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比起成品絲綢,市場更青睞生絲
字數:4166 加入書籤
三是紡織業自身的特點優勢,新興產業束縛小,投資門檻相對低,勞動力資源豐富。
對當時的英國來說,棉紡織業是一個新興工業部門,
受行會和政府法規的束縛比較小,相對較易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
這使紡織業能夠更自由地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技術,
快速實現從手工生產向機器生產的轉變。
與一些重工業相比,紡織業所需的初始投資較少,
創辦紡織工場和購買紡織機器的成本相對不高,
所需不過一個小工場和若幹台花費不多的機器,
容易吸引資本投入,有利於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擴張。
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當時英國圈地運動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成為自由勞動力,為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持。
而且紡織工作相對簡單,對工人的技能要求相對不高,容易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包括婦女和兒童。
四是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深遠,不僅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也能促進社會結構變革。
紡織業的發展帶動了一係列相關產業的興起,如棉花種植、印染、機械製造等。
為了滿足紡織業對棉花的需求,英國在海外殖民地大力發展棉花種植園經濟。
印染業隨著紡織業的發展而不斷進步,提高了紡織品的質量和美觀度。
紡織機器的製造和維修促進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為推進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紡織業的工業化加速了社會結構的變革,
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推動了城市化進程。
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的形成,使社會階層發生了重大變化,為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南海邊地公司當然不可能複製所有這些條件,但基本條件還是能夠滿足的。
技術革新方麵,因為嚴重缺乏勞動力,南海邊地公司渴望機器化大生產,
同時也為推進機器化大生產做好了準備,
如確立專利製度、建立永明學會、引進荷蘭風車技術、發明蒸汽機等。
別的不說,隻要成功複原了水轉大紡車並使其能夠紡棉紗,可比珍妮紡紗機牛逼多了。
水轉大紡車是有32個紗錠的水力紡紗機,
這讓發明之初隻有8個紗錠,由人力驅動的珍妮紡紗機怎麽比?
如此高效的水力紡紗機出現了,為了消耗掉過剩的紗線,肯定也會促使水力織布機出現。
而且為了用上比水力靈活的蒸汽動力,紡織業肯定也會推動廉司南蒸汽機的改進,
則瓦特蒸汽機便有可能提前150年出現。
畢竟現如今關鍵技術也就隻差一個雙向汽缸了,
而這對華人來說也不是發明的問題,隻需要發掘出雙作用活塞式風箱即可。
至於誰的名字能代替“瓦特”,李國助就隻能拭目以待了。
反正他自己雖然有那個能力,卻沒那個打算。
一旦瓦特蒸汽機出現,就肯定會被化工、冶金、采掘、交通等多個行業應用,
解決工業發展中的動力問題,推動這些產業的發明和創造。
市場需求方麵,南海邊地公司在內需方麵短期內肯定比不上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
但在國際市場方麵,卻擁有巨大的潛力,基本不需要像英國那樣靠殖民戰爭去開拓。
麵對明朝固執的海禁政策,
一旦南海邊地公司可以通過機器生產絲綢、棉布等大宗紡織品,
將不費吹灰之力地得到朝鮮、日本、東南亞,及歐洲市場的青睞。
不用自己開著炮艦去滿世界地開拓殖民地,人家都會上趕著來提供市場。
不過公平交易的前提,是軍事實力的相當。
要想歐洲人乖乖來給南海邊地公司提供市場,那就必須跟上人家的軍事發展。
這使紡織業也將對南海邊地公司的軍事發展產生促進作用。
為了滿足用機器高效生產紗線的需求,南海邊地公司肯定也要想盡辦法提高生絲的產量。
這又會變相促進南海邊地公司柞蠶養殖業的發展。
根據李國助兩世為人的研究和經驗,
在明末,比起成品絲綢,朝鮮、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市場都更加青睞生絲。
這個主要有成本、加工生產和市場需求三方麵的原因。
成本方麵,
生絲相對成品絲綢來說,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在長途運輸過程中占據的空間有限,能夠在有限的載貨量內裝載更多數量的生絲,大大降低單位運輸成本。
當時通過海上運輸,一艘船裝載生絲能比裝載成品絲綢多好幾倍的貨物量,
運往日本、東南亞以及歐洲路途遙遠,運輸成本的節省十分關鍵。
生絲的包裝要求較低,不需要像成品絲綢那樣進行複雜的防褶皺、防損壞等精細包裝。
這也能減少包裝成本以及包裝所占據的空間,進一步優化運輸成本。
此外,當時很多國家和地區對於進口的原材料往往設置的關稅稅率相對較低,
而對成品絲綢這類製成品會征收較高的關稅,旨在保護本國的紡織加工等相關產業。
所以進口生絲能以較低的成本進入各國市場,
歐洲一些國家為了扶持本土絲綢加工業,對成品絲綢征收高額關稅,促使商人選擇進口生絲。
加工生產方麵,各大市場需分開分析。
朝鮮有自己的紡織傳統工藝,
進口生絲後可依據本國的傳統紡織技法、圖案設計以及色彩搭配等進行加工,
將中國生絲與朝鮮的民族特色相融合,打造出獨具朝鮮風格的絲綢製品,
更貼合朝鮮國內民眾對於服飾、裝飾用品等方麵的審美和使用需求,
比如用於製作朝鮮傳統服飾的絲綢麵料,用進口生絲加工能更好地融入本國特色元素。
朝鮮國內的絲綢加工產業需要穩定的原料供應,進口生絲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促進本地絲綢加工業的持續發展,為當地培養紡織工匠、完善產業配套等提供基礎,
並且能夠根據國內市場的變化靈活調整生產的絲綢製品類型和數量。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