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就該放張獻忠入川

字數:4219   加入書籤

A+A-


    張獻忠曾是明朝一個小吏,後來追隨流民軍作亂。因多謀果敢,逐漸成為流民軍的領袖,到後來建立大西政權。
    說張獻忠是,十惡不赦之徒,也毫不為過。死在他刀下的冤魂,也是數以萬計。
    他禍亂明朝十餘年,加劇了明朝的滅亡,真是張獻忠的罪過麽?
    若不是天災人禍,若不是明朝朝堂腐爛,張獻忠能在曆史流民嗎?若不是亂世,他或許是一個捕快,幹著禍害鄉裏的事宜。
    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張獻忠還沒有這個能力,是時勢造就了他。
    後世史書記載,張獻忠進入四川,將四川屠的十室九空。一個四川行省的人口,還不足十萬人。
    對於這點,王成是存疑的。
    畢竟張獻忠身死之後,他的部下在西南,抗清將近二十年。
    這二十年發生了什麽,根本無法考證。是不是張獻忠,也隻是個背鍋俠而已。
    烹殺皇室成員,掘了朱家祖墳。就憑這一點,王成也不能放了他。
    王成也不是那個小白,看事也不是非白即黑。
    就像黃巢起義一般,同樣禍亂了唐朝。讓唐朝走向滅亡,到了後來的五代十國。
    黃巢的確殘暴,在後世也是褒貶不一。
    若不是黃巢,門閥製度還會存留多久……
    也正是中原的禍亂,讓王成可以建立新的體製,也算是一種進步。
    再看五花大綁的張獻忠,哪還有梟雄氣質,一階下囚而已。
    王成揮劍要殺張獻忠,也隻是試探而已。試探王國麟等人,是否真是不得已而為之。
    哪曾想,王國麟、汪兆齡、徐以顯,三人卻不為所動。
    前些時日白文選被俘,王成曾試圖招降。不管是威逼還是利誘,白文選都不為所動,還要一心求死。
    對於這樣的漢子,王成極為敬佩。隻要白文選不逃跑,王成也就任由他,在軍中自由行走。
    得知張獻忠被俘,又要被王成砍殺。白文選跪求饒張獻忠一命,隻要王成答應,願意相投到死不棄。
    同為張獻忠帳下大將,人品可謂一目了然,王成心裏也有計較。
    張獻忠能成為一方梟雄,也有他過人的本事。白文選願意救他,那他的幾個義子呢?
    王成扶起還在磕頭的白文選,又令人將張獻忠鬆綁。
    張獻忠隨意的鬆鬆筋骨,看似不經意的動作,大腦在飛快的運轉。
    “我可以讓你活著,但不會接受你的投降,你是個言而無信的人。”
    王成的一句話,讓張獻忠啞然。
    本想向王成投降,讓王成斬殺王國麟幾人。哪想王成直接,斷了他的念想。
    看著張獻忠的不解,還有不經意的掃視。王成也不以為意,坦然的說著自己想法。
    若是張獻忠願意,可以書信幾個義子,讓他們來投降大明軍。若是不願意,王成也不強求,會帶著大明軍,逐一將他們擊敗。
    王成說的極為自信,大有舍我其誰的架勢。
    張獻忠不是輕易言敗的人。就是身處絕境,也不會屈服。隻是看到王成,不僅比自己年輕。就是謀略、文治,都比他強。
    要是沒見到王成,張獻忠還會恨他,也不會屈服。隻是看到王成之後,張獻忠承認他敗了,敗的很是徹底。沉默良久,張獻忠才悠悠道:“你要如何處置我?”……
    擊敗張獻忠的中路軍,等於把大西軍的脊梁打斷。
    但孫可望還有數萬大西兵,在湖廣一帶還有十餘萬,清繳這些殘留,也不是一朝一夕。
    瞿塘關大局已穩,王成也在這裏遊覽一番。
    這裏是文人士子的打卡地,自詡風流的文人士子,在這裏留下不朽的佳作。
    隻是經過炮火的洗禮,又刻著詩詞的峭壁,已經被毀壞不少。
    王成暗道可惜,要是劃下一塊石板,放在後世又會值多少錢。
    果真是:大江東去浪淘盡,滾滾長江東逝水。又有多少英雄,埋沒在曆史的長河裏。
    王成還在感歎,黎猛走了過來,遞給王成一封書信。
    書信是秦翼明寫的,讓王成去石柱主持大局。
    張獻忠的十幾萬大西軍,也收降的差不多了。
    虎子已經駐守在重慶府,常威駐守保寧、慶州兩府。劉芳亮負責看管,十餘萬俘虜。
    秦翼明又不隸屬王成,讓他回去主持大局,這個信息量還是有點大。
    稍微思索,王成決定返回石柱。
    一路無話
    當王成再次來到石柱,出來迎接他的,比上次隆重多了。
    虎子、楊國光等,麒麟一師的主官;秦良玉帶著秦翼明等,石柱方麵的土酋。
    一位身穿明朝二品官服,儒雅中又帶了些剛毅。
    還有一人略顯肥胖,身邊有兩婢女攙扶著。
    來不及多想,王成上前與眾人一一見禮,才知那個明朝官員,就是四川巡撫龍文光。
    至於那個年約五十的胖子,就是蜀王朱至澍。
    聽了秦翼明的介紹,王成多看了幾眼朱至澍。
    對於明朝的藩王,王成還是第一次看到。與想象的差不多,都是身寬體胖肥頭大耳。
    待一行人到了大廳,氣氛就有些尷尬。
    按著明朝體製,當以蜀王為尊。現在多了個王成,怎麽安排都不合適。
    最終還是秦翼明機靈,讓朱至澍與王成兩人,在南麵並排而坐,才避免的爭端。
    王成屬於朱標一脈,算是太祖的九世孫。
    第一任蜀王,是太祖的第十一子。按著輩分,是太祖的第十四世孫。
    單論遠近關係,王成的血脈更為純正。
    王成也不在意,要論起身份,還是要看實力。就算是身份再尊貴,沒有實力,也不過是金絲雀而已。
    有人不在意,朱至澍就不那麽想了。
    朱至澍頗有城府,先承認王成的身份。也和王成拉起了家常,也談論起輩分。
    王成無疑有他,既然人家笑臉相迎,也不能冷屁股相對。兩個朱家子孫,倒也相談甚歡,廳內氣氛比想象的好。
    隻是朱至澍話鋒一轉。
    說張獻忠是明朝的死敵,不僅禍害中原百姓,還掘了朱家祖墳。王成現在活捉了張獻忠,為何不將他殺了,來告慰先祖的在天之靈。又質問王成,是不是朱家的子孫。
    真是在陰溝裏翻船,被朱至澍擺了一道,王成也是氣樂了。
    早知道就該放張獻忠入川,屠了你蜀王一脈……
    喜歡明末之我若為王請大家收藏:()明末之我若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