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確立天下形勢的第一案7

字數:4680   加入書籤

A+A-


    李尊祖沒有隱瞞李成梁後來同流合汙的事實,倒是摸準陸天明的思路,對萬曆皇帝一頓轟炸。
    孫承宗不停側頭看陸天明的反應…
    沒什麽反應,天下百姓需要知情權,李尊祖說的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能聽到各方的聲音。
    李尊祖說了半個時辰,這次很多人有意駁斥,尤其涉及天下官員故意放縱高淮的部分。
    陸天明歪頭想想,扭頭問孫承宗,“高陽公,中樞黨爭鬥得狗血淋頭,好似為了皇帝親政,皇帝從後宮出來的時候,還是你們想象的皇帝嗎?”
    孫承宗搖搖頭,“逼皇帝親政,不是為了皇帝勤政,而是為了逼皇帝低頭,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年在張太嶽籠罩下無聲無息,親政後盡是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接下來三十年,皇帝如同一個街頭混混,與朝臣怎麽別扭怎麽來,皇帝想振作皇權,手段卻是千古稀爛,朝臣為了打消皇家的念頭,竭力壓服皇帝,可惜啊,倒黴的是天下人。”
    老頭這麽一說,下麵有意反駁的人,又沒有出頭的興致了。
    陸天明笑笑,拍拍手吸引眾人注意力。
    “好了,今天庭審很精彩,黃台吉在擺脫謀逆的最初動機,朝臣也沒有回避大明自己的問題,有人看到的是皇相之爭,有人看到的是黨爭,有人看到的是利爭。
    陸某看到的不一樣,權爭的一切基礎,就是尊官思維。庭審過程中的話都記錄下來,軒轅報刊印,讓天下人開開眼。”
    “臣等遵令,上位聖明!”
    朝臣齊齊躬身,陸天明再次笑笑,“庭審到此結束,三日後再審,我算看出來了,原告沒有被告準備充分,大法官不會替原告駁斥,你們所言之事,都不是真正的事實,所有人加起來,才是事實。”
    “是,臣等遵令。”
    “諸位,散會之前,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是內廷一個太監劉若愚的記錄。
    萬曆三十五年,熊廷弼修複三大殿,變為科道言官。
    八月初一,天下很多人在夜空中看到一顆蒼白的掃把星,由西南向西北劃過天際作者語,鬧的很厲害,因為是哈雷彗星)。
    掃帚星的出現,朝堂自然會吵鬧。都給事中宋一韓上奏說:天朝200年,災星十七次,星向西北,莫非寓意大災?
    宋一韓並非星象師,也不是欽天監靈台郎,他說掃把星,不是為了說星辰,絮絮叨叨一堆,最後把話題引到了稅監。
    他告訴皇帝,這些沒根的小人在地方橫征暴斂、魚肉百姓,才導致了災星出現。
    從災星到西北防禦,再到稅監,這奏疏完全沒有邏輯,皇帝也沒生氣,留中不發。
    但皇帝懂了,因為宋一韓隻說了一個名字,正是高淮。
    高淮是遼東的稅監,掃把星卻在西北,皇帝十分警覺,立刻派人暗中去調查高淮在遼東所為。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皇帝得知實情後,在後宮大發雷霆,不是罵高淮愚蠢,而是罵朝臣卑鄙,故意縱容高淮,此刻才發難。
    若遼東混亂與掃把星聯係到一起,禦筆福陽店將成為史冊笑料,他這個皇帝將遺臭萬年。
    諸位看,其實皇帝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不能親自下場收尾。
    皇帝嘛,不能沾染過錯。
    就在朝臣醞釀虛偽的浩然氣,準備對皇權進行轟炸的時候,吏部和都察院通過了新的考選榜單,共有42人將被委以按察副使、參議、參政、巡按等重任,這是成為封疆大吏的前提,每個人都在絞盡腦汁為前途表現。
    宋一韓的好友,熊廷弼,就在其中。
    性格煩躁的皇帝終於等來一個忠臣,熊廷弼在麵見皇帝後,直接獲得遼東巡按的任命,品階雖然不高,但上麵沒有巡撫,他從一個主事,一躍成為九邊第一鎮守。
