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李德他們的近況如何
字數:4501 加入書籤
“什麽消息,快說快說!”李國助催促道。
“三月十九,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告天誓師,宣讀討明檄文,正式起兵反明。”
說到這裏,顏思齊冷笑一聲,
“那廝居然在檄文裏說,與咱大明結有七大恨!”
“真不愧是野豬皮,臉皮那是比野豬皮隻厚不薄啊。”
“咱大明這兩百多年不知有多少人被建奴擄掠為奴,多少人被他們害的家破人亡,”
“若要羅織仇恨,咱大明與建奴何止有七大恨,七十大恨都嫌不夠呢!”
“一報還一報,成化犁廷還不是他們自找的,憑什麽恨咱大明?”
你都被礦稅監逼得殺了人,逃亡到海外多年了,都是天朝棄民了,還這麽心係大明?
怪不得臨死前能說出“本期創建功業,揚中國聲名”的話來。
就衝這一點,我也一定要保住你的性命,幫你實現這一腔抱負和淩雲壯誌!
嗯……今年的三月十九,就是西曆的4月13日,跟曆史記載的時間完全一致。
看來到現在為止,我做的這些事對曆史的影響還是幾近於無呀……
想到這裏,李國助淡淡地道:
“看結果吧,打得過人家,多少仇恨都能報,打不過人家,便隻能由著人家報仇了。”
“就算無冤無仇,打不過人家,還不是由著人家隨便欺負咱大明的百姓?”
“努爾哈赤現在還知道找由頭,就說明他現在對於能不能戰勝大明,心裏還沒底。”
顏思齊深以為然地嗯了一聲,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突然問道:
“誒,賢侄,那你覺得的,這一仗咱大明能贏嗎?”
“這我哪能說的清呀,我又不是神仙。”
李國助明明知道結果,就是不能明說,隻好如此搪塞道,
“咱們這些凡人,隻能祈求神仙保佑咱大明能贏了。”
“可是……”
顏思齊遲疑了一下,終究還是說道,
“若是大明贏了,咱們這邊快速增長人口的希望,豈不是就要破滅了。”
“無所謂,人口少,增長慢,無非就是遲些年再建立城邦罷了。”
李國助淡然地說道,
“至於對咱們開發南海邊地的進度雖然也有影響,但還不算嚴重。”
“最重要的是,對咱們賺錢的影響最輕。”
“其實要想去占領和開發西邊沿海一帶,咱們隻要有五千人也勉強夠用。”
說到這裏,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麽,連忙問道,
“誒對了,你是怎麽得知這個消息的?”
“消息是李德夫婦從朝鮮鹹鏡道傳過來的。”
顏思齊答道,頓了頓又補充道,
“我們是三天前收到的消息。”
“嗬嗬,倒是把這茬給忘了。”
李國助略顯驚喜地道,
“當初隻想著往朝鮮派人可以為接引遼東難民做準備,”
“還能設法為我們的紡織廠、槍炮廠、蒸汽機廠提供原材料。”
“倒是沒想起來,還有打探遼東局勢的作用。”
“是啊,考慮到自身安危,朝鮮對明金戰局肯定是十分關注的。”
“李德他們在朝鮮肯定是不愁得不到遼東局勢的情報。”
顏思齊深以為然地說到這裏,卻突然話鋒一轉,
“不過他們能不能發揮接引遼東難民的作用,還得看明金之戰的勝負。”
“若是大明勝了,李德和黃昭在這方麵可就要白忙活了。”
他們不會白忙活的,大明必敗無疑。
不過能不能接引到足夠的遼民,可不僅僅是大明敗了就行,還得看他們的本事。
畢竟遼民開始往朝鮮逃亡的時間,是1621年,離毛文龍開鎮東江還有一年。
1621年,他們應該能比較容易地接引到當年絕大部分逃亡朝鮮的遼民。
但等到毛文龍開鎮東江以後,可就不一定了。
能不能從毛文龍手裏搶來足夠的人,就得看他們的本事了……
想到這裏,李國助問道:“李德他們的近況如何?”
“他們都還不錯,多少都有進展了。”
顏思齊頗為欣喜地說道,
“李德和趙貞雅在豆滿江沿岸的會寧、慶源、鍾城等幾個邊境互市附近都建了農莊,”
“手底下已經雇傭了上千人幫他們經營各地的農莊,有長工、短工、賬房等。”
“他們正在從中物色有才之士,及一些年輕女子,準備送到我們這裏來。”
“在各地農莊附近的山裏,他們也已經建了一些密營,用於藏匿財物。”
“雖然還沒有取得礦山開采權,但他們已經為我們打通了一條廉價礦石進口渠道。”
“他們在豆滿江沿岸各邊境互市中低價收購鐵礦和煤炭,”
“就地裝船運到豆滿江口,再海運到永明城來,”
“比我們前兩年去羅津港收購可便宜太多了。”
“這條運送礦石的航道,將來也會是運送遼東難民的主要路線之一。”
“他們還正在鹹鏡道物色一些合適的地方,準備開辟山蠶場。”
“黃昭和金順姬在鴨綠江沿岸的山區也建了不少農莊和密營,”
“在平安道的義州、龍川、鐵山、平壤、南浦等地都建了棉花種植園。”
“他們也正在從名下的農莊、棉花種植園的雇工裏物色人才和年輕女子,”
“隨時準備推薦到永明城來做事,同時也計劃要在平安道開辟山蠶場。”
“他們還跟李德夫婦合作在平安道與鹹鏡道交界的山區建了一些密營。”
“通過那些密營,他們把鴨綠江和豆滿江連為一體,”
“以後便可通過鴨綠江和豆滿江把平安道的礦石、糧食、棉花等物資,”
“及從義州方向逃入朝鮮的遼東難民船運到永明城來。”
“而在鴨綠江上遊和豆滿江上遊沒有水路相連的地區,”
“那些密營就構成了一條隱秘的陸上轉運通道,”
“可以讓他們繞開朝鮮官府的征稅關卡,把人和物資秘密運入鹹鏡道,”
“然後再從豆滿江上遊裝船運到江口,繼而海運到永明城來。”
“楊經夫婦、李英夫婦在京畿道、南海道,也各自建了一些農莊和棉花種植園。”
“他們同樣也在從手下的雇工裏為咱們公司物色人才。”
“至於運輸,可以先運到平安道,再走鴨綠豆滿江一線,也可以直接海運過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