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太平青囊
字數:3936 加入書籤
天宇琅嬛一共七層,並不是說它是一個分著七層的建築。其實這裏有十幾座山峰,各自高低錯落在雲海之間。按照金銀銅牌的許可,朝廷的各級官員,皇子皇女的君府人員,都可以借閱其中無數的典籍藏書,去相應山峰駐留閱覽。這就是前六層。
群山之中,還有一個隻見山體不見頂峰,常年隱藏在雲層之上的地方。那裏有一座古老而莊嚴的殿閣,也是天宇琅嬛的頂層。
正殿不高,總共四層,氣派端莊嚴肅。殿裏柱頭包漿,華拱落漆,四櫞有力,駝峰堅硬。顯然少人維護,卻依舊十分硬朗的樣子。
兩側廂房,也是雅致安寧。左右各有三間雅室供人休息,所需物品一應俱全,都是些樸素質雅,上了年歲的古物。
正殿四層的十六間靜室,均勻分布沒有區別。各自一張桌幾,一爐清香,連牆麵布置也沒有不同。
此時,二層某間內室裏的莊清雲,正走到正位的背後,把一片玉牌放置在古樺木架子托著的玉台之上。
兩玉合並,霎時間形成一個傳送門,他熟練地走入又很快地走出,隻是手中又換了幾卷經書。
這是他在這裏第七個年頭。
自從天君四殿下李為善府裏出來,本來隻打算先花個十日,迅速地掃視一下經書,尋找“九轉金丹”或者其他可以拯救漫天道人的方法信息。沒想到,一卷接著一卷,他生生苦讀了六年多的時光。
六年多裏,他總共出去過一次半。半次是在天宇琅嬛的門口接受了冊封,正式被授予天朝正七品上的品銜。職位是翰林院侍讀學士。他這個二甲第三名被冊封了一個和一甲前三一樣的品銜,隻是略低於狀元,翰林院待詔的職位。要是換個別人肯定要開心得不知道如何是好,而他恭敬地拜過天尊,謝過特意跟著傳旨內侍官及吏部郎中來的李為善之後,一聲不吭轉頭回到了琅嬛。唯一讓他感到有一絲開心的,是他還兼著天君府侍讀的工作,這樣就不用每日去翰林院供職了。
唯一一次正式出門,是去參加淩煙閣冊封大典。新進的進士科前六名進士以及明經科一甲前三都特別受邀列席。盡管他們九人隻能站在當初莊清雲搞鬼捉弄李泰褒的天梯之上恭候觀禮,並沒有資格進入大堂,但對於第一次來到宮城腹地的其他八人已經是極為難得,甚至發生了明經科的榜眼因為太過激動而站不住暈厥過去的事。
隆重宏大的儀式完全無法打亂莊清雲的心,看上去和其他八人差不多一樣木訥,隻因此時,他正在心中默默背誦反複琢磨一卷經書。隻有在二十四功臣冊封的名單傳下來時候,聽到李衛公作為軍方第一人隻排名第八,軍職第二的位置,讓他稍許意外。還有就是前不久殿試時候,還隻作為自己師父天元神君的副手,主持具體事務的蕭雨,突然升了半級從銀青光祿大夫升為正三品的金紫光祿大夫,並且名列二十四功臣之列,讓他感到了一絲詭異。
但此時莊清雲的心,根本不在乎這些官場上的是是非非成敗得失。他的心中隻有一部經典,和師父傳給他的《指玄經》同出一門,《清虛無上真經》的另一部分內容—《太平青囊書》。
莊清雲自進入天宇琅嬛之後,先借閱的就是《南荒本紀》和《南荒異域錄》。兩書合稱《南荒實錄》,記載了天朝及周邊各國各部族的風土人情,奇珍異寶,軼事傳聞。
沒多久他就找到了關於“九轉金丹”的信息以及它的功能替代品,同時也是製作它的核心成分—“九葉靈芝”。
然而還沒開心多久,就發現了一個致命的問題。就算找到了“九葉靈芝”,自己也無法將它帶回。此物,隨天地所生,養陰陽之氣,五行其中,風雷相合。如果不得滋養之要領,就算把它送給自己,它也會因木而焦,遇水而化,火枯金鏽,並土成泥。陰陽失其功,風雷亂其效。總而言之,養不得法的話,有緣也是無份。
要掌握滋養此物的方法,隻有掌握太上道祖傳下的四本經書之一的《清虛無上真經》,以通靈玄氣包圍它,才談得上滋養培育。而此書和其他三本一樣,真跡根本無處可尋。流傳下來的隻有太上道祖的弟子,幾個上古道君各依所學記錄的八部經書。南荒朝廷,收有的殘卷包含了其中五部。所幸收錄最全最完整的正是傳自《清虛無上真經》的這部《太平青囊書》。
