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分封但不在中國

字數:8068   加入書籤

A+A-


    “扶蘇,”嬴政目光如炬,威嚴聲音在大殿回蕩,“此事便交由你全權負責,務必妥善籌備,不得有誤。”
    言罷,嬴政拂袖而去,留下滿朝文武麵麵相覷。
    早朝散去,蘇齊長舒一口氣,心想總算逃過一劫。
    他可不想跟嬴政一樣,整日沉迷工作,無法自拔。
    現在時辰尚早,正好溜回張蒼家,舒舒服服地補個回籠覺。
    蘇齊可不想成為嬴政那樣的工作狂,他隻想當一條快樂的鹹魚。
    正當蘇齊準備悄悄溜走,以免被那些義憤填膺博士們圍攻。
    畢竟,李斯這老狐狸他們惹不起,但捏他這個軟柿子還是綽綽有餘。
    雖然,明明是李斯那家夥先提議焚書,這黑鍋卻要他來背,真是豈有此理!
    “先生請留步,”扶蘇溫潤聲音自身後傳來,“隨我回東宮一趟,我們還需細細商討文華府事宜。”
    眾人正對扶蘇今日的表現有些奇怪
    平日裏,公子扶蘇可不是這般唯唯諾諾的。
    若換作往常,他定會引經據典,以儒家仁愛之道勸諫父皇。
    即便是最嚴厲的斥責,扶蘇也敢於直言不諱,據理力爭。
    這讓剛溜出大殿蘇齊,瞬間又成了眾人矚目焦點。
    那些博士們眼神,簡直像要把他生吞活剝一般。
    在一眾博士殺人目光中,蘇齊無奈地歎了口氣,隻得硬著頭皮跟在扶蘇身後,朝東宮走去。
    而淳於越心中那叫一個酸楚啊,往日裏,扶蘇可是迫不及待地找他探討學問,如今這位置,竟被蘇齊這小子給占了。
    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蘇齊心中叫苦不迭,卻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扶蘇回過頭,看著一臉苦瓜相蘇齊,心中也有些疑惑。
    “先生,可是有何不妥?”
    “不妥?何止不妥,簡直是大大的不妥!”蘇齊在心中哀嚎,臉上卻擠出一絲笑容,“公子,這文華府事關重大,我怕是力有不逮啊。”
    “先生過謙了,”扶蘇微微一笑,“先生才學過人,見識非凡,此等重任,非先生莫屬。”
    回到東宮,扶蘇屏退左右,隻留下蘇齊一人。
    殿內,檀香嫋嫋,氣氛卻不似方才朝堂上那般劍拔弩張。
    扶蘇眼眸中閃爍著感激,朝著蘇齊深深一揖:“今日多虧先生仗義執言,提出文華府一事,才避免了一場文化浩劫。”
    扶蘇聲音低沉,帶著一絲劫後餘生的慶幸:“若非先生,按照父皇性格,焚書一事,恐難避免。”
    扶蘇抬起頭,眼中滿是誠摯:“也是昨日先生對我勸諫,讓我‘孝’,今日組建這文化府一事才會落到我的頭上。”
    蘇齊聽聞,連忙擺手,臉上露出一絲尷尬:“公子過譽,蘇齊愧不敢當。”
    扶蘇看著蘇齊那副“我就是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模樣,不禁莞爾:“先生不必謙虛,您對諸子百家典籍熟悉,見解獨到,此事交給先生,也是實至名歸。”
    扶蘇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期待:“那既然你在朝會上建議此事,想必腹中應有了完整方案吧?”
    “沒有啊。”蘇齊幹脆利落地回答,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扶蘇:“……”
    蘇齊:“……”
    兩人大眼瞪小眼,空氣突然安靜。
    扶蘇嘴角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動著,眼神中充滿了難以置信。他怎麽也想不到,蘇齊竟然會給出這樣一個答案。
    扶蘇扶額,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不是,你在朝會上說得頭頭是道,讓左丞相李斯都啞口無言,什麽以史為鑒,什麽堵不如疏,統一文脈……”
    扶蘇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翻騰的內心:“你現在告訴我,你沒有方案?”
    “公子,這並非關鍵所在,”蘇齊擺了擺手。
    扶蘇一愣,劍眉微蹙,顯然沒料到蘇齊會這般回答,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接話。
    “您試想一下,倘若僅憑我等這些儒生博士的口舌之爭,便能讓陛下感到威脅,那還需要焚書這般大費周章嗎?”
