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天地囚籠局3
字數:4438 加入書籤
鄭芝龍才聽出來,劉宗周這麽‘高來高去、淩空縹緲’的談話,是在博弈‘正統’。
但劉宗周又在淡化矛盾,把自己摘的幹幹淨淨,回避具體辦法。
典型的東林。
黃宗羲嘛,東林七君子黃尊素長子,崇禎給追封蔭恩,雖然他的理論還沒有傳世,眾人也知曉這個年輕人學術了得。
崇禎一擺手,示意黃宗羲可以直接說。
黃宗羲開口就把眾人聽得頭發都炸起來了,“陛下,諸位大人,無論是威遠大將軍議政之法,還是南方鄉紳自治之法,都建立在虛君基礎之上,並非說臣民無需忠君,而是在確立君王正統的情況下,讓更多人參與議政,讓更多人參與治權施行。”
崇禎臉色陰冷的可怕,在京城陸天明不鳥皇帝,想不到南方這些狗東西也敢對皇帝大肆抨擊。
周延儒這時候接過話頭,“太衝,老夫知你熟知經義、地理、天文曆算、博古通今,此刻乃奏對,不可放肆。”
黃宗羲躬身道,“陛下恕罪,學生並非放肆,鄉紳治鄉若放在五年前,它就是劇毒,必定天下大亂、地方割據,歸根結底還是中心不穩。
威遠大將軍的地方議政有律法護佑執行,鄉紳治鄉若有君主聖旨,同樣能站住腳,因為治權在君。
但它絕不是純粹的劇毒,以江南人心惶惶的情況而言,鄉紳保證了地方的安穩,論跡不論心,至少當下適合,這不可否認。”
張維賢開口道,“江南為何人心惶惶?”
“回公爺,南北對峙,這是事實,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吳國公與威遠大將軍的摩擦導致舟山血腥,流賊又在浙西,江南當然人心惶惶。”
張維賢冷哼一聲,“老夫聽出來了,你們認了徐允爵的爵位,陛下未允許,江南竟然有公爵,舟山絕非戰事,而是內外勾連的屠殺,顛倒黑白可笑之極。”
黃宗羲絲毫不懼張維賢,搖搖頭道,“回公爺,學生是否承認吳國公毫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承認,江浙承認,吳國公是朱明的吳國公,不是徐家的吳國公,陛下依舊一言而決。至於舟山,恕學生妄言,外海乃陸徐之爭,海商才是無辜。”
崇禎火速接過話頭,“說說你的辦法,劉卿家推薦你,不是讓你賣關子。”
張維賢身後的鄭芝龍兩眼閃過一絲冷冽,他漸漸看明白張維賢在做什麽了。
明著反對,實則縱容,讓江南這些人自己挖坑、自己跳、自己埋,皇帝還傻乎乎的以為真是個辦法。
黃宗羲這時候朝眾人躬身一圈,“陛下,諸位大人,恕學生放肆,太祖抑製亞聖民本理念,朱明立國二百七十年,世間一切,不過是民本對壓製的反彈。
民為重君為輕的民本大行近兩千年,太祖的抑製乃退步,加強了君權,更加速了權爭,這是天下共識,想必諸位大人不會否認這個道理。
天下為主君為客,並非說君王不重要,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釋其害,此乃君主天責,抑私利、興公利乃君主天權。
皇帝乃一切根本,一切中心,無需討論,無需質疑,在此前提下,得明辨君臣之間的關係。皇帝無法獨治天下,設官以治之。
官者,分身之君也。臣與君,名異而實同,均為共同治理天下…”
“放肆!”錢謙益突然大吼一聲,“黃宗羲,你在胡說八道…”
“錢卿家!不要插嘴!”崇禎立刻擺手打斷錢謙益,“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這並非大不敬,黃卿家繼續。”
錢謙益不過是表明他的態度,並非真的反對。
黃宗羲躬身繼續道,“朝事艱難,無善政,實則自皇帝罷丞相始也。大學士據旨批答章奏,內閣沒有僚屬,其事權很輕,而天子又不能獨處政事,宮奴凶殘畢現,宦官專權為禍本朝多次。
威遠大將軍改內閣首輔為政務總理,實則複設宰執,參政若幹,共同議政,以實現中樞與天子議政,此方法或許威遠大將軍更具實效。
但威遠大將軍地方議政過虛,鄉紳有口無力,學生以為,書院才是唯一的、最佳的輿論議政場。各地學院眾多,並非為了養士,更非為了科舉,而是輿論監督,與鄉紳一致。
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院,而後設學院之意始備。使朝廷之上,漸摩濡染,輿論左右政局。奸邪懾心於正氣霜雪之下,君安而國可保也。”作者語,清末君主立憲最初的理論來源,就是黃宗羲這些話)
崇禎聽後摸摸額頭,左右掃了一眼,“周卿家、老國公以為如何?”