    他說了什麽,劉若愚沒有記載,我們也不知道。
    陸某隻知道,皇帝不傻,熊廷弼上任後,沒有彈劾高淮,而是對建州開火,彈劾努爾哈赤引發遼東混亂,皇帝順勢也把稅監撤了。
    我們不能因為這裏沒有朱家人,就把責任完全歸咎於皇帝。
    回過頭來想想,熊廷弼在天啟年任薊遼經略,導致廣寧潰敗,牽扯了天啟、閹黨、東林等人的恩怨,直接導致黨爭從唾沫變為血腥的廝殺。
    東林和閹黨最終泯滅,大家有沒有想過,熊廷弼為何會引發這樣的效果?
    熊廷弼是一個政治高手,和稀泥之神,這人若生在洪武或永樂朝,絕對是彪炳史冊的名臣,可惜生在稅賦枯竭的時期,和稀泥注定會引起雪崩之災。
    朝事均非孤立存在,天啟朝的黨爭總不能說是萬曆皇帝的原因吧?這些一脈相承的事情,與皇帝無關,又與皇帝有關。
    世間萬事,反反複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映射到官場,全是上尊下卑之由。
    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但官場一切錯誤,全部由百姓承擔。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幾千年來,官場沒搞清楚一個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官,到底是什麽?
    熊廷弼在這個問題上迷失了,他是皇帝的狗。
    陸某希望過幾天能聽到新的答案,在這裏陸某可以明確告訴天下人,上位不需要官來牧民,若抱著這種心思,趁早滾蛋,以免死無全屍。”
    朝臣轟隆躬身,“臣等遵令,下官告退!”
    眾人屁股向後,陸續退出大堂,女真幾人也被帶走,他們的自由結束了,現在又是禁足期。
    幾位夫人也帶著孩子起身離開,陸天明和三個大法官沒有動。
    等大堂清空,馮英立刻躬身,“上位恕罪,下官認為此案不宜拖延太久。”
    陸天明還未回答,孫承宗就接茬道,“時間當然不能拖太久,但牽連越廣越好,拋開努爾哈赤個人原因,遼東的一切,就是中樞給他創造了環境,不反思,怎麽能進步。”
    陸天明嗬嗬一笑,“馮大人,憲法趕緊確定,有些罪大明律沒有,這邊審,那邊要完善律法,黃台吉把庭審當一樁政治案來耍,當然會讓他高興一會,但努爾哈赤犯有戰爭罪,屠戮手無寸鐵之民,違反人性。”
    馮英尷尬道,“上位難免被人掀底,若被定為戰爭罪,反人罪,將軍們如何開疆?”
    陸天明拍拍屁股起身,“那得有人來告,大司寇認為誰會來最高法院狀告陸某和將軍?最高法院是華族法院,為何要為別的部族審問自己的將軍?”
    馮英被雷在原地,陸天明施施然走了。
    包括孫承宗、李騰芳、程啟南,也沒有從中回過味來。
    陸天明突然從聖人變為強人,從仁道進入霸道,轉變如此自然,多少…有點難受。
    英國公府。
    張維賢、張之極、張世澤都去旁聽了。
    張世菁和張之桐也沒有回禁宮,這裏與崇敬坊隔著一道街,陸天明說會到國公府休息兩天,她們先回家。
    一家人在看張世澤快速記錄的審訊過程,沉默無語。
    他們很壓抑,都在想陸天明下次庭審如何為他自己開脫,隻有老夫人翻翻記錄,無所謂道,“這女婿果然有點道行,幾千年的皇相之爭要結束了。”
    一家人齊齊瞪眼,張維賢也疑惑道,“老婆子何出此言?”
    “你們身在局中,隻有女婿身在局外。他做這一切,都是為了理順官場,把治權全部交給百官,將來皇帝不要治權,任何治權都不要。”
    張維賢祖孫三人眼珠子慢慢大亮,張世澤一拍手,“聰明,新朝將會有千年壽命。”
    張世菁沒懂,“什麽意思,豈非皇帝任由朝臣說了算?”
    “笨蛋!”張維賢笑罵一聲,“你們沒發現,天明自始至終都不允許兵權有絲毫動搖嗎?朝臣搶奪治權,那就給他們,全部給他們,給的足夠,但兵權作為國朝之根,別想涉及,不僅消除了權爭,還消除了文武禍事。朝堂以後隻掌握開戰權,將軍們安全了,可以放心武備,開疆拓土。”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