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魚塘,可能幹涸

字數:3656   加入書籤

A+A-


    五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話題中全部的內容,都停留在今秋晚稻收成提高上麵。陳新泉聽後,心裏感動,同時也感謝他們的深明大義,沒有因為晚稻延遲成熟而責怪他爹爹。
    兩碗紅糖甜酒下肚,眾人頓時感覺身子暖和起來。
    陳友海放下手裏的瓷碗,看著陳新泉說道:“石頭呀,這天氣想來短時間內是沒有雨下了。密溪河裏的水,眼看著就那麽一點點的往外流,河邊的水車還能抽幾天的水呀?”
    陳新泉知道三叔的意思,他歎了一口氣說道:“十天半個月應該還是能抽上水的。池塘裏的水位若是實在保不住,我隻能把塘裏的魚兒全撈了,再將它們製成醃臘魚肉,又或者將魚兒烘成魚兒幹了。”
    “嘶……”
    聽陳新泉說,要把黃泥堂裏那個魚塘的魚兒全撈起來,將魚兒製成魚幹,陳友山不禁感到一陣肉疼。
    “石頭呀,這事就沒有其他法子可想?”陳友山眼神充滿期待得看著陳新泉。
    那個池塘可是養殖了一千多尾的魚兒,大的有巴掌大小。今秋這一季的晚稻,全村老少爺們在族長和裏正的教導下,全部按照陳友河在早稻田裏栽種禾苗的方法。將田裏的禾苗過道預留的寬寬的,然後,在禾苗栽下去一個半月的時候,從陳友水看護的魚塘裏,將所有魚兒都撈了上來,投放到水稻田裏。
    從水稻田最上遊的田裏進行投放,過兩日後,再將投放在上遊稻田裏的魚兒往下遊稻田裏驅趕。就這樣,魚兒在沙洲村那幾百畝水田裏巡遊了一番,花去了小半個月時間。這時村民在查看稻田禾苗時,欣喜的發現禾苗上的蟲害,被掃蕩了一多半,這可比他們用石灰殺蟲效果好多了,殺蟲的成本更是低了許多倍。更比用人海戰術,一個個的下到田裏去親自抓蟲的效果好多了。
    至此,村民們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連連叫好。
    見魚兒入田除蟲的效果極好。這時村民對陳友河也都服氣了,於是,一個個的都想著,能不能讓魚兒在到水稻田裏多遊上一遭。
    陳友河當然沒意見,魚兒的數量事先都做好了統計,返還放回魚塘時,若是發現總數量有變化,那便記錄下來。待到收割莊稼的時候,在用糧食抵扣魚苗費用。損失了多少魚苗,便分攤到每一畝田裏去。
    當初,陳新泉買了一千五百多尾魚兒,最後一次趕魚收回魚塘的時候,隻剩下不足一千二百尾魚兒。
    若是換了別人,肯定不願意這麽幹。
    謝秀兒看到這麽大的損耗量,心裏也有大的情緒,可是後來她意外的發現,進過稻田的魚兒,烹飪出來的魚肉特別鮮。販賣魚肉時,客人對這類魚肉評價非常好。
    這時,她才看懂自家小子,這麽做虧錢貼本幫助村民的老好人的用心。
    眼下被陳友山這麽一問,陳新泉腦子裏倒是想到一個法子,但是他卻不能這個時候說出來。
    於是,他隻好麵露無奈的搖了搖頭。
    旁邊正在收拾瓷碗的謝秀兒,見兒子這副神態,眉頭輕皺。
    現在最不想看到魚塘幹枯的人,絕對是她謝秀兒。
    且不論,購買這麽多魚兒花的多少銀子。單單就說,這被稻香養育過後的魚兒,被圩裏那些愛吃魚肉的客人饞嘴,她每日都能趁機多販賣幾斤其它品類的熟食,比如油炸五花肉,粉蒸五花肉等。她可不想在這個時候斷了這麽熱銷的產品。
    “石頭,你真沒法子嗎?”
    謝秀兒問道。
    陳新泉依舊搖頭。
    看陳新泉這副表情,陳友海也覺得肉疼。這要是今年保不住魚塘,保不住魚塘裏的魚兒,明年,他們如何還能再用趕魚兒的方法,給禾苗清除蟲害?
    他想了想,不太確定的說道:“實在不行,咱們再做一架水車,做一架小一些的水車,把密溪河的河水抽上魚塘裏去。”
    有人當即打斷他的話說道:“小水車有何用,若是小水車能引水到河堤上,當初陳友春何必讓他們家弟兄打製大水車立在河道上抽水。”
    “是呀,友海,小水車的輪子小了,水抽不了那麽高。還得是大水車才能把河水抽到高位上。”
    陳友海也覺得自己的主意不實用,可是他實在想不到有什麽法子,能保住魚塘的水位,便負氣的說道:“那你們說怎麽辦嘛?”
    “今年保不住那一千多尾魚兒,明年早稻,咱們到哪裏去弄這麽多魚兒來給禾苗除蟲害?”
    陳友海的話問得大家語塞,一時間,氣氛有些冷場。
    過了半晌,陳友山才說道:“先把地裏的稻子收了以後再看吧。就指望著老天爺開眼,別把密溪河給旱沒了。”
    “都是那縣尉和主薄使壞,若不是他們使絆子,咱們密溪河下遊的河壩便開始施工建壩了。”
    “是呀,有了密溪河水壩,河床裏的水便能留在咱們村這一段河裏。”
    聽幾人說起密溪河壩的事情,陳新泉立馬來了精神。他急忙說道:“對了,諸位叔伯。這幾日,你們多留意一下外鄉人。若是,發現有年輕力壯,且不偷奸耍滑的人,便讓他們留下聯係方式。我估摸著用不了多久,縣太爺便能同意了咱們三村共同修建密溪河河壩之事。到那時候,或能利用這些外鄉人,提高河壩修建的速度。”
    “你是說,讓外鄉人也參與河壩的修建?”
    一位叔叔問道。
    陳新泉點頭說道:“是的,桐江村那些修建河壩的人,想多撈工錢,幹活明顯出工不出力,效率奇低。”
    “前些日子,我外公他們那一組隊伍,分配的清理河道,他們的任務都完成三天了,另外四組的人員才拖拖拉拉的完工,事後還有村民指責我外公,幹活太快。耽誤了他們的收入。”
    “等到下一次複工複產,決不能讓這種磨洋工的村民再進入修壩現場。”
    陳新泉說的很有道理,不過陳友山卻擔心的說道:“這麽幹,桐江村的村民肯定不會答應的。”
    “是呀!石頭,若是這麽做,大王莊的人也不會同意我們請外鄉人來修建河壩的。”陳友海也擔心的說道。
    見兩位叔伯說出他們的擔心,陳新泉笑笑說道,“無妨。咱們村不是也有修建河壩出工出力的配額嗎。到時候,咱們就讓外鄉人參與到我們村的分工隊伍中。我們村負責的是物料供應,他們說不著咱們。”
    “這倒是可以。”
    物料供應的活,可比河壩修建辛苦多了,陳友山,陳友海都覺得可以分擔一些重活,給外鄉人幹,自己少一些銅板,同時給外鄉人一口飯吃。大家都有好處,又何樂而不為。
    喜歡清泉明月請大家收藏:()清泉明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