張維賢嗬嗬一笑,“聽起來不錯,一切都得講究具體方法,否則依舊是東施效顰、南橘北枳。”
黃宗羲拱手而答,“公爺所言在理,北方開雜科,學生也讚成,單一的經義科舉取士,大多為理學門徒,並非治國良才,且經義唯一,極易讓官宦子弟以不正當的方式勝過平民,擴大科舉,包括小吏,曆算、樂律、測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等的人,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治理施行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你自己的辦法!”崇禎不痛不癢提醒了一句。
“回陛下,學生研究過曆代大朝改革,所有的改革有一個共同現象:天下之田賦日增,而後之為民者日困於前。
史冊中稅費改革多次,但每次稅費改革後,百姓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情況。學生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
天下田賦特重,盡輸於官,然且不足。究其原因,所稅非所出,即田賦征銀,銀卻非農田生產之出,百姓因折銀而加重負擔,一條鞭法無法執行的根本所在。
征收田賦,必任土所宣,出百穀者賦百穀,出桑麻者賦布帛,以至雜物皆賦其所出,生產什麽繳納什麽,不強求一致。
但這又返回稅賦折損過重,朝廷收稅拖遝嚴重的舊境,威遠大將軍用商號代替了此項繁雜的行為,避免朝廷稅賦損失。
江浙鄉紳治鄉,天然避免了最嚴重的稅賦損耗問題,鄉紳收雜稅,而後根據朝廷所需送倉,鄉紳自食損耗,要糧送糧,要銀輸銀。
民富國強,學生認為還需崇本抑末。李卓吾曾言:穿衣吃飯即人倫。學生以為大善,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農為根,工固聖,商願途,皆本也。
農工商皆本,農稅、工稅、商稅皆稅賦,必須全部合理收取,但隻有鄉紳能貫徹施行,這就是鄉紳治鄉的優點。
陛下聖旨任鄉紳為官,大義為上,足稅於倉,穩世於民,督吏於朝,同樣可達到威遠大將軍改革的效果,且更加穩妥。”
黃宗羲講完了,大廳安靜無聲,每個人都在思考。
崇禎第一次聽到別人分析陸天明的改革思路,天下為主君為客,說到底,中心依舊是天子正統,治權來自君王,當然可以接受形式變化。
張維賢嘴角帶笑,內心暗歎,難怪陸天明讓新建伯王先通到餘姚請人,點名要求蕺山學派‘論道’,原來他們自己有一套理論,在與民族民主理論博弈。
周延儒、錢謙益等人雖然一時間不知結果會如何,但他們聽出來了,皇帝會被動接受黃宗羲的道理,且生出了別樣的心思。
一開始皇帝其實很生氣,到現在可能接受了‘臣分身於君,足稅於倉,穩世於民,督吏於朝’的道理。
接下來如何發展不得而知,至少雙方不會你死我活的敵對,一切可談。
眾人出身一致,都未想到一個本質問題。
隻有底層出身的鄭芝龍眼神浮現一絲殺意,你們他媽的談來談去,都是士紳與皇帝的事,君與臣的利益,問過百姓嗎?置百姓於何地?
好一個天坑,好一招殺局。
作者語,積累莫返之害,即黃宗羲定律,這是明末‘萌芽’的成果之一,指導世界稅賦改革四百年,17世紀工業革命前就被西方借鑒學習。英國《大憲章》的簽訂、法國三級會議征稅中都提到過,21世紀初,國家改革企業稅都參照了這條定律,將黃宗羲定律引入到民企稅費計算中)。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