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軍餉銀幣

字數:4577   加入書籤

A+A-


    “步兵每月三枚永明銀元,騎兵每月四枚,炮兵每月五枚。”
    “每個士兵在銀行都有個人賬戶,餉銀由其本人從銀行支取,”
    “絕不可能出現大明那種吃空餉、喝兵血的情況。”
    顏思齊中氣十足地答道,臉上的表情就像是在說“這個軍餉是很豐厚的”。
    顯然他並不認為民眾參軍熱情低是因為軍餉不夠。
    不怪他如此自信,這個軍餉的確是超過了大明的水平,還沒有吃空餉的問題。
    萬曆到崇禎初期。
    邊軍的月餉約為1~1.5兩白銀,精銳家丁可達3~5兩。
    京營士兵的月餉約為1~1.2兩白銀,但常被克扣,實際到手不足。
    衛所軍原定餉銀極低,隻有約3~5錢,但明末衛所製名存實亡,士兵多淪為農奴或逃亡,軍餉常拖欠。
    募兵,如戚家軍餉銀為1.5~2兩,另加戰時賞銀。
    又如關寧鐵騎餉銀為3~4兩,但需自備馬匹武器。
    鄭成功水師的餉銀為2~3兩,依賴海外貿易支撐。
    由此可見,南海邊地公司的軍餉完全是達到了精銳家丁的水準,而且沒有被吃空餉的風險。
    按理說民眾參軍熱情應該很高才對。
    “哦!我們的銀元都已經發行流通了嗎?”
    李國助頓時來了精神,目光炯炯地道。
    “目前隻有軍餉銀幣,專用於發放軍餉。”
    顏思齊歪頭一笑,好像在示意李國助淡定,不要太激動。
    “那也行,隻要製作精良成色足,肯定也能在民間流通起來的。”
    李國助興衝衝地道,
    “快給我看看樣幣。”
    他也不問問顏思齊手頭有沒有樣幣,就想當然以為後者肯定有。
    “你稍等。”
    顏思齊起身走到辦公前,拉開抽屜取出了一個長方形錦盒,
    然後回來把錦盒放到茶幾上揭開了蓋子。
    隻見裏麵有大小不一的五種銀幣,上麵的圖案都十分精美。
    李國助連忙起身,把錦盒捧在手裏仔細觀瞧。
    隻見五種銀幣上麵都有很明顯的軍餉字樣,卻沒有標明麵額,
    圖案中最顯眼的,是柞蠶、柞蠶蛹和柞蠶的蛾子,
    此外還有壽星像、如意、聚寶盆、雙筆、花押等傳統吉祥寓意的圖案,
    都很立體生動,充分表明它們是被打製出來的。
    這些圖案被非常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看起來十分精美和諧,充分體現了設計者的藝術功底。
    “誒,這些銀幣上怎麽都沒有麵額呢?”
    李國助愛不釋手地欣賞了一陣,突然抬頭問道。
    “這個你可以通過上麵山蠶圖案的數量,或山蠶蛾子翅膀上的點數判斷。”
    顏思齊伸手指著錦盒中的銀幣,逐一介紹起來,
    “這五種銀幣的含銀量都是麵額的九成。”
    “這枚最大的銀幣,上麵正中有一隻山蠶圖案的,麵額一兩,含銀九錢。”
    “這枚次大的銀幣,上麵有兩隻翅膀上有四個點的山蠶蛾圖案,麵額八錢,含銀七錢二分。”
    “這是成色最接近西班牙銀元的一種錢幣。”
    “這枚第三大的銀幣,上麵有一隻翅膀上有四個點的山蠶蛾圖案,和一隻山蠶圖案,麵額五錢,含銀四錢五分。”
    “這枚第四大的銀幣,上麵有三隻山蠶圖案,麵額三錢,含銀二錢七分。”
    “最小的這枚,上麵有一隻山蠶蛹圖案的,麵額一錢,含銀九分。”
    “可以啊!是誰想到把山蠶、山蠶蛹、山蠶蛾子的圖案印在銀幣上的啊?”
    李國助驚喜地問道,顯然很讚賞能想出這主意的人。
    “這是鑄幣委員會集體討論出來的方案,不過最早是由李俊臣提出來的。”
    顏思齊笑嗬嗬地答道。
    “我就知道是他!”
    李國助臉上洋溢著猜對了的喜悅,
    “如此說來俊臣哥現在是鑄幣委員會的人嘍?”
    “嗯,他現在是鑄幣委員會的主任,同時還兼任國會大議長的職務。”
    說起李俊臣,顏思齊臉上出現了老父親一般自豪的笑容。
    “原來如此,這倒是比永明學會的主席更適合他呢!”
    李國助由衷地為李俊臣感到高興。
    顏思齊含笑頷首,但什麽都沒說。
    李國助沉吟片刻,突然像是想起了什麽,抬頭問道:
    “對了,這個軍餉銀幣的主意是誰想出來的?”
    不怪他會有此一問,因為曆史上軍餉銀幣是出現於清末和民國時期的一種特殊銀幣,
    是指專門用於發放軍隊餉銀的貨幣,通常由政府或軍閥鑄造,以確保軍費開支的穩定和便捷。
    尤其在戰亂或財政緊張時,軍餉銀幣成為維持軍隊運作的重要金融工具。
    左宗棠平定新疆後,為穩定駐軍財政,清政府在新疆鑄造“餉銀”係列銀幣,中國最早的官方軍餉銀幣。
    民國軍閥也發行過一些軍餉銀幣,如張作霖“大元帥紀念幣”、雲南“唐繼堯紀念幣”、甘肅“袁像軍餉版”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平天國曾鑄造“聖寶”銀錢,部分用於軍隊開支,但因戰亂存世極少。
    不過這應該是中國傳統的鑄造銀錠,並非銀幣,隻是功能與軍餉銀幣相同罷了。
    明末出現軍餉銀幣,倒是不得不讓李國助感到好奇,
    畢竟這個主意可不是他這個穿越者出的。
    “這是楊人英的主意,他現在是內閣的財政大臣。”
    說起自己這個兄弟,顏思齊臉上也不由現出自豪的微笑。
    “哦!那他有沒有說過理由,或者說他是怎麽想到這個主意的?”
    李國助心裏很是震撼,甚至都懷疑楊天生該不會也是個穿越者了。
    顏思齊想了想,說道:
    “他認為軍隊建設是我們目前的頭等大事,所以必須樹立起民眾對軍餉的信任。”
    “咱們去年接應過來的遼民之中,有不少人是遼鎮的潰兵。”
    “由於明廷常年存在吃空餉、欠餉等問題,他們對參加我們的軍隊都心存疑慮。”
    “為了贏得他們的信任,鼓勵他們踴躍參軍,楊天生才想到了發行軍餉銀幣。”
    “銀幣因為標準化鑄造,成色公開、無需驗秤,不但交易方便,也能防範克扣,”
    “再加上銀行發餉的保障,相信那些遼鎮潰兵很快就能放下疑慮,重新回歸行伍。”
    “軍隊數量上去了,也能反過來推動銀元在南海邊地流通起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