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分歧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鄭大夫,不瞞二位,我們去過很多醫館,看過很多大夫,西醫那邊也做過檢查,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是有一定的認識的,我們之所以來您這,是因為我們聽說鄭大夫您從來不會輕易放棄一個病人。”
“我們就是想知道,我們還有沒有希望擁有我們自己的的孩子?無論是什麽情況,我們都想知道實情!求您了!”
這對夫妻言辭如此懇切,就是想知道實情,她們的坦誠倒是讓鄭大夫有一點意外。
這時代的病人遇到極難醫治的病症通常走兩個兩個極端,一個是遇到大病就放棄治療回家等死。另一個就是跪求大夫無論如何都要想盡辦法救他一命。
很少有人理智的要求認識自身的病症,和大夫共同努力,麵對病魔。
“在告訴你們病情之前我要告訴你們的是,要治療你們的病症需要很多時間去調理身體,要花費很多金錢,還要有很多耐心……”
聞聽此言,他的夫妻兩個不憂反喜,“鄭大夫,我們……”
“聽我把話說完,你們的病情不容樂觀,即使付出許多的時間、金錢和耐心,我也隻能說,你的病症康複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你媳婦的病症治愈的可能性不足五成!”
說到這,鄭大夫停頓了一下,見他們臉色慘白,就想讓鄭朝慶去倒點熱水來,卻發現何雨柱帶著他已經端著水過來了。
在那兩夫妻麵前放下水杯,何雨柱把一把紫砂壺放在鄭大夫麵前,然後就垂手立在旁邊,像個吉祥物一樣。
鄭大夫沒有喝水,他看著夫妻倆,繼續說道
“也許你們夫妻二人應該回去好好想想,然後再做決定,也許收養一個小孩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鄭大夫,您還是先給我們開藥調理一下吧,然後我們有很多時間去考慮這件事不是嗎?”
男人的話語很是無奈,卻充滿了樂觀。
接下來鄭大夫親自記錄了病案,藥方也記錄在其中。
這病案就是中醫的病曆卡了,隻不過它是大夫留給自己的記錄,並不會給病人帶走。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中醫病曆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的淳於意的“診籍”,也稱為“病案”。
聽到病人姓名和病人之間關係之後,何雨柱頓時感覺頭大如鬥。
男的叫易中海,女的叫李翠蓮,兩人既是夫妻也是表兄妹,青梅竹馬兩小無……
後邊這一句病案上沒寫,是何雨柱猜的。)
看到這何雨柱直接就在心裏放棄他們倆的診療了。
本身有病,還是近親結婚,治個屁呀!
按照何雨柱的想法,要麽離婚各自尋求幸福去,要麽調理好身體過二人世界。
所以他之前給的藥方是對的,隻能收養一個孩子了。
話雖如此,該給治療意見還是要給的,醫者父母心嘛!
何況患者還是未來的“一大爺”和“一大媽”,說到這,何雨柱是不是應該給他們開點砒霜?!
在劇情中易中海可是把傻柱坑慘了!
……
在治療方案上何雨柱和鄭大夫產生了分歧。
鄭大夫主張循序漸進,讓病患身體一點點好起來,有了基礎在使用藥效更強的方子和加大劑量。
從治病本身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案絕對是最穩妥的,也是最正確的。
而何雨柱主張先用見效快的方子,以不會傷害患者根基為前提,在最短的時間內給患者以信心,然後再慢慢的重鑄根基鞏固治療。
兩個方案各有千秋,鄭大夫作為師父不肯讓步,何雨柱作為後來者知道自信心對於治療的作用,所以也是沒打算退讓。
最後還是請易中海夫婦自行選擇。
“海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我還是覺得按部就班比較好些!”
“蓮妹,這兩年來我們受了多少打擊,忍受了多少白眼,我們最重要的就是重拾自信心,讓別人知道我們倆身體都好著呢!”
“海哥,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我還是覺得應該聽鄭大夫的!”
“鄭大夫也說兩個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兩口也都是有主見之人,一時間竟然爭持不下,最後易中海選擇了何雨柱的方案,李翠蓮選擇了鄭大夫的辦法。
因為住的比較遠,兩人分別拿了半個月的藥回家去了。
何雨柱師徒二人算是平手。
下午又接診了幾位病人後,何雨柱就在師弟鄭朝慶的護送下往家裏走。
“二師兄,你可真厲害,上午拜師下午坐診,你是藥王爺轉世嗎?”
“朝慶哥,你精力這麽旺盛,真應該去練武,師父為什麽不同意呢?”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我爹和我叔兒都怕我闖禍,其實我是很穩健的。”
何雨柱沒有理他的自戀,冠冕堂皇地說道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是以武犯禁還是為國為民,不在於是否會武,而在於心之所向!朝慶哥你有一片赤子之心,二師兄我很看好你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朝慶也沒在意何雨柱這又是叫他朝慶哥又是自稱二師兄的分不清大小,他完全沉浸在那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之中。
仿佛這句話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它就是那個俠之大者,他就應該是那個為國為民的人。
鄭朝慶身體內部的某一段威武雄壯的基因被點燃了,頓時感覺自己渾身熱血沸騰!
何雨柱看他這個樣子,嘿嘿一笑,一個壞主意計上心頭。
“轉彎了,別撞牆上!”
哐當!
“哎呦,我怎麽……我怎麽撞牆上了?”
……
藥吃了七天,易中海覺得自己又行了,還是很行很行的那種!
他現在對根治自己的的毛病是深有信心。
此時他對那個小大夫佩服的是五體投地,之前他也吃過其他大夫開的藥,不能說不起作用,隻能說收效甚微!
就跟李翠蓮現在的狀況一樣,同樣吃了一個星期的藥,效果是有一點,但是也僅僅是一點而已。
單看現在的效果,那小大夫才應該是師父才對!
這就是患者對大夫的誤解,可單從治療身體上的病症本身來講,鄭大夫的治療方案才是正確的,抽絲剝繭,一點一點的瓦解病灶重鑄根基,然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何雨柱的方案是從心理到身體一起治療,先給患者建立信心,再完成鄭大夫要做的事兒。
患者有了自信心,對於本身抵抗疾病是非常有好處的。
後世有句話,叫做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高明的心理醫生。
雖然這句話有心理醫生自吹自擂的意思,但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心理治療的作用毋庸置疑!
喜歡我來四合院帶著黑診所請大家收藏:()我來四合院帶著黑診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