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龍門

字數:3675   加入書籤

A+A-


    尚且不論萬重山與係統講了什麽,李行空在踏入了時間加速區之後,便已經打定了主意,他要修行到能夠和萬重山對峙的程度。
    至少,能在她的威壓之下,尋得一條取得幾分自由的路。
    超脫?尚且有些遠,但不超脫,也有辦法。
    李行空記得係統之前是有說過的,對於這些超脫在外的強者而言,他們隻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看待世界,但如果親身進入世界內的話,他們的實力可能並沒有那麽絕對的無敵。
    在世界內,如果不想破壞這個世界,那還是需要遵守它的規則的。
    李行空是這樣想的,他已經得了天心法和龍門法,龍門法作為自己晉升元嬰的根本法,這一點兒是不會變的,但在晉升之後,自己完全可以取了天心法的法門來,尋得幾條規則來“合道”,從而在本宇宙獲得幾分與她抗衡的能力。
    雖然她如今的實力不可估量,但好像也隻有這個辦法可以選了。
    至於說坐哪兒和萬重山喝喝茶,李行空根本就沒考慮過。
    靠實力拿不下來的東西,靠談判怎麽能拿得到呢?
    隻能說在感情方麵,李行空接觸的太少。
    原本以為金丹圓滿的自己還有不少悠閑日子可以過活,但如今看來,自己想的顯然有點兒多了。
    他倒是想放鬆,但有人可不願意他放鬆。
    帶著雜念修行可是大忌,容易分心,還容易讓修行出岔子,李行空先將現有的問題梳理了一番,這才取了龍門法來,準備開始構建元嬰。
    之前李行空也有了解過,所謂的龍門,便是在自身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出一套基於自身認知而形成的宇宙模型,而後,在這模型的基礎之上,通過推演和研究,找到模型之外的那個點。
    從而讓這種關係映射到現實之中,讓修行者本人與宇宙外的某個點建立聯係。
    所謂元嬰,本身就是為了渡過破繭劫。
    身在宇宙內,如同剛剛成型的胎兒,渾渾噩噩,被本宇宙所孕養保護,而元嬰,便是這胎兒出生成嬰,第一次踏入宇宙海之日。
    初出原胎,便稱為嬰,故而得名。
    要用來構建一個宇宙的模型,從而從現有模型中找到宇宙外事物對它的影響,這龍門法對於知識量的儲備要求是相當高的。
    雖然不用達到所謂的全知全能,但在某個方麵的學術理論至少要能夠摸清楚當前宇宙的邊兒。
    條條大路通羅馬,對於一個宇宙來說也是如此,宇宙的形成,固然離不開那一場大爆炸,以及內部物質的運動,但同樣也離不開宇宙外環境的影響。
    這就跟雞蛋想要孵出來,隻靠蛋裏麵的物質是不夠的,還得母雞的孵化才行。
    內因和外因,缺一不可。
    而構建的龍門,便是將所有已知的內因整合起來,構建一個相應的模型,將自己的視角從宇宙內,轉到宇宙外,從而以這種角度來思考,來感受這所謂外因對宇宙的幹預。
    從而在這種感受的基礎之上,抓住那宇宙外力量的一角,讓自己得到超脫宇宙的機會。
    功法的原理就是這樣,但對於現在的李行空而言,其實還是有幾分難以抉擇的。
    很簡單,李行空雖然遊曆了這麽多的文明,也從係統的功法池,以及公理圓弧的知識庫中獲取了相當多的知識,但也正因為知識的龐雜,所以李行空可以選擇的突破方向也有很多。
    他有些糾結,不知道自己應該從哪個方向入手。
    而且李行空也不敢保證,自己獲得的這些理論知識便真的是這個世界的全部,他觀測到的外宇宙因素可能隻是某種潛藏在本宇宙暗地裏的影響。
    這龍門之法,隻能說賭的性質太高了。
    它不賭別的,就賭個人對當前知識體係的認知是否完整。
    知識體係本身是一個很理性的東西,學到就是學到,沒學到就是沒學到,但對於每個修士個人而言,還是那個經典的問題。
    一個人要怎麽去了解自己從來沒見過的東西呢?
    牛頓在推出三大物理定律的時候也一度認為,萬事萬物的運轉規律都會符合定律。
    但在量子力學和微觀宇宙之中,這種一度被認為是真理的理論也得到了推翻。
    放在金丹修士的身上也是如此。
    個人自以為龍門的模型已經足夠完善時,總會有意外的情況發生。
    這種預期之外的情況是無法估量的。
    所以很多修士遲遲無法踏出這一步也情有可原,他們對自己掌握的知識了解不夠。
    放在傳統的修行文明之中,金丹晉升元嬰這一條路之難,足以稱得上是億萬裏挑一了。
    底蘊不足的門派,就隻能在抵達金丹之後,放任門內的弟子出遊探索,通過簡陋的認知手段,或者各種社交方式,來獲取那每個人都藏著掖著的知識,以求自己能夠學個足夠,能夠破繭成嬰,
    而底蘊深厚的大門大派則不一樣,且不說有元嬰老怪的親自教導,有撈月法這般法門,就算是用龍門法,門派也有足夠的知識底蘊,幫一個修士構建出完整的龍門模型。
    核心的弟子往往已經被撈了上去,隻有不上不下的弟子才會在龍門法之中上下探索。
    當然,龍門法晉升之後的元嬰,其適應性和成長潛力都要比撈上來的那些要更強一些。
    但就算有了龍門模型,能從模型之中窺見外因的,又有幾人呢?
    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天資的。
    撈月法既然存在,那就有他存在的道理。
    李行空能選的方向很多,空間是他迄今為止,最為拿手的好戲,一來得益於他對空間方麵有係統的學習過,二來,在公理圓弧的知識庫裏,他又一次從另外的角度對空間有了更深一重的認識。
    最後,千山法對於平行空間的摸索,讓李行空在此基礎上,對於空間一道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種種因素下來,選擇空間方向進行突破,才是李行空最好的選擇。
    而且空間一道足夠博大精深,無論是用來攻防,還是用來逃命,都有著獨到的手段。
    再合適不過了。
    喜歡我在現世開辟修仙路請大家收藏:()我在現世開辟修仙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