加上師門秘籍《指玄經》,隻要再學通了《太平青囊書》,多加修煉後,他就能幾乎完全領悟正本《清虛無上真經》,從而達到真正天人合一的混元道果境界。當然此時的莊清雲根本不知道,也沒想過那麽多,現在他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把這整部共一千三百本經書全都掌握,至少背也要先背下來。
足足五年日夜不休的理解和強記,幸得有《指玄經》的底子,莊清雲自第六年起就開始了運用經書中的奧義,修煉已經習得的道法。他慢慢地領悟到師父那兩年裏每天給他講的道理。才一年時間不但把師兄們斷斷續續指點過他的“天元八劍”中的後三劍完全掌握,就連沒有人和他說過的,最後兩劍也被他悟得七七八八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陰陽而,四時而。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複。往複,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
因為對《指玄經》的理解突飛猛進,以及對《太平青囊書》裏功法要領的勤修苦練,莊清雲本來自覺境界提升不少。兩年前不知道為什麽突然感覺丹田空虛饑渴難耐,潛意識裏讓他去尋找靈藥滋補。無底袋裏本有的天元丹,不到一個月就被他吃光了。又想起還有昊元神君給他的昊元金丹。也沒多想,一顆整粒服下,足足花了他半年才消化完。可沒多久又覺得丹田饑餓依舊。接著又服用了一粒。
第二粒的吸收用了三個多月。之後幾乎每一二月就用一顆,一眨眼八顆金丹下肚,丹田饑餓之感才逐漸消失。誰知第九粒金丹被他習慣性服下後,直到前個月才勉強化開。這時他才想起昊元神君給他的時候說過,這金丹是金仙修行提升修為使用的。哪怕用功得法,至少需要上千年吸收消化這些金丹。而他短短兩年裏就吃了九粒。現在這種情況下,最後一粒怎麽都不敢用了。
因為並沒有經曆當初結丹,結嬰或者渡劫這樣的事情,吃完這些金丹的效果到底怎麽,他也吃不準。既然沒什麽特別感覺,他也沒太當一回事。
這一天,當他正在默念心訣,並著界靈石的神效,修習一門自創的招式時候,室內的傳音符大響。聽音色頻率,是最高級別的警告,知道出了大事情。
天宇琅嬛入口,七師兄純陽道人施相廈看到莊清雲不急不慌地過來趕緊上去幾步,剛要開口說話,發現他的修為境界異常,脫口而出關心起來,“伯陽師弟,你的修為?”
他還以為自己修為提高被師兄看了出來,“師兄,修為的事,我從來都是稀裏糊塗,搞不清狀況的。晚些等我問了師父,我們再說,好嗎?看你如此著急過來,想必有事發生。你先慢慢道來。”
“嗯,你沒不舒服就好。說正事,五皇子齊國天君李佑起兵謀反。天尊著四殿下李泰褒並神君徐世功奉旨出征。命九殿下李為善並大將軍李道宗,統領京畿內外及皇城防務。九殿下特意派人來宗門,招你去京畿道大營參讚用事。”
莊清雲雖然有翰林學士君府侍讀的身份,卻一天正經班沒有上過。翰林院從不找他,一直以為他在天君府。天君府有李為善的庇護,更縱容他在琅嬛苦讀。府裏每日的經講,自有師侄應天道人替他,每年四次的季講,不是師父天元神君親自出馬,就是幾個師兄弟輪流相助。好處是整個天元門下和李為善的關係都是十分融洽。壞處是這次天尊下旨李為善和皇叔李道宗統領皇城防務,無論是功勞還是重擔,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莊清雲。
天元神君袁乘風是禮部尚書,鎮壓謀反無論怎麽說都不能算他的分內之事,從李為善那聽到這個消息,他憂國憂民的心性怎麽不急。一方麵立刻指著在身邊的弟子施相廈去天宇琅嬛找莊清雲,讓他協助李為善。自己也整理了朝服,急急往政事堂趕去。
喜歡心相之天界唐史請大家收藏:()心相之天界唐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