    扶蘇的眉頭皺得更緊了,眼神中充滿了疑惑,似乎在努力消化蘇齊話中的深意。
    “陛下並非厭惡儒學,”蘇齊緩緩地開口,每一個字都像是敲打在扶蘇的心弦上,“否則,我等這些博士又怎會每日站在此處,參與朝政議事呢?”
    蘇齊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扶蘇的眼神逐漸變得清明起來,他微微頷首,若有所思。
    “這……”扶蘇欲言又止,似乎想到了什麽,卻又不敢確定。
    蘇齊見狀,微微一笑,他知道,扶蘇已經開始理解自己的意思了。
    “陛下所在意的,並非是儒學本身,而是那些借儒學之名,行一己之私的人。”蘇齊一字一頓地說道,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般砸在扶蘇的心頭。
    扶蘇的身體微微一顫,他終於明白了蘇齊的意思。
    “你是說……”扶蘇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恍然,似乎捕捉到了什麽關鍵的信息,卻又不敢確定。
    “重點不在於百家書籍,亦不在於儒學,而在於分封!”蘇齊的聲音陡然提高,如同驚雷般在扶蘇耳邊炸響,震得他心神一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大秦一統六國至今,已曆八載春秋,”蘇齊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仿佛穿越了時空的迷霧,看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無數老秦人已無仗可打,那些位高權重的勳貴們,也早已厭倦了嚴苛秦法的束縛。”
    “誰不想擁有自己的封地,成為一方土皇帝,逍遙自在?”蘇齊的聲音中充滿了誘惑,仿佛在描繪一幅美好的畫卷,讓人心馳神往。
    扶蘇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既有對蘇齊所言的認同,又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擔憂。
    “這,才是問題症結所在。”蘇齊一字一頓地說道,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般砸在扶蘇的心頭。
    “但經此一事,應無人再敢提及分封。”蘇齊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篤定,仿佛已經預見到了未來的走向。
    “焚書,不過是一個警示,一個信號。倘若再有人膽敢提及分封,那等待他們的,恐怕就不僅僅是焚書那般簡單了。”
    “那依先生之見,分封製當真如此不堪嗎?”
    “並非如此。”蘇齊搖了搖頭,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讓人捉摸不透他的真實想法。
    “郡縣製嘛,有它厲害的地方,分封製呢,也有它的好處。”
    “那些老古板啊,成天把周朝掛在嘴邊,說什麽周朝如何如何好,所以咱大秦也得學周朝搞分封。”
    蘇齊撇了撇嘴,臉上露出一絲不屑。
    “我昨天說他們老調重彈,他們還不服氣,說不過我就要動手!”
    蘇齊翻了個白眼,語氣中充滿了對那些老古板的鄙夷。
    “也不想想,周朝那會兒是個什麽情況,現在的大秦又是個什麽情況,能一樣嗎?”
    “周朝那會兒,咱們華夏民族的地盤,也就關中渭水流域那一畝三分地兒!”
    蘇齊用手比劃了一下,臉上露出一絲嘲諷的笑容。
    “分封的那些諸侯國,大部分都在鳥不拉屎的蠻荒之地!”
    “當時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您知道現在都是誰嗎?”
    蘇齊突然話鋒一轉,目光灼灼地看向扶蘇,眼神中充滿了考究的意味。
    扶蘇一愣,顯然沒想到蘇齊會突然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一時間竟不知如何回答。
    “東夷,變成了齊國!南蠻,是楚國!北狄,正是燕國!而西戎,說的就是咱們秦國!”
    “而現在的大秦疆域呢?”
    蘇齊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自豪和驕傲。
    “東至東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一線,南至南海!”
    蘇齊張開雙臂,仿佛要將整個大秦都擁入懷中。
    “周朝的分封,那是分封在蠻荒之地,為咱們華夏開疆拓土,那是實打實的功績!”
    蘇齊的聲音中充滿了敬佩之情。
    “但現在他們說的分封是什麽?是在咱大秦內部裂土封王!”
    蘇齊的語氣陡然一變,變得淩厲起來,仿佛一把出鞘的利劍,直指問題的核心。
    “封在原本的燕國、齊國,這些富得流油的地方,誰不眼饞?”
    蘇齊冷笑一聲,眼神中充滿了對那些勳貴們的鄙夷。
    “要是說封在長城之外,或是百越那些窮山惡水的地方,那我蘇齊第一個站出來,死諫也要說服陛下!”
    “可惜啊,一統八年了,這些老將臣子們,也早就沒了當年開疆拓土的雄心壯誌,一個個都變成了隻知道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土財主!”
