幫你分菜的那個。”
    “她叫金順姬,是犯官之後。”趙貞雅答道。
    “犯官之後?”李國助又困惑了,“犯官的女眷一般不都是入教坊司嗎?怎會淪落到人牙子手裏的?”
    趙貞雅又搖頭道:“這我還是不知道,屬於她的隱痛。”
    李國助點頭表示理解,接著問道:“那她的大明官話說的如何?”
    “也很不錯,應是家學淵源。”趙貞雅對答如流。
    李國助沉默片刻,發現沒什麽可再問的了,於是說道:
    “四天後,我們有一個重要的會議,所有人都要參加,包括你那些姐妹。”
    “你幫我通知到她們。”
    “奴婢明白!”趙貞雅連忙福身道。
    “還有。”李國助又說道,“你現在馬上去碼頭,幫我請翁先生過來。”
    等了將近半個小時,趙貞雅終於領著翁翊皇來了。
    李國助連忙上前迎接,請翁翊皇在辦公室裏的沙發上坐下,又吩咐趙貞雅看茶。
    “小少爺,你叫我來,是不是炮的圖紙畫好了?”
    “沒錯!”李國助滿臉喜色地道,“翁叔稍等,我去拿圖紙!”
    說完,他三步並作兩步地跑回辦公桌前,拿了圖紙過來,平放到茶幾上。
    翁翊皇俯身一看,不由讚歎道:
    “哎呀!這圖紙畫的,真是既簡潔明了,又美觀大方啊!”
    李國助靦腆地輕聲一笑:“翁叔謬讚了,您看這炮的尺寸可以嗎?”
    翁翊皇沒有回答,趴在茶幾上看了一會圖紙,才起身說道:
    “從尺寸上看這門炮顯然屬於輕型炮,恰好符合我的要求。”
    “但我還有幾個問題想請小少爺賜教。”
    “翁叔客氣了,何敢言賜教,您問就是了。”李國助忙說。
    翁翊皇含笑點頭,說道:
    “這個炮從形狀上看,顯然屬於夷炮,但我不明白它為什麽這麽短。”
    “在我的印象中,夷炮的長度通常都是口徑的二十多倍,”
    “但這門炮的長度為何隻有口徑的十五六倍?”
    翁翊皇顯然是沒有專門學過西洋炮學的,但他卻能憑一己之力發現紅夷炮的結構特點。
    這讓李國助感到頗為驚喜,於是欣然答道:
    “炮的長度相對口徑的倍數,在西洋炮學裏叫做長徑比,”
    “是對火炮威力具有重要影響的一個參數。”
    “炮管越長,炮彈在炮膛中受火藥燃氣推動加速的時間就越長,炮的有效射程就越長。”
    “二十多的長徑比一般都是艦載炮、城防炮、要塞炮的長徑比,”
    “因為它們不需要機動,可以重點追求足夠遠的有效射程和威力。”
    “但這門炮卻是為野戰而設計的,必須兼顧射程和機動性。”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