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世紀工業化生產兩堿的可行性分析

字數:4371   加入書籤

A+A-


    碳酸鈉俗稱純堿。
    古代包括17世紀在內,都是沒法人工合成純堿的。
    那時使用的純堿,主要來源於天然堿湖、草木灰、海藻灰等天然資源。
    這些物質中的碳酸鈉含量較低,需要進行提取和純化等處理,以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
    純堿主要被用於玻璃、肥皂、紡織業等領域。
    如今南海邊地公司已經有了玻璃業和紡織業,雖然都還處於起步階段,
    但為了公司的發展,這兩個行業的生產規模肯定會不斷增長。
    肥皂,李國助肯定也是要造的。
    除了純堿,肥皂最重要的原料還有油脂,可以是植物油,也可以是動物油。
    植物油需要有大麵積的油料作物種植,南海邊地公司的領土現在還十分有限,
    即使將來隨著人口的增長擴大了領土,也會優先開辟蠶場,及種植糧食作物,
    而不太可能大規模種植油料作物。
    不過南海邊地公司在朝鮮有不斷增長的棉花種植園,
    在為紡織業提供棉花的同時,也能提供棉籽用於榨油,用棉籽油做肥皂。
    但隻用棉籽油做的肥皂存在保質期短,泡沫性能一般的缺點。
    實際製作肥皂時,通常不會單獨使用棉籽油,而是將其與別的油脂混合使用。
    通過合理調配不同油脂的比例,可以充分發揮各種油脂的優勢,彌補棉籽油的不足。
    既然別的植物油沒法在公司領地內大量生產,便可以考慮動物油。
    南海邊地的氣候和地貌是比較適合發展畜牧業的。
    比如庫雅喇部聚居的摩闊崴一帶就有廣闊的平原,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為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再比如庫頁島北部就多是平原地形,有一定麵積的草原,也具備發展畜牧業的條件。
    即使是西邊沿海一帶的丘陵和山區,也可以畜牧山羊。
    畜牧業不但能為肥皂業提供油脂,還能為紡織業提供羊毛,
    為農業提供耕牛,為食品業提供肉蛋奶,為軍隊提供戰馬。
    可惜的是,限於人口規模,南海邊地公司近幾年內恐怕還不能發展自己的畜牧業。
    在此之前,如果想要讓肥皂生產形成規模,也可以考慮進口油脂。
    為了節省運輸成本,進口的對象當然最好是近處的東海女真、朝鮮,
    稍遠一點的日本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考慮。
    不過東海女真主要是以漁獵為生,並沒有成規模的畜牧業。
    但可以通過貿易,引導他們去飼養牛羊,供應給南海邊地公司。
    不過進口油脂肯定會增加生產肥皂的成本。
    這時設法增加純堿的來源,便成為一個控製成本的有效手段。
    而要增加純堿的來源,最有效的辦法,唯有人工合成一途。
    可惜純堿的人工合成直到18世紀末才取得成功,同時也開啟了純堿的工業化生產。
    1791年,法國化學家尼古拉?勒布朗發明了勒布朗製堿法。
    該方法以食鹽、硫酸等常見原料為基礎,通過兩步化學反應來製取純堿,
    先是食鹽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再將硫酸鈉與石灰石、煤炭等混合煆燒得到純堿。
    很顯然由於原材料齊全,工藝簡單,這種方法在17世紀使用也是毫無障礙的。
    至於後來出現的那些製堿法,就不是17世紀能用的了。
    在親自實驗了三酸的早期工業化製取方法後,李國助又親自實驗了勒布朗製堿法,
    同樣也獲得了成功。
    氫氧化鈉俗稱燒堿。
    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一些天然存在的堿類物質來滿足生活及簡單生產需求。
    雖然當時還未明確製得氫氧化鈉這種純淨的化合物,但已經有了相關的實踐探索。
    例如,人們通過將熟石灰與純堿的溶液混合,利用複分解反應來製取燒堿,
    不過這種方式得到的燒堿純度有限,含有較多雜質。
    當時主要將其用於製作肥皂等生活用品。
    與用純堿製造肥皂相比,用火堿製造肥皂具有成形快、硬度高、清潔能力強的優點,
    但若控製不好用量,也會出現容易對皮膚產生較強刺激性的缺陷。
    畢竟火堿是一種強堿,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火堿的人工合成與工業化生產還要等到19世紀。
    最初,勒布朗製堿法在純堿生產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通過將純堿進一步轉化等方式可以製取火堿。
    比如采用苛化法,將純堿與石灰乳混合後加熱、攪拌,
    促使反應充分進行,進一步提高了燒堿的產量和質量,
    從而滿足了紡織、造紙等工業對於火堿日益增長的需求。
    既然在17世紀用勒布朗製堿法生產純堿沒有障礙,而石灰乳在17世紀也不難得到,
    那麽用苛化法在17世紀對火堿進行一定規模的工業化生產自然也不存在任何問題。
    李國助經過對苛化法的親自實驗後,也取得了成功。
    至此他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了三酸兩堿都可以在17世紀進行一定程度的工業化生產。
    盡管這些工業化生產三酸兩堿的方法在原來的曆史上基本都是18世紀才出現的。
    且不說這對於李國助最關心的軍事工業的重大意義。
    單是純堿和火堿能夠實現工業化生產,
    就足以把肥皂變成平民百姓也能消費的起的日常衛生用品。
    若是隻能用天然堿性物質生產的話,基本上隻有富裕階層才能用的起肥皂。
    這對想靠生產肥皂在中國發財的穿越者可不是個好消息,
    因為它很可能競爭不過同時代的中國清潔用品。
    在明代,中國的清潔用品主要是皂莢和豬胰子。
    皂莢曆史悠久,成本低廉,在中國民間使用廣泛,是普通百姓日常清潔的重要用品。
    如果肥皂的成本降不下來,則皂莢將始終牢牢占據中國廣大的平民市場。
    豬胰子生產成本比較高,麵向的是富裕階層的市場,
    倒是有可能被隻能用天然堿性物質生產的肥皂所代替,
    隻是利潤不見得就能比豬胰子高出多少,頂多在初期缺少競爭的時候,可以多賺一些。
    一旦其他商家掌握了肥皂的生產技術,你的優勢也就沒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