    蘇齊歎了口氣,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和失望。
    “他們現在想要的,不過是在這片已經打下來的江山上,再分一杯羹罷了。”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啊,公子!”
    “想要分封,可以,但不能在咱們秦國的地盤上分!”
    他伸手指了指東方:“東出齊國,那裏有個半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以作為封地。”
    又指向了南方:“南過百越,有一片廣袤的土地,一年三熟,物產豐富,足以養活一方百姓。”
    蘇齊越說越激動,聲音也高亢起來:“更何況,往東還有個更大的島嶼,土地肥沃,資源豐富,若是能將其納入大秦版圖,豈不美哉?”
    他看著扶蘇,眼中滿是鼓動:“隻要他們有膽量去爭,有本事去打,我蘇齊絕無二話!”
    “怕隻怕,他們沒這個膽子,也沒這個本事!”蘇齊冷哼一聲,語氣中滿是不屑。
    扶蘇感覺自己腦子裏亂成了一鍋粥,各種念頭紛至遝來,像一團團亂麻纏繞在一起,讓他理不出一個清晰的頭緒。
    蘇齊說的那些話,每一個字他都聽得清清楚楚,可組合在一起,卻又讓他感到無比的陌生和茫然。
    什麽東部的島嶼?百越以南的土地?這些地方,他簡直聞所未聞。
    他突然發現,自己對分封製的理解,竟然是如此的膚淺和幼稚。
    他一直以為,分封製是一種仁德的製度,可以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但現在看來,這不過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分封製,不過是那些勳貴們用來滿足自己私欲的工具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那些權貴,也並非真的為了天下百姓著想,他們不過是想借分封製之名,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罷了。
    “先生大才,扶蘇受教了!”
    “其實,還有一個更深層原因,陛下他……有些不耐煩了。”
    蘇齊輕歎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
    “陛下最初胸懷寬廣,希望兼容並蓄,讓百家學說各展所長,這也是我們這些儒生博士能夠立足朝堂、議論國事的根本原因。”
    “但這些年,儒法之爭愈演愈烈,甚至有些人倚老賣老,借古諷今,對陛下多有微詞,這些,陛下都看在眼裏。”
    蘇齊微微搖頭,仿佛能看到嬴政那張日益冷峻的麵龐,那雙深邃眼眸中壓抑著的怒火。
    “陛下雄才大略,有自己的治國之道,他可以容忍不同意見,卻無法容忍無休止的爭吵和暗諷。”
    “陛下認為,他已經給了百家足夠的時間去融合,去蕪存菁,可結果呢?依舊是爭論不休,甚至有人開始質疑大秦的法製,質疑陛下的決策。”
    蘇齊苦笑一聲,搖了搖頭,仿佛在嘲笑那些迂腐的儒生。
    “八年了,帝國在法家思想的指導下,平穩運行了八年,這足以證明法家學說的正確性和實用性。”
    “陛下堅信,即使隻用法家,也足以治理好這個龐大的帝國,那些無休止的爭論,隻會動搖國本,阻礙大秦前進的步伐。”
    “但我今日提出的文華府構想,又讓陛下看到了一絲希望,一絲思想統一的希望,所以他才願意將此事交給公子您來負責。”
    扶蘇言辭懇切,一雙眸子閃爍著求知若渴的光芒:“若非先生提點,扶蘇斷然無法領會父皇深意,還望先生不吝賜教,這文華府究竟該如何組建?”
    蘇齊沉默不語,心中無奈歎息。
    扶蘇這孩子,未免太過實誠,自己先前已然坦言不知,怎的還這般執著?
    蘇齊方才與扶蘇剖析了一番嬴政的深層用意,直言分封製背後或許有老秦勳貴暗中推波助瀾,否則嬴政也不會先問掌管財政的治粟內史,再問軍方代表王翦大將軍,又問文官代表右相馮去疾,無非是想看看究竟是誰在暗中蹦躂。
    自己適才在朝堂之上提出建議已是極限,組建文華府這等大事,還是莫要蹚渾水為妙,畢竟自己既無那般大的臉麵去調和儒法之爭,更無融合二者的能力。
    蘇齊望著扶蘇那雙清澈見底的大眼睛,無奈之情更甚:“公子,我雖不知如何組建文華府,但我知道有一人或許可以。”
    扶蘇聞言,眼中頓時燃起希望的火焰,急切地追問:“哦?先生所指何人?還請先生明示!”
    喜歡扶蘇:老師你教的儒家不對勁啊!請大家收藏:()扶蘇:老師你教的儒家不對勁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